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这么马虎,妈妈就给我讲了一个关于“马虎来历”的故事:
宋朝时有一个画家,画画总是牛头对马嘴,很不认真。有一天,画家正在画画,他刚画了一个虎头,有人请他画一匹马,他就顺手在虎头下接着画了马的身子,随手就交给了来人。那人问:“这是什么?”画家说:“马马虎虎,就叫马虎图。”
那人说不要了,画家就把它挂在自己家里。大儿子问:“这是什么呀?”画家说是老虎,小儿子说是马。后来又一天,大儿子去打猎,把人家的马误认为是虎,就把它打死了,结果只能陪人家钱。又过了几天,小儿子在森林里看到一只老虎,还以为是马,就想去骑马,结果被活活地咬死了。画家非常伤心,看着这血淋淋的事实,他非常伤心,非常后悔,就把那幅马虎图给烧了。
后来人们把做事随便的行为叫做马虎。小马虎往往会酿成大错误。我以后做事可要认真细致了。
自《爸爸去哪儿》火爆网络上下荧屏内外后,亲子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扑面而来,颇有忽如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一时间,萌爸萌娃满世界飞,让过气或正当红的明星父亲与他们的星二代孩子瞬间成为网络热词、关注对象。而在这火热的围观背后,众多节目的最初宗旨——如何教育孩子,却常常被忽视。
于北京卫视热播的《妈妈听我说》走的也是亲子路线,但与众多节目不同的是,《妈妈听我说》将节目主角锁定为草根母亲与她们的孩子,弥补了亲子秀中母亲常常被缺席的尴尬。而且,节目于室内录制,而非跟风周游各地。乐嘉主持,买红妹、六六坐镇观察员席则让节目有了更多知心姐姐与小盆友沟通交流的氛围。当然,节目最大的“另类”之处在于将话语权交给孩子,倾听孩子诉说,让孩子们自辩是非真假对错。
节目中,妈妈、主持人、明星观察员都是配角、倾听者。如果妈妈做错了,还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这种将话语权主动交给孩子,与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朋友而非上下级、师生、高低辈关系的形式,不仅在中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甚为罕见,在隶属社会教育的亲子节目中也属创新之举。令人可喜的是,从首期节目孩子们的表现来看,这种以孩子为主体的形式是颇受欢迎的。节目中,孩子们畅所欲言,相互争辩,有的娓娓道来了,有的妙语连珠,精灵本性,天真生性被展示得一览无遗,而妈妈们也找到了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
一直以来,中国式家庭教育都屡遭诟病,父母与孩子之间常常形成不对等难平等的对立关系。父母们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鲜少有机会与孩子沟通、倾听,而孩子们也迫于作业的繁重、父母的威严,没有时间甚至害怕与父母说心里话。因此,一旦出问题,父母常以“不能、不行”等命令式口吻打压孩子,孩子想反抗,想争辩,想表白却没有机会。《妈妈听我说》就是基于这么一种家庭教育的现实情况而应景推出的。从栏目名称看,节目主打“孩子与妈妈的沟通交流”,旨在改变这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模式,其社会意义不言而喻。
就节目内容而言,《妈妈听我说》选取的也都是颇有现实意义的普遍性问题。比如,小女孩化妆的问题,妈妈到底该不该反对。就此,孩子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辩,过程中,她们不仅会卖萌,耍酷,犯呆,时不时还能绽放出颇具思想、哲理的、金句,让大人们刮目相看,而这恰恰也是节目的终极目的之一。再比如,有个男孩喜欢唱歌,但他很内秀,害羞,不喜欢在公开场合唱歌,这让妈妈很着急,以至于要强迫孩子大声唱。对此,孩子们的辩论更为激烈,而且意见针锋相对,均说的头头是道,他们的言行举止常常令在做的叔叔阿姨、电视机前的观众汗颜、感佩,甚至深思、自省。
通过节目不难发现,这些00后的中国孩子其实一点也不差,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他们的奇思妙想,他们用言行打破了常人对00后的固有印象,他们不再是只会吃穿玩乐的一代,他们是有思想的一代,有活力的一代,是进击的一代,正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他们三观正确,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在他们身上,在他们的一举一动中,都泛着层层希望之光,让人不得不感佩,未来是他们的,希望也属于他们。但前提之一必须是,我们的家长、学校、社会要给孩子们充分自由表达,敞开心扉的机会,《妈妈听我说》热播也正反映了全社会尤其是00后们渴望与家长思想交锋,与社会沟通的***。
如果说中国孩子与父母之间隔着一条深深的沟壑,立着一堵厚厚的墙,那《妈妈听我说》就是一座桥,一扇门。一座沟通妈妈、孩子心灵交流的桥,一扇开启母子母女平等交流沟通的智慧之门。有了这座桥,这扇门,妈妈们就能静下心来聆听孩子们的所思所想,孩子们也能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了这座桥,这扇门,家长与孩子间的对与错、是与非、黑与白,矛盾与冲突也将一个个消弭开来,家庭教育方能实现其真正的目的,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妈妈听我说》不仅能怡情更能养心,为妈妈、孩子们点亮一盏灯,送来一束光,尤其是对于那些家庭教育失败乃至束手无策的爸爸妈妈们。
自《爸爸去哪儿》火爆网络上下荧屏内外后,亲子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扑面而来,颇有忽如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一时间,萌爸萌娃满世界飞,让过气或正当红的明星父亲与他们的星二代孩子瞬间成为网络热词、关注对象。而在这火热的围观背后,众多节目的最初宗旨——如何教育孩子,却常常被忽视。
于北京卫视热播的《妈妈听我说》走的也是亲子路线,但与众多节目不同的是,《妈妈听我说》将节目主角锁定为草根母亲与她们的孩子,弥补了亲子秀中母亲常常被缺席的尴尬。而且,节目于室内录制,而非跟风周游各地。乐嘉主持,买红妹、六六坐镇观察员席则让节目有了更多知心姐姐与小盆友沟通交流的氛围。当然,节目最大的“另类”之处在于将话语权交给孩子,倾听孩子诉说,让孩子们自辩是非真假对错。
节目中,妈妈、主持人、明星观察员都是配角、倾听者。如果妈妈做错了,还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这种将话语权主动交给孩子,与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朋友而非上下级、师生、高低辈关系的形式,不仅在中国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甚为罕见,在隶属社会教育的亲子节目中也属创新之举。令人可喜的是,从首期节目孩子们的表现来看,这种以孩子为主体的形式是颇受欢迎的。节目中,孩子们畅所欲言,相互争辩,有的娓娓道来了,有的妙语连珠,精灵本性,天真生性被展示得一览无遗,而妈妈们也找到了更多更好更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
一直以来,中国式家庭教育都屡遭诟病,父母与孩子之间常常形成不对等难平等的对立关系。父母们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鲜少有机会与孩子沟通、倾听,而孩子们也迫于作业的繁重、父母的威严,没有时间甚至害怕与父母说心里话。因此,一旦出问题,父母常以“不能、不行”等命令式口吻打压孩子,孩子想反抗,想争辩,想表白却没有机会。《妈妈听我说》就是基于这么一种家庭教育的现实情况而应景推出的。从栏目名称看,节目主打“孩子与妈妈的沟通交流”,旨在改变这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模式,其社会意义不言而喻。
就节目内容而言,《妈妈听我说》选取的也都是颇有现实意义的普遍性问题。比如,小女孩化妆的问题,妈妈到底该不该反对。就此,孩子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辩,过程中,她们不仅会卖萌,耍酷,犯呆,时不时还能绽放出颇具思想、哲理的名言、金句,让大人们刮目相看,而这恰恰也是节目的终极目的之一。再比如,有个男孩喜欢唱歌,但他很内秀,害羞,不喜欢在公开场合唱歌,这让妈妈很着急,以至于要强迫孩子大声唱。对此,孩子们的辩论更为激烈,而且意见针锋相对,均说的头头是道,他们的言行举止常常令在做的叔叔阿姨、电视机前的观众汗颜、感佩,甚至深思、自省。
通过节目不难发现,这些00后的中国孩子其实一点也不差,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他们的奇思妙想,他们用言行打破了常人对00后的固有印象,他们不再是只会吃穿玩乐的一代,他们是有思想的一代,有活力的一代,是进击的一代,正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他们三观正确,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表达流畅,在他们身上,在他们的一举一动中,都泛着层层希望之光,让人不得不感佩,未来是他们的,希望也属于他们。但前提之一必须是,我们的家长、学校、社会要给孩子们充分自由表达,敞开心扉的机会,《妈妈听我说》热播也正反映了全社会尤其是00后们渴望与家长思想交锋,与社会沟通的***。
如果说中国孩子与父母之间隔着一条深深的沟壑,立着一堵厚厚的墙,那《妈妈听我说》就是一座桥,一扇门。一座沟通妈妈、孩子心灵交流的桥,一扇开启母子母女平等交流沟通的智慧之门。有了这座桥,这扇门,妈妈们就能静下心来聆听孩子们的所思所想,孩子们也能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了这座桥,这扇门,家长与孩子间的对与错、是与非、黑与白,矛盾与冲突也将一个个消弭开来,家庭教育方能实现其真正的目的,起到应有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妈妈听我说》不仅能怡情更能养心,为妈妈、孩子们点亮一盏灯,送来一束光,尤其是对于那些家庭教育失败乃至束手无策的爸爸妈妈们。
妈妈,我想对您说说心里话,因为我已经两年没有和您说心里话了,我想对您说很多心里话。
四年级上学期我没有考好,我这一个学期一定加倍努力考好,只要老师布置作业不多,我就一定有时间看,作文书,听英语磁带,我也喜欢看童话世界,杨红樱校园系列小说……我也喜欢玩。我希望“五·一”节,全家能回老家陪我玩,在水库边玩、在果园吃水果、和妹妹割草喂鸡、在村子里逛一逛。我喜欢村里傍晚的时候,村子里很宁静,淡淡的炊烟,天上有很小但很亮的星星。晚上的时候村子里静极了,但是偶尔听见“踏踏”的清脆的脚步声,天上的星星渐渐变大,又大又亮,闪着耀眼的银光,星星特别多,总想摘一篮子。我向星星摸上去很光滑,凉悠悠的。我和妹妹经常坐在家门口数星星,数着数着我们就困倦了,我们就上坑睡觉了,睡在坑上的感觉真舒服啊!奶奶给我晒得被子软绵绵的,总有一股阳光的味道。我多向往回老家呀!因为这是在城里看不见,摸不到的。
妈妈,我爱您,这是我想对您说的心里话。
《妈妈听我说》已经播放至第三期,经过前两期节目的收视以及口碑成绩可看出,其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还是蛮受欢迎和认可的。自从独生子的家庭越来越多后,亲子类的电视节目就越发的受关注,因为一个大家庭的希望和前景都将寄托于这个独生娃娃,所以父母们特别的重视对于孩子的教育和传导。可是不管多么精明、多么用心、多么认真的对孩子进行呵护教育管理,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哪怕父母在百分之九十九的教育时间里都是正确的,可那百分之一也许就是造成不良后果的根源。
经过对《妈妈听我说》三期的观看不难发现,在中国,大部分父母们基本都是在无所准备的情况下迎接孩子的到来,节目中许多妈妈也由亲口承认,其实很多时候不知道怎样去对孩子进行教导,也是在一边摸索、一边教育。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教育孩子法,在实践中学习、在问题中领悟,相比欧美国家的父母,他们在孩子出生前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培训,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也必须上一些育儿学习班,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一种错误。在做父母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后续对孩子教育问题上,很明显的看出中国父母的严重不足。
这种大的趋势和成熟教育体系也许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实现,但从目前的孩子教育问题上何以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特别是现在的许多80后父母,本身就对育儿方面少、缺知识。而且大多数时间里,都是本着孩子必须完全服从、听命父母而进行的,孩子完全遵循意为听话、孝顺;反之就会责怪孩子不懂事、不听话、不孝顺。其实,很多时候,父母认为做什么好、怎样做比较好,将这种思想强制实行于孩子身上,我们父母主观教育也是一种错误。
而《妈妈听我说》节目的呈现,则从根本上解决和改善了这一问题。节目以给予孩子话语权、让妈妈倾听的方式进行,听听孩子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听听孩子对于妈妈在教育自己的过程中,有哪些做法和行举使得自己不愉快、或是接受不了的。节目中的各个家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问题都是千奇百怪、各有不同,每一期的节目都能折射出中国家庭里育儿教育的不同问题。
就拿上一期节目中的两个典型问题来讲,第一个是关于妈妈给我个拥抱的问题,女儿投诉妈妈在生活中几乎不给自己拥抱,使得自己感觉不到妈妈的爱和温暖。从妈妈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中国传统情感表达方式的缺陷所致,妈妈小时候也没怎么受到过母亲的拥抱,自己也属含蓄型的妈妈,所以在自己身为妈妈之时,不太愿意去拥抱孩子,认为太过娇羞。
而从孩子的角度来讲,这又是一种情感的需要,一个简单的拥抱可以给予孩子内心的满足和鼓励。从针对这一问题,节目中其他孩子的看法也不难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是对于妈妈给予审判的意见,在他们的言辞之中,都认为妈妈应该给予孩子拥抱,因为这是一种爱、是一种奖励、是一种温暖,更是一种满足。而对于我们观众来讲,这也是给予了其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情感交流时一些启示,也会或多或少的改变着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第二个是关于妈妈不陪自己吃饭的问题,孩子投诉妈妈在吃饭的时候自己看韩剧,不同自己一起吃饭,不开心。这一问题刚出现出来的时候,台上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认为妈妈的做法不对,而当妈妈阐述自己辞了工作全心教育孩子,其他时间都在陪护他,唯独吃饭时想做一点自己的事,并且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也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所以才有了吃饭时自己看韩剧的习惯之后,也有几个娃娃想改变开始的意见,认为妈妈这样做可以理解。
从这个问题的根源上看,妈妈几乎是在用自己的全部时间陪孩子、且希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都没错,但从科学的方向去审视这个问题,则并不是一种全心陪护和独立性的最佳方式。既然孩子需要吃饭的时候妈妈陪着一起吃,妈妈是应该去实现和满足的,而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上,其实可以从别的事情和时间上去实施。
在这两个问题的呈现上,通过孩子的投诉、以及台上其他孩子们的真实意见,妈妈们终于领悟和反省过来,其实有些方面确实不能太过主观、不能太过自私,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想,满足孩子的愿望、遵循孩子的想法,是多么的重要。而在这些问题反思和孩子思想反馈之后,妈妈们则可以更加理性而又科学的教育辅导孩子。
所以,从节目的主题来看,《妈妈听我说》给予孩子话语权,让孩子们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和想法,通过在节目中将各种不同家庭教育问题的呈现,给予妈妈一种反省和学习,改善自己的一些思想和教育方式,让育儿教育更加科学人性合理化。虽然节目中每每呈现的是某一个家庭的问题,其实它也折射出了其他许多家庭中的类似问题,父母们通过观看节目,通过聆听如此之多孩子的想法和意见,是可以有助于家庭教育质量和孩子生活环境提升的。所以,很多时候,其实孩子们的所言甚是,也是一本育儿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