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四本书里,有一个单纯无知、毛手毛脚大小男孩,来到四个非常艰苦的地方去探险:荒无人烟的小岛、毒蛇出没的热带丛林、寸草不生的沙漠、冰天雪地的北极。这四本书不是普通的打打闹闹漫画书,而是科学漫画书,看到节骨眼上会突然打住,插上一段知识介绍,配上几幅彩色照片,告示你怎么回事,解开你心中谜团,所以这四本书不仅向你讲述曲折的历险故事,而且是你懂得科学知识。比如《撒哈拉沙漠求生记》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埃及是金字塔之乡,知道了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知道了沙漠是怎样形成的`,知道了骆驼是沙漠之舟……最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在沙漠中生存的常识。《亚马孙丛林历险记》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亚马孙是地球的生态宝库,仅一颗树上就生活着1000多种昆虫,知道了亚马孙聚集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植物,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肺"……最最重要的是让我懂得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重视和珍惜身边的自然环境。《极地冰河历险记》这本书让我知道第一个走进北极的人是一个熟悉航路的海盗,他的名字叫"马丁。布络维夏",知道北极是海豚的故乡,知道了北极有浮冰、魔鬼渡河现象。《无人岛探险记》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在海洋里找盐的方法,知道了人会因为脱水症死掉,知道了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我们就可以融入自然愉快的生活……
这四本科学漫画书告诉你,每当列奥跌入险境,是科学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帮助他化险为夷,转败为胜,所以这四本书用生动的事实告诉我:科学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真羡慕列奥有那么多好心的叔叔,带他去闯世界。
《摔跤吧!爸爸》是我看的第一部印度电影,这说明以前我看不上印度。通过这部电影,印度赢得了我的尊重。印度是个极其复杂的国家,可能比中国更复杂,更丰富的丑和更丰富的美同时存在,从任何一批事件来形成整体印象都更显得断章取义。印度人没有中国人幸运的地方在于,没有出现嬴政刘彻朱元璋乃至***这样的人物。我从不关心历史和政治,但我突然意识到,今天我们能够在面对印度人时有一点傻逼似的优越感,可能就是国家统一民族统一文化统一带来的好处。
关于价值观
有人批评《摔跤吧!爸爸》(这个中文译名好傻,后文改用《Dangal》的值观有问题。
我认为如果看一部电影还在乎价值观的话,就没必要看电影,看新闻联播就好。勉为其难谈一波价值观,我认为电影的价值观没问题。
批评者说“实现梦想的工具并不比做家务生孩子的工具高尚”。
我认为任何人都是另外一些人的工具,中国人如此,全世界如此。父母就是小孩子生存的工具,商人就是消费者获取商品的工具,城市的白领们就是资本增值的工具,每个人都是DNA样本延续下去的工具。成为某种工具并没什么不好,换句话说是实现了某种价值。而《Dangal》的重点并不是从一种工具沦为另一种工具,而是从毫无选择变成多了一个选择,这是质变,能多一个选择就能多很多选择。
批评者还说“那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只能在印度这样的语境成立”,言外之意带有某种优越感,言外之意是离我们很遥远。
然而,一个小孩的成长路径,从毫无选择变成能有选择,我们也正在为此奋斗,且还远远看不到成功。
我认为多元化是美,单一是丑;有选择是美,没选择是丑。
我这一代人小时候,有很多选择吗?大多数人没有。除了老老实实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再到一个公司或者机关上班结婚生小孩,没有别的路径。在这条路径上,我们有过偏离这条路径的梦想吗?大多数人有过。
为此我还问了生于发达省份的90后朋友,他们中学一个班不追求升学而去做生意的只有一两个,也就是说,生于90年代的发达省份的绝大多数小孩,依然没有选择。更不用说落后地区的年龄更大点的人。据我观察,这几年出生的大城市的小孩,依然看不到太多别的选择。
前段时间有个生活在深圳的朋友跟我讲,
是,我们都幻想过,我们的小孩不要像我们当年那样一直被逼着干毫无兴趣的事,可是真的有小孩了,周围都那样,你敢不那样吗。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生活在南京的大学同学的朋友圈,
昨天被幼升小面试刷屏了。相比于以前,现在的小朋友竞争太激烈,压力也大。我想说:宝贝,在这个大环境下,妈妈不知道能坚持到什么程度来让你既不失童年的乐趣,又可以接受所谓相对好的教育。只能期盼我们一起在纠结中快乐前行吧。
题外话,我为有这样的同学感到骄傲。
所以我能理解《Dangal》中的爸爸是在做一件什么事。他在违背全村人的习俗,他在违抗自己信仰的宗教,他在忍受天下人的嘲笑,让女儿有多一个选择。我们从小时候就为之挣扎,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为后代挣扎。
关于梦想
小时候我喜欢踢球,我想过要在没有选择的路径之外多一个选择。为此我一个月要踢坏两双双星牌胶鞋。我特别希望有一双皮质足球鞋,但是买不起。初中时我们踢的还是橡胶球,买不起皮质足球。
后来我把这些事讲给朋友听以示艰苦,一个只比我大几岁的比我踢得更好的人说,那你家里有钱,我们那时候是光脚踢。
《Dangal》中的爸爸为女儿训练却买不起一块摔跤垫这样的事情,同样离我们并不遥远。
高三时,我意识到不再能把踢球当成一种选择时,我也想过,如果将来我有儿子,希望他能替我走这条路。多年后我真的有儿子时,朋友问我怎么说,我说他如果真喜欢且踢得极好,我也不希望他走那条路。因为我知道了职业体育是一条多么艰难的路。且不说踢得好和成为职业完全是两件事,单是两条腿每天都处于酸痛的状态,如果不是真的热爱,那也是可怕的折磨。
《Dangal》中的女儿在意识到自己多出来的这个选择有多么艰难的时候依然决定走这条路,需要怎样的勇气。从那一刻起,那已经不是爸爸的梦想,而是女儿自己的梦想。
关于金牌
到了今天,我们不再拿金牌当回事,拿得多了。
可是我还记得,三十年前,酷热的夏夜,没有空调的房间似乎也没有风扇,我和父辈们围坐在一个十四寸的黑白电视前,看跳水或乒乓球的场景。
我还记得那种感受,不管是失掉一块金牌还是拿下一块金牌。我不记得那时每天吃的什么,那时也没有这么多购物节,没有这么多的美食这么多的数码产品这么多的漂亮衣服这么多的口红包包,那时候只有金牌。
如今我们不再关注金牌,因为想拿的金牌中国人都拿过了,还没拿到的在有生之年也不抱希望。
有时候我看DOTA2的国际大赛,某场没有中国战队的比赛,主持人说,看两支外国队打,好无聊。这只能说明中国是DOTA2强国,如果中国的足球迷也要看到有中国队的比赛才觉得有趣,那一辈子也看不到几场比赛。
这就是多样化的好处,这就是能有更多选择的好处。我永远看不到中国足球拿冠军,但我可以看到中国DOTA2拿冠军拿到麻木,然后又可以去看别的竞技体育,斯洛克、网球、攀岩?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似乎比印度人略微幸福一点,略微领先半个身位?可是无论如何,《Dangal》中一切离我们并不遥远。搞不好,在电影领域,印度还要领先中国半个身位。
《Dangal》的叙事极其克制,打动人不需要大开大合无中生有。人物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只是买不起鸡肉,周围人的闲言碎语,官员的不作为和教练的平庸。全是小事。本来摔跤这种对抗性竞技项目,受伤很自然,就算受严重的伤都毫不过分,但是电影中连伤病都没有。电影高潮前人物遇到的最大障碍竟然只是爸爸不在场而已。大女儿整个职业生涯的最大危机竟然只是可能被体育学院开除而已。影响竞技状态的事竟然只是头发留长涂个指甲油而已。电影中几乎所有细节都是我们大多数人有过实际体验的小事,甚至不需要通过隐喻或者联想,而是真的实际体验。就是这些活生生的小事,离每个人都很近的小事,这些毫不夸张极端朴素的细节,给我带来巨大感动。
最后的重点来了,《Dangal》中二女儿童年的样子真是好可爱,我都想有个女儿了。阿米尔·汗竟然逼这么可爱的女儿练摔跤,不管怎么说,他是个坏人。
王晓春是我小学一年及时的语文课老师,也是我学校一位最年轻的老师。他在别人的眼里也许是一位非常暴力的老师,但在我的眼里却是一位很有亲和力,非常痛爱和关心学生的好老师。他只不过是把他对学生们的那种‘爱’默默地藏在心里,不愿表达出来而已。其实,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也很害怕。但经过了那件事之后,我对他的看法彻底的改变了。
记得那是一个夏日炎炎的下午,教室里热得像火炉一样,同学们都像霜打的茄子——焉了。当然,这也不全是天气的原因,多半是因为王老师的课太无味了。突然一个同学晕倒了,这显然是中暑了,这可把我们吓坏了。这时,王老师二话不说,就把那位同学包回了自己的办公室。把他放在自己的床上,然后用湿毛巾敷在他的头上,倒了一杯开水,一口一口地喂着他。想自己的亲生父母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这时,站在窗外的我们有点儿羡慕、嫉妒、恨了。那位同学醒了,可老师却没和他一起回教室。老师去哪儿了呢?我们疑惑不解,过了一会儿,老师回来了。可他脸上全是汗珠,手里还拎着些什么。老师对我们大喊了一声:“吵什么吵啊,我才出去一会儿,你们就大闹天空了啊,还不得了了呢。”说完便让各组组长发了他手里一直拎着奇怪的东西。我们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根冰棍和一袋冰袋。冰棍是从隔壁店里买来的,这我们都知道。可这冰袋是从哪来的呢?看着王老师头上的汗珠,我们都已经猜到答案了。顿时,我们都留下了眼泪。老师看了,说:“哭什么哭,这么没出息,将来怎么成为国家的栋梁啊,快吃,吃完了就上课。”随着老师的一声落下,我都狼吞虎咽起来,很快就吃完了。又接着和王老师上他那无味的课。
王老师是我最好的老师。当然,如果他能把他的那种无味的教学方法改一下,那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好老师了。
在最新的影片《摔跤吧!爸爸》中,阿米尔汗一改他往日调皮的风格,变成了一个厚重且略显严肃苛刻的父亲形象。我最欣赏的是不管在那部影片中,他永远是一个梦想的践行者,总能触动我们的内心,引起共鸣。
坚持自己梦想的人都是孤独的,电影中的爸爸同样:先是想尽办法想生儿子,却连续生了四个女儿;好不容易发现女儿有摔跤的天赋,女儿却想尽办法偷懒直到有一天理解爸爸的良苦用心;女儿学有所成去参赛却找到拒绝和嘲讽;小有名气后去申请一个专业摔跤垫却招到拒绝;再到后来被学院的专业教练一再排挤甚至暗算……总之,爸爸的一路总有一种被“束手”的感觉。
影片中的爸爸是相当自信的,这种自信源于内心,源于对摔跤这门艺术本身的深刻认识;“国家体育学院”的专业教练也是自信的,这种自信源于他的位置,源于体制赋予它的高度;而大女儿吉塔是缺乏自信的,她虽然屡次赢得了冠军,但她依然觉得自己缺乏专业素养。
这不怪她,因为她传承的是父亲的一些摔跤的技巧,并没有真正将摔跤当做一门艺术融入自己的内心、融进生命,她要求去国家体育学院学习,也是她必走的弯路,是她想达到一个更大的高度所必经的过程。
教练并不坏,他只是影片根据现有的体制衍生出的一个小丑形象,透过它可以看出很多体制内的问题。
经过院校一段时间的专业训练后,果然,吉塔遇到了瓶颈,在接下来的几次比赛中屡次战败,她最大的困惑就是跟比自己体重轻的选手比赛,依然没法自我突破,没法战胜对手。
面对这种情况,教练的确很专业,他在现有招式的条条框框内,根据选手的体能做了一个专业评判,这种机械的判断结果就是让吉塔减体重,以跟低一个重量级别的选手比赛作为参赛优势,对吉塔的期望值也仅仅是拿一个铜牌,并抛下了一句话“有些人是注定与冠军无缘的”,这种分析很专业,也不愧是“专家”。
所幸的是,女儿最终看清了这一切,终于“返本归元”了。
爸爸不是专家,跟教练不同,他想尽办法弄来女儿的比赛录像,进不了女儿的学校就在录像厅里包场研究女儿摔跤比赛录像,然后电话指导。他一看录像就知道女儿的问题所在,这种敏锐源于对摔跤这门艺术的深刻认识,是循规蹈矩的.专家做不到的。女儿虽然经过学校的格式化训练,骨子里还是有爸爸的传承,关键之处一点就通。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吉塔都是顺着爸爸的意思行事,教练让“防守”,爸爸说“进攻”,教练说“进攻”,爸爸说“稳定”……总之爸爸似乎处处都在跟教练作对。教练似乎也看出了吉塔的实力,想在决赛的时候居功,使得爸爸再一次招暗算,被关进了一个屋子。决赛中的吉塔发现爸爸不在,有些慌了,在第三场比赛中连连失利,以至于眼看失败已成定局,这时候她脑海了浮现出童年时被父亲推下水中的场景:“爸爸不是每次都能来救你,你得要凭自己力量战斗,尽全力…救你自己”,此刻她只能自救了,这时她凭借爸爸曾经说过的一个技巧,以一个匪夷所思的动作赢得5分,扭转乾坤赢得了比赛,这一刻,热血沸腾,是影片的高潮,也是吉塔技术的一个升华。其实,赢得最终的冠军何尝不是靠自己,爸爸被质疑过、被深信过,最终化作女儿成功路上的一个垫脚石。
通往自己内心深处的路总是曲折的。在中医这条路上我深有感触,有些道理我们似乎很早就明白了,但是做不到,容易受周边环境影响摇摆不定。我也曾经主动或者被动的去做一些扯淡的事情,追逐过一些浮华,经历了这一系列的过程,我更加深信不疑地坚持中医这条路,很多道理也渐渐地入心了。“知之者”、“好之者”以及“乐之者”远不止是并列的三种学习态度,更是一个人在通往内心深处、走向梦想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我深深地被主人公那超人的坚强毅力和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所打动。海伦·凯勒一生88个春秋,却有87年是在无光、无声、无语中度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克服了常人不能想象的困难,考取了哈佛大学雷德吉利夫学院,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
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一生中的短暂一瞬。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三天光明,对于那些碌碌无为的人,无非是在灯红酒绿的舞厅中度过,或是漫无目的地游玩着,他们追求的是纸醉金迷的生活。而目前青少年学生中也有这么一些人,他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但他们不是去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点苦,把学习当成一大苦差事,整天东游西逛,无心向学。对于学习,他们总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勤奋学习,努力拼搏,而是哀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责怨上天没有赋予他们聪颖的天资、超人的智慧,让他们能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的社会是高科技发展的社会,是人才济济的社会,没有知识的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的。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她还能用自己残疾的身躯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闻名于世的书。而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去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海伦·凯勒说过:“身体上的不自由终究是一种缺憾。我不敢说从没有怨天尤人或沮丧的时候,但我更明白这样根本于是无补。因此我总是极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脑子不要去钻牛角尖。”是啊,为什么有许多人不能像海伦·凯勒这样乐观对待,只是自暴自弃呢?!
对于海伦·凯勒,想想自己,四肢健全的人很难体验到残疾人的痛苦。只有聋人最珍惜听觉,只有盲人最向往光明,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往往失去了才觉得珍惜。海伦·凯勒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热爱生活,用“心”去体味生活。我们应该像海伦·凯勒那样,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在顺境里珍惜大好时光,面对逆境勇往直前。
读完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但让我们增长知识,还能使我们看透人生,理解人生,感悟人生,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伟大的心灵对话……
总有些人对于你来说就像是阳光似的存在,默默地用她的温暖感染着你。她并不是任职的老师,仅仅是一个前来实习的‘大女孩’。用一周的时间,走到了我们的世界里。笑着来,笑着离开。
她的眼睛里总是含着笑意,眼睛下是挺直的鼻子和小巧的嘴巴。一笑,就会露出雪花般白净的牙,就像她那透亮的心灵一样。
上课时,我们不听课,她不会用责骂的方式来惩戒我们,而是用温和而坚定的目光提醒着我们;下课后,我们诺诺地向她询问不懂的知识点,她会欣然地回答我们这些好像看起来很幼稚的问题;放学后,也就是在她实习结束的第一个周末,我们约好了出去玩。在街上,她不像是我们的老师,反倒像是我们的好姐姐,用宽容的微笑教导着我们的稚嫩。
在肯德基里,我不小心把可乐撒在了桌子上。她的手机马上就措手不及地被我‘沐浴’了,但她没有责怪我,只是笑着处理我的烂摊子。我的裤子被淋湿了,她还关切的对我说:“等会儿回家洗个澡,别感冒了。”这件事,我一直默默地记在心里。不至于刻骨铭心,但也难以忘怀。
大街上,我们很吵很闹,招来很多异样的目光。但她却不在乎,一直陪着我们,给我们力量。临近夜幕,大家都要回家了,她执意要看着我们上车,回去后还要打个电话报平安。她用她安静的方式诉说着她的美好,而我们也铭记在心。
她的实习生活早已结束,可是我多么想再一次被她的目光注视,多么想再一次倾听她讲课时的声音。
记得她上课时紧张羞涩的面庞;记得她的每一个微笑和每一句话语;记得她每一次的鼓励与拥抱。最好的老师,在有的人看来是特级教师,在有的人看来是金牌辅导。但在我看来,就是像朋友一样的存在,不会有隔阂,能够互相理解关心。那才是真正的‘最好’。
后记—有的人总会匆匆的掠过自己的生活,我们要学会对他们说再见。再见,如果有幸,下次再见。
昨晚,全家去看《摔跤吧!爸爸!》。下午买票的时候只剩下前三排的票了。到影院一看,连第一排的票都卖出去了。够火!电影有笑声,也有酸楚!看罢,悠悠说这个电影真好看!上一次她赞不绝口的电影是《中国合伙人》,之后下载了连看3遍!昨晚,回家的路上我们也聊了许多,包括印度的社会问题、个体的努力超越原有的阶层的问题等等。回到家已是九点半,悠悠一头闷进房间,认真读英语去了。嘿嘿!这电影看来对她有激励!
我仔细回想了一下,抛开印度的社会问题不谈,从个体的角度我觉得有以下四点值得思考:
1.爸爸是一个绝好的教练。
(1敬业。爸爸会仔细分析每一场比赛中的细节,因此才能制定出应对比赛的策略,从初赛一直晋级到决赛。
(2坚毅。爸爸没有摔跤的场地条件,在无法争取到经费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做出一个简易的摔跤场地供孩子练习;没有钱给孩子提供有热量的实物,靠自己主动去争取,找到合伙人。爸爸这种不畏困难的坚毅品格其实也言传身教给了两个孩子。
(3坚定。坚定地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做好自己想做的的事,也懂的父亲的退出是迟早的事。爸爸对孩子有超越常人的引导力。从小爸爸就在训练时告诉吉塔:爸爸不会时刻保护着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战斗,你要试着战胜自己的恐惧,试着自己拯救自己。一个成功的父亲,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未知的困难而自我拯救。
2.每个人的动力源于内心,我们需要的是自己点燃它
虽然电影里的两个孩子运动生涯源于爸爸的坚持,但如果没有内心动力,是不可能最后站在冠军讲台。
只有自己说服自己,才会真正愿意积极主动去向着目标努力!爸爸再多的强迫,吉塔和芭比塔都一万个不乐意,而且还时不时地偷懒耍小动作!而巨大转折点就是在吉塔和芭比塔的朋友婚礼上。当她们在羡慕朋友出嫁时,这位要出嫁的14岁女孩说:“我反而羡慕你们有这样的父亲,因为他是真正把你们当做自己的女儿,而不是像我一样被家人当做累赘,在14岁时就被迫送到一个没见过面的男人身边,从此开始锅碗瓢盆的生活……。”这个理由有多有力!有什么理由比改变自己命运更具有推动力!两个女孩从此从内心开始愿意努力训练、不怕吃苦!
这也让我想到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那些从内心就会排斥的事情,永远让你打不起精神来做,要想做好一件事,你,必须真的说服自己!而不是自欺欺人!
3.目标决定你能走多远!
吉塔参加国际比赛,争夺冠军。最初的比赛父亲观摩对手,给了吉塔最有效的策略,最后比赛吉塔问有什么策略,父亲说,如果你明天赢了,胜利不仅属于你,也属于千万个被禁锢在家务中,相夫教子的女孩,你是在跟所有歧视女性的人战斗。
没有策略,其实是最高的策略!如何打是一个战术问题!而父亲给她的是一个站在战略高度看待这场比赛的终极指导!这极大地激起吉塔的动力,调动起一切可以调动的智慧和技术,对待最后一场比赛!而且在最后时刻逆转成功!
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用什么策略来对付这个那个考试?!如果能看远点,我的目标是什么?对每一个问题的前后左右都搞清楚了,这个考试那个考试不全在掌控之中么?!
4.不要迷信专家教练!
吉塔在国家队训练时的教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自负、自私人。他见不得别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对吉塔的爸爸横加排斥。吉塔在他的指导下已然次次落败,而当吉塔没发挥好时,他便会指责她没有听他的话,然后加上一句“能保住奖牌就不错了”之类的话!极大挫伤吉塔的自信心!
其实,我们日常有时会遇到有一些名头的人发表不靠谱的言论。我们要客观地对待别人的言论,不要被别人的光环遮蔽了判断力。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来评估,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和对待他人的观点!其实,并非专家说的都对!对于那些不断把负面情绪传导给他人的人,一定要学会隔离负面情绪,积极乐观、心向阳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