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告别了幼稚的年纪,随之而来的,是这金色童年给予我无尽的快乐。我的童年,在静谧的乡村里度过,但我依为此感到怀念。在海风吹拂的金色沙滩上,有我和伙伴们奔跑嬉戏的脚印,还有脚印上的点点滴滴的快乐。我在这里用快乐来堆砌成一座座美丽的沙堡,蚂蚁的乐园在这里开始。我坐卧在沙石上背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感受海风的轻轻抚摸。噢,十岁的脚印,是快乐的,难忘的。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你在,你是一切;你不在,一切是你。”我反复念着这一句,在心里。
记忆,是心底最深刻的一道痕。
你走了,我却被囚在你我的脚印里,指尖还锁着你残留的温暖,你像是抱不紧又离不去的风,缠绕着,相思成病。
你不会知道,我把手机停了,想与所有我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暂无瓜葛,只想一个人,去找寻我们曾经一起散落的脚印,以及那些回不去了的爱情……
名贵园的月
九月十五的月很圆,欲弥补中秋的遗憾吧,但,迟了。
我绕着半山坡的石板路,走了一圈一圈。那洒落在石板缝隙的我的泪,再也没有谁,小心地拾起来栽在心里,发芽。
月光澄明,以致于我看得清自己心上的累累斑驳。
这里只有宁静,我甚至渴望,此时能有一些飞鸟惊慌失措的向四面的天空飞散。
深色的树影下,晃动着情话。
秋夜睡了,小亭子,还坦露着空寂的心,路灯也清醒着,目光灼灼……
秋风寒,心湖欲静不起澜
孤月圆,绕阑转阁只等闲
东操场的雨
昨晚,又下雨了。很细很细,就像心事。
东操场篮球架下的情侣们,没有察觉。
我在跑道上走着,没有撑伞,没有目的,没有方向。走。走。走。鞋湿了,肩湿了,发湿了,眼湿了……
在天幕与地面之间,一条垂直的暗河,流淌着黑色。
我耳朵里,充斥着节奏摇滚,欲将脚步踏成舞步,不成,却似酒醉。
今天,天竟放晴了。仿佛,昨天的'雨根本没下过。
我也是。仿佛,昨晚什么都没发生过。
张晓娴说,爱情是道,你相信便有,不信便没有。
也许,这雨,也是道。
市中心的人
沿着河畔漫无目的地走,柳条扯着愁绪的线头,河中的
鹅卵石,光滑得似乎从来就没有疼痛的感觉。
一个个渐渐靠近的面无表情的陌生人,散发着熟悉的烟草味道,一滴柠檬汁溅入我的眼。
红绿灯口,我惶恐,不知所措。
我用左手抓一把空气,当作你,安全的走到马路的另一边去。
路边一对母子,旁边放一只碗。
我走过去的时候,母亲只顾着擦拭孩子那满是泪水的脸。我掏出硬币,弯腰,轻放。回过神的母亲望着走出很远的我,良久。
凉凉的秋风似乎夹杂着些许的温暖。
……
我忘了我之后又到过哪,一如我忘了我们之前曾走过哪。
一直以来,我像是一个穿着黑色风衣的女子,在你的影子里凛冽的穿行。我们两个人曾经那浅浅的脚印,却成了我一个人永远也爬不上来的崖壁。
人,总是走着走着就长大了,懂得了,就像我。
是的,感情如果到了无足轻重的份上,何苦还要厮守?用文火慢煮爱情,时间久了便煮成了煎熬。
任他,自然地来,悄然地去;而我,对自己微笑。
呵呵,我的脚步突然轻盈了。
再见,脚印。
正是在这个“人之初”的年纪,成长的脚印是那么细碎而美好。母亲在大榕树下与我相伴,温声细语的沉醉下令我愈加坚定脚步。她将稚嫩的我置于五步远,想要考验我的走路如何。很是彷徨的'我摇摆着身子,直直着望着母亲。在一声令下“开始”我迈起了彷徨的步伐,洋溢着载不动的欢乐,拥进母亲怀中。噢,两岁的脚印,是彷徨的,但不失欣喜。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恍惚之中,我逐渐长大了。身无童年的一身轻,而是要即将面临抉择的脚印。中学的大门开敞着只剩一载,留给我的是一系列的挑战。在这过程中,不仅是我,还有你和他,让知识成竹在胸,刻苦而奋发,坚持着拼搏的步伐,勇往直前。也许生活是需要用脚印在填充的,那么就让脚印走得漂亮,走得精彩!噢,十六岁的脚印,是充满抉择的,需要我自己去努力奋斗。
站在十六岁的金色沙滩上,我要细数脚印点点,回味这些成长的脚印。
本文高分得益于你枸思和轻盈简洁的表达,三个小标题连缀成篇,全文以时间为顺序,主要生活事件支撑着“成长的脚印”,合乎生命生长过程,而且开头题记概括全文,有画龙点睛作用,结尾再次点题,回味无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