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国的国粹,享誉世界的经典艺术。京剧是北京的一种象征,是民间艺术的一种歌颂,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
记得小学四年级,我省为了迎接从南非来的一批特殊***,让我与京剧曾有过一面之缘。
当时第一次接触京剧,由老师向我们讲述了好长一段关于京剧的经典及传奇故事。从那时起,我知道了中国戏剧大师——梅兰芳,知道了他为了京剧苦苦练习,不怕挨饿受冻,一心只想着圆戏剧梦。
我们接演的是《京剧脸谱》,其中有张飞、曹操、关公等那些令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角色。在戏中,剧组年龄最小的我饰演的角色是“李铁梅”。我被选上的原因让人哭笑不得,因为我的头发很长。为此,老师还特意给我科普了一下:在京剧《扎红头绳》选段中,就是由李铁梅父亲为她买的一根用来扎头发的红头绳开始的。
在以后的排练中,越来越多的因为技术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暴露出我的问题,使我不止一次想过放弃,但是后来想想,能从年级里近600人中脱颖而出参加国际交流演出,是多么光荣的事啊!更重要的是京剧是国粹,我可不能为国“抹黑”啊!
于是,在排练过程中,我一直本着为校添彩,为国争光的信念为之奋斗。通过一次次演技成熟的蜕变,经过一次次枯燥的重复彩排,这一天终于到来……
晚上的演出,要求中午到场。吃完午饭,就开始了紧张的化妆工作和现场布置。由于京剧对于面部脸谱的要求特别高,所以剧组专门买来高级油彩。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也经历无数坎坷,比如:我的头发在编的过程中打结了,小花旦在戴尖针头饰的时候扎到了肉了,油彩流到眼睛里了……
不过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半年的封闭式训练,我们剧组及此次演出得到了南非***团队的高度赞赏!
也是通过这次特别的经历,使我对京剧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也真是因为这次与京剧的一面之缘,让我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京剧是一种潜藏在中国精髓的艺术,值得让人热爱、回味。感谢这次我与京剧的一面之缘,虽然之后我没有再过多的接触它,但是正是这次经历,让京剧深深地烙在我的心里,终生难忘……
5岁时,妈妈准备送我去学古琴,在我的印象里乐器一向是女孩子十分喜欢的,可对我们男孩子是一点吸引力也没有的,不过在妈妈的再三要求下,我还是妥协了,答应去试一试。
来到学琴的地方,我看见了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让我十分奇怪的是他只有八根指头,两个手的小指部分空空如也,这让我很是不解。那位中处人叫到:“上课”,学生们纷纷起立,他说:“我姓秦,你们可以叫我秦老师。”我刚想问他指头的问题,他便马上开口说道:“你们是不是想问我指头的事?”他接着说:“在弹古琴的时候,每个手的小指被我们叫作“禁指”,这个指头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影响到我们弹琴。不过我的指头是天生的。”他加了一句。
我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原来如此,没想到此人天生就是为弹古琴而生”。他接着从后背拿出一把琴,他说:“这琴名为海清明月,是我最喜欢的琴”。他一边说着一边摸着他的琴“现在开始跟你们说说古琴的结构,它的结构分为三大部分:琴身、琴微、琴弦。琴身与琴微需要经过精细的雕刻产生出外观美,而琴弦却产生出音质的美”他边说边很得意地拿起他的海清明月,十分炫耀地跟我们说“这是一位制琴大师花费了二年的时间帮我打造的”。不过他立马收起那副神色,抚起了他的海清明月,一个个美丽的音符跃进了我们的耳朵,没有想象中的欢快而是截然不同的静谧,仿佛身处虚无之中,突然乐曲被打断了。
他说那首曲子名叫《培源静心曲》是有静心效果的曲子,接下来他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缩小版的古琴,把曲子写在黑板上教我们弹,二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秦老师给了我们两首曲子回家练习,还把那小古琴送给我们,他说那两首曲子既简单又好听名叫《平沙落雁》和《高山流水》。
自从这节古琴课以后我便迷上了这种古老神秘的乐器,不过让人不如意的是我搬家了,不能再学习那令向往的古琴了。不过至今我还用那小琴练着《平沙落雁》和《高山流水》。
古琴,我真的只能和你有一面之缘吗?我想不会的。
回首从前,从刚刚见到它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明白,它在我的生命中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题记
20××年8月,妈妈把我带到了一个叫“大家音乐琴行”的地方。她想让我感受且见识一下各种乐器。在那里,我看到了长笛、钢琴、二胡、小提琴等各种乐器。我还欣赏了优美的长笛曲,沉稳且大气的钢琴曲,婉转动听的竹笛曲……可我,偏偏选择了它——长笛。
在不经意间,我看到了它——银白色的笛身,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按键,浑身散发着艺术的美与灵动。它的声音婉转、细腻、优扬、轻柔,使我陶醉于其间。于是,我便很快地认定下来,它,就是它了,那个将陪伴我终身,在我忧伤时为我加油打气,在我失败时使我重新站起的
乐器——长笛。
妈妈见我如此喜爱长笛,便答应让我学习长笛。她给我找了一位好老师,也是那个琴行的主人——闵老师。
闵老师的长笛吹得很好,使那时小小的我认为,那是人间最美妙的声音,从他指间,所有好听的乐曲都可以流淌出来。
他先是教我吹笛头,嘴巴放在笛头的那个小小的孔上,只有用不急不缓,正合适的气流把音吹出来才好听。刚开始时,这个分寸把握可难住了6岁的我,不是吹得太急了,把音吹破了就是吹得太轻了,发不出声。闵老师就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亲自示范,直到我掌握技巧吹得符合要求为止。好不容易笛头吹得过关了,老师要开始教我吹笛身了,也就是把整个笛子拼在一起吹。这下难度更大了,因为笛子并不轻,对于当时只有6岁的我来说,端上个两三分钟是真不容易。一分钟过去,手臂酸胀得我实在受不了了,只得将它放下。可我很不甘心,就是不相信自己坚持不下来。于是,我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对自己说:“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果真,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终于克服了困难,端多久笛子都不是难事了
当我初次接触长笛时,我就对自己说:“你一定要坚持下来,把这条路走下去!”现在,我依然在练习长笛,并且越练越好。我克服了长笛学习中的一个个困难,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现在,我能吹出像《我心永恒》、《致爱丽丝》、《幽思》等一首首高难度的、动听的乐曲。而且,我在这条长笛之路上也获得了一定成就——考过了六级!
漫漫长笛路,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我相信,日后,我一定会越吹越好!
雕刻印章是一门艺术。刻章分为阳刻、阴刻两种。而阴刻是最常见的一种。我与印章第一次接触是在六年级。
那是六年级中极平常的一天。我的美术老师吩咐课代表通知全班下节课用橡皮来刻印章!这一则看似轻如鸿毛,但我们班视为重如泰山的消息在夏日平静而炎热的空气中荡漾开来。大家都说下节课会十分热闹,但是,有一个人的兴致却不太高——那就是我。
其实,我也挺期待的,雕刻印章是重从未接触过的一门艺术,而且,我平时就爱在木头片上刻点花纹,这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技能呢!
在晚上,面对十几块橡皮,我却不知从何下手。刻点什么好呢?正当我苦思冥想时,我的目光落在一本图鉴上。哎,最近不是很流行“植物大战僵尸”吗?干脆刻个玉米加农炮吧!
刻章行动,正式开始!
随手抄起一支铅笔,开始画图稿。两个大大的轮子,一只犀利的眼睛盯着前方,向上微微翻起的叶片,一枚玉米棒子说明了它的威力惊人。和图鉴上的一比,嘿,还真不赖!
现在开始雕刻印章。这时,我发现一个问题:雕刻刀的刃太大,不能完整地把图案可上去/正当我一筹莫展时,妈妈进来了,指了指我桌上的瑞士军刀,又叫我小心手。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赶快刻吧!随着一次次的刀起刀落,橡皮屑一次次的随着空气飞来飞去,手的力度一次次的大起大落,经过了5分钟(虽然不太长)的“艰苦奋斗”,“李氏”印章坊的第一枚印章正式出炉啦。看者它脱胎换骨般的变化,不禁有一丝甜丝丝的情感涌上心头……
我的印章自然在班上引人注目,我也根跟着出了一次名。但我不是为了出名,而是为了快乐。这只是我与雕刻最初的一面之缘,但我还会在这条道路上不断的走下去……
琴棋书画,在小学一、二年级,大家都没有压力时,这几乎成为了每一位同学的特长。大家都有自己的想要学习的一门爱好。或文学或艺术,或舞蹈或唱歌,然而我自己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于是自己也在为自己除课本外的爱好做打算。
说是学音乐,对一个没有半点音乐细胞的人来说,是从不敢多想的。学舞蹈,对一个男孩子怎么“像话”。若说学习书法,那种需要静静地花很多时间才有成效的事情,我自认为没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排除这排除那,惟有那在一张白纸能变成五彩缤纷的图画的绘画让我着迷。
那时,是一个周末,母亲带着我去画院看看。我记得那地方市井环境并不好,都是灰沉沉一片,并不像脑海中想像的一般,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进入画院,墙面全是各种颜色杂乱无章地汇在一起,用我的眼睛欣赏,这样一点儿都不美观。
初进教学的房间,墙上粘贴都是同学们的习作画。接待的老师说这是每堂课画得比较好的画才能展现在上面。可我却觉得有些画并不是很漂亮的,最后才知道,进步很快的同学的画,虽然不能算是最漂亮的,但老师也会粘贴到墙上,算是鼓励吧。
老师上课了,但因时间的流逝,早把这节课具体讲什么給忘记了。但我当时还记得,老师画出来的样版比起同学的作品好看极了。若把画比作一块石头,那么老师之作就是女娲补天之石,而同学们的就如一块再平常不过的“石头”了。
当初我记得老师为什么能一笔画得很直很直,这让我很费解,因为我还从未看到过有其他的人能做到。我感到老师就像武侠小说中的修炼很久的绝顶高手。
课后,我对这用笔在纸上描绘的艺术,慢慢开始感兴趣了,而老师也成了我心中当时在绘画技艺最高超的人。后来跟随着那位老师的学习,她的绘画技术越加令我佩服。那老师当初给我们展出了他以前学生最好的作品,也成为我那时的目标,那一笔一画,充满着立体的美,充满着优美的颜色。
人生的第一次虽多,但这次学绘画在我心中的地位,任风吹雨打也没法完全除去的。
有些事情,如果你现在不去做,那么你或许永远都不会再去完成了。
——题记
我喜欢画画。
我很享受一张白纸在手与笔的巧妙勾勒下,慢慢显出一个迷人的轮廓;还喜欢在轮廓的基础上细致地添上它的体态特征,使得这样东西独一无二,变成一个立体的灵魂展现在你的纸上、你的心里。
这不必说,是画画带给我的快感,让我爱上了笔尖与凹凸不平的纸面所发出的“刷刷”声,体会到了一幅“大作”跃然纸上的惊喜,联想到了著名画家凡。高的作品《星空》中那一种在心潮中涌动的、对艺术的渴望和追求。
我的第一位画画老师——谢老师,是他教我画素描的。素描有很多规矩,这是我从来没想过的。例如你必须在那块立起来的木板上夹纸作画——手臂的酸痛感以及抖动是我受不了的;你必须改变握笔姿势——老师说那样做,手腕才会灵活;你不能用尺子画——不管你画得多扭曲都不能用尺子画……光是规矩就够让我受不了了,我却还是要在这些“基础”上画出阴影,光的强弱度。何况这可以显得它很立体。
望着老师桌上凌乱的石膏像、在竹篮里堆着假苹果、假梨,我竟被这一切蒙住了心,自认为学素描是/> -->鲜活的灵魂被勾勒在纸上的样子。成就感油然而生。
“我喜欢画画”我把这几个字写在我的“大作”旁,那幅“大作”不是素描,但我却开始感激谢老师和“苹果、梨”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