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时间的暂停键,此刻,我只想在这里等等自己那可在回忆里漫步的心
——题记
初秋的午后,暖黄色的光线在整个空间散射着暖意,风有一点凉,躲在太阳看不到的阴影里,有些冰冷的空气无孔不入,叫人不自觉地掖紧了衣服。我一个人漫无目的的游走在城市的街道上,不知不觉跟着心的步伐,从记忆的源头开始游走。
大概是从那个早已易主的小屋开始,我对那里的全部认知也只有爸妈口中我当时的夜夜啼哭,和最后交接手续时模糊的景象。从那里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再平凡不过的生命,我对世界的认知也由此开始。
我接着向前走,不知是随着时间的长河,还是心的脚步。在装着我童年所有美好的地方,我看到一个女孩的笑颜,天真,浪漫。是那段纯真无邪的时光,那时一个小院几间房,就是我的一整个世界,是小小的天堂。曾在花香馥郁的季节里攀上枝头,摇落一地的芬芳;也曾趁爷爷去打牌,奶奶去唠嗑的空档,钻进院后堆杂物的草丛探险。之后迎接我的必是“女孩怎么跟猴一样闹”的嗔怪。过去的美好,都被时间留住,那样的故事渐渐变为越来越远的传说。
太阳的光华不再耀眼,双脚将我带到一个熟悉的门前。这是一个我闭着眼都能找到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做家。我在这儿讲述着年少的无知与青春的叛逆,伴着老妈的唠叨,老爸的玩笑,还有一张张亲密无间的容颜。坐在窗前脑袋里冒出的一串冒号,倚在床上对未来的无限期待,都是在这里变成摸得到的记忆。也吵过,也闹过,却无法离开,因为这里是我最后的依靠。
只是家也无法束缚我振翅欲飞的心,天空有点昏暗,我瑟缩着手脚,怀揣一路积攒的暂停的画面,孤身向前。走,走得越来越远,心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中,无处安放。在别人眼中我永远简单幸福,甚至连我自己都忘了渐渐累积的.孤独。但恍然思索,却发现心早已被软禁在三点一线的道路上,我进带着空虚的去壳,却忘了自己要做什么。
当天真烂漫的笑容戴上了层层面具、重重心事,我学会听着心的声音给自己解锁。蓦然回首,发现我竟已到了幼时成日仰望的年纪。记忆是一粒种子,它在我心底神不知鬼不觉的生根发芽,长的绿意葱茏,用一片青翠的榆荫将我笼罩。我在这里稍作休息,整顿心情,又是一个起点,而后再出发。去继续青春的漂泊,努力学着坚定、强大,用一个又一个脚印,跟岁月一起书写未知的童话。
南方的冬天,总在温和间透着些许无奈与忧伤。
我缩了缩脖子,把脸埋进厚厚的围巾里——似乎这样就可以不再畏惧一切。
望着光秃秃的梧桐树,我不由得想起外公和他的旱烟杆。
小时候,我住在乡下,外公喜欢带着我在田野间游玩。他把我抱起来,高高地举在半空中,让我骑在他的肩上。我发出的“咯咯咯”笑声,就是给外公最好的奖赏。外公总会爽朗地大笑起来,用手拉着我的两条腿,大喊一声:“妮妮,坐好啦!”我嚷着叫外公快跑。外公一跑,他腰间的旱烟袋就合着节拍摇摆起来。那时的我,就像是童话世界里的小公主。
中午,我喜欢搬张小凳,跑去邻居家蹭动画片看。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变成《哆啦A梦》中的大雄——那个天天考零分,却拥有一个无所不能的机器猫的大雄。有了机器猫,我和外公就可以去城里过更好的生活。我还喜欢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扮演那些令我好生羡慕的角色……
梦幻般的童话岁月如花盛开,外公却像梧桐树的落叶一样,回归大地,只留下了他的旱烟杆。
“小姑娘,让一下喽。”一个环卫老爷爷将我拉回了现实。
“哦,对不起啊。”我回过神来,连忙退了一大步。
“没事,我孙女也和你这么大了,要是她有你这么懂礼貌就好啦……”老爷爷一边扫落叶,一边念叨着。
当年的外公,不也是一提到我,说话就刹不住车吗?那时候,外公总喜欢坐在青石铺成的台阶上,叼着旱烟杆,“吧嗒吧嗒”地抽上一顿旱烟。抽完烟,外公把旱烟杆挂在腰间,沧桑的脸上绽开幸福的笑容。接着,外公便眉飞色舞地向邻里们夸我。
恍惚间,我又坐在外公宽阔的肩上,嘴里吃着外公买来的丁丁糖。
“姑娘,该回家了。我孙女这个时候应该在家里等我吃饭了呢!”
“哦——谢谢爷爷!”我如梦初醒,赶紧往家的方向走去。
天灰蒙蒙的,正如我的心。
那些日子,在医院的病房里,外公的脸庞失去了昔日的红润,苍白得让人心酸。
“妮妮,你小时候不是特别想拥有一个机器猫吗?外公这么大年纪了,不能帮你实现这个愿望了。不管怎么样,希望你能一直开心,永远活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
外公下葬的那天,淅淅沥沥的小雨让原本陡峭的山路变得寸步难行。悲哀的乐曲响彻山谷。外婆踉踉跄跄地跟在人群后面,雨水、泪水和汗水在她脸上肆意流淌。时光荏苒,我再也找不回当年笑眯眯抽着旱烟的老外公了。
时光不能重来,但外公与我的故事,就像一部永远也叙说不完的岁月童话。
时间飞逝,白驹过隙。我们已经从当初懵懵懂懂的孩童成长为如今懂事的少男少女了。刚出小学校门的那一刹那,真的真的好想哭。那首《送别》还依稀在我的耳畔响起,毕业时那些爱哭的女生和那些故作倔强的男孩,依稀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不知不觉,眼眶红了。
可如今又要分别了,刚相处好的三年友谊又要被毕业那狂潮给冲垮了。三年里我收获了很多,有他们对我的鼓励,还有我终于明白了父母的不易。我坐在这偌大的教室里,想做些什么又不知道做什么,真纠结啊!彷徨间好像又回到了三年前,一样的场景,一样的离别,还有一样的泪。只是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罢了。
留不住的时光啊把我们分离,请把我的情意留在你们的心里。白云悠悠飞暮渡,我会时刻托它问候你。现在我正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我还想在踏一回教室的楼梯,还想再摸一把老师的桌椅。我想向那个我曾经伤害过的老师说一声抱歉,我想向曾经鼓励过我的那些同学说声谢谢,我也想对那个我曾经暗恋过的学长说声再见。
熟悉的校园啊我还想再看一眼你,我想把你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岁月匆匆,在我如歌的日子里,曾发生许多愉快或者不愉快的事情。每一次经历都展现出不同的生命历程,都属现我的童年和成长。
母爱的伟大
在我小的时候,妈妈对我有着无私的关怀和爱护。每一天的早上妈妈都会早早起床给我做早饭,叫我起床,送我去学校。放学后,妈妈也会准时接我回家。当我生病的时候,她总是最着急的。妈妈是伟大的,她无私奉献,就像我生命中的灯塔照亮我成长的道路。
生命的短暂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最亲的祖母去世了,我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那时候我才明白生命是那么的短暂。为什么人都要经历死亡。我明白了,人必须珍惜时间,不然到最后就会惋惜,后悔当初为什么荒废时间。
宽容别人
有一次,在学校里,一位同学把我的钢笔不小心弄坏了,正当她不知所措的`时候,我原谅了她,她高兴地笑了。从那以后,我们的友情加深了。
岁月如歌,爱是主旋律,因爱而痛苦,因爱而宽容。时间如飞箭,要珍惜时间,不然你将会后悔自己荒废时间的行为。
收到学校的赠书是在九月,匆匆忙忙里,三个月的日子也就这么流淌而去。如果这时候惊心时光的飞逝,想起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那我的便是“触目惊心”了吧!阅读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断断续续地延绵了三个月,在灯下打这篇读后感时,回想书中的情景,依旧热血沸腾,世间竟有如此至真至纯之人,活得那么自我,那么纯粹,用一片热爱浇灌三尺讲台,以一片赤诚教书育人,于漪,真不愧“经过英雄”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日寇铁骑踏中华,家中父老多病痛,这便是于漪老师的童年生活环境。大环境下的恐怖,家中的贫穷,都没有击倒作为长女的于漪老师,她说,“奋斗才能生存”,于是她告别母亲去苏州求学。战乱纷飞的年代,都德《最后一课》的小弗朗士深深打动了年幼的于漪,炮火击毁了美好的童年,却留下了“一切为民族”的心灵震撼,这不仅是于漪老师进入镇江中学时所学到的校训,更是铸造师魂的基因,她说:“这五个大字掷地有声,镌刻我心。”是啊,不管生活的炮火有多猛,对教书育人的热爱与执着,于漪老师的赤诚如滔滔江水,哪管你“东西南北风”,我自笑傲“千磨万击还坚劲”!
春风十里,不如有你
于漪老师在书中说:“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之于于漪老师,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朋友,亦是老师。不论是奋力救火的班长小郑,还是郑重地说出“我当老师,就一直想到要爱学生”的小肖,于老师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看到了闪光点,她说:“我也是学生”,孩子们的身上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求知欲都让于漪老师感动并从中汲取力量进行学习。我想,这也是我们青年教师需要学习的地方吧,学会与孩子们相处,不仅仅看到他们的“美丽”,还要学习这份珍贵,“春风十里,不如有你”,亦师亦友,我们共进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浮士德说:“要有那么一刹那,对我说:‘停住吧,你是多么美好!’那时也就敲响了我的丧钟。”于漪老师的教育梦是虔诚的,她谦虚地向身边的每个人学习,“带着虚心求教的愿望,处处都是学习的广阔天地。越学越知不足,越学越有内驱动力”,正是这样的谦虚,于漪老师的一生是不断探寻自我的一生。她淡泊名利,拒绝名人之累,她不愿谈自己的荣誉,始终像一个普通老百姓那样生活,住着老式的公寓,菜炒得很好吃。但她是知识的富有者,正如她曾说:“我当了一辈子的教师,教了一辈子的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深深地体会到‘永不满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一名永不自我满足的教师,何尝教不出好学生?
于漪老师在书的封面上这样写道:“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的教育情怀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敬佩与学习的,成为一个“不知足”的教师吧,我的脑海里回荡着这样的呢喃,如歌的岁月早已走向来时的路,那么,让我们向前走吧,活得纯粹,活得真诚,向前走啊,向前走!
假期中我利用空余时间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深有感触。
《岁月如歌》这本书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写的。了于老师无私奉献的教学生涯,她真正做到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教育,她堪称是人民教师的典范。读《岁月如歌》,于老师告诉我太多太多为人师的真谛。
于老师告诉我:“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越充分、越扎实越好!”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于漪老师每备一篇课文,总要查清时代背景,推敲词句,理清作者思路,脑子在课文里来来回回走。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追根寻源,弄清三个问题:这篇文章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三言两语能够准确地拎出来,毫不含糊。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也要反复推敲,咀嚼,从不同角度思考,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她钻研教材的精神让我钦佩不已。以此对照自己,感到有着极其遥远的距离。同样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以“科班出身”自居,踏上工作岗位后,很少再去读书;备课时不能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书”,所以课堂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对于语文的教学很少能静下心来认真反思。
每逢备课,我只是看两遍课文,然后把能够找到的教学参考书仔细看一遍,苦思冥想一番后,我才理出属于自己的备课思路,确定本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我备课时很少能带着“学生意识”,想着学生面对这篇课文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认知状态和情感态度,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
于老师告诉我:身为语文教师,必须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一个老师除了举手投足、衣着服饰等外在或清新、或端庄、或时尚、或雅致的风格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充实的文化底蕴。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老师一定能引领学生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穿插自如,开合有度。20xx年省优质课一等奖《马》的授课者但小梅老师,年纪尚轻,但鼓励的眼神、得体的举止,生动的描绘,课堂的结构都给人春风拂面之感。《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授课老师方燕平,让听课的老师都为她的课堂品味、丰富学识、独到理解而深深折服。这些老师授课如此独到,如此感人,都源于她们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于老师告诉我:用语言粘住学生。
“好什么啊?他讲了一百五十多个‘这个’,其他我什么也没有听到”,这是一个调皮的男孩子在听完一位著名专家的报告回答于老师的一句话,这句话让于老师敏锐地感觉到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不注意教学语言,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于是,于老师从自己教学语言的不足出发,努力克服了罗嗦、词汇贫乏、语病。教学语言的改善,使得于老师的语文教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作为语文老师的我,教学语言也同样是面临的问题,太过于专业化的术语,肯定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语文老师的语言要力求精炼,这点我还有许多要改善的地方。
于老师告诉我:要注重教后反思。
于老师在书中写到:“读书要会读,如果终日读书,学而不思,其实算不得读书,只是”对书“而已,面孔只对着书,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回顾与反思是我必修的功课之一。课前孜孜不倦地钻研教材,虚心学校和借鉴别人创造的有益经验十分重要,而及时并持之以恒地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也至为重要。”当我读到这一段文字时,内心为之一震。我常常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那么认真的备课,钻研教材,上课水平总停止不前呢?为什么我读了大量的教育理论方面的书,写论文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呢?此刻我顿悟了:如果我只是“对书”而不思,那就只是劳倦眼睛,收获不多。如果学而思,学一点,消化一点,即使时间零碎,日积月累,真才实学也必大有长进。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每上完一节课,我都应该问自己几个问题——这节课我达到教学目标了吗?用其他方式会不会更好?学生的表现还有哪些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
感谢于漪老师,感谢《岁月如歌》,读完此书,让我一清如水,心无旁骛,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于漪老师,一路笑着走来,一路书声,一路阳光,她的教育教学生涯正如她说的“生命和使命同行”。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以于老师的名言为教学的准则和范本,不断地认清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期待和学生共同成长。
读了于漪老师的书后,我所感悟到的不是我用语言所能表达得完的。我将在实际工作中用心体会,细细品位,以于漪为坐标,一辈子学做教师!
《岁月如歌》是一本自传体散文,作者于漪。在参加淄博市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时,曾经听于漪老师讲过课。于漪老师已经年过半百,两鬓斑白,但依然神采奕奕。两个小时的时间,她用温润流畅的语言,智慧而坦诚地解读了为师者的真谛,赢得了全场的阵阵掌声。她五十余载的教育生涯,走出了一条改革和创新之路,硕果累累,被冠以“教师的楷模”,甚至成了当代教育的坐标。
在《岁月如歌》这本书中,于老师用她最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毕生从事语文教育的思想轨迹,写于老师的悲欢和酸甜,写于老师的成败与得失,教我们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师怎样为人师表,教年轻人如何忠诚敬业,从中可以看到当代教育大师不懈学习、深入思考、勇于实践、诲人不倦,“一片爱心在玉壶”的风采。岁月谱写了与漪老师无私奉献的颂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扬飞越的欢歌。“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用语言‘粘’住学生”、“教师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一辈子学做教师”……书中一篇篇细腻而生动的文字,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让我读了获益非浅,感受颇多。
读完于老师的《门在哪儿》这篇文章时,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教师,我真的入门了吗?没工作以前以为当教师,只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只要把知识讲清楚,把题目讲明白,学生有问题问不倒就可以,可如今看来,仅仅如此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要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桶水,一缸水,而且是一泓流动的清泉。因此,只有大学里学的知识,远远还不能胜任教育工作。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这既包括学科知识的补充,也包括教育思想的提升。原来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已经不适应如今的教育形势,合作学习,学生为主体才是教学的符合教育实际的。于老师还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不是通知统治“学”,也不是代替学生“学”,教师的教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不应从“教”出发,而必须从学生的“学”出发。因此于老师的教学还形成“老师教学生、学生教老师、学生教学生、学生间互学”的立体化有序教学结构,使得于老师的课堂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
其次,作为教师不单单只是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心。如果我们的教育仅仅停留在讲课,听课,辅导,考试,选拔,从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培养,那么,我想我们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险的。教师的任务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必须坚持“目中有学生”的唯人是教的原则。教学、教学,“教”要在“学生”身上起作用,培育“人”才是教育、教学的大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于这个大目标,为实现这个大目标服务。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犹如导演一般。导演的胸中时时有观众,目的在于引导观众进入剧情,调动自己的感情,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受到熏陶感染。“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的教育才是丰满的真正的教育。但是离开了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对不是我们所要提倡的真爱”。“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世界。学生是活泼的生命体,每个人的成长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育他们成长、成人、成才,首先得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教师要练就一副敏锐的目光,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与潜力,善于‘长善救失’,把隐藏的种种潜力变为发展的现实。”教书必须教心,教心必先知心。知心不仅仅是了解学生而且是要让学生了解自己,只有学生信任了你,才会对你袒露出自己的内心世界。
学无止境,只有坚持不懈的充实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岁月匆匆,匆匆岁月。曾享受过事业成功时的喜悦,也饱尝过失败时的痛苦;曾醉倒在爱情的脚下,也忍受过失恋时的痛楚。岁月赋予我们的有诗意、有灿烂、有成功、有喜悦……可它同时也会赋予我们的有彷徨、有失落、有痛苦、有哀伤。
岁月是一个最公正的法官,它的裁决对每一个世人都不偏不向,它给与我们的礼物也都是同样的。
在岁月面前,没有人能够在事业上占有永久的成功,也没有人能够在事业上处于永久的'失败。在岁月面前,我们不要在为梦想的失落而忧郁,也不要再为破碎的梦幻而悲伤。这轻风佛面,鲜花盛开,清澈的河水,轻歌曼舞的日子,不正是我们所渴望的生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