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星期六。鸟儿在欢乐地歌唱,小溪在静静地流淌,心情也越发地舒畅。我想:今天早上玩游戏,下午收拾房间,晚上做作业。一想完这个计划,我的心情欢呼雀跃,因为想到今天有事忙碌的、充实的。
转眼间,就到了中午。我在收拾房间。我在抽屉边缘无意间发现了一只快燃完的蜡烛。“嗨!这么短的蜡烛还留着干嘛啊!”我默默的说。然后我就不假思索的随手把它给丢进了垃圾桶里了。
到了傍晚,吃完晚饭以后,妈妈千叮万嘱地对我说:“现在我要去上班,爸爸不在家。你可要好好地管住自己,作业要早点做玩哦!”我嫌她烦,门一下子就被我关上了。之后,我来到了书桌前,开始“战斗”
做了一会儿,突然停电了,房间顿时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我害怕极了,心里充满了恐惧。我想:怎么办?现在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这么黑我该怎么办?问题是我的作业还没有做玩呢?
我起身开始寻找手电筒,我拿着点蚊香的打火机把整个房间,都没有它的身影。我无助地坐在床上,我非常地绝望,忽然,我想起了早上丢弃的那只蜡烛。
我跌跌撞撞地把它摸到手,如获珍宝似的点燃了它,它就像一朵红色美丽的花,把浓重的夜幕撕开了一角。我就像一位小宝宝受到惊吓时被妈妈抚摸时的心情。心顿时被安抚了下来,值后,我伴随着这微弱而又万丈光芒的光源,又投入了“战斗”。
从这小小的事情就可以知道世界上再微不足道的东西都有它的伟大之处。譬如这根蜡烛,虽然只燃烧了一次,但却挽救了精神上受煎熬的我。
快到家的时候,在路上我们看到了一只绿色的小鸟趴在公路中间,淋着冰冷地雨水,浑身颤栗着,也许是天气太冷冻的发抖,也许是因为掉在了路上害怕来来往往的汽车而颤栗……爸爸停下车子,叫妈妈把这只可怜的小青鸟给捡起来,把它带回了家。
回到家里,我赶紧找了一只纸盒,刚好纸盒里面铺满了厚厚的木刨花,我马上把这只小鸟小心翼翼地放进了暖和的纸盒里,并开了取暖器给它取暖。
我在心里默默地给这只小鸟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青青。这只小青鸟很微弱,我和爸爸仔细地给小青鸟作了一翻检查,发现它的右脚断掉了,嘴里还塞着几颗米粒,把小嘴巴撑得合不拢了,很明显,这只小鸟原来是有人养着,看到它伤了腿就把它丢在了马路上。真是太不应该了!看到这些情况,爸爸小心地张开小鸟的嘴,取出了吞不下去的米粒,我又喂柔软的面条给这只小鸟吃,但它仍旧衔在嘴里吃不下去。爸爸说,看样子它活不过今天晚上了。我听了心里很难过,多漂亮的一只小青鸟啊,我还想把它养好病后放回大自然中去呢,可惜了。
吃完晚饭,我又去喂小青鸟食物,虽然没有它喜欢吃的虫子喂给它吃,但是我用面条喂给小青鸟吃也行。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给小青鸟喂面条的时候,小青鸟嘴巴动也不动。我和爸爸把面条喂进小青鸟嘴巴时候,它总是躲开嘴巴,不吃也不动,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到了明天也许它就会吃了,于是,我不再喂了,把小鸟放回温暖的纸盒里,带上纸盒,心想让小鸟好好地休息一个晚上吧。
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小鸟,可是没有想到青鸟却死了,正和爸爸说的一样。爸爸说:“把箱子给盖好,让它好好的去吧。”多可怜的一只小鸟啊!
扇面,中国传统艺术中一个独特的表现。扇面画,更是从唐代走来,如今仍在绵延着的一种玄妙文化,它不仅是古时文人思想和情怀的载体,也是今日别具一格的收藏与传承。
老家客厅的墙上就挂有一副拆下扇骨,装裱好作为收藏的扇面画,画上舒卷几簇兰花。只是小时候我一直不解,这么小的一幅画,既无卷轴上画作的磅礴之气,又无什么格外有趣的画面,为何要珍重地挂在墙上,才五六岁时我说:“这样的画我也能画出来呀!”
这句话只对了一半,要画,确实谁都能画成,只是要画的好,又是另一码事。
有一次偶然得到机会自己尝试画扇面。由于一直觉得简单,稍稍思考,提笔就画,正觉得顺利,猛然发觉重要的一笔竟要超出画面。不由得觉得惊讶,我一直对自己画画、构图水平有自信,以往也没出过这样的失误。我当然不满意,又画了一次。这一回倒是没出现这样的问题,只是扇面上的图画别扭在一起,像是勉强挤入画面中。不肯放弃又不服气,我又尝试了几次,无不是卯足了劲,成果却都不尽如人意。不是紧凑别扭,便是死板约束,竟没有能与老家扇面中“平凡普通”的飘洒自然相像的。忙碌了一个下午,放下了笔,忽然觉得疲惫极了。
回家的路上,我的思绪还陷在那小巧扇面之中,越发困惑为何那么小的一幅画,自己却如此不得要领。想到这里时,脚步忽然一顿,发觉自己“忿忿不平”的原因,是纠结在这一个“小”字上。
我以为,小,所以理应容易。可是细想,古往今来,细微之处藏精妙,浓缩荟聚,我眼中的“常识”好像也实在禁不起推敲。
确实,谁说扇面小,就可以马虎画过,就不需纯熟技艺和精细推敲了?我把扇面作画想的也太简单了。
曾见过公园里一位爷爷摆开桌,正襟危坐画那还有菱角折痕的折扇面,人们好奇围在桌旁,他也不管,只是看着扇面像在思考,许久才提笔画起,一笔笔连贯而过,直到收了最后一笔,严肃紧绷的脸才舒展开。
当时我想,这样慎重是否太夸张了。如今看来,恐怕那些认真,郑重的表情,也都是必要的吧。
听潘天寿先生说:“作小幅,须有治大国之精神,高瞻远瞩,会心四远,小中见大,扼要得体,便不落小家习气。”
也许这小巧折扇上的一笔一画,也是乍看不起眼,实则是以小幅藏深意,以小幅藏大技,用精简的画面来表达情怀与风骨,一副用心塑造的扇面画,有限的笔墨画幅,斟酌后落在扇面上的每一笔,都画出这样一种独有的风骨和传统的精神来。
由古至今,这份“荟聚”的“精髓”,又怎会不如大幅山水,又何尝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墨中不凝不散的一笔锋芒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