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种情景来引发一段回忆的作文(由某件东西引发的回忆作文)

以一种情景来引发一段回忆的作文(由某件东西引发的回忆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01-31 07:15:27
以一种情景来引发一段回忆的作文(由某件东西引发的回忆作文)

以一种情景来引发一段回忆的作文【一】

曾经有一首很美的诗如此写道:“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将一群青衫少年们在下课回家路上边走边嬉戏的场景呈现在了我们眼前。我们甚至还能听到画面中传来的叫卖声,还能看到远处的酒幡正随风摇动。

这是作者心中最美好的声音,这是作者对那青葱年华的追念。

那么,我最爱的声音是什么呢?

可能是雨声吧。记得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听滂沱的大雨打到窗户上的声音,清晰而又有力,还带着那么几分迫不及待。那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写作业,外面嘈杂的声音则被那铿锵有力的雨点声所淹没,就连刺眼的光线在透过雨帘之后也带上了几分柔和。

雨轻轻地落在镏金的屋檐上,落在绛红的砖瓦上,落在萋萋的.草坪上,落在碧碧的池水上,像是在钢琴上弹奏着一首爱的圆舞曲,那白皙纤细的指尖带着温柔,有力地敲打在了黑白相间的琴键上。

可能是风声吧。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文章,说小孩子是风之子,结果读完之后一时冲动,顶着腊月的寒风没穿外套就冲了出去,最后以39度的高烧结尾。不过微风走过你窗前时是不会发出声音的,它悄悄地溜进孩子们的梦里,又悄悄地溜了出来,进出之间就不声不响地绿了江南的岸。

微风静静地走过穿堂,撑着油纸伞,慢慢地向你走来。她半低着头,那双如秋水一般的眼睛躲在细密的睫毛下。她离你近了,近了,你若是悄悄地嗅呐,或许能嗅到一丝来自远方的香气,远方的消息;她近了,近了,与你擦身而过,只有一个指尖的距离。她走过你,又在不经意间回眸一笑,你若是静静地听呐,或许能听到她轻轻的呼吸声呢;她伴着细雨,撑着油纸伞,就在江南的小巷里,踏着青石板街渐渐远去。你若是仔细地看呐,或许能看到那长在青石板间的嫩草啊,正向着她远去的方向恋恋不舍地挥手。

可能是落叶的沙沙声吧。记得幼时曾经听人说最美的是你独自走在校园的路上,听见脚下的落叶传来沙沙的声音。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很想有那么一个机会来听一听落叶的歌谣。只可惜每一次得到在落叶上散步的机会时周围都是嘈杂的,无法听清那藏在嘈杂之下的童声合唱。

落叶无声地落下,铺满了那山间崎岖的石板小路,将那慵懒的土地用烈焰的红来遮掩,整座山都是宁静的,落叶悄悄地陷入了沉睡。而就在秋日的一个黄昏,你不经意间走到这里,唤醒了整座山林。听啊,落叶就在你的脚下窃窃私语,说着最缱绻的情话。夕阳似火,染红了整座山林,而你一步步地走近,细细聆听落叶的细语。

我最爱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呢?

雨声,风声,落叶声?

以一种情景来引发一段回忆的作文【二】

那个晚上,老榕树落了一地的果子。我蹲下去想要拾一颗尝尝,却被父亲在手背上拍了一下,我的眼里流出了委屈的泪水。父亲后悔而爱怜地说:“孩子,这果不能吃。爸爸给你买能吃的。”说罢,他便把我抱上了秋千,轻轻地推了起来。秋千是每个孩子的梦想。我高兴地望着天空,笑个不停,想要乘着这小船,飞向月亮的小床。我回头望着父亲,望见他忽远忽近的脸庞,望见他那短短的胡茬;望见父亲的眼里有比月亮更皎洁的光芒。父亲就是那月亮的小床。噢,我沉浸在浓浓的父爱里!

那个星期日,我就睡在好朋友的身旁,嗅着她头发的幽香。她望着窗外的树影,眼里是望不见底的惆怅。“怎么办?我对爸妈撒了谎。”她轻轻地叹息。我把头枕在她的'肩膀上,说道:“没关系,坦白吧。诚实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原谅。”好朋友轻轻地抚摸我乌黑的长发,说道:“嗯,你要支持我噢。不管什么事,有你在,我就有勇气走下去。你是上帝派给我的天使。”听了这话,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直到在她温热的气息中熟睡过去。噢,那幽幽的友情!

那个下午,我聆听蟋蟀的歌声,数着老师脸上那深深浅浅的皱纹。她讲的内容,我早就在八百里之外给丢了。我不敢请教,更不敢坦白。“我这样说,你明白了么?”老师问道。我连忙回过神,低头说道:“不明白,老师。”“那我再讲一次。”老师轻声地说。我吃惊地抬起头,本以为老师会斥责我。我在她的脸上找不到一丝的不耐烦。伴随着放学铃声响起,老师的声音已经有些沙哑。我多么希望这个下午没有尽头,尽管太阳已经落山,尽管蟋蟀奏起了大合唱。噢,那纯纯的师生情!

往事如清茗,如山花,当它变成了过去,留给人的却是无尽的遐想和美好的回忆。在漫漫的人生路上,回首过去,又何曾不会多一份理性的感悟,又何曾不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以一种情景来引发一段回忆的作文【三】

一个动作折射出爱的角度

事情已经模糊,但又依稀可见,隐隐约约中看见了一把剪刀,渐渐地,那影相已清晰开来。那天,我怡然自得的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正看得入神,母亲的一声柔声细语打断了我的兴趣。“儿子,帮妈妈拿一下剪刀!”我没带任何情愫的说:“我忙着呢!”说完又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顿时感受到脚步声的接近,便立即拿给父亲,父亲小心的接过去。而我脑海啥时一片黑白,原来刚刚,我是把剪刀锋利的那一头指向了亲爱的父亲。而此时,父亲已经将剪刀拿到母亲面前,可见,手柄朝向母亲,没有太多的犹豫,接过去只是相视的一笑,便各自走开了。而我的心却在空中徘徊,没有找到落点的方向。 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构成温馨的港湾,为自己所爱是人撑起一片天空。

一个眼神传递出一弯爱的弧度

记忆深处有一段这样的事,一天,我与朋友结伴去爬山。时间缓慢的流失,我们慢慢的走着,耳朵里传来呼呼的风响,是那样的安详与温和。一片片绿叶,一棵棵树木,一块块石头,为我们描绘出另一个世界。突然间,我因为一块石头,拌了我一跤,我顿时捂住伤口,挣扎着起来,却不料,自己使不上力了。天空突然被乌云遮挡住,天渐渐昏暗了起来,而我身边的朋友,却递来了一个肯定的眼神。似乎在说“相信自己,你能行的”,而我,也似乎有了一些力气,站起身来。乌云这时也不知飘向何处去了,后来我与朋友谈笑风声,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一天。

只是一个眼神,却给了我无穷的动力,然我在困难时坚定自己,遗留下一段难忘的事。

一声叹息透露出一个爱的心语

隐约中,却记起一个人,他,似乎每一件事都令我们不尽兴;他,以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而现在,却堕落成一个十足的.坏学生。又是那一个角落,他的老师耐心的开导他,而他,仍然面不改色。终于,他的老师一声哀叹印入我的眼里。轻声叹息,老师的希望真的如此。一声哀叹让我看到了他内心深深的情谊,融入了我的心中。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深深的情谊啊!这所拥有的点滴,都在爱你中无言。

以一种情景来引发一段回忆的作文【四】

一次,因学校组织活动,我便和同学一起到了某敬老院,帮助老人们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一些老人十分感动,热泪盈眶,并向我们道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其中几个老人说,他们生活在那里,一点也不自由,有点像牢房一样,儿女们很少或不来看他们。我不禁心中感到有些寒,我想,作为养老机构,应该给予老人们更多的自由,让他们每天能在空闲时间里,做他们想做的,做他们感兴趣的,比如:养养花,种种菜,打打牌什么的,但这一切必须在安全范围内,也应该有必要的安全保障,不具任何危险性。让他们真正地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适应那里的一切,真正地融入到那里的生活当中去,每一天能够过得充实、愉快,而不是看到他们每天扳着手指头过日子,唉声叹气的。让他们在敬老院中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无微不至的关爱。

“百善孝为先”,作为子女,应该多多关爱老人,多陪陪老人,一些因工作繁忙而把自己家的老人送到敬老院的'子女们,他们可能也是有些无奈,没有太多的时间,不过也应该在百忙之余抽出一点点时间去看望老人,陪陪老人,让他们感觉到更加温暖。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也应该更加关注“养老、助老”问题,在此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关爱老人,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归,老有所乐;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主义

从良知的角度来看,我们也应该多多帮助老人,多给老人

……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讲,我们都应该关爱老人。

关爱老人,从我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个“我”做起,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谁物白发之日?关爱老人从心开始,传递正能量。

以一种情景来引发一段回忆的作文【五】

中国的教育理念习惯于让受教育者严格按照教育主持者的意志、愿望、要求、按部就班地进行。几千年以来,无论是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还是近代现代的教育体制,虽然在教育的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支配与被支配的这种关系,却从根本上没有得到改变,学生与教师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不平等的距离。

现在的教育虽然倡导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由于受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的影响,教师学生都有一种“放不开”之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按教师的目的去学习,能考出好成绩吗?面对这样的现实,如何既让学生成才又要与教育要求相协调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那么教育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的对生活、对学习、对工作、对行为等方方面面的一种良好的综合习惯的培养。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隐含了这样一个道理:学习是没有时间限制的,无论是少年、青年还是老年,都要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这实际上与现在提倡的终身学习是一脉相通的。而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对事物开始感知认知的青少年阶段尤为重要。这个阶段如果养成了良好的综合习惯,对一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如何养成这种良好的综合习惯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做好对学生从小就进行“习惯成自然”的培养。前几年媒体上曾报道过这样的新闻:中日两国青少年学生举行“冬令营”联欢活动,日本的学生只有教师组织带队,而中国的学生大多数有家长陪护;日本的学生能够自己亲手制作饭菜,而中国的学生却需要大人们的照顾;日本的学生在寒冷的冬天仅穿着单薄的衣裳,而中国的学生却着数件棉袄还不停地颤抖。两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是:日本的学生有自己照顾自己的习惯,中国的学生有依赖大人照顾的习惯。

此处笔者并非是褒日贬中,举这个例的目的是要说明:同是生活在一个星球上、同食五谷杂粮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难道还不能引起人们的深思吗?日本的孩子为什么从小就会自己照顾自己,而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不会照顾自己,这应该与从小接受的教育习惯有关,而且至关重要!

国外发达国家究竟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我们大多数人只能从媒体的报道上了解一些。但我们是怎样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的呢?我们完全可以对照自己的教育方式来进行一下反思:孩子在未入学之前,我们对他们进行的是“孔融让梨”的“礼义”式教育;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事先要对孩子进行“循规蹈矩”的“规矩”式教育;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事,则对孩子进行“棍棒成才”的“打骂”式教育;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就要对他们进行“爱护新装”的“干净”式教育。孩子在入学之后,我们对他们的教育要求就相应地升了一级:成绩在班上一定要进入前三名,一定要获得“优秀三好学生”的荣誉,各种比赛一定要获奖,在学校一定不能犯任何错误,一定要遵守校规班纪,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考上重点大学;更甚者还对孩子作出了许多“不能”的要求:不能与同学追逐打闹,不能与异性交朋友,不能多管与学习无关的“闲事”,不能去同学家玩,不能带同学来家里玩,不能看电视,不能去上网。凡此种种,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少见吗?这样教育培养的结果,不难想象,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才”!如果我们的教育总是这样延续下去,那恐怕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综上,我们对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报予重新认识和理解。笔者以为,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教给学生全部的“师知所知”的知识,而是要教会学生“师知所会”的方法,进而使学生养成对学习、对生活、对工作、对做人、对劳动、对行为、对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良好的综合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良好的综合习惯,就能使这种习惯伴随一生。这种习惯一旦形成,我们的孩子还需要大人们处处都去呵护吗?所以,我们需要的教育并不是教多少知识给孩子,而是要教会孩子养成一种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