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晚风轻拂,大地一片安宁又清爽。突然,几朵烟花一起划破晴空,绽放出五彩缤纷的花朵,他们争先恐后地出上天,只是为了给人们展示最美的瞬间。
声音消失了,我慌忙推开窗,烟花都不见了踪迹。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过似的,只有飘荡在空中的白色烟雾。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弥漫着年的味道……我家,连烟花都不放,能有什么年味儿呢?
“下来吃饭了!”一声呼喊打断了思绪,我不满地撇撇嘴,蜗牛般的“爬”下楼。“快点!”爸爸的声音再一次刺激着耳朵,我却像没听到一样,还是慢腾腾的坐下。接过筷子,一声不吭的低下头,赌气般地扒着饭。
耳边响起嘈杂的声音,我也不去理会,做好认真吃饭的样子,好让人发现我的不快。因为平时我是说的最多的那个,今天的菜似乎比平时多了些,摆满了一大桌子。想想也是,过年了嘛,可吃那么多有什么用,还不如往年放烟花来得高兴些!
过了一会儿,还是没人发现我的小情绪,我轻轻跺了跺脚,可还是没人在意。
“他们到底在聊些什么呢!”我悄悄抬抬眼睛,慢慢伸直了腰,虽然不知道在聊什么,但每个人都是满脸笑意。“来!祝我们一家团圆,新年快乐!”妈妈把杯子伸向中间,杯与杯之中碰撞出了清脆的响音。“又不是一年聚一次,说的这么隆重。”我别扭地想。
“来来,宝贝也来!”我有些不乐意地拿起杯子,正好撞上一张张笑脸。清脆的响音再次响起,只是这次响在了我的心里。像是心中某个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感觉…不一样了。桌上再次充满了欢声笑语。不,还有别的。是什么呢?我说不出来。
“宝贝新年快乐!”妈妈对我说。我看看爸爸与奶奶大家的笑容都是一样的啊!平淡的……又很温暖。我找到答案了,只要一家人幸福的地过个年,放不放烟花有什么重要的呢?“嗯!新年快乐!”我也笑了。
原来空气中弥漫着的是我家独特的年味啊。
不知不觉又快要过年了,按照老家余干农村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到了农历腊月初八就开始忙过年得事情了,每逢回老家过年都觉得很有情趣,除了感受到浓浓的乡情、亲情之外,我还感受到了老家浓浓的年味。
老家的年味是从腊八开始浓起来的,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熬腊八粥,说是祭祖、祭神的,各家各户做的腊八粥不同,大多是用各种米、豆、花生与各种干果熬成的,寓意昭示着五谷丰登,粮食的丰收。在我老家腊八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蒜瓣放到装有高醋的缸或大瓶子里,密封起来,蒜的颜色就会慢慢地变成绿色,这种自然形成的绿色看起来很好看,腊八蒜吃起来有醋酸和微辣的味道,吃起来很好吃,陪着过年吃饺子,更有情趣和食欲。我怀着好奇之心,接连几年在腊八前后揣摩着泡腊八蒜的时间、方法,说来也怪,只有过腊八时才能泡出腊八蒜的颜色和味道来,每年临近腊八时,我就叮咛着妻子,千万别忘了泡腊八蒜,现在离腊八节还有上十天的时间,妻又在念叨着泡腊八蒜的事儿,使我顿觉2015年农历羊年越来越近了。
从腊八开始陆续着,老家集市大大小小的店铺就开始上年货了,每个集市上大小店铺五、六家,都在想方设法把年货备得齐齐全全的,生怕让别人抢了生意,不停地忙活着,有上烟酒糖茶的,有上鸡鸭鱼肉的,有上鞭炮香纸的,有上年糕、干果的,有上春联、年画的,各忙各的。看着店铺里上了那么多的年货,各家各户也开始忙着准备开了,溜达着到这个店铺看看,买点这个,到那个店铺买点那个,平日里相对平静的大街上就开始流动起来,好不热闹,这就叫“忙过年活儿”。
准备好了年货,在腊月二十三日前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每家每户都要进行大扫除,辞旧迎新,这种大扫除在我老家叫“扫屋”,儿时的我觉得扫屋很有意思,看到大人们都在忙,怕灰尘弄脏了自己,男人们便戴上了帽子,女人们则围上了头巾,戴上了套袖,包扎得严严实实,把笤帚绑到木头杆子上,房子的樑、檩及边边角角都能扫得着,准备工作做好了,就开始把房子里的箱子、柜子、桌子等所有能搬动的家具都搬到院子里,对房屋灰尘进行彻底扫除,等彻底清扫干净了,再把地上均匀地洒上水,然后就把橱箱桌椅的搬回来,或者把仅有的几件家具再变换变换位置,顿觉焕然一新,清清洁洁迎大年。
到了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就是辞灶,我的故乡也叫“小年”,差不多也就是过年这场“大戏”的“彩排”。儿时经常听我慈祥的母亲念叨着:“过了腊八过辞灶,过了辞灶年来到。”意思是说,过了辞灶,离大年就不远了,那时只懂得时令,不知道“辞灶”是什么意思,一直困惑了我许多年,直到后来才听我慈祥的母亲说过:“辞灶就是灶王爷告辞,这天晚上,各家各户都要祭灶王爷,因灶王爷是家里的守护神,一家人的功过得失都在他的监控之中,辞灶这天,他要向上天报告这一家人一年的功过得失”。听了我慈祥的母亲解释,再默默地观察乡里乡亲的祭神就更加有意思了,天刚一擦黑,就忙着在院子里放上大盘子,摆满供品,开始供祭、烧纸、烧香、放鞭炮,鞭炮声一阵接一阵,连绵不断,随着欢快的鞭炮声,有人就把“请”来的灶王爷的纸像焚化,有人就在烧香、烧纸时念叨几句,请灶王爷保佑一家老少平安,这就叫“送灶王爷上天”。等到除夕这一天再把灶王爷接回来,他要赏罚这一家人。
过了腊月二十四日,各家各户就更忙了,特别是大年三十这一天,屋里贴福帖,请财神,挂年画、“寿”字,大门前挂上红灯笼,门上贴好红红的春联,昭示着红红火火过大年,全家人高高兴兴放鞭炮,包饺子,团团圆圆,好不热闹,这才有了真正的“年味”。说起贴春联来,我记忆最深。二十多年来,只要我全家回到老家过年,大年三十这一天,都是我忙着贴、贴福帖,挂年画等。每年我都在揣摩着对联应该怎样贴,福帖应该贴到什么位置,“福”字红纸、方形,尖角向上,还要考虑哪个位置应该贴几副,是否对称、醒目、粘得牢,应该正着贴还是倒着贴,都有一番考究。例如:有的把“福”字倒着贴,寓意是“福马上就要到了”。贴好了春联、福帖,还要在门框上贴上横帖如:“富贵之家”、“吉祥如意”,在正屋还要贴上诸如“富贵满堂”之类的横帖,在大门外还要竖着贴上“出门见喜”、“出入平安”等,在猪圈里还要竖着贴上“六畜兴旺”、“猪肥牛壮”等,春联上方还要贴上尖角向上的“福”字,哪一样忘记贴了,就好像缺少点什么似的。所以贴春联之类也是一门小小的学问,在我的记忆深处留下了印记,家乡的年俗曾经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腊月三十这一天,上了年纪的母亲便会按照传统规矩,一一叮嘱:今天是大年三十,灯的油要添满,水缸里的水要盛满,明天的垃圾不能扫出屋;还要把鸡鸭鱼肉、年糕、各种青菜都准备充足,至少准备到正月十五前,还要在除夕这天把该切的的菜、肉都切出来,正月初一不能动刀。还说,这一天注定一年的运气。一定要小心,不能打碎家里的任何东西,不能大声说话,特别要多说好话,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仿佛新年的顺与不顺,全在这种新旧交替的意境之中了,显得是那么神秘,还真有点像大年夜里死驴不好也好的意味,不过一辈一辈都是这样流传下来的,大年夜的感觉似乎都一样,我们也无可奈何,都是鸡啄米似的点头称是,都这么拿捏着。
老家的年味是一辈一辈父老乡亲延续下来的,营造出这种浓浓的'过年氛围,值得我们留恋,值得我们回味,往往很长很长时间仍滞留在我们的心间,老家的年味,也勾勒起了我对老家余干农村生活的美好回忆。
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哎哟!可真够挤的。”我嘀咕了一句。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
象渐渐被夜幕包围。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一如既往的,今年春节同样是回了姥姥家。一路并不奔波,一趟飞机就到了沈阳,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我的出生地,也是我度过我绝大部分春节的地方—鞍山。
坐在车内看着车外的景色,恰好刚下完雪,雪中的鞍山显得比去年来时妩媚了许多,也熟悉了许多。
我生在鞍山,并在那里度过了一段不短的童年。记得以前每个春节,我们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放爆竹。我们这些小辈还可以美美地领到几个红包。上上下下热闹的好像着了火一样。大街上张灯结彩,超市里成堆的人在采购年货,路上相互拜年的人络绎不绝。家家贴着和倒写的大红福字。街道上鞭炮声不断,有时这鞭炮甚至能一直响到凌晨三、四点钟。这几天中,整个城市都在散发着一种味道,对!浓浓的年味。浓重的年味使得归家过年的人们感到无比亲切,也盖过了人们一年来攒下的不愉快和怨气。说实话,我每年回老家过年,为的就是感受这熟悉的年味。
一进家门,我们一家就受到了二老的热烈欢迎。走进熟悉的大厅,屋里的家具,都擦得干干净净,和去年来时并无差别。在屋里愣神的功夫,二老就把年夜饭端上来了,他们估计又如往年一样,早早的就起来准备这一桌饭菜了吧。
席间,我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左想右想,鞭炮声怎么这么稀疏了?偶尔响起几声,也稀稀拉拉的,好像偶尔打几个闷雷,一点也没有了以前的滋味。
好奇之下我开口问姥爷这的缘由。姥爷叹了口气说道:“现在政府控制啦,鞭炮价格翻了好几番了,这小城市也没多少人家想在这上面花大价钱了。十年前不仅老百姓放炮,连政府也帮着放,每年在中心广场都要放掉成吨的烟花,连现在这些都取消了。”我默然。今年从头到尾,也没有几个的亲戚来拜年了。他们大部分都搬走去别的大城市了;也有一些,忘了来。印象与期望中的团员之喜,也成了泡影。
正月初一,我和姐姐到街上玩。本以为一出家门的热闹景象并没有出现。大街上甚是冷清;原来几乎是满街红遍,到处都是红灯笼红毯子。可是现在街上除了白色的雪,灰色的楼外,也不剩什么了。姐姐或许已经习惯了,仍旧玩得很开心。但是我一年一年地看着这座城市,我的故乡的变化,心里绞痛。闷闷不乐地,看了一场电影就要回家了。
年味呢?年味呢?莫非是城市过于现代化了,金属的味道改过了年味?年味淡了,淡了。看着姥爷坐在躺椅上落寞的身影,我心中一痛。老人家一辈子走来,对于逐渐消失的年味的感受才是最深的吧。他眼瞅着每年春节过得越来越平淡,心中又该做何感想呢?看来来年春节,我不会再为记忆中的年味而回老家过年了。我回来的唯一理由,就是看看我年迈的姥姥姥爷,出国后就不知何时才能与他们相见了。
我思念原来的春节,原来的年味。
“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猪;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一曲童谣可能是孩童时期最具期望值最具诱惑力的话了,那时候哪一个孩子不期望过年?在那时候的我们的眼里,过年就是新衣服、好吃的、好玩的还有长大的代名词呢!一切的期盼和欢乐都融入在了过年这个节日里了。
那时候的寒假放的也没有现在早,但总感觉从放假到过年那天总是有过不完的时间,盼啊盼啊盼啊。盼星星盼月亮,盼过年。其实要让现在的我来说,还真的说不出到底在盼着什么,但当时总是感觉那里就是理想的愿景。
从腊八之后,各家各户就开始忙碌过年的事务了,***猪***鸡宰羊,为的是庆祝一年的丰收和对自己这一年辛苦的犒劳。那时候,不管作业有多么多,都得在刚放假的头几天废寝忘食的把作业写完,为的是在新年伊始的时候能够痛痛快快的玩几天。因为俺妈就教育我,学就学个扎实,玩就玩个痛快。这一点其实至今还让我受用。其实父母作为我们的启蒙老师,我从他们那学到的还真是获益匪浅,尤其是作为学为人表的他们。
作业写完了该干点什么呢?那自然是玩了,在我住的大院里,有三个从小玩到大的发小,那时候啊,冬天还能下点雪,每到那几天,雪就像和我们约好了似的如约而至,一晚上的撒盐空中造就了
言好事,下地保平安。那时候奶奶经常为我祈祷的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上个好大学,那时候在我的心中,大学还是一个梦,一个充满各种幻想的梦哩!
大年三十那天,早上五六点就要起来接灶,辞别了灶王爷,自然要把他接回来过年哪,接灶的仪式没有那么复杂,放一盘鞭就行,这个活动总是我爸爸起来做,听到鞭声我也就醒了,那时候五六点醒来自然是特别早,总感觉到无比的兴奋,小心脏砰砰的跳。这天起来后程,现在只要贴一个福字就够了。
那时候春晚的每一个节目都令人充满期待和向往,现在演员却在担心被吐槽被谩骂;那时候一条祝福的短信要苦思冥想很久,现在仅仅是新年快乐;那时候拼命的赶作业为了好好玩,现在都找不到该干什么;那时候过年能闻到浓浓的火药味,现在却充斥着汽车的尾气味;以前早上起床是被公鸡叫醒,现在是被响着公鸡声音的闹钟叫醒;以前的元宵节能看到漫天的烟火,现在连看到星星都难;以前还能在家过元宵节,现在想在家都难那时候的年味都不知道跑到哪去了,生活越来越好了,政策越来越到位了,年过的却越来越没味了,不知是长大了思想高端了还是经济腾飞了生活习惯改变了。不知以后的孩子还能不能过上我当时过的那种年。
前几天,有个阿姨问我他家小孩学英语买哪种学习机好?我说学英语还得用学习机吗,有字典不就行了。修车老人都对我说现在某些学校学费越来越贵,放学却越来越早,作业也越来越少。我们爷爷奶奶那一辈人文化水平虽然不高但却很伟大,我们这一代人文化水平很高,却能路不扶人,见人撞人。他们开坦克,我们开宝马,他们轧鬼子,我们压他们。看来是一代比一代强啊!
社会在进步,也要跟上时代潮流了!
我的爷爷是北方人,在爷爷的老家,每当过节家家户户都会围在一起包饺子吃。爷爷说,早在古代人们就有包饺子的习俗,新春佳节大家吃饺子,是辞旧迎新、祝福吉祥的意思。每次过年我最喜欢最盼望的也是和爷爷一起包饺子。包饺子要准备好面粉、肉、蔬菜等等好多种材料,所以今天我早早的起床,和妈妈一起去菜场把这些材料搬回家,准备大显身手。
全家人动手,一会儿功夫各种材料准备就绪,可以开始包饺子啦。爸爸先把肉、姜葱剁碎后混合在一起,再放一点盐和酱油,搅拌均匀做成了饺子馅儿;另一边,爷爷正在和面。和面可有大学问,爷爷在面粉里放了几个鸡蛋,把温水慢慢倒进面粉盆里,筷子不停的搅动,所有的干面粉都粘在一起像面疙瘩的时候,又开始用手揉,直到面的表面光光的像橡皮泥,就说明和好了。接下来是擀皮,把面团揉啊揉,揉成像一条长长的小蛇,然后用刀切成一小段一小段,再用擀面杖擀成饺子皮。爷爷说饺子皮要中间厚边上薄,中间厚能防止饺子漏馅儿,边上薄吃起来口感好。我和哥哥姐姐们用手指沾一点点水在饺子皮边上抹一圈,把做好的肉馅放进擀好的饺子皮中,再把饺子皮合拢、捏紧,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全家人齐心协力,一眨眼的功夫饺子已经整整齐齐站了一桌。
饺子包完了,现在该干什么呢?对啦,该把饺子下锅了,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饺子在锅里翻滚着,等他们都浮上来,加凉水继续煮。十五分钟过去了,饺子们可以出锅啦…闻一闻,啊,真香!我迫不及待的用手抓起一个饺子就想往嘴里放,“呀!真烫!”饺子没吃到,烫得我不停地吹着手指…奶奶笑着说:“别急别急慢慢吃……”饺子吃在嘴里,味道真美味,好吃极啦!全家人一边大口吃着饺子,一边夸我包的饺子好吃,我嘴里和心里都美极了……
xx年2月某日晚,透过窗看着外面飘洒的纷纷白雪如同柳絮般的落下落下。草地上,树上,车上&&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婚纱。看着这如此诗意的美景我不禁回忆起那逝去但又难忘的年味。
零食和烟花 童年时过年的年味是吃不完的零食和美丽灿烂的烟花。那时小小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终于过年了,我和附近的小盆友们都在家前的广场集合,身上能装东西的口袋里都装满糖果、瓜子、花生。每个人的脸都跟大花猫似的,鼻涕忽上忽下的;大人们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引线。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声,分成了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大街小巷早已经成了儿童的世界。
祝福与饺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了学,过年的年味则成为一句句吉祥的祝福和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过年了,早早来到爷爷奶奶家,并送上一句吉祥的话:祝您,春节快乐!祝福顿时温暖了你我他。晚上奶奶把我和爸爸唤进屋去。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鲜陷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节目。爷爷,老叔还有爸爸举杯畅饮,奶奶笑眯眯的.双眼变成了两条缝,一家人都是满面春风,其乐融融。
思念
岁月无情,光阴飞逝,爷爷奶奶也禁不住时间的考验,随那年寒冬大雪也与我们阴阳相隔了。正是那年也让我知道过年的年味是对亲人牵肠挂肚的思念。想着和爷爷吃年夜饭饭的情景,我的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那一年爸爸刚贴完春联,就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我坐在饭桌旁,看着这些美味家肴,垂涎三尺。终于开饭了,我狼吞虎咽,好不费力气就把一碗饭消灭了,轮到我敬酒,我端起酒杯对爷爷说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接着我又祝奶奶寿比南山不老松。然后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喝一口,咂砸嘴,好酒好酒。爷爷笑呵呵地说:我们的小乖孙子长大了,会用对联了。奶奶脸上笑得乐开了花,说:祝我们的小孙子学习进步,天天向上。爷爷奶奶虽然走了,但他们仍留在我心中。我相信他们在那边也是开开心心。
在飘飘落落雪中,年虽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旧是挥之不去,仍给了我无尽的回味。
记忆中的年味总是恰如其分如期而至的皑皑白雪;记忆中的年味总是对辞旧迎新的满满期待而如今,年夜饭热闹的不是家而是酒店,我们普遍感觉到年味儿淡了,兴趣儿没了。再不回忆就真的忘了,正在变的时代,正在变的庆贺方式,让记忆中的年味更浓、更香、更让人怀念让我们重拾那些被遗忘的时光,打捞起那些记忆中的年味儿吧!
记得儿时,那个时代物资匮乏,过年成了最幸福的一件事。从腊八这天就预示着忙碌新年的开始。妈妈会把早就泡好的8种粮食倒在家里的一只大锅中,和往常一样我用力拉着风箱,伴随着有节奏的声响,灶膛中伸出了长长的火舌,驱散了严寒的冬意!那时一有空就喜欢抢着做灶膛边,你不知道那时一到冬天河里的冰就从河面一直结到河底,那个雪也是白茫茫的一片!这样的时候能坐到灶膛边是多么幸福的事,再来几只烤红署,在那个年代,那真叫一个美味啊!接着家家户户都会做炒米糖,那个小小的圆嘟嘟的肚子的机器,每隔五分钟就一锅香喷喷的爆米花出锅,来个七八锅回家拌着熔化的糖块,随意的挫成方块,揉成圆个,一会儿功夫几袋子的炒米糖就在眼前了!外加街上苹果桔子每样来个8个,再买点糖和瓜子,这样孩子们的年货就算备齐了! 接下来就是我扳着手指热切的期待新年的到来。只有过年,才有崭新的棉袄,头上扎着一朵大红花,心理美滋滋的!除夕了,岁末了。大人们早早的起了床,抓出关在鸡窝里的公鸡,把菜刀磨得更加的锋利,除夕***鸡也是要讲究吉利的!不能补刀,一刀见血是最吉利的。妈妈一整天都是忙碌的,灶旁的风箱“呼呼”的送着气,菜肴在铁锅里打着滚,院子里
到处洋溢着清香!这是盼望已久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更是那份吉祥的年味!除夕的祭品已经摆在桌上,把酒斟在杯里,庄严的点燃香烛钱纸,祭奠已故的长辈,让他们在另一个国度也过着温暖的年!并祈求他们保佑全家的平安健康!接着放二个爆竹,迎接吉祥的新年!全家老少坐满一桌。一年到头最丰富的肴摆满了桌子!
团圆饭少不了鱼,寄托着父辈们的希望,希望年年有余,有头有尾!不过,在那个年代一碗肉是要从大年三十端到正月半的,所以每天也只能闻闻肉香!吃团年饭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吃饱了不能说不吃了,筷子也不要掉在地上,如果小孩不小心打碎了碗。大人们赶忙会说“岁岁平安”!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爆竹声开始响起,孩子们直奔村里最有钱的人家,一只黑白电视早早地就搬到场地中间!不一会儿村里的男女老少都聚集了过来,全村人一起过起了新年!
一天天过去,接着就是正月半了,那也是我们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拿着烧着的麦穗杆子,从田头跑到田尾,嘴里不停地在说:“正月半捉毛虫,你家的菜铜钱大,我家的菜盘篮大,吃的肥头胖耳朵!”这毛虫总也捉不玩,总想着把自家田里的虫子都赶到别人家去。其实孩子们就是玩火把的借口!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又让我想到记忆中过年的味道了!恐怕也只有在那个年代才有那种心境了!心中不免生出一缕淡淡的惆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