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三年级作文观察记录(三年级上学期作文观察日记)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观察记录(三年级上学期作文观察日记)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2-10-14 18:27:40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观察记录(三年级上学期作文观察日记)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观察记录【一】

科学课马上要讲到关于蜗牛的知识了,根据邹老师的要求,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两只大蜗牛,阿姨家的哥哥又帮我在菜地里抓了9个小蜗牛,我把它们分别养在两个小房子里。

大蜗牛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而是更像一个大海螺。小蜗牛还稍微像一点,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眼睛长在那对长触角上,壳圆圆的,固定在腹部上。

这几天,我就经常盯着蜗牛看。我发现蜗牛比较懒,特别是大蜗牛,经常会一动不动地趴在盒子里,有时也会倒挂在盒盖上,纹丝不动。有一次,我观察了大半个小时,那两只大蜗牛就是不肯动一动,我实在着急了,就放了两片菜叶子进去吸引它们。可它们就是不理我,真是拿它们没办法!

还是小蜗牛有意思!每当我把菜叶子放进盒子,它们就好像闻到了香味,一波一波欢快地吃起菜来,没多久菜叶子就被咬了几个大洞!吃饱后,它们还围成圈,做起游戏来。

而最有意思的要数叠罗汉了,那次我们给蜗牛清理房子,妈妈就把它们全部搬到了一张餐巾纸上,不一会儿,我发现有四个小蜗牛爬到了一起,还互相叠了起来,嘴中还吐着粘液,把同伴裹了起来。真是太好玩了!

饲养蜗牛的过程很有意思,虽然大蜗牛性格比较“沉默”,小蜗牛相对活泼点,但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要继续观察下去,让自己能更了解蜗牛。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观察记录【二】

今天中午,我学完舞蹈后我特别高兴,因为我“老付”要去濮上园去玩。到了那里我更加兴奋了。我们在濮上园里的敬老院吃过午饭睡完午觉起来后,阿姨告诉我们窗户上有很多的蜗牛,透过透明的玻璃我发现它的身体象胶一样粘在玻璃上,它的'身体大部分都在壳外,它的头上伸着两个长长的触角,它的嘴巴是三瓣儿,嘴巴上面有个小黑点我想也许是它的鼻子吧。 我们在屋外的路上地上看到到处都是蜗牛,阿姨告诉我们平时我们很少看到这么多的蜗牛,只有下雨潮湿的情况下才可以看到这么多。今天我的收获可真不少呀!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观察记录【三】

蜗牛总是背着漂亮精巧的“小楼房”,在潮湿的地方爬行寻食。说起它的小楼房,作用还真不小呢!遇到危险时,它就将身体缩进“小楼”里;危险过去了,身体又伸出“小楼”外。每当高温干旱季节,它便躲进自由舒适的“小楼”里避暑——夏眠。每当晚秋季节,它又开始搬家,常爬到石缝或钻到地下隐居起来,躲进小楼御寒——冬眠。

蜗牛爬得慢是有名的,我想大该是它背着这么重的壳的缘故吧!它爬行时,会分泌出一条条白色的粘液。蜗牛的粘液用处可大了!在粗糙的树杆上或凹凸不平的地面爬行时,可变得滑一些;在直立或陡而滑的地方,又可以起到胶水一样的作用,能牢牢把自己粘住。冬夏长眠时,躲进小楼,分泌粘液,封住壳口,以抵御三九寒气和烈日炎炎的酷暑,至第二年春天。

蜗牛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长有两对触角,一对短,一对长。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长着一对小眼睛。这对眼睛如同“探测器”,试探着周围的情况,一有危险就报告“总部”,随即缩进壳内。只要你轻轻碰一下,就会作出反映。蜗牛的腹部肌肉发达,它爬行时就是靠腹足作运动的,一伸一缩,真有趣!

蜗牛喜欢吃一些瓜果和嫩叶,它爬得太慢又想吃到,总得废一些周折。会不会在觅食途中因此而成为其它动物的美餐呢,我真为它担心。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观察记录【四】

早上,我写完毛笔字去厨房洗手。 咦,水池上面的墙壁上有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小蜗牛长得太怪了,它好像没有骨头,全身都是肌肉,身上背着一座淡黄色的、螺旋形的小房子,头上还长着两对像天线一样的触角,只见它用扁平的像吸盘一样的足,缓缓地向上蠕动,真是太奇妙了!

这时,我满怀好奇地问妈妈:“妈妈,墙壁上怎么会有一只小蜗牛?”“可能是你奶奶送来的青菜上面的。””哦,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小蜗牛是从楼下爬上来的了。”说完,我就兴致勃勃地拿来一个小盒子,轻轻地把小蜗牛捉下来放进盒子里,小蜗牛顿时被吓得缩进了小房子里,一动不动。 于是,我就拿水来给它喝,又拿青菜叶给它吃……嘿,这个小东西却不领情,任我用尽各种方法“诱导”,它还是不肯把头伸出来,不吃不喝的,急死我了!一直到下午,小蜗牛还是紧缩着,哎,像这样下去,它一定会没命的。看着可怜的小蜗牛,我难过地对妈妈说:“妈妈,我想还是把小蜗牛放了吧。它可能是想妈妈了。“”好孩子,这就对了,小蜗牛本来就属于大自然的。“妈妈抚摸着我的头微笑着说。 后来,我把小蜗牛送回了广场的草地上,奇妙的小蜗牛好像一下子精神了许多,仿佛在对我挥手道别:”谢谢你,小主人!“不一会儿,小蜗牛便消失在草丛中。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观察记录【五】

去年暑假,妈妈带我去花鸟市场,一到那儿,我嚷嚷着买了买了一大堆好看的花草。有昙花、吊兰、一串红、富贵竹和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花,可妈妈却偏偏买了一盆奇丑无比的仙人掌,就像一只张牙舞爪的绿蜘蛛,它的茎呈一个个椭圆形,乍一看,也有点像一颗颗翡翠珍珠被串了起来。仙人掌的刺尖尖的,我知道这就是它的叶子,不过在沙漠中呆久了片全部退化了。叶子是绿色的,有点软软的,还有一些比它略短一点的小刺,鹅黄色的,摸上去好痛哦!我其实真不想要,可妈妈已经把它买回来了。唉!

自从买回了这盆仙人掌,我都不大照顾它,有时隔个把月才浇一次水,它居然也能活着,这时不可思议了!这倒令我对这盆仙人掌刮目相看了,但也没有把它当回事,因为它实在长得太难看了!

直到前阵子,我对它改变了看法,因为……

那天我正在看《三国演义》,突然觉得腮帮子非常痛,我大喊:“妈妈,妈妈…哦,好痛!”妈妈立刻放下手中的.家务活走了过来。我捂着嘴巴,一头栽倒床上,翻得死去活来,还不时发出了“呜呜”的声音,妈妈见了,只神秘一笑转身离去,大约5分钟过去了,妈妈在我脸上放了一片东西,就感觉凉凉的,挺舒服!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牙居然不疼了,这时妈妈笑了:“这时我在仙人掌上摘下来的,用水洗了洗,把刺去掉,剥皮后贴到你脸上就OK了,怎么样?”妈妈得意的说:“这时我朋友教我的招,专治腮腺炎的。”听了妈妈的话,我将信将疑,这点“小片片”有这么大的功效?再看看妈妈,她很肯定的点点头。哦,是真的!我一骨碌爬起来,走向阳台。

“截了肢”的仙人掌使我深有感触,它依然那样生机勃勃,好像比以前更绿了,仿佛在说:“啦啦啦,我健康……”这时,我又觉得这盆仙人掌就像原以为翩翩起舞的少女,美丽极了!我心想:仙人掌这种优秀的品质真棒!默默无闻,为人治病,无私奉献。啊,仙人掌真的像闲人一样神奇,难道不值得我们赞美吗?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植物之王”—仙人掌!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观察记录【六】

蜗牛是一种软体甲壳类小生物。它爬行的.很慢,背着一个大大的“房子”,呈螺旋状,有左旋的,也有右旋的,左旋的非常少见。

我把十几只蜗牛装在塑料碗里,拿出最大的一只放到另一个碗里,找来放大镜,开始观察。

听说把蜗牛放进水里,就可以使它探出头来。恰巧,这只蜗牛被我吓得把头缩进去了,我打了一些水,往里面倒。不一会儿,蜗牛就乖乖地探出头来,并伸出两个长长的触角。我仔细地用放大镜观察它。发现,蜗牛的下腹部有很多点点,这是什么呢?有什么作用呢?我又继续观察,发现蜗牛的壳上还有一个小洞,这又是起什么作用的呢?于是,我带着这两个疑问来到妈妈面前询问。妈妈回答说:“蜗牛腹部下面的小点是它的腹足,蜗牛就是依靠这些腹足爬行的,壳上的洞是蜗牛的气孔呀!”“噢!”我恍然大悟。

爷爷告诉我,蜗牛通常是晚上出来活动。因为它害怕白天直射的阳光,喜欢栖息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所以一般太阳下山后才出来。它慢慢地爬到青菜叶子上,伸出触角轻轻地尝一尝味道,再慢慢地开始美餐。

通过观察,我了解了很多关于蜗牛的小知识。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观察记录【七】

我家里养了一只蜗牛,它的壳是土黄色的,上面有黑色的斑点。蜗牛有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长触角顶端是它的眼睛,至于短触角嘛,我就不太清楚了。当我用手指碰它的触角时,它的触角就会马上缩回去。过一会儿,觉得没危险了,又伸出来了。

蜗牛白天很懒得,经常躲在菜叶下一动也不动,肯定是在偷懒睡午觉呢!我拿来水盆,把它放在水里,它马上快速地用它的腹足爬出了水面,爬的还挺快啊!上了岸,还有节目等着它呢,我和爸爸找来一根棉线,拉直了横在它的饲养瓶口上面,然后我把蜗牛放在棉线上。蜗牛用两边的腹足紧紧地夹住棉线,身体倒挂在棉线上,慢慢的向饲养瓶边爬过去,到了瓶边,它很快地向菜叶下爬过去了,原来它又想去睡懒觉了啊。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观察记录【八】

“阿门阿前一颗葡萄树……”还记得这首歌吗?

也许你还记得。这首歌的名字叫做《蜗牛与黄鹂鸟》。意思是蜗牛想要吃葡萄,于是它早早地爬了上去……

对了,今天我要去观察蜗牛。

我看到一只蜗牛慢悠悠的往前走着,它这是要去干什么呢?答案要揭晓了,这只蜗牛走到另一只蜗牛面前,好像说了一会儿话,然后一起走到有许多草组成的“森林”里去。他们大概是要去游玩吧!我想。

我还看到许多蜗牛一起爬墙,他们有5、6个吧!哦,我知道了,他们的家族应该是在举行赛跑!我仿佛听到墙下的美女蜗牛拉拉队里传出加油的呐喊声。运动员们爬得这么慢,但他们一听到下面的呐喊声,忍不住激动起来,看啊,1号蜗牛比其他蜗牛快一些了!2号蜗牛,你要加油了。虽然我不知道他们要爬到什么时候,但是我依然很高兴。

更吸引我的是蜗牛的精神,他们虽然走路走得很慢,但是精神还是不错的!他们从来不会半途而废,即使他们的家在屋顶上,他们在屋下,蜗牛也会慢慢地爬上去。三天三夜,对他们来说一点也不是问题。

我发现了蜗牛的小天地,我多么得意呀!

我愿意带你一起去观察蜗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