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缕温暖而又带着凉意的秋风吹在了一片叶子身上,“咔”的一声,叶子离开了大树,成了一片即将死亡的落叶。
哦!那个小女孩现在在干什么呢?落叶转头去看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窗户,那里没有人,只有几本厚厚的书和一个小闹钟。这也许是我最后一次看她的窗户了,落叶的心里感到一丝凄凉。
风忽然改变了方向,将落叶向窗户的方向吹去。落叶欣喜不已:马上就要到了,最后去看一眼小女孩吧!就在它与窗户只有两米的时候,一阵风将它的方向打乱了。落叶拼命地调动身体,累得满头大汗。经过几分钟的挣扎,落叶终于来到了窗台上。
落叶终于看到了那个小女孩,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么仔细地看她:她的脸蛋上长满了雀斑,手指因为长期拿笔已经变形了,脊背的骨头已经有些突出,少量的运动使她身形有些胖。乌黑的头发里竟然有几丝银发,脸上、额头上全是汗水,小女孩不停地写着作业,对于外界发生的一切全然不知。这让落叶感到十分心酸。
落叶朝墙角看了一眼,墙上虽然贴着奖状,但也不多,只有几张小学的。即便拼了命地学习,却只能换来这么一点收获。落叶的心突然像被针扎了一下似的——揪心地痛。
在她的身旁,除了堆积如山的书本以外,什么都没有。要是她可以去操场和同学嬉戏,春天去春游、放风筝、野餐;夏天去河边嬉水、游泳、拾卵石;秋天去烧烤、捡落叶做书签;冬天去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每天不用为谁超过了自己和成绩下滑而担忧,每天生活得无忧无虑,享受属于她的快乐时光。可这都是落叶的幻想罢了,想要让它的幻想成真,真真有点异想天开。
又一阵秋风吹来,落叶被秋风带走了,可它的心依然在那个小女孩努力学习的身影里。它看了一眼那熟悉而又陌生的窗户,流下了一滴晶莹的泪水。风将落叶带到了它永远的归宿——母亲的脚下,它将把自己奉献给母亲,开启生命的另一段旅程。
传统的智能观认为:智能超越人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某种主流文化所重视的能力成为衡量所有人“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议论: “这孩子是从农村转来的,只会爬墙上树,连一首歌都不会唱。”“他爸爸是个体户,成天的不管孩子,这小子光会玩玩具,1+1等于几都不知道。”……教育的公平性往往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破坏了,城市幼儿和农村幼儿由于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他们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较的。多元智能理论尊重个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加德纳的智能定义强调了智能的社会文化性。智能,作为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是在特定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显示价值的,不同的社会文化有不同的价值标准,人们对不同智能具有不同程度的重视,对智能的理解及其表现形式的要求也不同。就拿“身体运动智能”来说,因为文化教育的关系,在城市幼儿身上,主要表现为舞蹈、体育动作;而在农村幼儿身上,就可能表现为其他形式,如自然的奔跑、跳跃、爬树、上墙等。加德纳说:“人类所有的智能活动都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展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宽松、公平、多元文化的环境,让来自不同环境的幼儿都能找到自己认同的文化和适合自己发展的条件,获得表现自己智能的机会。在重视主流文化所强调的智能的同时,也要发现、尊重、培养幼儿的其他智能,视每一种智能都同等重要;不要因为幼儿的行为表现不代表主流文化而否定其价值。我们应该这样认为:来自农村的幼儿的爬墙、上树是运动智能的一种表现,;个体户的孩子只会玩玩具,是因为他的视觉空间智能发展得比较好。再也不要因为这些孩子不善于唱歌跳舞、不会计算便否认其运动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甚至认为他们不聪明。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努力去了解幼儿智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尊重、理解他们的智能的表现形式,敏锐地发现他们的智能潜力,为其提供发展的空间和表现的舞台。
多元智能理论尊重幼儿的智能结构差异,认为幼儿的每一种智能都同等重要。每个孩子在智能上都有独特的表现:有的孩子语言表达不好,但手工相当精巧;有的绘画水平很差,但是身体运动能力非常强;有的阅读、计算让人伤透脑筋,但其操作能力令人惊讶,这种种表现正是智能多元的体现。加德纳强调,虽然人的智能被分成了八种类型,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只有其中的某几种,恰恰相反,每一个人都同时具有这八种智能,只是每种智能在个人智能总和中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每一个孩子都具有不同的智能发展潜力,在不同的方面有突出的表现。建立在多元智能基础上的教育观,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智能特点的个别差异,“认真对待每个孩子的特质、兴趣和目标,尽最大的可能帮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潜力。”幼儿园里不会存在所谓的“笨”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应该视差异为正常,坚信那些连歌都不会唱、1+1等于几都不知道的民工、个体户的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
与你相逢,其实就是一场梦,梦醒后却无影无踪;与你相聚,不过就是一种缘份,缘聚缘散,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嘛;与你共连理,事实上就是一种生命,因为我是你身上的一片落叶。
自你生长时我们的心便深深系在一起,随着年华的潮起潮落,我的际遇便与你春相伴、夏向处、冬相知而秋更相落。我的一切都源自你。你是我生命的源水,我是你生命的阳光。你我相交的种种轨迹都深深烙在我身上。
如果我是一片落叶,我要飞得高一点儿,我不想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是奉献的精神,但为什么总让我牺牲?为什么我不能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飞?难道仅仅因为我是一片微不足道的树叶吗?不,我要飞,我要快乐幸福地飞,我要自由自在地飞。落叶虽为落叶,但其落叶的思维没老呀!
如果我是一片枯黄的落叶,我也要飞得更远一点,我不想被泥土传染。虽然是有起才有落,但我为什么要让我与泥土在一起呢?为什么我不能像鱼儿一样游翔浅底?难道又是因为我是一片令人厌倦的枯叶吗?不,我要游,我要有始有终地游,我要豪情奔放地游。落叶即为落叶,但其落叶的思想还要坚持呀!
如果我是一片被人踩烂的落叶,我也要飞得再远一些,我不想永远被踩在脚下。虽然有努力才有成功,但为什么被当成垫脚叶的是我?为什么我不能像人类一样为了理想努力去闯呢?难道还是因为我是一片被人踩烂的落叶吗?不,我要发光,要像繁星一样发光,我要像婵娟一样的发光。残叶更为残叶,但其残叶的灵魂还如游丝一般。
与你分散,其实就是一种自然循环;与你告别,其实就是一种不寻常的开始;与你同衰老,其实就是我们共同命运的悲惨归宿。
请你们珍惜这片落叶吧!它代表的或许是友情。给别人一朵花时,芬芳也留在了我们身上;给别人一次机会,也是给自己一次机会。
希望我有机会做一次落叶。
《多元智能》是一本心灵洗涤的书籍。《多元智能》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加德纳提出的。这本书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人人都是天才的说法!
通过读《多元智能》这本书我知道了智能包括:语言文字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长期以来,家长和老师都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上了,只拿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来衡量优劣的唯一标准,主要相信纸笔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至于出现了差生,美其名日:后进生或落后生。任课老师对他们“另眼相看”。但我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我们老师和家长认为的“差生”只是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表现不够好,但其他方面并不代表也不出色。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不存在差学生和好学生,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问题,只存在智能类型或学习类型差异的问题。
另一方面学生也早已习惯用成绩好坏来给自己定位,成绩好就是好学生,就像做什么都行的能手,而成绩差就干什么都不行,这样便形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成绩好的,自信,全面发展,成绩差的,自卑,全面落后。原本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本身有一些特长,譬如唱歌很动听,但因为成绩不好,所以不敢在很多人的场合展现自己,因此埋没了自己的优点。
作为教师,不能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他们的程度,更不用能教棍打他,小学教育不仅要完成为学生今后各方面发展打基础的任务,而且应该着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因此,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都平等相待。而我们看待学生,也应由以关注“你的智商有多高”,转为关注“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一个学生的智商可以测试,但一个学生的智能是不能通过笔来做文章的。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天生不存在“差生”。学生中不是缺少天才,而是缺少发现。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有“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不是每个人都达到一样的目标。只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才能制定“存异”的教学目标。
传统上了解学生,主要相信纸笔测试的结果,事实上,这很难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者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了解学生智能状况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观察,要观察学生真实的表现,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中的“非常表现”,要注意学生在课外做什么。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小学教育不仅要完成为学生今后各方面发展打基础的任务,而且也应该尊重同学的智能。
在每个小学里,不分差学生和好学生,好学生有智能,差学生也有。看一个人的好坏,不能看成绩,而是看每个学生的专长。
这是众多幼教专家从“多元智能理论”中引申出来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加德纳说“有关人类个体不同智力强项的文献和形形色色认知方式的发现,对于教育有极大的启示。首先,在童年的早期辨识个体的强项和弱项,以便因材施教方案时加以考虑,是很重要要的……”同一个班级的孩子,有的能歌善舞,有的画画很好,有的擅长演说,有的记忆特好。本着发展幼儿的智能强项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的原则,根据孩子的特长,因材施教。这样做虽然很好,但是还远远达不到教育的目标,或者说不全面,因为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弱项。这样做,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强项更强,弱项更弱。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发展他并不擅长的那些智能,换句话说,就是要“扬长补短”,即以孩子的智能强项为依托,引导幼儿将自己从事智能强项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能特点以及意志品质迁移到其弱项中去,强项带动弱项,相得益彰。
每个孩子都有他特有的兴趣、爱好、经历和潜能,对于孩子的长处,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来帮助他不断地发扬,对于不足呢,就要利用它的长处,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来加以引导和补充。这样做,可以增强幼儿在其智能强项领域的技能;带给幼儿自尊和认同感;可以利用孩子的智能强项带动其他领域的学习。有这么一个非常典型的事例:美国小孩泰迪性格非常内向,不爱交往,不爱说话,每天入园后的活动就是搭积木。虽然他的积木搭得非常好——无论是结构的对称性、线条的流畅性还是建筑的独创性,堪称一流。但是,他的老师认识到:这样下去,泰迪会失掉其他很多学习的机会,他的发展因此也可能会不均衡。于是,老师根据扬长补短的原则,利用它的长处,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环境来补充它并非特长的一些方面,慢慢的,泰迪不光成了班里的“小建筑师”,而且,绘画水平也越来越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他再也不把自己局限在积木区,而是常常和伙伴到别的活动区去玩。
针对《多元智能理论》的阅读,我觉得多元智能理论就是一种教育观与学习观的内在建构,基于教育的实质性特征,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具有共通点的,针对每个个体都是通过自身的方法以了解知识以及建构自身对事物的认知这种观念都作出了强调。所以,在多元智能理论当中比较看重个体的智能差异对教育的.影响。以加德纳的观点来说,依照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在教学中可以充当多个角色,这样的特征针对教学来说是具有很关键的意义的。在加德纳的一些著作里,他觉得教育的改革需要更为关注学习者之间的差异。通过总结,我觉得多元智能理论针对教育理解的新观念,使得多元智能教学具有三个特征,如下:
首先,教学目标具有多面性。加德纳的看法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应该是探究不同的智能且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潜力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他觉得学校教育的目标不单单是培育学生的智能以及基本的学习技巧还有知识,应该还有学生针对学习的理解,具有更深入的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元智能可以令教育达到更好的效果,多元智能理论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并且有助于学生像成人角色状态方向的发展。总的来说,我觉得以加德纳的观点来说,多元智能的教学目标是运用个体不一样的心理特点的不一样的形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