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深秋的风如同一只温柔的手,拂过辽远的平原,泛起温润的波浪。夜,褪去她华丽的披风,展开宽大的梦一般诡秘的黑色轻轻网向大地。(章蕾《好的故事、老的画》)
例:淡蓝如水的天空飘逸着古色古香的气息,点点行人,如淙淙细流,风携着盈袖的暗香,将这一切裹入似画非画的长卷之中。(吴梦婷《青花瓷》)
这样的开头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能增强文章的气势。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爸爸下乡看望爷爷奶奶。
乡村的风光可真迷人。村庄周围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稻田,像是一层厚厚的绒毛毯子。秧苗挺直了嫩绿的身躯,在阳光的照射下欢快地成长。房前屋后的菜地里,各种各样的蔬菜看得我眼花缭乱。有红的、青的辣椒,有绿油油的韭菜,有像筷子一样拉得长长的豇豆,有像一盏盏灯笼一样隐藏在绿叶丛中的丝瓜,一群群蜜蜂在米黄的丝瓜花上跳着优美的舞蹈,还嘤嘤嗡嗡地叫着为自己伴奏。小麻雀聚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像是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重要话题。一阵阵微风拂面吹过,让人觉得心旷神怡,仿佛是到了人间仙境。
我和爸爸沉浸在迷人的景色里。突然,从身旁的大树上传来一阵猛烈的“嗞——嗞——嗞——”的声音,我和爸爸都吓了一跳。我们走进仔细在浓密的枝叶间搜寻,原来是一只蝉在热烈地歌唱,好像是欢迎我们的到来。我闹着要爸爸把它捉下来,爸爸一开始还有些犹豫,在我的软硬兼施下,爸爸这才勉强地答应了。
爸爸小心翼翼地爬上树,悄悄地靠近蝉,伸出大手猛地一抓,眼看着快要抓到手了,可是狡猾的蝉逃出爸爸的手心,飞了!到嘴的肥肉说没就没了,我急得直跺脚,心里就像打翻的五味瓶,有股说不出的愤怒,责备说:“爸爸,你太笨了!”爸爸却不以为意,还向我做了个鬼脸。就在得意忘形的时候,手里没有抓牢,爸爸脚下一滑,掉了下来,跌了个四脚朝天。我顿时捧腹大笑,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看着爸爸“悲惨”的模样,我实在是于心不忍,伸手去拉爸爸,不料爸爸把一手粘糊糊的液体传递到我的小手里,真是恶心死了!爸爸一边哈哈大笑,一边说那是蝉逃跑时撒在他手心里的尿。听了爸爸的话,我真是哭笑不得,顿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我摊开双手,好奇地问爸爸:“哪些粘糊糊的液体究竟是什么呀?蝉逃跑的时候为什么会喷出这些东西呢?”爸爸想了想,然后认真地说:“那些粘糊糊的液体是蝉吸取树皮中的营养时留下的汁液。蝉这样“屁滚尿流”地逃窜,是一种保护性措施。因为蝉的翅膀比身体轻得多,飞行时比较费力。当它排掉汁液后,体重减轻便可轻装飞行,迅速躲避敌害。”听了爸爸的解释,我顿时恍然大悟。
回家的路上,我们欢快的笑声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在湛蓝的天空中久久飘荡。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用对比、反衬等手法,在开头营造出比较强烈的反差效果,为下文的展开做铺垫、设置悬念等。
例:牛买了,父亲的魂丢了。(《牛的故事》)
例:秀是山里的姑娘,却总喜欢望着山外那座城出神。(《秀儿》)
一天,戴尔·泰勒牧师向教会学校的一个班宣布:谁要是能背出《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他们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那是许多孩子做梦都想去的地方。但是,《圣经·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有相当大的难度。
但是有一天,一位11岁的学生竟然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诵了下来,没出一点差错。泰勒牧师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要知道最虔诚的信徒能背诵的也很少有,更何况是一个孩子。牧师在惊叹他有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是如何背下这么长的文字的呢?”这个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孩子成了一家知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名叫比尔·盖茨。
分析:人们在做事之前,往往总是强调困难的因素,而不愿动手,其实,这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惰性找一个借口。大多数时候,不成功仅仅是因为努力得还不够罢了。
话题:“立志与成功”“人生的奋斗”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他大声说:“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分析: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
话题:“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
1963年,17岁的少年比尔·克林顿在白宫玫瑰园里,见到了肯尼迪总统。握手的一瞬间,他冒出一个疯狂的念头:我也要做白宫的主人。
此后,克林顿却连续三次放弃去华盛顿。1973年,他从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华盛顿一些政治大佬看上了他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麦戈文助选的经历,邀请他去工作。克林顿考虑了十天,拒绝了,他厌倦了给别人拉票。碰巧,阿肯色大学法学院需要一名助理教授,他决定去做教书匠。
1974年,他萌生了参选阿肯色州联邦众议员的想法。此时,一个名叫约翰·多尔的老朋友打来电话:“我现在是联邦众议院首席顾问,负责调查尼克松总统是否应受弹劫一事,需要年轻律师,快来华盛顿吧。”这一次,克林顿只考虑一天,就谢绝了。约翰·多尔十分震惊:“你犯了个愚蠢的错误。这是弹劾总统!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历史性机遇,你居然放弃?”
“全美国有才华的年轻律师都愿不惜代价为您工作,而除我之外没有一个年轻人愿为阿肯色而战斗。”克林顿礼貌地挂断电话,投入联郑众议员竞选中。他每天工作18个小时,跑遍全州21个县。在每个偏远的小镇,他走进商店、咖啡馆、加油站甚至殡仪馆。“我喜欢一对一地‘零售’政治。这些小店主和殡仪员,认识镇上全部的人,他们就是最重要的选票。”结果,首次参选的他得到48%的支持率,但老资历的共和党人还是赢了。
1975年底,支持者们怂恿克林顿再次参加国会议员的竞选,“去征服华盛顿政治圈”。一个小时后,克林顿就说了“不”。“既然我想为阿肯色做事,不用做国会议员,做别的也行。”他决定竞选州检察长,这次他成功了。1978年他又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州长,并获得五次连任。
1992年,从未在华盛顿政坛“混”过的克林顿,成为白宫主人。回首往事,他说:“决定人生的并不是你选择了什么,而是你选择放弃什么。如果当初我去了华盛顿,我后来根本不可能当选总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