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读《西游记》,里面个性鲜明的人物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勇敢机智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忠厚老实的沙和尚、慈悲的唐僧、乐于助人的各路神仙、干尽坏事的妖怪……我知道了恶有恶报,我知道了勇敢地与恶人斗争,我懂得了最基本的道德水准。
诵读经典,我懂得了做人的\'品质。
长大了,我有迷上了《水浒传》,里面的英雄好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劫富济贫,引发农民起义,却以失败告终的故事给了我启迪。鲁迅说“‘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不是平民,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当‘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成了奴才。”我认同他的观点。
诵读经典,我懂得了如何看待身边的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被海伦凯勒发自内心的话所感动了。我突然发现有一双眼睛是一件多幸福的事,我也发现当某县东西失去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应该去珍惜它。失去了,也不要难过,要坚强起来,勇敢面对困难。
诵读经典,我懂得了珍惜与坚强。
……
书,伴我成长。我诵读经典,感悟了成长。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而中华文化的传播媒介丰富,尤其在书中到处能看到中华文化的缩影。
文体中涵中华文化。从古代到近代的中国文学著作,其文体大多为文言文形式,而这种形式至今仍被人们关注。文言文的文章在教材中增多,而文言文也成为了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方面。书的这一文体,包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无论是《论语》、《史记》还是《红楼梦》、《聊斋志异》都从中渗透出一股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诗歌也是一个很平常的文体,但中国的古诗另有一番文化的内涵。无论是《诗经》、《楚辞》中的古体诗,还是《唐诗三百首》中的近体诗,都有一股浓浓的中国味道,文化也随之展现于世人眼前。中国的文体多样,在书中,则能尽收眼底,从书中,使人不禁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书中艺术涵中华文化。艺术是一个反映文化的重要方式,而其载体之一,就是书。《天工开物》,让人感叹年味的美妙;《衣装秘语》揭开了中国装饰的奥妙。也许,在这些书中,艺术是主体,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华文化暗藏其中,工艺美术是中华文化,年画是中华文化,服饰也是中华文化。不久前,听到一则新闻:一位上海女士,想将其设计的旗袍以及旗袍表演团队带到欧洲、美洲等地区。但她没有考虑到旗袍早已在世界各地传播,唐人街上到处可以看到穿旗袍的蓝眼睛金发女郎。而这一切不仅在于海外华侨的贡献,更多的在于书的作用。书的传播使中华文化的传播更进一步,而中华文化的艺术魅力也会永藏于书中。
文化人传播中华文化。读到文化人,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中国历史上许多有名的诗人作家。从《小说老子》、《说李白》到《鲁迅评传》、《余秋雨人生哲言》都可领略一代代文化人所折射出的中华文化。人是一个国家的代表,璀璨的中华文化也像这些文化人一样不断发展完善。
中华文化,一个底蕴深厚的`名词,而从书中,我们可以不断吸取文化的养料,懂得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修养自己,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从书中,我们感受中华文化,我们理解中华文化,我们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20xx年4月14日,四个女人一起去看了泰坦尼克号。时隔将近十年,再看泰坦尼克号,感触已然不是当初的因为相爱的两个人的生离死别而简单的感动和可惜了,多了更多的感触:无奈,悲哀,惆怅,感动,更多的是思考,看了以后莫名的惆怅和难受,心叫那个纠结。难道是因为自己的人生经历吗,走过了那么多路看过了那么多人,经历了种.种,悲欢离合,有了更多的共鸣。
依稀记得几年前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片尾面对生离死别时的那段对白,是那么感人,当时眼泪就稀里哗啦的止不住的流,我眼里看到的只是炙热的爱情,其他的我都看不到。可是今天我看着同样的它感受已截然不同。就像看着自己的经历一样,对生活的感触积累可以到有所感悟。我在想人这一生该何去何从,究竟该选择怎样的生活,该追求什么。或许很多人也懂这些道理,可是又有谁可以彻底坦然地面对,坚决的放弃,果敢的抉择,试问当下没有几个,包括自己,可是我该努力看清,明确需要,理想,目标,追求价值的实现,体现精神世界的无穷。为什么当那么多人面对死亡如此畏惧的时候,杰克却能如此镇定,如此沉着的面对,当那么多人在生死面前表现出如此渺小卑微的时候只有那么少数人才让人看到人性的希望。为什么人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可以置自己最亲最爱的人于生死边缘却不敢迈出勇敢的一步伸出援助之手,是对生命的漠视,对亲人的漠然啊,而后面对他们的又是多么沉重的负罪感,人性原来是如此的脆弱,到底是哪里出错了。
这个世界,这个社会到底用什么充实着,是身份,地位,头衔,名利,权利,金钱吗,是头等舱和三等舱的区别,富人和穷人的区别,是你现在有很多物质财富而我却空空如洗吗?这些虚无飘渺的东西就在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的那一刹那决定了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后化为乌有,瞬间消失,就像里面有个被所谓的贵族瞧不起的那位女暴发户所说的:要想进入富人的世界很容易,只要你装着是富人的样子,你就可以接近他们,就可以走入他们的世界,这就是没有灵魂的一个虚壳,在他们的世界里表象是一切,所以才会那么容易就被摧毁,才会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如此恐慌和不知所措。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多么的空虚,没有力量。豪华闻名于世的为世人说向往的泰坦尼克号,在撞上冰山的那一刻向世人诉说了,所有的一切都是讽刺。当人们拼命朝着世人都认为的而且应该去追求的那一切时,是否停下脚步真的问过自己是真的自己需要的吗?人生之短暂,真的该人云亦云,仅仅只是做个跟随者吗?杰克穷途四壁,只准备了自己需要的行囊,轻装上阵,周游世界,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他的精神世界是多么的富足。顷刻间就可以读懂罗丝,而不是像罗丝的未婚夫那样对于什么所谓的毕加索全然不知,更不知罗丝的内心世界,而在遇到于自己的想法大相径庭的时候表现的如此粗暴野蛮,这就是所谓的人和动物的区别吧。在当时那种状况下杰克和罗丝的爱情故事或许只是中渲染和衬托吧。因为精神世界的富足,灵魂的高贵,所以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杰克的表现才会那样无所畏惧,因为充实,因为爱,因为他的.人生有价值,他才会在最后的时刻对罗丝说出那番鼓励罗丝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话,不要放弃希望,要对生活充满希望,那需要多强的毅力,需要多好的心态做到那么从容镇定,这种.种的反差无不向世人在说,在关键时刻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人精神世界的充实,那才是一种永恒的力量。
在这部影片里杰克只是个典型的代表,里面有那么多的角色扮演着这个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群。那个肥胖的女暴发户,那个船长,那个设计师,那个乐队,那个自***的军官,罗丝,罗丝的未婚夫,罗丝的妈妈,罗丝未婚夫的仆人等等等等,都是当今社会人的一种写照。最终那些个选择不同死亡状态的景象,无不发人深省,给了世人多少的思考,现在想想还阵阵莫名的愁绪涌上心头,说是愁绪或许自己也不清楚究竟那是种怎样难以形容的感觉。只是压抑着很难受,想着想着难受的想落泪。
从上小学三年级认了几个字开始,父母就开始让我读少儿版的《诗经》、《大学》等等,当时真是一头雾水,读一页还要老老实实翻半天词典。直到现在已学了不少,虽然只是大略上的,却觉得自己已“满腹经纶”了,倒真有了顿悟的感觉。
这顿悟一,便是传统文化–她的躯干、她的精神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她就来源于社会,存在于自然,孔孟的功劳就是智慧的发掘,让我们这些后辈可以用手捧着读。而且绵延几千年的几件事,诸如春节、端午、重阳、中秋以及它们代表的国民级文化也诞生于春秋战国,我们的国家民族也诞生在战国末期。
这顿悟二,正是照应了那句话:“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于传统文化以及她的载体–典籍,我的态度与大多数人有细微的差别。文化经典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一代一代地赋予那个时代的精神和思想,才得以看见现在书上浩如烟海的注释。我们可以想象到孔孟以及以后千千万万的思想家们的思想,在经历了千年浩荡之后,我们是否还能正确认识到这文章中的原意?其实,我们都不是圣人,也只能断章取义从中取来我们能利用的零件,装进脑子里,待日久天长,它们在那里自然发酵,酿成各自的美酒。
现在,我们的文化经典已经被赋予了太多太多的意义:我们把她当成通往更高经济水平的精神跳板;我们把她当成唯一文化加以再次推崇,如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现代翻版。甚至在世界大融合的今天,传统文化仍然被用以抵抗诸如美国腐化和拜金主义的入侵。只是这源远流长的文化已经不堪重负了,这是伟大的孔子孟子所没有想到的吧。我想,这局势倒真象生物课上学的蛋白质翻译–从DNA上截一小段,再送到核外去加工一下,人见人爱的蛋白质就诞生了。读了这么多的文化经典,放下书本,也该有自己的想法了,信念是自己总结的,拾先人之牙慧也绝非信念。
圣贤说过:敏于行讷于言。不错,读到这句话就应该抬起头,拨开书林去眺望天地了。在那里一定要保持认知的敏感和自知之明的沉默。这就是我读中国文化经典所感、所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的象征,浓缩着民族的智慧。中华文化其浩瀚的典籍记录了悠久的历史,铸就了中华民族知书达礼的品德,其传统伦理延续了几千年,奠定了中华的凝聚力和向心性。
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影响了世世代代,构成了东方思维的模式,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及和暖性,从而使中国成为了一个能包容多种文化及融合数十个民族组成的泱泱大国。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发端,其文化名人、文化典籍、伦理思想皆曾经对东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全人类的。弘扬中华文化、中华精神,无疑对人类文明有着深远的意义。在这个漫长的暑假,同时也是最清闲、最轻松的暑假我重新拾起《弟子规》细细品读,感触良多。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道当中。
《弟子规》的首篇总序告诉我: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懂得孝顺,那么他便丧失做人的根本。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懂得孝敬的人是不可能懂得如何善待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所以也就更谈不上回馈社会。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
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弟子规》以朴实、精炼、易懂的语言让我更加深刻地懂得做人的`道理,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