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地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同学们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上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就明显偏离题意。
从我出生那天开始,我就一直生活在这里。妈妈每天都飞到离我们这里不远的地方去寻找食来养活我,后来母亲由于误食了人们喷了农药的蔬菜而死去,再后来,我慢长大了,慢慢靠着人类扔下的废菜残渣生存。
每天吃完饭后,我常常仰望那布满黄沙的天空。常常想像母亲跟我提起过的我们祖先住过的地方。传说那里鸟语花香,树林茂密繁盛,有很多美味的野果子,祖先们不需要为食物而奔波,所有的动物们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和睦的相处。妈妈还说过其实鸟类并不只是我们黄鹂一种,大自然里有漂亮的孔雀,爱唱歌的百灵和夜莺,以及那凶悍善飞的老鹰,只是后来人们肆意的`捕捉我们,鸟类的朋友们都走散了,再也没有见面……可恶的人类!
梦中我时常梦见母亲给我讲过的那片蔚蓝的天空。我在那蓝蓝的天空中尽情的遨游。累了,有各种鸟类朋友将我撑起;渴了,有香甜可口的山泉沁人心脾;饿了,有美味的野果让我充饥……可梦毕竟是梦,回到现实,我往往疑惑,这昏黄的天空曾经会是传说中那么美丽吗?这片让我几乎忘记了飞翔的天空……
终于,我下了决心,我要离开,离开这个昏黄的天空,这个恶魔似的鬼地方。也许,别的地方天空是蔚蓝的吧!也许,别处会有肥沃的土地和茂密的森林吧!也许,别处会有我的兄弟姐妹吧!
于是,我展开了那很少活动的翅膀,飞翔,飞翔,然而现实却总是残酷,四周的天空是不尽的昏黄,没有一丝生气,有的只是一个比一个高的烟囱在那里不断地“排毒养颜”,而且我更没有发现什么青山绿水,有的只是一片秃秃的山和一条条臭烘烘的河流……
我,在惊愕中倒下了,再也没有爬起来的力量,依旧望望那昏黄的天空,我想谁能告诉我,那片青山绿水到底在哪儿……朦胧中,听到母亲那熟悉的声音:“孩子,跟我来!”迷糊中,终于看见那渴望的绿色,我,奋力挣扎……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一)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1.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二)论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
(三)论证: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论证是运用论 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罗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
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3.对比论证:拿正反西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