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里有则公益广告,一个小孩对着满桌的食物还不停“我要,我还要”地嚷嚷,他爹模样的男子赶紧喊来服务员大方地满足了孩子要求,然后扔下一桌剩菜走了……画外音说,中国人由于缺乏节俭意识,外出进餐都会点很多菜,吃不完又很少愿意打包,使得餐桌浪费率高达20%,粗略统计,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养活两亿人,其价值在1000亿元以上。
这个数字有些“亲切”。可不是嘛,前些天才听了另一组数字:我国目前仍有一亿多贫困人口,他们每天的生活费平均只有6块3毛钱。许多偏远地区的孩子,连午餐都吃不上,以至于志愿者要发起募捐3块钱的“午餐革命”。当那些面有菜色的孩子心满意足地吞吃着“爱心午餐”的时候,我们心里真有些不是滋味。而另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是,许多人却在因为吃得太多而拼命消化,为营养过剩发着愁。后者自然不在乎桌上堆着的食物,更不会在乎潲水缸中的剩菜剩饭。
咱中国人在吃饭方面已经吃成了闻名天下的饮食文化,这本不是什么坏事,化庸常为神奇能把吃饭吃成文化,也是值得自豪一下的。我们尝说民以食为天,所以吃饭的事情如何重视都不过分。可惜的是,咱中国人从古至今,吃饱和吃不饱的时候几乎总是交织在一起,而且吃不饱的记忆更加刻骨铭心。大约是吃饱不一定记得,饥饿的感觉才驱之不散吧。饥饿的记忆如此深刻,原因是在几千年的历史的长河中,常常见到“饿殍遍地”、“人相食”之类的极端字眼,饱食终日的时候并不多而且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到了我们这代人,饥饿记忆当然有,但比起我们前一代人已经少多了。听到过父兄那些人关于“自然灾害”年代的回忆,那些事现在人听起来仿佛天方夜谭了,可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但我们这代人的温饱不成其为问题的时间似乎并不很长,三十年来时间吧,所以很多人不应该彻底忘记饥饿。现在许多人吃饱已经不是问题,所以很容易就忘了饥饿时难受的感觉。据说现在正由温饱向小康社会转型,可正如前述资料所说的那样,一亿多贫困人口的存在,绝对数字相当庞大,他们的温饱问题依然突出。
这些道理许多人都明白,然而到了特定场合就不起作用了,如果说公款吃喝浪费不心疼的话,就算是自己掏腰包的人一上餐桌好像也不太注重节俭了,似乎盘子中剩些菜饭才显得有面子。很多人下馆子都像是最后晚餐,一副明天就不过了的样子,请人吃饭吃不吃得完尚在其次,重要的是必须要有面子。有面子的主要表现就是桌子上食物的多少,吃不完又很少有人主动打包,因为那是十分没面子的事情。只是这“面子”的成本着实高了点,能够养活两亿人口的粮食就白白扔掉了。不错,我国粮食每年都在增产,而且幅度还比较大,但产量再大也有限度,相对于需求而言,粮食永远是个稀缺品,再多也经不住无度浪费。
粮食最大的功用当然是“口粮”,它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必要保证,如果有一天缺少了粮食,哪怕钱再多,经济再发达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人既不可以拿钱来填饱肚子,也不可以将所谓经济当大饼啃。小时候受过很多“粒粒皆辛苦”教育,这种教育有时候还比较吓人,我奶奶就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人一生粮食是由定量的,吃完了或者糟蹋完了,人的寿命也就终止了。浪费粮食是罪过,就算偷着糟蹋,“雷公老子”也要发怒……这种说法具有迷信色彩,大概只是吓唬小孩子的,可不能说没有作用,它至少让我对粮食有了敬畏,不敢轻易浪费之。因为浪费的不仅仅是粮食,而是糟蹋自己的寿命,何况雷公还要干预。迷信吗?还真不见得。
如若一个社会浪费粮食成为习惯,人貌似有了面子,但全社会的面子会越来越难看,越来越狰狞。
六年级,这是一个在小学中最高的年级。现在的作业,同学们基本上都是用钢笔或者是签字笔写的。写错时,橡皮也无能为力,此时,胶带显现了它的.本色,在考试时,不绝于耳的胶带声早已成了我们熟记于心的曲子。每当听到别人在拉胶带是所发出的声音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是藏着一个疑问:同学们到底能用多少胶带呢?
最近,我做了个调查,发现许多同学将用过的胶带卷成了圆饼形,现在已经卷得很大了,可是,当我把用过的胶带拆开时,我发现有好多胶带的粘胶处没有用多,长达几厘米,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我仔细观察到,原来在同学们粘了一个错误的字之后,就急于将用过的胶带卷起来,由于粘字的那部分的胶带失去了粘性,也就是说,所卷好的胶带很容易松动,同学们为了固定所用过的胶带,也就使得同学们将未用的胶带也卷入了已用过的胶带里,而且有时一拉就是几厘米。
发现了这一发现,我简单的做出了一个计算:
假设一个班有50人,由此习惯的有80%,一个人一天所用拉胶带次数为5次,每次用所浪费的胶带有2厘米,一卷胶带长18米,一卷0.5元,由此可以推出:
米……我们班一天浪费的胶带长度
元……我们班一天浪费的钱数
元……全年级一天浪费的钱数
虽说,上面的数字不足以吓倒人,但是这毕竟只是对于一个学校而言。这个钱对于一个人来说,已经可以帮助他在学校吃午餐一个月。如果全年级的同学节约十二天,那就够那个同学在学校吃一年的午餐,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
由此看到,胶带虽说价格低廉,可是如果人人都浪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如果将它们相加起来,那将会是一个看不见的浪费!
“行胜与言”,“言必行,行必果”。“说到不如做到”。这些话都是说要想做成某件事,并不是最上面说说而已的,是需要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的。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都拥有着自己的理想,在他们中间,一部分人是整日把自己的理想挂在嘴边,而另一部分人则是默默无闻的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着。
我想,如果没有爱迪生的话,我们现在也许依然点着蜡烛过夜晚。他在发明电灯的时候,失败过一次又一次,但是,他没有放弃,而是坚持着这项实验。后来,终于有一天,他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只灯泡被他创造出来了。从此我们的夜晚不在点着油灯了。
如果爱迪生当时仅仅只是有发明电灯泡的想法自己而没有亲身去实践、去体验,我想。他是不可能成功的。
NIKE的标语:just do it!。的确,有时候成功里我们很近,我们要学会去开启这扇门,而开启这扇门的钥匙,则是我们的行动。
只有行动才能证明一切,只有行动才会有成功。也许你行动了并没有成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行动,绝对不可能成功!
只要你认真的付出过,行动过,人们将无权耻笑你是个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你是值得或是不值得。只要自己认为可以就行了一个人只有靠行动才能表现出他的能力。就如同蜜蜂要经过不断的努力才酿得了美味的蜂蜜
“节约”,是近年来很流行的一个词,几乎随处可见: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等等。节约,是一种美德。例如,节约粮食。
因为我的爷爷奶奶是农民,我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所以,我要提倡“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其实,在我刚看到“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这8个字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曾经闪过一丝疑惑,节约二字说的容易,可是做起来会不会很难呢?节约粮食对农民伯伯来说是否有好处呢?不过,很快我就想明白了,节约其实做起来并不难,相反可以说还很简单,只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来就可以了,比如说在出去玩的时候赶紧吃完碗里剩下的那几粒米,几根面,几口馒头就可以了,这样,即便是对农民伯伯没有任何的好处,对我们来说渐渐的也会养成一种好的习惯,而且还不会让农民伯伯那一滴滴的汗白流,那一口口气白喘,那一声声的“好累”白说,那一份份的力气白使,那一次次望着庄稼成熟的笑容白笑。
粮食,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浇灌而成,是农民伯伯一次次辛勤施肥而成,是农民伯伯,总之,这一切的一切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粮食的来之不易,希望大家从自己做起,从而影响身边的人,让大家都懂得节约粮食。
锄禾日中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是在很早的时候,古人写一首诗叫《悯农》,如果先不看内容,光看诗名,悯农就是怜悯农民的意思,这里的怜悯并不是可怜的意思,而是要理解农民的辛苦,他们每年辛勤播种,灌溉,施肥,除草,***虫,可是即使这么的辛苦,有时候遇上天灾,收的粮食也就只能够一年的生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农民虽然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但是他们却是最伟大的人。
所有的种种就是希望我们不要浪费一点一滴的粮食,因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啊!语言是花苞,行动才是果实;决心是种子,实干才是肥料!大家知道我为什么引用这句谚语吗?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中还含有大道理呢!
微风细雨下,一片生机勃勃,风雨将春姑娘唤醒了。一天,拥有一大片土地的张三想:如今春天到了,我现在要在我家的一大片土地上种树。我要种垂柳,春天时,垂柳可以长出嫩芽;我要种枫树,秋天时,枫树可以摇身一变,变得全身金黄,美不胜收;我还要种果树,秋天时,坐在果树下吃果子真是自由自在。张三边想边笑,心里美滋滋的。李四是张三的邻居,他可没有像张三那样做白日梦。李四马上拿起铲子跑到了小山坡上种了一棵苹果树。豆大的汗珠从李四的脸上滴流下来,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四终于把苹果树种好了。时间像流水一样流过,几年过去了,张三还在想他的树该怎么种。而李四早就在家里吃上了饱满多汁的苹果了。
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上也有这种人。在我们做的习惯充值卡上有些人说他要积极发言,但他并没有这么做,没有行动。这又让我想起了一句:只有希望没有行动的人,只能靠做梦来收获所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