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位于濮阳北部的台前县,距离黄河大约十里地,一条清澈的金堤河向东流去,我的家就在金堤河脚下。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附近的人们都常去河边钓鱼。姥爷每次都把钓的鱼带回家,交给姥姥来做鱼,姥姥最拿手的就是做糟鱼了。姥姥总是不厌其烦地把每一条鱼都处理干净,处理好了,然后再准备做鱼的材料:葱叶、花椒、茴、葱姜、蒜、盐、酱油、醋和辣椒。
姥姥先把炉子烧地旺旺的,放上锅,烧热油,麻利地把葱姜蒜丝放进锅里,随着一声“嗤啦”,一阵香气飘过来,我马上凑到锅边,一下子有了食欲。姥姥也没空理我,只顾快速地来回翻炒葱、花椒,又赶快倒进一些酱油,屋里的香味更浓了。姥姥加了些水,放上盐,烧开后,放上一层葱叶,然后把鱼放在葱叶上,然后再盖上葱叶,加些醋,姥姥说这样可以让鱼刺烂得快。有些动作老老实一气呵成的,忙完停下来,姥姥额头上已有汗珠。
姥姥每次做糟鱼几乎都在晚上进行,锅在炉子上坐一夜,等第二天醒来的时候,一锅糟鱼就做成了。鱼一条一条整齐地排放在锅里,我忍不住,捏上一条塞进嘴里,品尝着雨,与肉又松又软,刺也烂了,香中带些辣味。
也学是鱼的香味太浓了,邻居家比我大两岁的林林常在姥姥掀锅后不久,就凑摸着来我家了。姥姥给他也盛上半碗,很快他妈也来了,谁都抵挡不了这诱人的香味,林林妈变吃边对姥姥的手艺赞不绝口。我一口气能吃上多半碗,哇!真的是太美味了。可以说,糟鱼陪我留下了美好的吃的记忆。
现在,故乡的金堤河还在我脑海里闪着金光,糟鱼还散发着香味,姥姥的容颜却苍老了,我更加想念记忆中香香的糟鱼,想念着用糟鱼带给我关怀的姥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北京的烤鸭,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山西的刀削面……从宴会上的正餐大菜到街头村边的风味小吃,可以说琳琅满目,举不胜举。但我最情有独钟的还是夜市上随处可见的烧饼夹肉。
烧饼夹肉真是色,香,味,形俱全的一个小吃。先说说色,从外表看,烧饼夹肉金灿灿的脆皮,就像有着一层金子一样金光闪闪。把脆皮剥开,里面则是热气腾腾的,软软的内在,真是内有乾坤呀!再看看里面的馅,有棕,有白,有绿,有红,棕的如木,白的如云,绿的如玉,红的如火,霎是好看。烧饼夹肉,不仅色美,而且香气浓郁。鼻子闻一闻,肉的油香,菜的清香。紧的辣香扑鼻而来,那种香味是任何一种东西可以相比的。这种香味使你食欲倍增,你情不自禁的咬了一口,肉先滑进了你的嘴,肥肉不腻,瘦肉不柴,再伴上香菜,辣椒的爽口,饼的酥脆,让你一吃,就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既然味好,但这味有从何而来呢?下面就听我为你一一道来。第一步,做饼要先和面,但这面可不一样,它不用发酵,所以有人给它取名为“死面烧饼”。面和好檊成饼状在平底过上烤制,靠到一定的时限,它们就进要进入“八卦炉”了,把饼一一放到炉子中在烘烤,不时的翻面烤出来的饼出来就是黄金酥脆了。第二步就是肉。这肉也不是一般,它要在锅中。加上各种调料,长时间的蒸煮香味扑鼻的肉就可以出锅了。当我第一次吃时,我感到了天比的好吃,肉香清香的,不停的在最终回味,真是太好了。
好了就到这里吧,你是不是已经垂涎欲滴呢?如果想吃,一定要到我的家乡来一饱口福!
河南,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一谈到河南,我就有许多话要说,特别是河南的美食。
一谈到河南的美食,我就想到了烩面。
烩面是河南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洛阳的水席、开封的包子、郑州的烩面,是河南齐名的三大小吃。
每天中午、晚上,街上大大小小的面馆都会开张,店里面烩面味香飘四溢,令人忍不住吃上一碗。当烩面上来的时候,顾客接过面,拿起筷子,把面拌匀了,“呼呼啦啦”的吃起来,不一会儿,一碗烩面被吃得干干净净。
烩面的味道好不好,取决于它的汤、面和辅料,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骨头油都熬出来了,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所以又有人叫白汤。
面则是用优质高筋白面粉,兑以温开水和成很软的面团,反复揉搓,使其筋韧,放置一段时间,再擀成四指宽,二十公分长的面片,外边抹上植物油,一片片码好,用塑料纸覆上备用,等要吃的时候,就把它拉成面条,这样吃起来才会有口感。
辅料以海带丝、豆腐丝、粉条、香菜等,上桌时再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菜。一碗香喷喷的`烩面就是这样做出来的。
我爱吃河南的烩面,更爱河南那豪爽的味道。
黄岩的传统美食很多,比如:番薯庆糕、泡虾、姜汤面、蛋清羊尾……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宁溪麦鼓头。
我奶奶经常做宁溪麦鼓头给我吃。制作过程是:首先将面粉加点水揉成面团;取其中的一小块做成有口的圆,然后放入一些准备好的馅料,把口封上,做成包子状后,将它用擀面杖擀成一个薄饼,放在平底锅里煎烙,等到朝下的一面烙得有些黄了,再把它翻个身烙另一面,这样翻来覆去烙几次,使两面的面饼均匀受热,里面猪肉的油就会慢慢地渗出来,猪肉和梅干菜的香味就会飘出来。快要起锅前的.麦鼓头中间受热膨胀,就会鼓起来很高,像大肚皮一样,我想这可能就是麦鼓头名字的由来吧。
烙两分钟左右,一个色香味俱全的麦鼓头就做好了。看着圆滚滚、香喷喷、黄灿灿的麦鼓头,我的口水就忍不住地流下来了,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口,还想吃,真是人间美味!
宁溪麦鼓头,制作方法特别,味道可口,是一款传统的美食,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的家乡在重庆,那里有许多美食,最好吃的当然还是火锅。重庆城的美食街,火锅店一家连着一家。重庆火锅,十里飘香。到了傍晚时分,这里就更加热闹了,火锅的芳香引来了千万顾客。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每家火锅店的门口都站着热情的迎宾,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重庆火锅,色香味俱全,她的美名传扬世界。到了重庆的外地朋友,如果来到了这个辣椒的世界,一定要去尝尝的。不吃火锅,枉来重庆。
火锅的种类繁多,形式灵活。你可以在锅里放毛肚、火腿肠、豆芽等不同的食物。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红汤或者清汤。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天,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喝山城啤酒,尝重庆火锅,感受舒畅极了。
心动了吧,那你就赶快来吧!
我的家乡——车头,有许多特色小吃。我记忆最深莫过于家乡的米果了。
我最喜欢做米果的这一天了。我盼呀盼,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早上太阳公公与我招手见面,我到了奶奶家,便看见桌子上有大团像球似的米果。小姨、姑姑她们围在一起,我见她们每人从那大团米果里挖了一小团,搓了几下后,就捏成一个个圆圆的球,再用那个“机器”一压,就压出一块块铰子皮似的小圆饼来。我见小姨做了一个好像鞋子一样的米果,我就把它称为“鞋子米果”。还可以把米果搓成一根根手指模样。全部做好了,就可以放在灶上蒸了。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炸的米果。是用香芋磨成的。外婆最爱做炸米果了。一进她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外婆手里提的桶,里面是像泥浆一样的米果浆。只见外婆用手捏到再用手用力舀一下,那个泥浆似的小球就会掉到锅里炸了。
两家的米果非常快就熟了。我吃着又软又香的米果,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快乐。一边吃一边想:“真好吃,我还想再要一点儿。”
虽然米果不是最好吃的,但是,米果却已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了。还听说过年吃了米果可以消除你在以前的所有倒霉事,可以把它们吃得干干净净!
在美丽的松古平原上,有一个经久不衰的小吃——古市三角坛馄饨。你也许会觉得,那只是一碗普通的馄饨,没什么特别,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松阳的三角坛馄饨可是“色、香、味”俱全的特色小吃呢!
我家乡的馄饨个儿不大,可味道却浓,吃一个,便觉得芳香四溢,吃一碗便觉得整个人都洋溢着馄饨的香味,过了好久,还有馄饨的味道,还在回味馄饨的香气。三角坛的馄饨不仅味儿浓,馄饨皮也薄,而且又嫩又薄,方方的馄饨皮下面,原本鲜红的肉馅变得粉嫩嫩的,一口咬下去,皮就破了,一股汤就进入了嘴巴里,顿时觉得无比惬意。在一旁包馄饨的人,拿过一张雪白的馄饨皮,舀一勺肉馅,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只馄饨,包好的馄饨就像一朵美丽的鲜花,小巧玲珑,单外形便叫人垂涎欲滴。当一碗烧好的馄饨在你眼前掠过,便有一阵香气扑鼻而来,深深吸一口气,便会情不自禁地发自内心地说:“真香啊!”舀起一个馄饨,就能使人不由自主地把它放入嘴里,嚼一嚼,一股美味钻入身体。再舀起一勺馄饨汤,汤上漂着香菜、榨菜,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喝到嘴里,一勺鲜美的汁水便流入喉咙,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吃了一个馄饨便想吃一碗,吃了一碗便想再吃一碗,再吃一碗,便爱上了这三角馄饨。没错,当你把馄饨放入你的嘴边,一股香气扑来,轻轻咬一口,便咬到了淡淡的、清香的馄饨皮,吃进肚子里,便觉得暖暖的,再咬一口。咬到了又咸又浓的肉馅,如果在冬天吃一碗三角坛馄饨,什么寒冷的北风,飘扬的白雪都不在话下。
吃馄饨的人很多,有大人、小孩、老人。有人边吃边赞不绝口,有人狼吞虎咽,有人细嚼慢咽,还有人吃了一碗不够,又吃一碗,又吃了一碗还不够,还要打包走。甚至有人专门跑到松阳来买。
如果松阳是一个花园,那么三角坛馄饨便是里面娇艳的花。如果你来松阳玩,可千万不要忘了尝一尝三角坛馄饨。
我要带游客们了解我们梅州的特色美食——盐焗鸡。我带着他们来到了围龙屋。走进加工场,正好有几个厨师在做盐焗鸡。我走上前,礼貌地问:“叔叔,我们可以在旁边观看你们做盐焗鸡吗?”“可以呀。”他们很乐意地答应了。我看了一下做盐焗鸡的材料,可不少。一只只肥肥胖胖已经收拾干净的鸡,有很多包粗盐,有准备好的一薄一厚的黄色的草纸,还有一个大炉子,炉子上是一口大铁锅。
厨师们开始做了,只见他们快速地把盐倒进大铁锅里,然后把炉子里的火烧得更旺了,一个叔叔拿了个大锅铲翻炒起来。旁边一个游客问:“炒盐有什么作用?”那位叔叔边炒边回答:“把盐炒热了能除掉一些水分,也能让鸡肉变得更香。”哦,原来如此。另外两个叔叔则先用薄一点的草纸把鸡一个个包了起来,然后外面又包了一重比较厚的纸。
这时,大半锅盐已经被叔叔炒得变成了白色盐粒,只见他们把包好了的鸡依次放进盐里,然后用盐把鸡完完全全盖住。我疑惑不解:“叔叔,你们为什么不直接把鸡放进盐里而要包上纸,这样焗出来的鸡会有味道吗?”他们一听,哈哈大笑:“放心,鸡已经先处理过了。把鸡包住才不会把鸡焗烂,把鸡用盐盖住,是因为这样会更香。”咳,我明白了。看看游客们期待的眼神,我问叔叔要多久才能焗好,厨师们告诉我们起码得等上一个多小时。
在等待的时间里,厨师叔叔们还热情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些盐焗鸡的故事,游客们不由得称赞我们客家人的'聪明。漫长的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鸡终于焗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叫厨师们把鸡拿出来,游客们更是不停地咽口水。厨师们把鸡拿出来之后,帮鸡“脱”下了衣服。鸡肉的香味钻进了我们的鼻子里,真让人垂涎欲滴,我问:“叔叔,刀呢?快拿刀来!”厨师们说:“不要用刀切,如果用刀切会有刀腥味,得用最原始的方法,用手撕吧。”听了这句话,我们开动了,不过眨眼的功夫,两个盐焗鸡就变成骨头架了。游客们还不过瘾,纷纷购买,都说要带回给家人尝尝。
盐焗鸡不愧为我们客家人的地道美食,我们一定要把这道菜流传下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