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上,老师要我们观察蜗牛,放学回家,我就到小花园去捉蜗牛。可是我一只也没有看见,于是,我去问奶奶哪里有蜗牛,奶奶告诉我在潮湿的地方有蜗牛,终于我在潮湿的墙角发现了几只蜗牛,然后我把它们放到了玻璃杯里。
回到家中,我开始观察蜗牛。我发现蜗牛有大小两对不同的触角,大触角是用来辨别方向的,小触角使用来闻东西的;它的外壳像房子一样,只要遇到危险它就会躲进自己的“小房子”;它的腹足像吸铁石,可以在墙上爬行,而且可以粘在墙上,因为它的腹足有许多小吸盘,所以可以把它牢牢的粘在墙上。
蜗牛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因为它怕阳光,常常躲在“小房子”里,只有晚上才出来活动;蜗牛喜欢吃树叶和青菜,它最喜欢吃甜食了,科学老师让我们做过试验,它吃东西很慢,好久才吃一个小洞。
这就是我观察的蜗牛,我很喜欢它!
又是无聊的一星期,我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写完了作业,快到五点了,我下了楼准备找伙伴们玩耍,下了楼一缕刺眼的阳光透过我的视野,我想:不错,是一个“玩”的好日子。我哼着歌边走边摘一些花花草草。到了小区的花园时,一群蚂蚁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急忙回家拿了个凳子坐在这里看了起来,一次神奇的发现就要开始了!
我看到:有两群蚂蚁他们声势浩大,似乎进行着激烈的搏斗中,每一个队的前方均站着一个庞大的蚂蚁,我想因该是队长吧,他们默不作声的样子让我感到费解,我随手拿起一个小石子丢向他们,他们转身看着我,我吓得退到大树后面,他们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突然,其中一对的队长好像生气的大吼一声,然后双方队员纠缠在了一起,没过多久,两队的人数已经所剩无几了,突然走出来一个十分娇小的蚂蚁,对两队说了些什么,他们立刻就不打了,我想他应该这样说道,和平年代注重的是幸福,快乐,而不是为了芝麻大小的事情纠缠的你死我话,这样的结局谁愿看到。
观看了张克龙老师的《教师如何做课堂观察》后,了解到了课堂观察就是带有目的性的,它是一种评价方法、行为系统、工作流程、角色和目的。其中工作流程包括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在观看了张克龙老师的《教师如何做课堂观察》后,了解到了课堂观察就是带有目的性的,它是一种评价方法、行为系统、工作流程、角色和目的。其中工作流程包括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张老师在讲座中带我们一起学习了课堂观察的意义:
一、改善课堂学习质量
张老师在讲的时候举出了一个例子,给我们分析了问题式教学的一些课堂观察要点。问题式教学就是通过问题——回答——再追问——再回答这样一种形式来进行教学。追问的`方式有许多种:追问——形成精准理解、探问——掘一口井引一泓清泉、转问——另辟蹊径、逆问——逆向思维。
一个好的追问能是课堂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学生思维活动走向“深度”,出现质疑批判、创新、思维的严密性、敏捷性等品质得到训练;能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变得“更有宽度、更有厚度、更有温度”;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培育。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这个讲座环节中,我觉得张老师讲的反思的行动建议很值得学习:鼓励性理答、发展性理答、指向性理答、让语言理答和非语言理答并进。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肯定会有一些不会表达的情况出现,那么让语言理答和非语言理答并进,让幼儿以非语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子教师也可以根据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和非语言来回应幼儿。
通过张老师的讲座,学到了许多关于课堂观察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继续学习张老师的方法,将知识转为实践。
昨天,科学课上陈老师让我们观察蜗牛。回到家,我就问老妈“今天晚上我们去找蜗牛吧!”老妈说:“好啊。”
晚上,我们来到小区花园里,老妈一眼就看到石头缝有一只小蜗牛,我说:“这只蜗牛太小了,就不要了。”老妈告诉我,蜗牛爬过的地方会出现一条线,那是因为蜗牛爬行时依靠腹部的横足,爬得非常慢。于是我在草丛里,找啊找啊,终于发现一只蜗牛,但是还太小了。我们只能垂头丧气地走回家。一到家我就发现有一只白玉蜗牛在阳台上爬来爬去。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哈哈,我一下子就把这只蜗牛抓住,放到盒子里。
它有两只长触角,还有两只短触角,有一个像海螺一样的壳,壳上有着不同的花纹。触角上有两个小眼睛,腹下还有一张小嘴巴。
盯着它,我看得入迷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