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作文题花样如何翻新,要求的文体总是记叙文。这是合理的,符合规律的。所谓记叙文就是记人、叙事、写景的,是人物、事件、景物的书面化,是人物、事件、景物的再现。所以好的记叙文首先必须记人、叙事、写景做到形象、具体、生动。这是一项从预初开始就必须渐渐具备的基础功夫。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最初阶段常常是忽略甚至是严重忽略了这项基础功夫的培养。没有或者欠缺了这项基础功夫,那么记叙文必然空话连篇瘦骨伶仃,不会给人予真切感,也不会让人感动,自然谈不上好的记叙文了。
那么这项基础功夫从哪里来呢?初中的作文教学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与能力。记叙的形象、具体、生动,是观察的.仔细与周全的必然反映。所以在这个阶段作文教学应当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天地:教室里的设施,教学大楼的轮廓与色彩、升旗早操的各个环节,运动会的热闹又激烈场面,校院里的花草树木等等;渐渐再把他们的眼界扩大开去:车水马龙的街道,匆匆忙忙上下班的人群,新华书店里人们专注于翻阅与购书的神态,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山水美景等等;渐渐地再引导他们观察一桩事情,一个事件,观察它们的起始、过程、结果,这就是引导他们学习叙事;再就是引导他们观察人,观察父母、同学、老师,观察他们的形态、言辞、以及处事为人的种种细节。这样,父母、同学、老师就都是他们心中活生生的形象,写在作文里就能栩栩如生。
在这个基础上,到了初中的后阶段就要让学生懂得,一篇真正优秀的记叙文还必须是富于内涵,能给人予启迪的。而这种内涵不是外加的,实质是观察生活的一种心得。比如花开了又谢了,冠军的道路,无奈的失败等等,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有它的固有依据,都有它内含的哲理。观察了,发现了,你的记叙文也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了。
暑假期间,初三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应该重视培养和提高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与能力,学习如何把人物、事件记叙得具体、形象、生动。
我与你之间总有一条很深很深的鸿沟,永远无法逾越,无论怎样努力的行驶,也无法靠近你的港湾。风浪总是很大,一次次打湿了自己的翅膀,每次都舔着自己受伤的翅膀,决定要放弃。然而希望可以改变。最后终于很累了,飞了回来,继续游走在自己的街头,寻梦,或者是等待。就这样于千万人之中蓦然眼光触碰到了很熟悉的你,或许仅仅是曾经,然而现在却犹如陌生人般擦肩而过,最多的也便不过只是相视一笑,仅此而已。遥望着那亘古的`天空,那些永远可望而不可即的誓言,仿佛也在嘲笑今天的我们,天空再一次的灰暗了。至此真正的明白了有些人当我们用心说再见时,也便真正的再见了。就这样慢慢割舍着那难以泯灭的感情,望着浸透出来的血液,自己笑了,忘记了该如何去流泪。继续游走在属于自己的街头,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曾经很想用笔记录下此刻的心情,当拿起笔时,却又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去开始……或许连开始都没有便匆匆结束了,犹如太过鲜艳的花终将会凋零。
一汪清澈的湖水,陶醉了月下的竹柳,我和星辰对望,触到了你弦外的沧桑,太多的愁绪,太多的言语,也只能化作微风,不时的将你的舞裙轻轻拂起。独自一人游走在街头,寻找惜日的影迹,没有任何的喧嚣,很安静。听着一些似有若无的言语,仿佛又回到了从前,那个不知道忧伤是什么的年代,很纯真、很美好。那时很渴望自己能够快快张大,那样也就不会再有人管束自己,然而现在真的张大了又能怎样,随之而来的是种种的失去与得到,纵然心会很痛很痛,不想失去那些心爱的东西,然而只有这样才会张大,始终束缚在“任何的得到都是需要代价的”这句话中,但自己是必须要张大的。想到这里,心不由得为之一颤。我知道自己终究无法逃避掉现实,去生活在记忆中。天空更加暗了,一切又更加静了。随着一声很刺耳的车鸣,一个小女孩躺在血泊中,车跑掉了,没有任何得人去理会她,因为此时没有任何人,很悲哀。很快依旧又恢复到了安静。我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只知道此时一片空白,知道了从此她的记忆将终止了。
提起作文,学生都说难。难在何处?难在没什么可写。于是一些学生开始为完任务而编造作文,东拼西凑,作文成了“假话、假感想、假故事大全”。以致于高考竟有那么多考生不惜杜撰父母亲离婚乃至亡故的“逆境”故事,以表现自己“战胜脆弱”“追求坚韧”的品质的作文,就不足为奇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学生不注意观察、不留心生活是分不开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千姿百态的。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孩子们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事物,并找到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这个大千世界的理解。只有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才能将这个纷扰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才能把握作文成功的奥秘。一位名师说过:“其实,空山鸟鸣,础润月晕,雨打窗棂,八面来风,一叶,一瓣,一笑,一缕,一思考,一闪念,都可以入诗入画入文,关键在于有无自我的心意在里头,又无自我的个性在上面,又无自我活生生的思考在深层。”作文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对生活的关注、思考、观察、提炼。大凡成功的作文,都离不开对生活的锤炼,创作的灵感都源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作家叶圣陶在《拿起笔来之前》一文中指出:“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了。”既然观察生活是写作的起点,那么如何观察生活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掌握观察的方法。观察是持久的知觉活动。事物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瞬息万变的。观察生活,不能只看生活的表象,而要深入细致、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为了画好虾,专门养了一盆虾,非常认真地观察虾在静止、活动时的情景,如觅食时钳的舞动姿势,嬉戏悠闲自得的样子……所以,他画出来的虾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很有神韵。再比如著名作家老舍《小麻雀》中的一个片断:
雨后,院里来了一只小麻雀,刚张全了羽毛。在院里跳来跳去,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从花盆沿上飞下来。看它飞了两三次,我发现它并不能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有几根长翎拧在一起,有一根特别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似的眼睛带着想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我的神情。我想,这一定是一只养熟的鸟,也许很小便被养在笼里,所以并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翎也许是被主人或别的孩子们给扯坏了,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人。
看,他观察得多仔细呀,完全把麻雀的神韵写出来了。“几根长翎拧在一起”,“ 小黑豆似的眼睛”,表现出来的是一幅失魂落魄、惊慌无助的神情,给人的印象是一只让人爱怜的小动物,黑豆似的大眼睛睁在人们心中,令人难忘。
留心生活,细心观察,方法很重要。不仅借助于看,而且要调动其他感觉器官,多方位、多层次的观察,看到事物的细微之处,看到事物之间的细小差别,看清事物的变化,看到事物不同的特征。这样,才能写出事物的神韵,攫住读者的心灵。
二、广泛接触生活,将无意观察变为有意观察。作文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心智活动,应该融进写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就是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作者笔下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表现方法。著名作家叶圣陶说过:“人生本就怀着情感的核的,果能好好培养,自然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实的果。”由于学生对日常生活有着切实的感受,有着深邃的审美思辨与审美感悟,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情感浓郁,细腻委婉,有撼人的张力。如一位考生写了《两位母亲》,写“我”有两位母亲,两位崇高而伟大的母亲:生母和后母。然而,高考的档案表上只允许填写一个。“我不放弃生母,是她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做人的权利。她虽和爸爸离婚了,没有生活来源,仅靠不定期作生意糊口,但我每次去时她总是倾其所有。”“我”又不能不填后娘,她实在对“我”和弟弟太好了,一次,“我”摔伤了,“她用毛巾浸上热水为我敷筋鼓起来的地方。我亲眼看见她的双手烫起了水泡……”这双份的母爱摆在“我”面前,“但又必须选出一位来,我只觉得这选择很难很难。”此文将浓浓的情愫化为平实质朴的叙述,流泻着生命的真切体验,承载着浓郁的人间真情。
中学生可以接触的生活面是五彩斑斓的,学生理应融入时代,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校园生活,一节课,一次演讲,一场风波,一次误会,一次冲突;如个人生活 ,写自己的喜怒哀乐,缺点或优长,失落和成功;如家庭生活,父母的勤奋、善良、生活境遇,生存困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如社会生活,印巴冲突,台海局势,神七升空,西部开发,反腐倡廉等。这些生活的层面都有可能进入学生的视野,让其自由创作,心意所向,笔端流淌的是充满灵性的歌,抒发的是自然纯朴的心曲,让其把花季雨季最迷人的瞬间浓缩在文章里。
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观察习惯的养成,决非易事。时刻关注,主动观察,而非被动了解。如果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即使写作的事物是熟悉的,也很难写出事物的特点,更不用说写得有趣、写得精彩了。因为观察对象本身不是我们的写作目的,展现其背后的与人性、人情相通的东西才是我们的主题,即要把微小、寻常、不起眼的事物写出灵性,写出神韵,写出味道。例如“花”是我们最熟悉的事物,但要把它细致入微的表现出来,就要花一番细致观察的功夫,请看著名作家宗璞笔下的《紫藤萝瀑布》:
片断一:
每一朵盛开的花,都像张满了风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这段文字,通过联想和想象,用大的事物作比,把一朵盛开的花描写得异常灿烂。“盛开的花”像“帆”,花托像“尖底的舱”,整朵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这样一比,就把花放大了,读来眼前就出现了朵朵鲜花张着帆微笑着远航的情景。
片断二: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一串小小的花,通过“挨”、“ 接”、“ 推”、“ 挤”、“ 笑”、“ 嚷嚷”等动作描写,在读者面前就变成了一群活泼的孩子。作者之所以能将小事物写得如此有灵性,有人情美,就是得益于作者长期细致的观察。
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就不愁写作文,反而会在写作中发展自己的情感和治理,净化灵魂,提升素质。
今天我发现了一个蚂蚁洞,它就在爷爷家旁边的墙角下。
我抓住了一只蚂蚁,它是由三个“芝麻”组成的,头和肚子是黑色的,像两粒圆鼓鼓的.芝麻,中间是黄色的,想一堆瘪了的芝麻。蚂蚁的身体大约有0.5厘米长,它的身体像上了一层漆一样亮。蚂蚁脑袋上有两根触角,经常轻轻地摇动。蚂蚁的嘴像一把小老虎钳子,一张一合的,蚂蚁的腿细长细长的,一共六条,它的腿和身子也是黄褐色的,因为很长,所以跑起来很快。
我把一小块肉拿到蚂蚁洞旁边,一只蚂蚁发现了肉,它碰了碰肉,又退回去,这样反复了好几次,是不是再想办法?这是又来了三只蚂蚁,它们也到了肉旁,其中有一只蚂蚁回洞去了,不大一会,又从洞内排着队出来,接着蚂蚁越来越多,我一个小时候后我来到蚂蚁洞前,肉上爬满了蚂蚁,密密的,这些蚂蚁多的真是不可计算。
通过这次观察,我发现蚂蚁是不怕困难、团结、勤劳的动物。
晚上,我写完作业,我拿着本直发愁:“今天写什么好呢?没有一点有意思的事。我在那儿抓耳挠腮、坐立不安。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写的内容。只好去问妈妈。妈妈说:“今天我们换衣服来,写一写你换衣服试衣服的过程,还有写写穿上新衣服的感受如何?”我说:“这些我不愿意写。”妈妈说:“你们不是和小朋友在楼下玩游戏来吗!也可以写玩,也可以写小草,也可以写菜园里的小蒜苗啊!阿姨给它们浇水,为什么给它浇水······”我顿时想起很多能写的东西,妈妈知道这些,我为什么就发现不了呢?
还是我没留心观察生活,观察不深刻,一到写文章的时候就表现无事可写。
生活的每一天都不一样,生活里的每一个人都不一样,要想有更多的东西可写就需要细心观察生活。
尽管作文题花样如何翻新,要求的文体总是记叙文。这是合理的,符合规律的。所谓记叙文就是记人、叙事、写景的,是人物、事件、景物的书面化,是人物、事件、景物的再现。所以好的记叙文首先必须记人、叙事、写景做到形象、具体、生动。这是一项从预初开始就必须渐渐具备的基础功夫。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最初阶段常常是忽略甚至是严重忽略了这项基础功夫的培养。没有或者欠缺了这项基础功夫,那么记叙文必然空话连篇瘦骨伶仃,不会给人予真切感,也不会让人感动,自然谈不上好的记叙文了。
那么这项基础功夫从哪里来呢?初中的`作文教学一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与能力。记叙的形象、具体、生动,是观察的仔细与周全的必然反映。所以在这个阶段作文教学应当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天地:教室里的设施,教学大楼的轮廓与色彩、升旗早操的各个环节,运动会的热闹又激烈场面,校院里的花草树木等等;渐渐再把他们的眼界扩大开去:车水马龙的街道,匆匆忙忙上下班的人群,新华书店里人们专注于翻阅与购书的神态,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山水美景等等;渐渐地再引导他们观察一桩事情,一个事件,观察它们的起始、过程、结果,这就是引导他们学习叙事;再就是引导他们观察人,观察父母、同学、老师,观察他们的形态、言辞、以及处事为人的种种细节。这样,父母、同学、老师就都是他们心中活生生的形象,写在作文里就能栩栩如生。
在这个基础上,到了初中的后阶段就要让学生懂得,一篇真正优秀的记叙文还必须是富于内涵,能给人予启迪的。而这种内涵不是外加的,实质是观察生活的一种心得。比如花开了又谢了,冠军的道路,无奈的失败等等,任何事物发展变化都有它的固有依据,都有它内含的哲理。观察了,发现了,你的记叙文也就有了丰富的内涵了。
暑假期间,初三学生要想写出一篇好的作文,应该重视培养和提高自己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与能力,学习如何把人物、事件记叙得具体、形象、生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