首尾式照应在记叙文中的运用,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运用倒叙方法的记叙文,必然是首尾照应,这种情况最多,也最典型。例如《记一辆纺车》,它运用了倒叙的方法,首尾照应很严密。请看首尾两段的`有关内容:
首段:“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尾段:“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
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感情上、修辞上、时间上、地点上、表达方式上等方面,几乎都是相同的,前者放在开头,领起全篇,造成悬念,揭示主旨,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后者放在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中心,回扣文首。这样,既强调了作者与纺车的密切关系,又深化了纺车的不平凡意义,使文章形成了一个很严密的整体。
二是运用顺叙方法的记叙文,也有首尾照应的,但没有运用倒叙方法记叙文的照应那么周密,那么严整,运用的频率也不高,难度却较大,但如果运用得好,会产生别出心裁的效果,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用顺叙方法写成的记叙文,其中就运用了这种照应的方法。
先看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再看结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两段文字的照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照应,即“散步”;二是人物的照应,即“我”母亲、妻子、儿子等祖孙三代四个人。而且,照应的顺序很有讲究,开头是“散步”总概,结尾是具体的“散步”;开头由“我”到“母亲”到“妻子”到“儿子”,结尾依然是这样的安排顺序。这样照应,既有序,又有物,既合理,又严密。
首尾式照应是使文章完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运用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照应的语句要有所变化,不能简单重复,否则显得呆板;二是开头和结尾的文字,要有明显的适应性,开头只能作开头,结尾只能做结尾,不能互换而用。
小时候,门,高而大。我吃力一推,吱的一声,门开了。
我看见了与屋内截然不同的风景。蔚蓝色的天空中点缀着几朵白云,雄鹰翱翔着;瞬间,天空不再只局限在小小的天花板上;瞬间,我的梦想也一下子从过家家上升到了走出家门去外面玩,去天上飞。
门关上了。很久,我一直站在门口。在妈妈的怀抱和家的温馨中待久了的我,在与大自然相遇的那一刹那,我似乎感到也似乎明白,总有一天自己是要走出这扇门的。
果然,在一次次开门关门中,我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我背着书包迈出了走出家门的第一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老师带着我们慢慢地推开了知识的大门。我的欣喜和惊讶一点也不亚于儿时打开家门的感受。外面的世界很大,也很新奇观。然而当我审视这个的世界时,一种陌生感涌上心头,我又开始怀念小时候那70、80平方米的小天空。我喜欢开门那让人为之一振的瞬间,也同样喜欢关门那让人有一丝温馨感的`时刻。
在一次次开门关门中,我慢慢地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本领,学会了叹息、悲伤、兴奋和快乐,也确立了自己美好的理想。终于,我不再要用很大的气力开门关门了,我已经懂得也已经明白,将来还有更多的门需要我去开启。
昨天,我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当推开麦当劳的门时,那里的服务生叫我“小姐”;在帮助小朋友打开商场的大门时,他们抬起头认真地对我说“谢谢”……这一切都让我有种说不出的喜悦:我已经长大成人,我已经迈入社会的大门,我将在这里大展身手。
开门关门,这一简单而平常的动作伴随着我的成长历程。儿时的门开启了我的梦想,少年的门确立了我的理想。我不知道下一扇门会开在哪里,也许是国外,也许是外太空,但我知道门的这边是我温馨的家,门的那边是又一个梦想的起点。
一个平常、简单、重复的动作――开门关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