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假第一周里,我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但让我觉得最值得一写的还是今天去游览三峡博物馆。
我来到三峡博物馆外面,远远的就看见一个白色的椭圆形的建筑,很像一个放倒的巨型鸡蛋----这就是博物馆。
重庆三峡博物馆始建于1951年,原名西南博物馆,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展示三峡文物抢救成果,国务院办公厅于2009年9月成立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这里收藏着17万余件文物,包括陶器。
瓷器。铜器。书画。玉器等23个文物类别。展厅内有《壮丽三峡》。《远古巴渝》。《重庆城市之路》。《抗战岁月》4个基本陈列。还有6个专题陈列,为人们展示中国精美绝妙的陶瓷。书画艺术,令人叹为观止的汉代雕塑艺术,琳琅满目的历代钱币和独具特色的西南名族风情。这些都让我流连忘返。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壮丽三峡》展厅。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峡瀑石。三峡瀑石是在长江三峡蓄水前抢救切割而来,它们原来在称为“天开一线,峡张一门”的蔓门边上。经过长年累月江水的拍打和冲刷,岩石上形成了一道道水槽,因其性质像瀑布落下,故取名为瀑石。看到这三峡瀑石我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
我一边看一边走,来到了《远古巴渝》展厅。里面陈列着很多出土文物,有陶器。玉器。这些都是我以往没有看到过的,特别是看到文物下面贴的出土地址居然有我的家乡出土的,我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真的没有想到我一直生活的地方原来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看来我要重新认识我的家乡,了解家乡的历史了。随着同样兴奋的人群我来到了一个很大的雕塑面前,那是一个纤夫拉船的场景雕塑。十几个纤夫骨瘦如柴,面黄肌瘦,在他们的肩头是粗粗的钢缆。
有的都几乎是爬在地上前行,从他们栩栩如生的表情中不难想象出他们的生活艰辛和船支的沉重。再看看他们脚底下的岩石。经过他们经年累月的拉船,岩石上已经有了触目惊心的圆柱状痕迹!这样的痕迹要经过多久多重才会磨成这样啊。抚摸着那些岩石我不由感慨万千。
我又去参观了其他展馆,觉得我今天的收获真的很大,不仅了解了重庆的历史文化,各民族的生活习俗,还看到了抗战中的重庆人民,我真的很高兴。我想告诉我的所有朋友们,有机会的话,大家也来参观一下吧,相信你的收获也会很多!
历史,一直是一个厚重的话题,不是指史料文物的厚重,更是人们心情的厚重。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纤绳在一代人有一代人手中传递,然后,勒进那些稚嫩的肩膀,拉动着历史之船,向前,向前……
和风拂面的春日,我校志愿工作服务站和思政部共同组织了建川博物馆的主题参观活动,让我们这群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得以有机会重温历史。
驱车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建川博物馆。站在建川博物馆的正门口,虽然不似想象中那般气势恢宏,却也自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令人忘记了嬉笑追打,以郑重之心、肃穆之情倾听历史的声音。
建川博物馆多是展现近代历史,尤其是以二战前后的历史为主。
远离了金戈铁马的战场,黯淡了刀光剑影的锋芒,远逝了马嘶鼓鸣的砍***,吹散了狼烟滚滚的尘埃。那曾经惊天动地的抗争,已化为无声的图像,化为冰冷的文字,定格于展览窗口中,融化于残剑折戟中,静静的呈现于我们的.眼前,重现着历史的恢宏和残忍。一遭走过,就仿佛经历了那一段艰苦的岁月,体验了那如火如荼的抗争。
我想,不论哪一个民族,定然都有过那么一段血和泪融成的不堪回首的过往。在危难面前,那些奋起抗争、众志成城的民族一举击溃了来犯的敌人,逐渐崛起、强大,载入了历史的华章。而那些畏惧不前、临难自保的民族,怕早已销声匿迹,被历史所遗忘。
在中流砥柱馆,在川军抗战馆,在飞虎奇兵馆……一张张图片定格了那时的艰苦环境,一段段文字诉说了那时的不屈抗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从来都不缺乏英雄,正是有了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有了这些柔韧坚强的女子,那刻板而又艰涩的历史才变得如此鲜活,如此生机勃勃。岁月苍老了他们的容颜,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群雕广场,200多位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昂首挺立于天地之间,纵贯九州,气宇轩昂,仿佛建立了历史的他们,仍然守护在他们曾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
曾几何时,我们也进入了历史的画卷中。依然记得那一日的天旋地转,记得那惊天动地的哭喊,眨眼间,天翻地覆,生命的家园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高楼大厦夷为平地,鲜活的生命在废墟之中残喘。那里有母亲,有孩子,有丈夫,有妻子,有鹤发童颜的老夫妻,也有刚刚步入结婚殿堂的新人……在汶川地震馆的展区中,生命从未向那时那样脆弱,也从未向那时那样顽强。生的意志支持者灾民奋力自救,也为搜救人员赢来了时间。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不断的上演着,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多难兴邦,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再一次展现了民族的力量,向世界宣告着,灾难压不垮我们,更打不倒我们!
澎湃的热血在静心池边得以沉淀。历史不仅是要向我们展示它曾经的艰难困苦,更是要我们在这幸福的时代铭记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勿忘过往,开拓明天!
历史,一直是一个厚重的话题,不是指史料文物的厚重,更是人们心情的厚重。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纤绳在一代人有一代人手中传递,然后,勒进那些稚嫩的肩膀,拉动着历史之船,向前,向前……
和风拂面的春日,我校志愿工作服务站和思政部共同组织了建川博物馆的主题参观活动,让我们这群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得以有机会重温历史。
驱车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建川博物馆。站在建川博物馆的正门口,虽然不似想象中那般气势恢宏,却也自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令人忘记了嬉笑追打,以郑重之心、肃穆之情倾听历史的声音。
建川博物馆多是展现近代历史,尤其是以二战前后的历史为主。
远离了金戈铁马的战场,黯淡了刀光剑影的锋芒,远逝了马嘶鼓鸣的砍***,吹散了狼烟滚滚的尘埃。那曾经惊天动地的抗争,已化为无声的图像,化为冰冷的文字,定格于展览窗口中,融化于残剑折戟中,静静的呈现于我们的眼前,重现着历史的恢宏和残忍。一遭走过,就仿佛经历了那一段艰苦的岁月,体验了那如火如荼的抗争。
我想,不论哪一个民族,定然都有过那么一段血和泪融成的不堪回首的过往。在危难面前,那些奋起抗争、众志成城的民族一举击溃了来犯的敌人,逐渐崛起、强大,载入了历史的华章。而那些畏惧不前、临难自保的民族,怕早已销声匿迹,被历史所遗忘。
在中流砥柱馆,在川军抗战馆,在飞虎奇兵馆……一张张图片定格了那时的艰苦环境,一段段文字诉说了那时的不屈抗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从来都不缺乏英雄,正是有了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有了这些柔韧坚强的女子,那刻板而又艰涩的'历史才变得如此鲜活,如此生机勃勃。岁月苍老了他们的容颜,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群雕广场,200多位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昂首挺立于天地之间,纵贯九州,气宇轩昂,仿佛建立了历史的他们,仍然守护在他们曾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
曾几何时,我们也进入了历史的画卷中。依然记得那一日的天旋地转,记得那惊天动地的哭喊,眨眼间,天翻地覆,生命的家园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高楼大厦夷为平地,鲜活的生命在废墟之中残喘。那里有母亲,有孩子,有丈夫,有妻子,有鹤发童颜的老夫妻,也有刚刚步入结婚殿堂的新人……在汶川地震馆的展区中,生命从未向那时那样脆弱,也从未向那时那样顽强。生的意志支持者灾民奋力自救,也为搜救人员赢来了时间。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不断的上演着,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多难兴邦,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再一次展现了民族的力量,向世界宣告着,灾难压不垮我们,更打不倒我们!
澎湃的热血在静心池边得以沉淀。历史不仅是要向我们展示它曾经的艰难困苦,更是要我们在这幸福的时代铭记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勿忘过往,开拓明天!
历史,一直是一个厚重的话题,不是指史料文物的厚重,更是人们心情的厚重。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纤绳在一代人有一代人手中传递,然后,勒进那些稚嫩的肩膀,拉动着历史之船,向前,向前 ……
和风拂面的春日,我校志愿工作服务站和思政部共同组织了建川博物馆的主题参观活动,让我们这群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得以有机会重温历史。
驱车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建川博物馆。站在建川博物馆的正门口,虽然不似想象中那般气势恢宏,却也自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令人忘记了嬉笑追打,以郑重之心、肃穆之情倾听历史的声音。
建川博物馆多是展现近代历史,尤其是以二战前后的历史为主。
远离了金戈铁马的战场,黯淡了刀光剑影的锋芒,远逝了马嘶鼓鸣的砍***,吹散了狼烟滚滚的尘埃。那曾经惊天动地的抗争,已化为无声的图像,化为冰冷的文字,定格于展览窗口中,融化于残剑折戟中,静静的呈现于我们的眼前,重现着历史的恢宏和残忍。一遭走过,就仿佛经历了那一段艰苦的岁月,体验了那如火如荼的抗争。
我想,不论哪一个民族,定然都有过那么一段血和泪融成的不堪回首的过往。在危难面前,那些奋起抗争、众志成城的民族一举击溃了来犯的敌人,逐渐崛起、强大,载入了历史的华章。而那些畏惧不前、临难自保的民族,怕早已销声匿迹,被历史所遗忘。
在中流砥柱馆,在川军抗战馆,在飞虎奇兵馆……一张张图片定格了那时的艰苦环境,一段段文字诉说了那时的不屈抗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从来都不缺乏英雄,正是有了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有了这些柔韧坚强的女子,那刻板而又艰涩的历史才变得如此鲜活,如此生机勃勃。岁月苍老了他们的容颜,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群雕广场,200 多位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昂首挺立于天地之间,纵贯九州,气宇轩昂,仿佛建立了历史的他们,仍然守护在他们曾抛头颅、洒热血的地方。
曾几何时,我们也进入了历史的画卷中。依然记得那一日的天旋地转,记得那惊天动地的哭喊,眨眼间,天翻地覆,生命的家园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高楼大厦夷为平地,鲜活的生命在废墟之中残喘。那里有母亲,有孩子,有丈夫,有妻子,有鹤发童颜的老夫妻,也有刚刚步入结婚殿堂的新人……在汶川地震馆的展区中,生命从未向那时那样脆弱,也从未向那时那样顽强。生的意志支持者灾民奋力自救,也为搜救人员赢来了时间。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不断的上演着,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多难兴邦,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再一次展现了民族的力量,向世界宣告着,灾难压不垮我们,更打不倒我们!
澎湃的热血在静心池边得以沉淀。历史不仅是要向我们展示它曾经的艰难困苦,更是要我们在这幸福的时代铭记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勿忘过往,开拓明天!
——彭清容
今天,我和爸爸去河南博物馆参观、玩乐,非常高兴,学到了不少知识。
我们在售票处买了门票,检票后进入博物馆。
走进大厅,一眼就看见大厅中央一个嫦娥1号模型挺立在我的眼前,中间是红色的,两边是白色的,宽约3米,整体看来,非常壮观。
解说员讲解的非常细致,我听得很认真,懂得了一些天文知识。
我又来到展示实验结果的地方,那里真好玩!最有趣的还要算是地震了。
8个人站在上面,服务员一按按钮,踏板就震动起来,开始是1级,然后级数越来越高,直到9级才停止了地震演习,我被晃得头晕脑胀,觉得非常好玩,学到了有关地震知识:只要人们破坏地球,就容易引起地震。
我又玩了战斗机,我坐在战斗机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认真地操纵着战斗机,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很有趣。
今天,我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玩得非常开心。
当坐上返校的班车时,我们这一次的外地实地考察— 参观民间最大的私人博物馆建川博物馆也就结束了,回想这一天的参观,感想还是很多… 清晨,经过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了期盼已久的建川博物馆聚落,比馆由樊建川先生创建,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安仁古镇,已建成抗战,红色年代,汶川大地震,民俗四大系列十三座博物馆,是国家AAAA 级风景区。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参观。
第一站是建川博物馆聚落的抗战系列,在这里,我们参观了中流砥柱馆,顾名思义,中流砥柱馆所展示的是一些关于人民顽强抗战的文物,一根高达十来米的红色柱子笔直地立在馆中央,标志着比馆的意义,凸显了此馆的特征,展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接下来参观了不屈战俘馆,陈列的是一些当时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的侵略,仍面不改色,誓死捍卫祖国尊严的人物塑像及画面。其中感触最深的是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在日本军手拿刺刀,另一只手拍自己肩膀,并且满脸凶神恶煞的情况下,他仍然可以面不改色,一点也不害怕,极力无言地反抗;还有一个十五岁的小男孩,在其他俘虏都倒下的时候,他还可以笔直挺立地站着中国军人的姿势,一脸视死如归的表情,这些俘虏,她们受尽了屈辱与折磨,更多的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可是,她们依然不屈不挠,致死都还维护着祖国的尊严,国人的精神面貌,这是多么地感人啊!在对日本的愤怒中,走出了不屈战俘馆,导游带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湖,这是一个死湖,水面是很平静的,导游说这座湖是专门用来平静参观完不屈战俘馆后人们愤愤不平的心。后来,我们还参观了国防兵器馆,正面战场馆,飞虎奇兵馆,川军抗战馆,这些馆都真实全面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半个多世纪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卫国战争,参观以后不禁让我对那些在战争种牺牲的,伤残的,做出过贡献的国人肃然起敬。
第二站是红色年代系列。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一个两边高高的围墙,围墙上放着各种各样的钟的巷道。原来,这里已经是红色年代章、钟、印馆。在这里,映入眼帘的最多的便是***的.头像。无论是那些壁画还是徽章,都是***的头像,连同红色年代瓷器陈列馆和红色年代生活用品馆,那些瓷器之类的,均是***的头像。这几个馆,真实再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说明了那时大家对***的崇拜,以至于床尾也印着***,用来监督,暗示自己要向***学习,同时,也说明了当时我们的人民是多么的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是多么地高!
第三站便是民俗系列。这里,三寸金莲文物陈列馆和老公馆家具陈列馆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百年变革。一双双三寸绣花鞋,不禁让我们想起以前女人的悲哀,一个女孩生下来不久便要在正在发育的脚上裹上绷带,让脚不能再长,其结果必然是脚严重变形,而且相当痛苦,那时,大脚女人是很没有地位的。再看看现在,男女平等,女人再也不用裹脚,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多好呀!不过那些小脚女人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益的刺绣,也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她们也是中华民族不可缺的一部分。所以,为了族魂,我们收藏传统。
第四站,也是本次参观的最后一站,同时也是距今最近的一站,地震系列。那里,地震似镜,映出一个对灾情反应快速的政府,一个以开放姿态反对灾难的国家,一个与中国同舟共济的世界,汶川大地震博物馆收集了地震中各种被砸坏了的东西,这些东西都代表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地震撼天动地,人性,撼天动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刚强撼天动地。这里展现了灾难,是为了让我们吸取,为了未来的平安!
参观完了,我们在蒙蒙细雨中离开了!留下的不仅仅只是脚印,很多的是对中华民族英雄们的深深敬意与对死去国民的哀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