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体育课就听老师说:“今天去踢足球吧”。老师的话像一张神奇的通行证,使我们在去操场的途中畅通无阻;又像一根点石成金的魔棒,“大庇我班男生俱欢颜”。老师的话音还未落,我们便一阵风似的奔出了教室。
一声哨响,范阿龙立刻将跑步慢的刘金泉甩在后面。可他刚到球门前,陶如意便一堵墙似地挡在他面前。只见范阿龙灵机一动,向他的队友李鹏射去,谁知陶如意一挡,球飞向了界外。不愧是班级第一的飞毛腿,几秒钟后范阿龙就赶了回来,刚想飞起一脚射门,哪知在旁边守侯已久的我冷不丁蹿出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传给了段闯,段闯刚接到球,身边就云集了许多“敌友”,只有东边有个缺口。说时迟那时快,就在武阿民还有半秒就要赶来时,段闯将球传给了姜进超。此时,姜进超离球门很近,球门内又只剩守门员一人,真是进球的好机会呀!姜进超毫不犹豫地飞起一脚。只见球不偏不倚地碰到了铁杆上,啌地一声令人沮丧地折了回来。一直在观察着战情的我怎能拱手相让这个大好时机?于是我立即加速,跑到球前使劲一踢。没想到射歪了,径直向草坪飞去。正当我深深自责时,有一个白影擦身而过,原来他不是别人,正是我们队有名的足球小将李志洋!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拦住球抬起右脚使劲向球门射去,球进了!
“叮零零”,下课铃响了。虽然我们踢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痛,但是我们的心情是无比欢悦的。
从小到大,我学会了很多本领,比如: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跳绳……不过我最喜欢踢足球了。
我第一次上足球课的时候,对足球并不陌生,因为在书城我跟同学们踢过好几次了。刚开始老师让我们对着墙面传球,我踢一次歪一次,再踢还歪。于是我着急了,用力一踢,球飞了出去,碰到墙反弹了回来正好对准我的脸,那一下我被砸的好惨,球也欺负我啊!后来老师让两人对踢,并说:“谁再踢不准,到外面先跑5圈。”我们很害怕被罚,于是瞄准了再踢,终于,我越踢越准了呢!后来我跟同学天天在书城踢足球比赛。
现在我的技术越来越好了,是足球校队里踢得最好的人了,我会顶球、颠球、运球、传球……我还会好多呢!最厉害的一次是在踢球比赛上,我飞起一脚,球飞了出去,没直接飞进门,撞到了门框后才折射进门。你们说我厉害不厉害?
踢球让我越来越自信了,我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充实了。
阅读完蔡崇达的《皮囊》,让我认识到,人的肉体也就是“皮囊是拿来用来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皮囊的人才能成材”。
文中写道作者的外曾祖母,她每次切菜都很用力,有回生生切断一根手指,家人乱成一团,她却像没事人一样。还有一次,在那看似强悍的皮囊下,她曾白发人送黑发人,在挥别女儿时看见一只从菜刀下逃生,洒着血到处乱跳的鸡,她一路小跑出来,抓住它,狠狠地摔死在地上,“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这样的文字,无端让人惊心。这样的阿太,让人敬佩又陡生怜悯。
皮囊,无论再坚实,再怎么伪装,终究有朽败的时候。一旦被揭开,里面的人心可能脆弱无助到你不能想象。作者在书中回忆他的父亲,自中风瘫痪后,会突然号陶大哭,会像小孩一样耍赖,发脾气,也会因为绝望而整天跟家人嘀咕,要“抓紧死”。真正死了之后,他又跑到儿子的梦中,责怪儿子只给他烧小汽车,不烧摩托车,“小汽车我不会开”;跑到老伴的梦中,说他“想骑摩托车去海边逛逛”,要赶快给他。原本带着几许幽默的话,此刻却仿若一枚枚坚硬的钉子,要锲而不舍地楔进读者那柔软的心里去。
作者父亲去世以后,母亲认为他父亲在世有没有还清的债务,就去各种寺庙气球祷告、“通灵”、“请父亲”,表面上是母亲封建迷信,但是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作者母亲对父亲的一种爱,也是在最迷茫的时候找到了一种心理安慰,显示出在那个时候一种无助的表现,这些细节被作者刻画的淋淋尽致。
评论家李敬泽在这本书的推荐语里说:“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我们也都该给自己一个清醒的时刻,让自己从纷扰的尘世中暂时释放出来,看见忧伤,看见人心。
星期六的早上,小明和小军去小区里踢足球。他们左一脚右一脚,玩得十分快乐。
眼见小军要赢了,小明跑上前去抢球,脚一勾,猛地向前踢去,足球像子弹一样重重地砸到了洪爷爷的花盆上。"嘭"的一声,花盆碎了,花儿也受伤了。他们俩顿时傻眼了,不知该怎么办,小明挠着头急得转圈。小军眼睛一转说:"我家有一盆一模一样的花,我们去把它搬过来赔给洪爷爷吧!"
就这样,他们俩一起去把花搬了过来,亲手送给洪爷爷。小明和小军说:"对不起,洪爷爷,我们不是故意的。"洪爷爷说:"小朋友们,你们真是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啊!"
青年作家蔡崇达的处女作《皮囊》,是我有限的阅读视野中最真诚的一本书。
一本好书总要讨论一些普遍、永恒的话题,比如父母,比如朋友,比如人生,归根到底体现的都是人,一个代表了人类的“人”。全书14篇作品,作者用平实而真诚的笔触诉说着他对父母和家乡的怀念,对朋友的感谢和关切,以及对一些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人生问题的思考。
这其中,我最喜欢也是最让我动容的一篇就是《母亲的房子》。初读时,我觉得作者写得有些“过”,因为人物的行为让我这个旁观者觉得不可思议——母亲为什么只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这样的理由,白天做苦工,晚上捡菜叶,全然不顾家人反对,历经艰辛建一座明知不久后就会被拆的房子?
房子建好后,母亲在门口奠基的石头上写上了父亲的名字。看到这里我才明白,母亲所有的努力不过是想让这个由她和父亲撑起的家看上去更圆满。细细品味,正是这些真实又近似痴狂的行为和想法,赤裸裸地将人的本性曝光。
我们每个人都偏执地活着,虽然方式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活出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这些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们确实能支撑我们的生活,证明我们没有白活。物质总是容易消失的,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感谢蔡崇达,让我洞悉了一些人生的秘密,让我学着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家。
晚上,我和妈妈、奶奶一起去了公园。我遇到一个二年级的哥哥,我们一起踢足球。我们玩传球的时候,一只小狗追着我们的球跑,我们就故意把球扔出去,让小狗去追。小狗很可爱。我想养一只小狗,但是我妈妈不同意。后来,一个孩子加入了我们,我们一起玩躲避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