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到了,我爱吃的水果都上市了。其中,我最喜欢吃荔枝了。当然,以前我不知道,还不要吃呢!
有一次,妈妈买来一大串荔枝。我看到那一大串梗枝上有许多一颗颗大大的荔枝。这荔枝外面的样子非常不好看,非常粗糙,一个个尖角突出,摸起来有一点扎手。我想这么难看的东西一定不好吃,你看红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桔子,它们都是非常好看,而且十分好吃。妈妈让我吃,我还直摇头,不要吃呢!
妈妈也就不再对我说什么了,她自己拿起一颗荔枝剥开皮,露出了光滑晶莹的果肉。她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这时,我改变了对它的一点看法,它看来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不好吃了。我不等妈妈再催我吃,自己就迫不及待地拿起一颗荔枝把那丑陋的外皮剥去,露出了白润的果肉。还没有等到我把果肉放到嘴里,那汁水就往下滴。我不及细想,立刻把它放进了自己的嘴巴里面。啊,那汁水是那样地甜。真是,吃到嘴里,甜到心里。我细细地辨别着它的味道,觉得这味道好得我从来没有碰到过,说也说不出来。一颗荔枝还在我嘴里嚼,另一颗荔枝已经给我剥好了。我马上把嘴里的小核吐出把肉咽下去,迅速塞进第二颗荔枝。我吃了一颗又一颗。妈妈立刻叫我少吃一点。我表面上答应了。等到妈妈有事情走开以后,我就大吃起来。我把妈妈买来的'两斤荔枝全部吃光才停止。虽然这时,我还想再吃,可是家里已经没有了。我想等一会儿让妈妈再去买荔枝来吃。
晚饭以后,我就开始拉起了肚子来了。妈妈说我是贪吃的后果。我想是呀,好东西也不能多吃,否则会变成坏事的。我又想到做人就是要做这样的人,外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在,好象落花生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做一个像花生、像荔枝一样的人。
我最喜欢的水果是草莓。它全身粉中透红,身上还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根部长着几片小绿叶子就像戴着一顶绿草帽。它的直径大约是2——3厘米,和一个鹌鹑蛋一样大。摸上去软软的,虽然闻上去没什么香味,但是非常好吃。
把它洗干净放在水果盘里,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玛瑙,我的口水忍不住都要流下来了。只需轻轻一咬,草莓那甜甜的汁水就会流进你的嘴巴,越吃越爱吃。就连带着满身甜水的甘蔗,也比不上它!
春末夏初正是草莓上市的季节,市场上就数草莓的生意最红火了。可是我一年四季都希望妈妈给我买草莓吃,即使是暖房里的我也无所谓。妈妈告诉我,暖房里的草莓没有天然的草莓好吃,可我不在乎,只要看到那红红的草莓,哪还有心思管这些啊!除了爱吃草莓,我还爱吃一切有草莓味道的东西,比如草莓蛋糕,草莓冰淇淋,草莓牛奶和饮料等等。
草莓,你是我的最爱,也是我一辈子的朋友。
一串串红色的核桃般大小的荔枝,就像一颗颗红玛瑙,挂在树上。又像一块块槟榔,看着我口水直流,我多想吃它呀!我小心的摸摸它,凉凉的、硬硬的、痒痒的,就像有人在挠我一样,我用手轻轻地摘下,拨开它的皮。雪白雪白的,汁水像牛奶一样流出来。荔枝的果肉是透明的。里面还有一颗黑黑的核。
甜甜的、冰冰的、爽爽的,略带一点酸酸的味道。那个美啊!一直美到我心里,几颗荔枝下肚,连呼出来的气息也变成荔枝味的了。不过,你不要贪嘴,要不然你就会上火。
民以食为天,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说法。粗俗点,吃喝拉撒睡,吃喝也是排在前位的,可见,饮食在我们生活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梁实秋先生的这部《雅舍谈吃》中介绍的各种食物或说菜式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毕竟都是基于他的亲身经历,与他的生活,他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他用一种轻松、有趣,具有故事性的手法带我们走进他的那个时代,尝到那个社会的味道。
翻开书,看到目录上那一排排的菜名,什么水晶虾饼、锅烧鸡、瓦块鱼、烧饼油条,真真把人的馋虫都勾出来了。特别是在深夜,看着书,更觉胃里的空虚,真是体会到书里不断强调的“馋”。人有口腹之欲, 其实是一种生活幸福的表现,所以做一名吃货,有着对美食的追求,就像作者一样,于平淡生活中收获点滴温暖和美好,亦不乐哉?
每一小篇对美食的介绍描述,都让读者跟随作者追忆到他的以前,那是一个个他与亲人、好友及他生活中存在的人关于美食的回忆和故事。有母亲在儿时给做的核桃酪,有和先君在东兴楼吃饭时的醉酒,有和多位好友聚会时一桌三十元的酒席,食物因为有了人的`联系,而充满了人情味。想想以后,因为一道菜而忆起一个人,食物已不仅仅是食物,是感情的纽带,另一端系着的是回忆中的人,也许是不在人世的人,再无机会共食一道菜,共饮一盅酒。
这样的食物是温暖的,是别有滋味的,纵使再无机会一膏馋吻,我相信,那味道始终留香齿颊间。
第一次见到这本书,我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雅舍谈吃》,是多么新颖的书名啊!我读过有关天文历法的书,也读过中外名著,都从未读过有关写”吃”这个话题的书。于是,带着满满的激动,我开始捧书阅读。
书还是崭新的,纸页雪白。一走进梁实秋的散文中,我便被”吃”文化所吸引了。”民以食为天”,不错的,梁实秋先生却把这种理念体现了出来。这也是文学大师梁实秋唯一的美食散文集,从生活中对平平淡淡的”吃”谈起,谈出一种新的境界,令人深感那滋味的美好。在那些令人垂涎的美食中,字里行间更是一种对故土浓浓的思念之情。
“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馋”,基于生理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沉浸在梁实秋的文笔下,更让我看见美食,看见感情,看见生命。全书浅显而隽永,并没有很多华丽的文笔,但读者在文字中感受到令人垂涎欲滴的各种各地美食。
不禁的,我也回想起儿时所吃过的美食。从书中更回忆起那令我难忘的各地美食。似又铺开在我面前,令我唇齿留香。书中虽大多只是普通的老北京美味,却更是进入了高雅脱俗的境界。
睡前读上一小段《雅舍谈吃》,回忆的那美食的色、味、香入睡,心中不禁暖暖的,甜甜的。远去的喊喝声,十里飘香的美味,早已幻化成丝丝清风,悄然入梦。张爱玲曾说过,”带着记忆和乡愁的香,是吃的精华。”我觉得这也是《雅舍谈吃》的字里行间的妙中之最。作者对似水年华的追溯,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正是这本书的动人之处。
懂得生活的人,才懂得那食之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