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十二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十二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十二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正月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正月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回乡下老家过年,那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里过年的习俗,让我觉得是那么新鲜,那么难忘。
农历大年三十的下午,我回到了想念已久的家乡。车子刚停稳,我就飞快地跑进家门。这时,奶奶正在宰鸡宰鸭,爷爷也在写春联。我高兴地向他们问好,爷爷奶奶看到我们回来,十分欣喜。
随后,爷爷教我和哥哥贴对联。爷爷告诉我们,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贴对联的传统是先右边再左边。我便好奇地问爷爷:“上、下联和横批都是自右往左读吗?”爷爷点点头说:“是的。”我们首先贴堂屋大门的春联,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接着贴庭院门口的春联,上联:燕莺新气象,下联:龙马壮精神;横联:猪年大吉。爷爷让我们将“福”字写在红纸上倒贴于门上,他说民间有倒贴“福”字的习俗,意为春节福到。原来,贴春联也是很有讲就的。
贴好对联,便开始祭祖。奶奶在堂屋的供桌先摆上鸡和猪肉,然后分别整齐地摆好五套碗筷和酒杯,并盛上饭、斟满酒杯。接着,让我点上香和蜡烛,虔诚地插在香火堂前,并摆上糖果。做完这些程序,大约20分钟后,让我烧纸钱,放了一挂鞭炮。
吃过丰盛的年夜饭,我换上新衣服,欢快地跑进巷子里,和小伙伴们放起了鞭炮。
天黑了,我们便回家一边围着火炉守夜,一边看春晚节目。终于到子夜零时,伯伯带着我们放鞭炮,意为“迎神”。这时,整个山村都在燃放烟花爆竹,村子上空变成了烟花的海洋……让我想起了《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夜深了,山村又安静下来了,我们也入睡了。
大年初一清晨,按家乡的风俗,我和哥哥向长辈拜年,说着“新年好”、“恭喜发财”、“马到成功”等吉祥的祝福,长辈们便乐呵呵发给我们一个红包,里面装着压岁钱。这一天,爸爸妈妈还带我去亲戚家串门拜年。
大年初二,我们便依依不舍地告别亲友,离开了还笼罩着浓浓年味的的家乡。
华灯初上,灯火通明。早春的花街上,人头涌动。叫卖声,砍价声,欢笑声在明朗的夜晚交织成了一部和谐的交响曲。大街上,麦田边,华丽绚烂的烟火带着人们美好的祝愿飞上天空,在空中尽显它那美丽的舞姿。今晚,人们将彻夜不眠,迎接那新年的第一声钟响。
家乡的年味,永远是最浓的;家乡的年味,永远是最亲的;家乡的年味,永远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
踏上归途
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天还未亮,我和父母就踏上了归家的旅程。从东莞到我的老家大概有七百多公里的距离吧,我们大概需要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达。
经过了漫长的车程,我们终于在次日的14点到达了李家村。一回到村子,爷爷奶奶便开始忙活了起来:老家的气温只有几度,而我们只穿了几件单薄的衬衫。于是奶奶便去拿衣服和暖炉给我们。爷爷拿出了一大卷火红的爆竹,走到了门口。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我们回到了老家。
去访祖堂
第二天一早,父亲便早早地叫醒了我,说是家中的男性都要去祖堂给老祖宗上柱香。我还从未去过祖堂呢,于是便兴致勃勃地与父亲去了。
走在村中那条唯一的水泥路上,我听见前方的鞭炮声接连不断。走到祖堂,便发现这儿烟雾缭绕,地面上铺满了鞭炮碎屑。祖堂内,有许多村民络绎不绝地去祭拜祖宗。要想让祖宗保佑你一生平安,就得先磕三个头,上三炷香,再磕三个头。这是我们老家的传统习俗。祖堂的里墙上挂着一张捐款明细表。上面写着全村村民捐款修祖堂的金额。我看到父亲捐的款是全村最多的。父亲看到我在看那张表,对我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不能忘本。”
吃年夜饭
每一家过年年夜饭总是一年之中最丰盛的,我的老家也不例外。但我的父亲讲究健康,所以今年的年夜饭不免多了几盘绿色食品。在我的家乡,猪脚和猪蹄膀是绝对必不可少的东西。餐桌上,众人举杯共庆新年,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平常文绉绉的人到了餐桌上自然也免不了几分豪爽之情。
终要离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终于要离开家乡,回到东莞了。这次家乡之旅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但却给了我许多深深的回忆。
我带着这份回忆,开始了新一年的学习……
如果你问我,我身边的美景是什么?那么,我就会不加思索地回答道:“是我的校园。”你一定非常好奇,为什么是我的校园呢?现在,就由我来你介绍一下校园四季的美丽景色吧!
每年的二三月间,春姑娘婀娜地来到我们可爱的校园。用清新的气息温暖我们冻地红彤彤的脸蛋儿,用纤细的双手帮助我们脱下笨重的棉衣。树绿了,草绿了,整个校园都掩映在绿色的世界里。在知识的草原上,我们和春姑娘一起轻歌漫步,她为我们编织着彩色的梦。
夏季校园的玉兰花、迎春花,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无尽地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在这红花绿叶地世界里,我们汲取甘泉,准备迎接未来。
秋季的校园,万花凋谢,落叶飘零。一片片的落叶被秋风卷到空中,就像一只只轻盈的蝴蝶,在互相诉说着校园美丽的秋色。花坛中的菊花开得正旺,一朵朵,一片片,把秋天的校园点缀得更加美丽。
心地善良但脾气暴躁的冬爷爷急切的来到这里。他吹出凛冽的寒风,洒下漫天大雪,把校园装扮地晶莹洁白。一夜之间,他会把六棱状的小雪花均匀地撒在树上,铺在屋顶上,高大的杨树上,小雪花结成一个个圆圆的小雪球,房檐下也挂上了一串串冰凌,好似一个个神采多异的灯笼。我们的校园成了一个银装玉砌的世界。
你瞧,我们校园四季的景色多么美丽呀!能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生活,我真感到幸福和自豪。
我卧室窗户外就是澧水,水不算干净,也没有很脏,我盯着那蓝,盯了许久。窗户映出的另一个我,也朝房子后张望了许久。窗户里的我说话了,他问我:“你在看什么”我抬头,他也抬头,我看着他的眼睛,说:“水里有东西,水里有年,水里有好几个小家伙。他们在老屋子后面的池塘前玩,笑得很开心,因为他们一年才能见一次,因为他们有一个伙伴在城市里上学。”我抬起头,问窗户里的自己:“你在看什么呢?”他笑了笑,说:“就在后面不远,曾经有一座老屋子。年被埋在下面了,被高楼压的死死的。几年前,我还可以在屋子里上蹿下跳,在楼梯间乱跑,门口还有个‘痒痒树’我一挠它就动个不停。”一阵沉默,我俩同时低下了头。
有人说,越长大,年味越淡。
说起来也是,过年早已不似从前,没有了烟花爆竹的轰鸣,没有了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没有红艳艳的崭新的衣裳,更没有朝花夕拾里长妈妈那些年味儿十足的古怪规矩……甚至于春晚也早已流于形式,且骂声指责声一片。
继而就会怀念起从前的年。
彼时的年味必然是从小年夜就开始浓起来了,奶奶和外婆会将面粉兑了水,放在搪瓷盆里和,和成一种圆润饱满的形状,再搓成一粒粒团圆—像即将破土发芽的幸福的细小种子。团圆是要和酒酿一起烧了汤喝的。酒酿是各处都能买到的,但总差了些味道,所以年年喝的都是爷爷自己酿的,藏在深棕色的坛子里,为了方便吃,总是盛出一小瓶放在腐乳罐子里,至于腐乳牌子,大抵是三和四美的——已有些儿记不清了。只记得小时候最爱***事就是偷偷摸摸溜到储藏室里抱着坛子喝酒酿,餮足的像偷吃了鱼的猫。
至于大年夜,必是一家人围坐了吃年夜饭。说到这一大家子,好好算算也有十八人,每年的年夜饭都是餐桌摆一桌,客厅还要再摆一桌。人多了的好处无非是热闹,嘻嘻哈哈的孩子,举杯共饮的大人,还有一脸幸福的望着我们的老人--有一棵名为幸福的树在抽枝。
吃完饭放烟花是必不可少的,躲在玻璃门后面看那五颜六色的线条构成绚烂的花火,看弟弟点火时胆小的模样,过年的氛围忽然就浓的仿佛要溢出来了。晚上必是不甘愿呆在自己的小床上的,死皮赖脸也要蹭到爸妈床上去,缩在被窝里看春晚,彼时还有大兵赵本山,董卿也还是一头长发,一家人即使是上下眼皮打架也要撑到主持人拜过年再睡,就好像守夜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
时间随着流水起伏着远去,彼时幼小的孩子早就长大,许许多多的事也随着时光一点点斑驳变迁。看着手机上人人都在抱怨过年的无聊,我把目光投向右手边的餐桌,忽然就笑了。谁说的过年无聊呢?明明当年的人都还在,你看啊,奶奶又要忍不住唱歌了吧,唱什么呢,定是敖包相会—年年的保留曲目;你看啊,爷爷拿着松香在干嘛呢,这显然是要拉二胡了;你看啊,爸爸正拉着外公不让他再喝酒,外婆却拿着老白酒乐呵呵的往男人们的碗里倒……还有啊 还有,还有那棵名为幸福树——它已经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那是幸福的结晶呵。
该在的人都在,该幸福的人都幸福着,这就是最幸福的中国年。
我拿起装饮料的杯子往饭桌走去敬酒,一家人又嘻嘻哈哈笑成一团。
年味儿忽然变得很浓,很浓。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福大家新年好……”这首歌大家都很熟悉,听到这首歌就知道过年了。
我的快乐时光来临了,太好了。在过年的前几天,奶奶“通知”要“全家大扫除”。我在一边乐了,因为每一年我都可以不参加,但还没等我乐完,奶奶又说:“今年你必须参加,因为你已经长大了,要做事。”唉,没办法,只好答应了,并且我还自我安慰地说:“扫除应该很好玩吧。”
爸爸递过一桶水和一个拖把,让我把楼上每间房的地板都拖一遍,拖把在地上有气无力地拖来拖去,爸爸上来检查工作了,“啊。”爸爸差点摔了一跤,“这是你拖的?怎么成了一条河,小心掉进去哦,快,去拿抹布把地擦一遍,认真一点哦。不然待会儿去打年货你别想去。”说完,“咚咚咚……”走了下去。听完这句话,我快速地去拿抹布,然后趴在地上仔仔细细地擦,我一边擦,一边想:打年货,我一定要亲自打年货,巧克力饼干、糖果……好多,好多美味食品浮现在我的脑海里,甚至兴奋地唱起了歌:“洗刷刷,洗刷刷……“
终于擦完了,哇,太阳一照,闪亮的地板呈现在我和爸爸的面前,“检查通过。”爸爸郑重地说。“耶,哦耶……太好了,可以去打年货了。”此时我已汗流满面。
我带着脑子里的“货物单”与爸妈一起走进了镇里最大的超市,我准备向妈妈说我想要什么,谁知道妈妈拉着我去买了一些瓜子,香菇之类的东西,我的话还没到嘴边就已经咽了回去,并且我还任劳任怨地成为了不花钱的“搬运工”。但这些东西里没有一样是我“货物单”里的东西,但我选择了不告诉妈妈,因为妈妈太累了,我不想因为我的一些小事让妈妈烦心,东西越来越多,当然,爸爸妈妈也没闲,估计比我身上的还要多。在离开超市的时候,我不禁又看了一眼那些“美食”。
过年吃的,用的,喝的东西都备齐了。在外打工的小姨、舅舅都回来了,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张“圆”形
的桌子前,吃着丰盛的团圆饭,我相信,那一顿饭是每个人一年当中最幸福、最美好,最饱的一顿饭。爸爸妈妈给压岁钱喽。吃饭了,我拿着红包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
那时的我心里涌现出许多种味道:有苦,在“办年”时我留的汗水苦;有酸,我心爱的“美食”没买着,心里感觉酸酸的;更有甜,一家人能够和谐美满,身体健康,自然会甜。虽然过年有数不清的味道,但我心里永远都会“苦少甜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