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像一串温婉动听的歌,在心扉缓缓地流淌;苏州像一张五彩缤纷的色彩画,一点一滴沁人心脾;苏州像拱桥下的古船,古老而不失美丽……
今天我就来到了这素有天堂之称的苏州。刚下火车,我就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世界建筑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到了那里,我的眼睛都不够用了:五花八门的陶器、色彩不一的蝈蝈笼、还有那元娘娘出土的文物……这跟我们常州的博物馆简直有着天壤之别。这时,有一位解说员迎面而来,我们便跟着解说员,想听一听这中间隐藏的奥秘。接着解说员把我们带到一幅策马奔腾的双面绣面前,让我们先自己观看,然后她神采奕奕地说:“你们看,这个双面刺绣没有任何线头,没有任何的瑕疵,几乎没有什么不完美。
有一次,我们去绣坊参观,绣娘绣整整一天,都看不出绣了什么名堂来。因为绣线太细,大概只有头发丝的1/50粗,所以即使辛苦绣一整天,可表面看还几乎是没什么成果。”我当时就想,这个绣娘太厉害了,她究竟花了多长时间才绣完的呢?妈妈对我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点了点头。
最后,我们细细地观察着博物馆里的每一角,发现了中华祖先生存的痕迹,让我发现了人类生存的奥秘,让我了解了更多的中华历史……
这次旅行真快乐,既让我懂得了古时候的文化,也让我明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道理。
早闻位于西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珍宝众多,今年暑假终于有幸去看一看。
步入大门,首先看到的就是1区。进入1区,映入眼帘的是一块蓝田猿人头骨及其同期的生活物品。顺着该区走廊一直往前走,就会看到一些史前时期的陶器和石制工具,其中一个红色的陶罐最为珍贵,不仅是因为它是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演变为父系氏族的一个象征,更是因为它的烧制难度极高,难以想象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怎么完成的。
从1区出来向左转后再走一小会儿,就看到了2区。2区展示的主要是秦汉时期的文物,其中大多是汉代的俑人,他们有的左手持盾,右手握剑,好像在宣誓为保卫汉朝江山做殊死拼搏,有的张弓,好像准备随时射***敌人。
坐电梯来到博物馆二层,右手边是3区,左手边是4区,正前方是珍宝馆。
进入3区,显眼位置摆放着一尊漂亮的青花瓷器,据说是中国瓷都景德镇进献给当时大唐皇帝的贡品,皇帝一直爱不释手,后来作为陪葬品尘封了。
4区以汉唐时期的各种钱币为主,有各式各样的铜钱。其中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开元通宝,它是盛唐时期的铜钱,做工非常精致,观赏性比其他铜钱要高很多,十分珍贵。
珍宝区里面主要是唐代的各种奇珍异宝。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尊镶金兽首玛瑙杯,形状是牛头羊角,牛嘴处是纯金镶制的,牛脖子是杯口。它是一个盛酒器,一看就知道是达官贵人用的,造型、工艺都巧夺天工,漂亮极了。据说这个酒器可以直接从牛脖子部位的杯口处饮酒,也可以把镶金部位卸下来从牛嘴处饮酒。
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结束了本次博物馆之旅,里面的珍宝实在太多了,没办法一一道来,希望你有机会的话亲自去细细参观游赏。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了我期盼已久的上海自然博物馆。远远地我们就望见了外形奇特的博物馆,看起来像一个鸟巢。
进入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辽阔的宇宙星空图。它象征着生命的起源,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来源于一次宇宙大爆炸。
往里面走,在我们的头顶上游来了一群海洋来客。有现在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蓝鲸,有五颜六色的水母,还有恐怖的乌贼,古怪的?i鱼……
再往里,一群巨大的恐龙向我们扑来,我们仿佛回到了侏罗纪公园:茂盛的森林中一群形体庞大的马门溪龙正悠闲地吃着树叶,小河边,剑龙正在大口大口地喝水。远处,两只三角龙宝宝在嬉戏,他们用头上的角轻轻地顶着对方。突然,所有恐龙都在惊慌失措地逃命。原来,一只凶猛的霸王龙从密林里跑了出来:它有着大大的脑袋,尖尖的牙齿,粗壮的大腿,短小的前肢,还有锋利的爪子雷鸣般的大吼,好像在说:我才是这里的霸主,你们都得乖乖的被我吃掉。
自然博物馆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动物。比如像大象一样大的洞熊,像手指一样小的绒猴!这次参观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希望下次可以常来。
语文课上,叶老师说让我们选择一条国学之旅的路线进行参观。这不趁着国庆长假,我和邵梦洁决定去参观一下。
我们俩觉得3号路线比较近,就觉得去那里好。那天天气晴朗,非常适宜出游,我们背上背包——直奔西湖博物馆。
伴随浓浓的桂花香味,我们很快来到了西湖博物馆。西湖博物馆分为2层,第一层中,有一个很大的西湖模型。那里还有许多动物的模型,比如:蝴蝶、猫头鹰、老鹰、果子狸等等。这里面的许多动物都是国家级的保护动物。我还在一楼找到了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柳浪闻莺、雷峰夕照等等。
接着,我们来到了唐云艺术馆,一进大门我就发现,他写了很多书法,而且字迹非常潦草。我觉得他的画和字都写的特别 了不起。
最后,我们来到了孔庙,我就看见了一扇古老的大门,门后是美丽的池塘。我看到了孔子的介绍:孔子,(公园前551—4790)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我想他太著名了,连语文课本上都有他的一篇课文。之后我们又去猜了猜迷拿到了一些奖品就回去了。
今天我参观了许多,也了解了许多。
云南省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创建于1951年。作为民族 文化大省,考古发掘已证明了云南历史文化呈现的多样性与多民族省 份是相一致的。50余年来,云南省博物馆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调查 征集、社会收购和接受捐赠的青铜器、古钱币、陶瓷器、古书画、碑 贴、邮票及各类工艺品已逾19万件之多,是云南省收藏文物最多的博 物馆。在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中,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约1千余 件。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鎏金骑士贮贝器、江川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铜案、 大理三塔出土的大理国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呈贡王家营沐氏墓地出土 的明代嵌宝石金发冠、北宋郭熙溪山行旅图轴、元代黄公望剡溪访戴 图轴等文物,堪称国宝级文物。云南省博物馆的藏品最具特色的是滇 文化青铜器,南诏与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文物,以及近现代多姿多彩的 少数民族文物精品。
展览、收藏与科研是博物馆的三大功能。云南省博物馆是全省文 物陈列展览的主要单位,是全国一级博物馆。它利用丰富的藏品,举 办过不同内容的陈列展览,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云南的社会历史文化 面貌,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假日小队组织活动,去参观中国湿地博物馆。
中午十二点半大家在博物馆门口会合,我们的活动就开始了。我们首先看到了鱼皮文化的展板,里面说了鱼皮文化是传承已久的湿地文化之一。讲述了在东北的三江平原上,生活着一群赫哲族人民,他们以鱼皮为衣,用鱼皮作画,以鱼肉为食。在旁边的一件鱼皮衣是用36条大马哈的鱼皮做成的。读完这段话,我想:赫哲族人民真是勤劳,竟然毫不厌倦的捕鱼、用鱼皮做各种生活用品,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接着,我们来到了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展区。澳大利亚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绵延2千多公里,最宽处有161公里,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区,还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呢,是澳大利亚人最引以为豪的天然景观。“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去澳大利亚亲眼看看大堡礁的风采。”我自言自语地说。
最后我们又来到了我最喜欢的动物知识展区,了解了野藏驴等动物的外貌、习性、食物和分布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次的参观,我了解了更多关于湿地生物和植物的知识,感觉受益匪浅。
真希望下次的小队活动日赶紧到来。
我们坐公交车,低碳环保出行。公交车沿着西湖边开,我们一路欣赏着春天的景色,看到了西湖边的柳树,一些特别的建筑,还有很多美丽的花,好漂亮啊!我觉得很快就到了呢。
中国丝绸博物馆有好多游人来参观。博物馆门口有许多各种颜色的小花,造型各异的`盆景,还有很多小蜜蜂飞来飞去。今天我穿的是漂亮的花裙子,所以吸引了一只蜜蜂追着我,把我给吓了一跳。
在博物馆一楼我学到了丝绸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小时候蚕宝宝是黑色的,吃着桑叶慢慢长大,变成一条条白色的肉肉的虫子。然后牺牲自我,吐丝结茧,最后人们就可以从蚕茧里抽出丝来了。还看到了介绍“丝绸之路”的壁画,我们伟大的祖先经过“丝绸之路”,历经千辛万苦,把中国的丝绸和丝绸文化带到了外国,为全世界的丝绸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二楼。看见许多用蚕丝织出来的绫罗绸缎,五颜六色,很美丽。还介绍了各种印染技术,看得我真是眼花缭乱。
我们的古人多聪明啊,他们用各种彩色的丝线织成了美丽的衣裳,给人们带来了美丽,带来了快乐!
最后,我还亲自动手制作了一个手绘的丝绸手帕。管理员阿姨把一块白色的小手帕固定在木框上面,然后给我一盒水彩颜料,一支笔。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在手帕上画了花草,蝴蝶,还有太阳呢。
中国丝绸博物馆真好玩,小朋友们,赶快来吧!
今天,我们和李阿姨她们一起去恐龙馆玩。远远的,我们就看见了恐龙馆的大门,那可是一只超级无敌的大恐龙哦!
走进恐龙馆的大门,我们就看见两种植物,爸爸说是桫椤和苏铁,它们可是恐龙时代,素食恐龙的最爱哦,也被称作活化石呢!
我和大家进入了展厅,放在正中间的两具骨架一个是巴山酋龙,一个是合川马门溪龙,它们活着的时候,会为了生存结伴而行,去寻找新的生活乐园。马门溪龙和酋龙的的体型都很大,比两层楼房还高,它们看起来很可怕,但是他们是吃草的。在他们的周围,还有李氏蜀龙,劳氏宁龙,建设气龙,太白华阳龙以及自贡四川龙。在珍品厅,我还看见了鱼龙的化石,原来世界上真的有鱼龙啊!
离开恐龙骨架展厅,我们来到了挖掘现场展厅,在展厅的岩层上,散落着一块块恐龙化石。为什么在这里会有这么多的恐龙化石呢?有专家说,事因为在遥远的侏罗纪,吃草的恐龙吃了有毒的草,就中毒死了,然后食肉的恐龙吃了已经被毒死了的吃草恐龙的尸体(怎么觉得那么绕呢?),也中毒死了,过了很久尸体腐烂了,骨头留下来了。还有专家说,恐龙是在别的地方死了,被河水冲到我们自贡来的。总之,恐龙化石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物,大自然太神奇了!
因为妈妈下午要上班,我们一家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恐龙博物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