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盘
春盘又称“五辛盘”,是细切五种辛辣的生菜盘装而成。《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诗,其中说到用藕、豌豆、葱、蒌蒿、韭黄和粉丝作春盘。
宁津一带用葱、蒜、椒、姜、芥切而调食之,称为五辛盘,它既可以下酒佐餐,又可以作为礼物相互馈送。也有馈送青韭、黄柑的。
2、春饼
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清《调鼎集》一书中曾记载了春饼的制法:“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应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饼切段。”这是清朝的吃法。现在的春饼在制作方法上仍沿用了古代的烙制或蒸制,大小可视个人的喜好而定,在食用时,有些人喜欢抹甜面酱、卷羊角葱食用,有的.地方还讲究用酱肚丝鸡丝等熟肉夹在春饼里吃。
3、春卷
除了春饼之外,春卷也是立春日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节庆美食。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成。宋代有一种“卷煎饼”,是春饼与春卷的过渡类型。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已经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油炸后食用的记载。到了清代已出现春卷的名称。
春卷做法是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成长条形,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馅心可荤可素,可咸可甜。
4、萝卜
据汉代崔寔《四民月令》一书记载,我国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饮食习俗,而到了明清以后,所谓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萝卜,如明代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亦载:“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立春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之阳气步步升发,讲究食补的中国人,此时选定了具有辛甘发散之特质的食物,以让身体顺应天时。苏东坡有诗云:“芦菔根尚含晓露,秋来霜雪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李时珍对萝卜更是赞誉有加,认为它“根叶皆可生,可熟,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萝卜还有祛痰、通气、止咳等药用价值。这或许是古人提倡在立春时吃萝卜的本来用意吧。
现在,吃春饼、春盘之俗已很少见,一般吃饺子和面条,谓之“迎春饺子打春面”。立春日,还有不少习俗。在鲁北和鲁西一带,立春这天,母亲会用彩色碎布头缝制成“春公鸡”、“春娃娃”等小玩具,送给孩子作为节日礼物。在滕州、惠民等地,凡是没有种牛痘的儿童,春公鸡的嘴上还要叼一串黄豆粒,几岁叼几粒,意为鸡吃豆,可吃掉天花、麻疹等病。
年糕有“消寒糕”的美称,所谓消寒顾名思义,就是消除严寒,大写节气年糕吃了年糕以后会让身体变得暖和、温暖,可以驱除寒气,所以大雪节气吃年糕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南方大地区小雪节气开始准备御寒衣物、手炉、汤婆之类,同时房内挂棉帘防寒。农田里,一是兴修水利,清沟排水,疏通水道,为来年水稻生长做准备,同时翻地,靠降温消灭藏在地里的越冬害虫。小雪以后,家家户户开始腌制、风干各种蔬菜包括白菜、萝卜,以及鸡鸭鱼肉等,延长蔬菜肉类等的存放时间,以备过冬食用。有的人家还会烧糯米储存。如今入冬的腌、风食品已成为商场超市食品架上的美味,其实在过去家家户户都会做。
过小年要吃麻糖
小的时候这一天要盼着吃麻糖。据说,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报告一年来人间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吃麻糖就是想让这灶神的嘴巴被糖给粘住张不开,不能把人间的美味奢华的情景禀报给天,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新年带来饥荒,期盼有一个平安的丰年到来。
麻糖的功德有这么大?怪不得祖祖辈辈的人们都保留着腊月23吃麻糖的习俗,这习俗中蕴涵了多少生民善良的愿望。无论如何,春节的年味是丰富的,这要比西方的圣诞节要排场的多,要深刻的多,可以说,春节是世界上的第一大节!从小年开始年味渐浓至初夕夜走向第一高潮,到正月十五迎来第二个高潮,初夕夜迎神的那一刻,有多少礼花绽放?有多少爆竹燃放?有多少人围着旺火仰天乐?
过小年要吃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城里和农村,家家吃饺子、喝酒,庆贺如同大年(春节。在关东的农村,过小年这天,还有一项特别的.祭礼活动,送灶王爷升天。旧时,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自然成为“一家之主”。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开始祭灶活动,成为天子的五祭之一。汉代以前的文字记载称其为灶神。唐以后又称其为灶君。至于灶王、灶王爷的说法是唐朝以后民间的说法。使他的职称与称呼合为一体,成为另人敬畏、惹人喜爱,有让人怕的神。传说灶王爷叫张生,家里很富。媳妇李氏很贤惠,但不能生育,被张生休了。她勤恳过日子,成了大财主。张生的再婚妇人,好吃懒做,坐吃山空,败尽家业,续弦之妻饿死,张生靠乞讨度日。当张生到李氏家讨饭时,二人见面,张生羞愧难当,一头扎进灶坑里,被灶火烧死。张生升天后向玉皇认错,被封为灶王爷。而今关东农村供奉的灶神却演化成为玉皇大帝之弟,玉皇大帝赐给他灶王的封号,让他成为天地间的使者,作为玉皇大帝的耳目。他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打道回天宫,与玉皇大帝团聚,并汇报这一家人一年中的所作所为,玉帝根据奏报的情况,对这家人进行奖善惩恶。
因此,过小年送灶王爷升天,也成为每家都很重视的一件大事。这天,家家起早,把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在院中间设一香案,上边插上几柱香,摆上新蒸好的馒头,三个一叠,共三叠,还要摆上水果、糕饼、关东糖和几碟菜。这家的女主人,用高粱杆精心扎一匹马,一挂车,备灶王爷升天时坐用。在祭祀开始前,主人要先撤掉灶王爷像前的供板,诚惶诚恐地把灶神像摘下来,放到院中的香案上。全家人跪到香案前,双手合一,嘴里不断念叨:“灶王爷升天堂,见到玉皇,多言好事,少说赖话。”那种真诚心情,都熔铸在祷告中。仪式结束时,主人点燃火柴,把烟熏火了一年的灶神像,连同扎的车、马一起烧了。大人孩子们仰望着天空,此时此刻,在冥冥之中,灶王爷已经坐着马车乘长风,披彩云,回到天宫。尽管主人们对灶神表现出十分虔诚,并千叮万嘱灶神上天多说好话,保佑一家平安。但纯朴憨厚的关东农民,还是有点放心不下。他们索性用关东糖把灶王的嘴给封上,免得他上天之后,见到玉皇搬弄是非,说坏话。给灶王爷吃关东糖的另一种意思托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多给家里人说些甜言蜜语。这种用关东糖封灶王爷的嘴,进行行贿祭灶的独特风俗,是民间按照自己需要塑造神灵。
1.忌整天不开窗
冬天来临,很多人怕冷不敢开窗。殊不知,反而容易诱发疾病。
长期不开窗、不能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流通,很容易造成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包括病毒、细菌、霉菌等,而且一旦发生感染,也容易传染给家人。
2.忌洗澡时间过久
盆浴在20分钟以上,沐浴5分钟以上,这种长时间泡澡、洗澡很容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对老人来说,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
而且澡时过高的温度虽然会带来短暂的温暖的爽,但持续用过高的水温洗澡会增加心脏负担,带来心脏缺血缺氧,引发危险。
3.忌过早去锻炼
冬季运动宜迟不宜早,最好不要很早就出来运动。这是因为冬季的早晨,天气比较寒冷,这很容易使得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增高。
4.忌憋在家不出汗
冬季人们外出活动减少,出汗现象变得“难得一见”,长期不出汗会影响健康。因为人们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减少,常会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当散发,加上冬令饮食所含热量较高,很容易导致上火。
5.忌熬夜不午休
大雪时节应早睡晚起,但因天气寒冷,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6.忌情绪起伏大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7.忌蒙头睡觉
冬季,有些人喜欢用被子蒙头睡觉。其实,这个做法对身体并不好。很多年轻人喜欢钻进被窝里蒙着头睡觉,或者用被子遮住口鼻,觉得有安全感又暖和。这样睡觉空气难以流通,氧气量会逐渐减少,二氧化碳难以散出,令人呼吸不畅。另外,盖着过厚的棉被对身体也不好,厚棉被容易积攒灰尘,刺激呼吸道黏膜,加重哮喘和慢阻肺症状或使其复发。
8.忌活动过量
冬季本来人体消耗的能量就会增多,如果再剧烈运动,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能量的供给是依靠血液,这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心脏不好的老年人,可能会出现危险。
9.忌取暖过度
冬季天寒地冻,老年人怕冷,喜欢用电热毯或者热水袋贴身而卧,这样会引起皮肤出红斑或烫伤。
10.忌乱用加湿器
进入寒冬,随着室内开始供暖,加湿器成了很多家庭必不可少的过冬“利器”。然而,使用加湿器不当会引起“加湿器肺炎”。比如加湿器没有正确清洁和消毒,使用时间过长,加湿器内壁就会滋生真菌或细菌,其中一些致病菌会通过细小的水滴颗粒,进入人体的呼吸道和肺部,引起肺炎。
1、吃春菜
昔日四邑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慢慢地这也成了一个习俗。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2、萝卜
扬州人还有春分吃萝卜或萝卜丝馅的包子、春卷的风俗。这时吃萝卜不但能上下通气,还能起到去疾病、解春困的功效。
春季养生保健的各种蔬菜中,效果最好的当属萝卜。白萝卜具有清热生津、理气、消食化痰的作用,生吃偏于清热生津,煮熟偏于行气消食,春季食用,可用来防治痰多咳嗽、咽痛、伤食腹胀、便秘等病状。现代医学认为,萝卜有很好的利尿效果,所含的纤维素也可促进排便,利于减肥。如果想利用萝卜来排毒,可以选择生食,打成汁或凉拌、腌渍均可。
民间认为“萝卜头辣、尾燥、腰正好”,专家也提醒,萝卜分段吃,营养各不同:萝卜的顶部含维生素C最多,宜爆炒和煮汤;中间段含糖量较高,可切丝凉拌;尾部辛辣,含淀粉酶和芥子油,适宜腌拌……平时家里人少时一根大萝卜一次吃不完,可以竖着剖开吃一半,这样萝卜的头、腰、尾都在菜里,营养均衡。
燕麦片:预防冬季抑郁。冬季接受阳光照射相对较少,人体血清素水平较低,容易导致冬季抑郁症。一项研究发现,燕麦片等全谷食物有助于保持身体血清素水平,预防抑郁。另外,糙米和水果也有助于改善情绪。
核桃:预防皮肤干燥皲裂。冬季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或皲裂。核桃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由内而外预防皮肤干燥,这种脂肪酸可保持皮肤健康。此外,三文鱼、亚麻籽、橄榄油和金枪鱼也有益皮肤健康。
大蒜:预防感冒。冬季是感冒的多发季节,英国一项为期12周涉及164名健康成年参试者的新研究发现,服用大蒜补剂和安慰剂的两组参试者发生感冒的病例分别为24例和64例。原因在于,大蒜中的大蒜素可刺激白细胞生长,增强人体抗炎能力。胡萝卜、酸奶和牡蛎等食物也具有一定的预防感冒功效。
鸡汤:有助缓解鼻塞。鼻子堵塞、呼吸不畅是冬天最常遇到的烦心事。鸡汤等热饮可让呼吸更舒畅,有助于缓解感冒时的不适感。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喝鸡汤还可缓解鼻子和咽喉炎症。鸡汤中加入蔬菜有助于摄入更多膳食纤维。其他让呼吸顺畅的食物还包括鱼汤、热茶等。
除此之外,还有适合在大雪节气吃的水果,别错过了。
2.1、妙香红枣茶
酸枣仁10克,枸杞子12克,桂圆肉9克,红枣7枚,放入锅中,加清水150毫升。烧沸后改文火煎煮25分钟,加入少许白糖即成。每日饮用2次,每次50毫升。
功效:此茶益肝肾、补气血,尤其适合心肾阳虚所致的心律失常患者。
2.2、姜杏茶
杏仁(去皮25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盐10克。将杏仁捣碎,甘草研成末,同炒;生姜去皮,加盐一起捣碎。混合在一起后用沸水冲泡,每日代茶频饮。
功效:具有散寒止咳、润肺化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