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三本新书,有:《冒险小虎队》,《百科全书》,《鸿门宴》。我最喜欢的是《鸿门宴》。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秦朝末年刘邦攻进了咸阳城,大军进驻在咸阳城外的一个叫霸上的地方。而此时,项羽也率大军赶来,很快就打到离霸上不远的新丰鸿门。可是刘邦一进皇宫,宫中没有一点金银财宝,张良说:“秦宫早在我们打进之前就被人洗劫而空,现在只是一座空城而已。”“哦”刘邦说。因为刘邦霸占咸阳城以后,项羽一直不服,就下令攻打咸阳城,刘邦得知后非常害怕,所以特去鸿门给项羽说几句好话。到了鸿门,刘邦说了几句好话又把咸阳城让给了项羽。这时刘邦找了个借口逃跑了。项羽占领咸阳城以后,到了皇宫一看,里面什么也没有,原来这是刘邦设的计。
刘邦是一个很会用计策的人,但是他只为自己想,不以大局为重,最后还是会吃亏的。
他,十分勇敢,敢于挑战,勇于尝试极限。有一天,我与他一起玩单响炮,他想出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办法——把炮点着后扔进钢管,那不就是大炮了吗?我不敢尝试,这种玩法太冒险了,他见我这样,自己勇敢尝试,他找来一根细长的钢管,把炮点着后,扔进钢管,过了一会儿,“呯!”火光把我吓得七窍生烟,掉了一地鸡皮疙瘩,哇!这绝对是盗版的枪!我大叫,自己还蒙在鼓里。玩腻了,他又放下钢管,苦思冥想,好像又要想出什么鬼点子。
他,十分腼腆,和前面的他大不相同。有一次,他到我家,一直躲在舅舅后面,脸红得像个大苹果,我问:表弟你想干嘛?看电视吗?我问完了,他还没醒悟,呆呆地望着我,好像我是外来生物。他一言不发,悄悄地把头转向一边,似乎我是一个陌生人。吃饭时,他总是不好意思地接过我爸爸妈妈夹给他的菜,默默地吃着。别人笑,他也跟着笑。
这就是我的阿弟,一个奇葩的弟弟。
而最感动我的一件事,我到现在还历历在目,永远也不会忘怀。今年的三月份,我外公从老家来到杭州工作,住在我舅舅家里,可是来杭州不久,在去上班的路上不幸发生了车祸,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已经好点了,在舅舅家里修养。星期六上午,我和妈妈一起去舅舅家看外公。刚进家门,就看见外公在那打扫卫生,站在凳子上擦着玻璃,衣服也隐隐约约露出一点汗渍。妈妈赶紧走过去说:“爸,这事情让合合下班了,来做就好了,你就在家好好休息。”外公却语重心长的说:“这事不累,这即是劳动,又可以健身。”其实,我知道外公就是一个任劳任怨,闲不住的人。
外公教会了我,让我懂得了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鸿门宴》让人想到的是刀光剑影,险象环生,我们着实为刘邦捏一把汗,同时又为项羽这西楚霸王着急。最终形势峰回路转,刘邦化险为夷。我们或许会认为,决定刘邦存活的是多人的保护,但我认为刘邦活命是必然,他不在项伯的维护,不在张良与樊哙的对策,不在项王与范增意识上的冲突,而在于项王对刘邦力量作出的判断。“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力量对比之悬殊,一目了然,刘邦对项羽完全构不成威胁。他们之间的问题是:刘邦是否能放弃先攻入关中的大功。若能,则万事大吉,项羽高枕无忧;否则刘邦性命凶多吉少。而刘邦去鸿门赴宴谢罪,清楚无误地表明了他的观点,由于刘邦选择了前者,项羽也就没有***掉刘邦的理由和必要。虽然范增的存在也为情节提供了一定的变数,但刘邦的存活这是必然的。
在鸿门宴上,“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一副卑躬屈膝的模样,怎么能被项王视为劲敌?“项王项伯东乡坐,亚父东南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乡坐,张良西乡侍。”这样的排座,尊卑很清楚,项羽并没有把刘邦当成对手,而是当作一个有自知之明来投降的小角色。宴后,刘邦的不辞而别,他的懦弱让项羽更加看不起他了。项羽的种种表现无不体现着他对刘邦的轻视,而令项羽起这种情感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他们之间力量的悬殊。当然,日后刘邦的称王和项羽的失败就该另当别论了。
力量的悬殊没有使项羽起防人之心,过于自负让项羽失去了天下。追溯到根本,自负究竟能让人丧失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的问题。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相信大家对此诗句一定不陌生吧,不错,这是司马迁《史记》中的一首诗,它描述了一代霸王项羽少时的宏伟志向,描绘了一位枭雄在战场上驰骋时,在穿越刀枪箭雨后,在即将功成名就的豪气;最后却无不感慨地述说着项羽被围乌江,无畏地自刎的悲壮场景!这正是司马迁笔下的西楚霸王项羽,一个智勇无双,却功败垂成的枭雄!
但是,如此一位霸者,一位统帅万军的强者,在《鸿门宴》中怎会如此不堪呢?
在《鸿门宴》中,项羽明显被设置在一个狂妄无知,刚愎自用的角色里:范增数目项王,三举玉玦而不理;沛公献白璧一双却置之坐上,而不顾沛公!尽管亚父拔剑破玉斗,叹曰:“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他也置之脑后!试问,当今世上,不,应该是细数各路英雄人物,有谁可以在狂妄的同时大战各地英雄而得天下呢?好!你说是运气使然,那么,项羽又如何在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而且“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再说,在《史记》如此一部著作中,司马迁会为如此以为运气绕身,最终仍遭惨败的人多费笔墨吗?又或者说,之前项羽的“英雄”事迹仅仅会为了衬托出项羽的惨败而突显出这么一个“运气英雄绝不可成功”的主题吗?还是说司马迁特地画下败笔来使作品有一种缺陷美吗?这不免要贻笑大方吧!
那么,这篇《鸿门宴》,或者说整个《项羽本纪》写来做什么呢?这要表明作者什么意图呢?
再看看项羽失败、失策的原因吧,自大?轻率?暴躁?不信任他人?好,你说项王得知刘邦欲称王后怎不直接攻打刘邦?我认为那是项羽自信能拿下刘邦,四十万雄军对十万残兵!如果那样项羽还怕输,自卑,急于攻敌,如何来当霸王?你说项羽轻率?认为项羽在鸿门宴听信刘邦一面之词而留他一命?我觉得是项羽不屑于偷袭,光明磊落,更是愿意去相信刘邦,信任他人。你说项羽暴躁?冲动攻打汉军而有勇无谋,最终被诸侯围堵乌江?我觉得那是项羽相信自己,相信部下,相信他们的实力。你说项羽不信任他人,而导致人才流失?我认为那是韩信,张良他们没真正了解项王,单方面地误会项王!如果项王不尊重人才,那么他对于贸然闯宴的樊哙不但不怒,反而赞樊哙为“壮士”?……这种种的行为,在揭开本来面目后,竟体现出项羽的仁,义,勇,智!然而,如此一位正义的英雄却被刘邦所骗,被苍天所弃而被逼自刎,就正如历来奸人得逞般,司马迁轻易地丑化项羽,使之仿佛命运使然般陨落,就仿佛理所当然般。
其实,司马迁只是单纯地写这么一个英雄被逼死吗?我认为不是,坚信着不是!我认为司马迁,其实是在写自己对那个弱肉强食、你欺我诈的虚伪的世界的不满!他强调一个充满正义的人如何被逼死!一个英雄如何陨落,而一个奸人如何登上王座受万民敬仰!就正如他自己,一个一心为民,忠心为朝的人,却被误解而被处以极刑苟残延喘!他自己也许也在反问着自己,甚至自己也搞不明白了:忠诚、骨气、正义、率真不应该存在吗?这是鸡肋?是自然法则下的失败品?于是,他写下了项羽,用他的笔来启发着我们去思考!去反省!去改变!
正如现今社会,在七彩的霓虹灯下隐藏着多少张虚伪的笑脸啊!谁一不留神,则被人反咬一口,却敢怒不敢言,仍眯起眼地奉承:“咬得真好!”……藉由这篇《鸿门宴》,我们更应去好好反省自己,是否该为混浊的铜臭味清洗下?是否该以诚待人?
其实,鸿门宴不仅在古代出现过,或许就在身边重演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