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妈妈带着我到诸暨去喝喜酒。听说,城市广场就在附近,我对妈妈说要去广场看一看,妈妈答应了。
我们来到了广场,啊!广场真大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广场。里面有很多花,有红色的玖瑰花,有蓝色的蝴蝶花,有黄色的太阳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花,把整个广场装扮得很美。广场上还有许多树,有香樟树、松树、银杏树、枫树、桂花树……
城市广场还有许多灯,一到晚上,这些灯会发出五颜六色的光,真是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广场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有趣的喷泉,节日的时候,会喷出美丽的水花,好看极了!其中最大的一个喷泉最好看,能喷出很高很高的水花,像一座山一样。许多人都站在那里仰着头观看,结果连衣服都打湿了,但他们仍然感到很高兴。
城市广场真的很大,有钓鱼的地方,有溜冰的地方,有跳舞的地方,还有玩碰碰车的地方……
城市广场真是太美了,以后有机会我还要去游玩。
我喜欢风景优美的西施故里,我喜欢五彩缤纷的五泄风景区。但是,我更喜欢那景色宜人的城市广场。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城市广场的世界吧!
一进城市广场的`大门,就可以看到6根巨型大“蘑菇”。里面有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雕像。那一个士兵在马上坐着,好像随时就拉动绳子,那马屏息凝神,好像随时放开四脚,飞驰在草原上。里面的玩具品有很多,比如淘气包、沙画、碰碰车……这些玩具上有许多喜悦的叫声“嘻嘻,哈哈”。
再往里走,里面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不光人这么多,旁边的车也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有宝马、奔驰、大众……让我眼花缭乱。我想:人要是没有这些“装饰品”中央大道才不会有这么多人,只会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而已。
在夜幕降临时,两排霓虹灯会闪出耀眼的光芒。还有那奇形怪状的假山,美丽的钓鱼场地……真是数不胜数。
接下来我们来市里爬山比赛,刚开始我们还都神气活现的,可是一到后面就开始气喘吁吁了,豆大的汗水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千辛万苦,终于爬到了山顶,一眼望下下去,一个个人居然都变成了蚂蚁。下面一片车水马龙,真是太美了!
我们又去了喷泉,那喷出的水形状不一,有的像一朵巨型喇叭花,有的像一匹在飞驰的骏马……我仰起头,那水溅了我一身,害得我全身湿淋淋的,可是这都抵挡不住我的喜悦。我又去了罗麦斯,它是圆顶的,我抵挡不住美味佳肴,进去饱餐了一顿,让我大饱口福。
这就是风景如画、美丽的城市广场。这就是我游玩的整个过程,如果你也去玩过,就来跟我一一道来。
晨光,微微地打在我的脸上,我缓缓地睁开双眼,仔细聆听,我的心跳声随着外头吵杂却充满节奏的车声起伏。这城市,每天都提供我无与伦比的.动力,来迎接所有的一切;这城市,每天都让我们欣赏它的美、它的好、它的一切。这城市,每天都充满着活力,让所有住在其中的人,跟随着它的活力,迎向美好。
城市,给人的印象只有繁杂、吵闹、冷酷以及败坏;但都只是某些人的观点,因为在我眼里,这城市又另外散发着种种不为人知的美。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它充满着活力,每天吵闹的声响正是它充满活力的象征;我所居住的城市,它虽然杂乱,但乱中有序。这城市看起来冷酷无情,但私底下却充满沸腾的热血;这城市虽然有过失败,但那都是通往成功的台阶。这样的城市,往往在我的心中鼓舞着我,让我不断地、日日夜夜地突破困难。
这座城市,在我小的时候,装载着真实的回忆;这座城市,在每一个角落,都令我留恋、怀念!它充满吸引力,川流不息的人潮,车水马龙的车辆,每天都来感受它的一切,这正是我所居住的城市,在它隐藏的面具之下,潜藏着最真实的纯朴。
在这座城市里,你能隐约地感受到它的热情。在我眼里,它是充满着力量,散发着美好,这座城市成为了我背后的支柱。
浑身湿透的我在大雨中奔波,心里自然十分焦急,不知如何是好。西风劲,袭薄衣。我就像一只暂时无家的”寄居蟹”一样狼狈不堪,躲藏于人们的屋檐下,真是寄人篱下呀!可这雨什么时候才能停呢?看来过不了多久我就会着凉啊。想着想着,我不禁打了一冷战,街边的果树繁花朵朵,我哪有心思欣赏“一剪梨花春带雨”的美景,我心想,不如一口气跑回家吧!我跑着跑着,深觉身后有脚步声,这声紧紧跟随我,这时,我也觉得没有雨落在我的'身上了。我回头一看,是位素不相识的阿姨跟在我后面,举着一把蘑菇伞为我遮雨。她看着我便问,你是怎么没带伞就跑出来的,我把事情的经过向这位阿姨说了一遍,于是这位阿姨说:“那么我送你回去吧!你住哪?”我回答说:“水门洞”正当这时这位阿姨的电话响了起来,“喂,噢,你好,世纪大饭店?好,我马上就到!”这时,那位阿姨对我说:“我有事得先走了,于是留下了那把蘑菇伞和五元钱。我拿着一把雨伞和五元钱,也许是由于事情太突然,我还没反应过来,我才想起向阿姨说声”谢谢”,而她已经打车消失在我的视线之中了。我不禁被阿姨的所作所为感动了。水珠从我的脸上淌下来,热热的,咸咸的,不知是雨还是泪......
不过是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位阿姨却能这样的帮助我,是她用爱心烘干了我这颗原本潮湿而没有希望的心。
我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校园里不仅有娇柔艳丽的花朵、小草和树木,还有同学们活泼的身影。
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朵都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就连小草也不甘示弱,使劲的往上长。“轰轰轰”,一场春雨突然下起来,让小花怕极了。雨停了,这是,下课铃也同时响起了。老师还没来得及说下课,有些同学就想宽大的操场上去玩了。老师说下课的那一会儿,同学们不管三七二十一,都飞快的冲出了教室。特别是我们班上那几个调皮的,比如杨玉诚啊,张晨佩啊……
夏天来了!小花长得更艳丽了,小草长得更茂盛了,就连同学也长高了。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而蜜蜂确在花丛中忙碌着,从来不偷懒。虽然炎热的夏天来临了,但是,同学们的热情确没有减轻,反而高涨了许多。原因有两点:一是男同学可以穿上帅气的衬衫;女同学也可以穿上漂亮的裙子了。二是因为我们喜欢的暑假也要到了,这样的话,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秋天来了!树上的叶子一片一片往下掉,我们可以用落叶做艺术课上的手工。小草、小花也枯了,变成土黄色的了。同学们的衣服都加厚了,生怕感冒。但是也有让人高兴的试,那就是可以吃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了。这样我们就可以长得更强壮了!
冬天来了!操场上再也看不见花、草的影子了,只有大树伯伯才挺住了,同学们都冷的直打哆嗦。可男同学们下课时依然那么活跃,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当然,冬天也有好处,那跟夏天一样,就是要放寒假了。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兴奋得不得了呢!
我们得校园不仅带给我们无穷的知识,也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这城市风景,当然不是江南小城的粉墙红棱、青砖绿瓦;也不是海滨之城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更不是国际大都市的高楼林立……
2010年世博会的到来,无疑使整个上海都行动了起来……
走在人行道上,往日在街道上常年安家落户的瓜果皮屑、烟蒂和痰这些钉子户,都被世博会的志愿者们请入了它们新的住所――垃圾桶;而可爱的上海人也自觉了有礼貌了。看,那边的大哥哥正想闯红灯,突然停住了脚步,抬头看了看,退回到了人行道上,也许他是看到了那红灯在向他挥手――别闯红灯,世博会即将到来,要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再看看我身旁的大姐姐,顶着烈日,在路口打一位位老人扶到马路对面,她一定忘却了天气的炎热与烈日的照射,她这样做只有一个原因,迎接世博会的到来。
上海人的文明史这个城市的第一道风景线。
站在公交车上,从前抢座、占座的现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上海人的一句句“您坐。”“您请。”“谢谢。”不信?你看那边,两个老人站在一个空位前,互相谦让着“您坐,我还年轻,身体硬朗着呐。”“不不不,您坐您坐,我马上就要到站了。”这时,一个坐在边上的叔叔站了起来,笑着说:“您二老就别争了,这位老先生,您就坐吧;;这位老先生,您就坐我的位子吧,您二老的身体都没我这小伙子的好!”“哈哈哈――”车上的人都笑了,笑声似乎温暖了我们的心,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这是为什么呢?你一定知道了,那是因为世博会。
上海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成为了这个城市的第二道风景线。
坐在观光车上,环游上海,我发现了使它更加美丽耀眼的第三道风景线,那就是上海特有的人文风情。看那,我们上海的志愿者正激情四射地向外国友人介绍我们的上海,再看那边,一个上海的当地人正在热情地为初来上海的人们介绍上海的历史与特产;噢,还有那边,一位国外友人,在那站着,带着耳麦,肯定是在听电子导游为他讲解上海的风俗习惯……是什么使上海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不用我多说,你一定知道。
上海人的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人文风情这三道风景线,共同塑造了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灿烂风景!
清晨 ,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嵌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一切是那么的恬静、美好。突然,一阵“刷-刷”的扫地声打破了宁静,节奏舒缓而又欢快,若隐若现,是谁让每一寸土地如此干净,是谁让每一天如此美丽,是你们-辛勤劳动的城市美容师。
城市美容师张爷爷负责泰安路的清扫工作。泰安路是居民聚集区,且地下水沟排水不畅,环卫工作的难度特别大。每逢大雨天,垃圾和积水就会大量涌出街道,变成一片狼藉,如不及时清理,就会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几年来,张爷爷几乎每天五点准时起床,然后带工具来到清扫现场,不论冰天雪地、寒风刺骨;还是烈日炎炎、刮风下雨;哪里有垃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只要一下雨,张爷爷更是在家呆不住,不等雨停,他就披上雨衣出门,当看到下水道堵塞时,他就跳进泥水里,用手摸索着清理垃圾,他的手被玻璃划伤了,雨水湿透了衣服,但他全然不顾,直到清理干净时,才拖着疲惫的身子离开……
这就是环卫工人,一个平凡而又崇高的职业。虽然这个崇高的职业每天都得面对肮脏,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们有一个美丽舒适的环境,才奉献出这一切。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那不起眼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
他们是平凡而普通的,他们没有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我们要记住:他们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城市因他们存在而美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