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下了“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千古绝句。也许,这是当时千言万语在无言中的最好写照。但有时,或者说更多的时候应是有声胜无声。
语言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的重要区别,它必有其过人之处。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它是化解仇恨的有用手段,它是国与国合作的基础……
这一生最景仰的人是烛之武。不是他肯放下私人恩怨而为国挺身而出的品质,而是他竟能用一段话使秦师从边境中退去,挽救一国家,一个即将灭亡的国家。“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这些语句句句击中要害,简洁而又明了,让秦伯感受到亡郑的害处而是放弃攻郑。这就是语言促进沟通的力量呀!怎能叫人不佩服?
这一生最崇拜的人是曹植。试想当时曹植受到亲兄长故意刁难时,语言的威力又是何其大。曹丕要曹植七步成诗,难道此时能无声胜有声吗?曹植以惊人的智慧吟出了“煮豆燃豆,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七步诗。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短短的四句诗使曹丕给曹植留下了一条命。同时,这下是他俩的一种沟通。这般厉害的.人,怎么会不让人崇拜呢?
这一生最佩服的人是触龙。一个小小的人臣,竟能用语言的沟通来说服赵太后送自己最心安的儿子长安君去当人质。触龙的那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常常在我耳边回响,提醒着我语言在沟通中的力量。
……
这些例子向我们展示了语言在沟通中的魅力。同样,当你不善于驾驭语言沟通时也许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古时晋国的冯妇被火活活烧死不是说明了这一点吗?在现代,父母与子女间的缺乏沟通,不正是在减弱着语言的力量?也许只要父母与子女抽出一点时间聊天,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
是的,我们没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能力,我们也没有***总理巧答记者的智慧。但我们都有会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为何不物尽其用呢?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应不断提高我们语言的沟通能力,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
请记住,这是一个有声胜无声的社会。
花落无声,就如同在战争中年轻战士倒下时那不灭的灵魂。他们勇敢地同侵略者战斗,为和平而战,为子孙后代的明天而战。他们用伤痛、血液去书写胜利。花虽落,却为大地奉出生命中最后的价值,去让一棵大树长得更枝繁叶茂。难怪龚自珍见到落花也不忘吟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与先烈息息相关。即使他们的名字已被历史所湮灭,但是他们的信仰却在我们身上一代一代地传承。
花落无声,就似在灾难中那一个个平凡的却又背负着生命的.背影。他们不惧余震的威胁,他们顾不上去关心自己家人的安全,他们废寝忘食,他们呕心沥血,为的是那些废墟下残喘着的生命。他们与时间竞争,在死神的镰刀下挽救生命。他们虽然没有超能力,但却是英雄,他们虽然只是履行着他们的职责但却伟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集中地体现。是的,我们是同胞,我们是兄弟,在天地间的这个大家庭里,不我们不需要激烈豪迈地宣誓,只要落花一样的无声行动。
落花无声,他们就像一位老者在对“小悦悦事件”的叹息和哀悼。它无声是因为那 18 位路人的漠视,它无声是因为小生命的脆弱。它在感叹一个民族道德荣耻的沦丧,它在思考如何去唤醒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人隐藏在心中的善良。如果让一个垂危的人去选择生命而不是金钱,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生命;但如果让一个健全人去选择生命或是金钱,他也许会选择金钱。我们期待的社会不是这样子,我们渴望更多的“拾荒阿婆”般的老人,我们渴望更多善良美丽的人来珍爱生命,敬畏规则。
花落无声,它承载着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它代表着神圣高洁的使命,它警惕着一个民族的发展道路。愿花落无声,书写永恒的春天!
善行,会带给人心灵的滋润,但如果方式不当,不仅达不到想要的目的,甚至会伤害别人,我们行善,不应该只是要获得心灵的满足,而是要让援助者真正得到帮助。行善,不仅是一种爱心,更是一种智慧。
如果善行像春雨,那么它会润物新无声。讲究方法的行善,会更能打动受捐者。从这点来说,我不由得想起浙江大学的“资助”形式,在浙江大学里一直都保留着资助贫困生的传统,学校“行善”时,把贫困生聚集在一个房间,统一派发助学金。这样做虽然资助了贫困生。但也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而后来,学校发现这种做法虽好,却不能让受捐者接受,于是从2012年开始,他们改变了资助方式,直接把钱打到学生的卡里。浙江大学这样做,不仅帮助了贫困生,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让他们能更自信地完成学业。这种帮助,显示出了学校的人文情怀,不失为一种智慧的`善行。
具有人文情怀的捐助,能使受捐者愉快地接受。浙江大学改变捐助方式,令人欣喜。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人们至今仍然对雷锋称赞不已?很简单,就是因为雷锋能默默地为社会付出,不求回报。这样的善,更容易打动人心,更会持久。
如果善行像暴雨,它将冲毁一切。中学生谭睿跳江救人后发微博自夸,引来一片指责,陈光标高调行善,被疑作秀;重阳节志愿者扎堆去敬老院,造成老人不堪负重,一天被洗了7次脚。如此等等,这些善行,已经超出了行善的初衷,已经被许多无法言语的因素掺杂进去,所以被援助者是不会真正得到帮助的。试想,平时老人在养老院孤苦伶仃,无人问津,而重阳节却被一大群人围着,心中难免会产生落差。养老院负责人也表示,如果真的想献爱心,不必等到节日才来。为什么富翁捐助贫困家庭,第三家却不愿意接受呢?是因为他采用了直接捐助的方式,被认为是一种同情,倘若富翁能有智慧地行善,相信就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了。
讲究行善的方式,我们都能够在行善的同时,成为聪明的施善者。善行者成为春雨;就肯定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