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不断的收到来自各人各方的祝贺:冬至、平安夜、圣诞节
似乎每到年末,就只张罗着过节了。
其中一项就是,发短信,送祝福。为了达到简便快捷又能极大的覆盖范围,于是乎:群发。
我很少群发短信,若有,必是通知事情。
因为心里会有一个想法:真正发自内心的祝福,是要真的是自己的才最好,送给自己最想要祝福的人,不是应该从头到尾都只属于自己和那个他吗?
所以,有些事情,只有两个人知道。
有些秘密,只能告诉一个人。
又冬至了。
这天昼最短夜最长。
过罢冬至,夜就会越来越短天就会越来越长;
老人们说冬至交九,意味着数九寒天的到来,
边说边念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母亲说冬至小年下,早早地盘好了饺子馅,等着儿女们回家来吃,还一本正经地对孙男嫡女们说:“冬至吃顿饺,不冻耳朵不冻手。”一大家人围坐在一起,男人们坐着聊天,女人们则有的擀皮、有的包馅、有的看锅、有的调汤,幸福的滋味在饺子的热气中流淌,温馨的感觉在舒心的笑脸中弥漫。“宁穷一年,不穷一节”,他们在这属于自己的节日里吃饺子,胖嘟嘟的饺子在锅里翻滚,好像是蓬勃而充满希望的生活……
曾经冬至的那顿饺子,曾经那样吸引着人的味蕾,曾经那样使人期盼渴望。现在饺子已成了家常便饭,冬至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舶来的圣诞节。走在街上,满眼都是圣诞节的气息,冬至在这份华彩喧嚣的掩盖下越发无人问津了。唯恨昼长,忍见冬至清冷?尤苦夜短,细数过往美好。这样的冬季这样的节,谁为你包一碗香喷喷的饺子?这样的冬至这样的夜,谁为你泡一杯暖融融的清茶?寒夜中谁替你掖紧被角?冷风中谁给你披上薄衫?寂寞时谁听你低吟浅唱?悲戚时谁逗你开怀一笑?
又冬至了,今夜最长。幸好从明天开始,日渐长一丝,夜渐短一分,仿佛于晦暗中得遇君子,仿佛是飘摇中得遇贵人,这份欢喜一天天地积攒,直至九尽春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到了,我们要去陶山扫墓。爷爷是在我出生的前一年因为生病而死,对于我来说,爷爷是陌生的。
到了爷爷的坟前,奶奶用大镰刀把坟墓旁边的荆棘割掉,姑姑拿着小镰刀除草,爸爸扛着锄头挖一个大坑,我把树苗放进去,把它扶植,爸爸盖上泥土,用脚踩实。我还和妈妈、姑姑合作,一起把坟上的树叶捡干净。
累了,我们坐在石阶上,吃奶奶做的清明饼。奶奶做的清明饼可好吃了,绿色的面团里面包着香干、咸菜,底下托着一片绿色的树叶。闻起来很香,吃起来更香了。
我问妈妈:“坟是什么?”妈妈说:“坟是死去的人住的房子。” 我又问妈妈:“死去是什么意思?”妈妈说:“每个人都是天使,他来到地球上的时间是有限的,等他用完了自己生命,又要做回天使,永远不能回来了。”
我从来没有见过爷爷,我多么想见到他呀!想知道爷爷长什么样?我就问妈妈:“我还能再见到爷爷吗?”“再也不能了。”妈妈伤心地说。我想了想,又说:“不,我能,爷爷就在我身边,我能感觉到。”我编了一首儿歌《爷爷就在身边》唱了起来。
我回头的时候,看到大人的眼睛都红了。
我一直相信:泥土之所以能造就芳香,是因为有无数落叶烂在了土里.冬天的阳光将金色撒在了人的身上,感觉暖暖的.有个同学问过我喜欢的季节,我说,冬季.原因是冬天的阳光让人感到舒服.可我怕那同学会说我矫情.于是我说,因为冬天是梧桐落叶的季节.可没想到她还是说我矫情.
小时候,喜欢冬天是因为水果市场有满地的橘子,后来,便是因为冬天的阳光了---不是有个成语叫“冬日可爱”么?
踩着可人的阳光来学校.手里捏着一个金色的橘子---秋季是丰收的日子,冬天则是享受的季节---这种享受一直延伸到第二年春天.橘子散发出一阵阵诱人的芳香.可口而美丽的冬天呐!
阳光透过梧桐树,撒下的不是星星点点的光影,而是星星点点的黑影---那是寥寥无几的梧桐叶---梧桐内心的黑影.这些影子是会动的,一片叶子落下,影子便少一点.冬,就是让树叶猛地减少,直到光秃突的树枝在北风中渐渐颓废;春,则是让树叶猛地增加,直到茂密的树叶轻轻摇曳在冬风中.都很美.我忽然想起了一首诗:梧桐/落了/被雨水打湿的梧桐/成了透明的音符/飘向她的窗口/碰响了/那串/紫色的风铃/风铃的音乐/在空气中永不老去.梧桐,你如何舍得让自己的儿女死去?它们并没有死去的.北风已不再凛冽,梧桐树让风转告我.它们是在新生呐,虽则躯体改变了,但灵魂没变.只有舍得死,才有可能生.你记住,死灰也可复燃!
我似乎了悟了王海鸰的话:舍得,舍得.有舍必得.要得必舍.---倘若梧桐叶不死,又如何换得来一个崭新的春?春,其实是万物的重生呐---又一片梧桐叶落下来了.
夕阳将树影拉得老长,在树尖上还有两片树叶了.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叫《最后的常春藤叶》.文中的女主人公琼珊用藤叶的减少来做生命的倒计时.由现在看来,冬天并不是生命的倒计时,而是新生命的开始.是春天开始的倒计时.
一片、两片,梧桐叶掉光了.我捏着橘子向夕阳的反方向走去---我不敢面对夕阳.忽地,一阵带着暖意的风向我拂来.呵,东风来了.
又是梧桐落叶时.
春天就要来了.
说起清明节,上坟当然然而最好的选择啦!
山上的路非常曲折,还时不时传来一两声鸟叫,不过这跟以往的狗叫比起来,似乎委婉很多。可惜要路过的山路,满满的杂草在向你招手,需要开路才能过去。只能用刀把它们一个个砍光光,大概三十分钟后吧,开路工程圆满的画上了句号。
这山路可真然而足够倔的,一会儿平坦,一会儿斜坡的。那滋味真心不好受!表哥拉着弟弟向前进,恰似一位十分有威严的老师呢!呵呵,看来想在山上进行野外生存一点也不简单呢。特别然而在斜坡地带,要时刻记着拽住牢牢长在泥土里边的植物,不然一不小心啪嗒一下子掉下去,可就要体无完肤了。不过那山上还有一种全身都然而刺的植物,千万要小心。手上要注意,脚上也要留意。都然而杂草的地方脚下可能会被某些植物给勾住,记住要小心呢!
当然,煎熬然而不会持续那么久的,目的地到了哦!在眼前的一幕中,最最引人注目的非这大坟墓莫属了。
接下来要进行的当然然而上坟的仪式了。首先出场的然而蜡烛们,其次然而挂那种多颜色的东西和烧纸钱,压轴戏当然然而为外公外婆的祖先充满敬意地拜上一拜。这样一来上坟就差不多该结束了。
虽然这一天很普通,但我依旧很快乐!
节。这天,阳光明媚,春风习习。几声清脆的鸟鸣声早早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我家西边的小河边许多人都在采摘嫩嫩的杨柳叶。
奶奶也做了杨柳摊饼。奶奶的手艺还真不错,摊饼做得像个圆圆的锅子,烤得黄黄的,上面均匀地撒者一些碧玉般的杨柳叶,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真是既好看又好吃。
吃过午饭,我和爷爷、爸爸妈妈一起去祖坟上祭祖。一路上,看到许多人大老远赶回老家来祭祀祖先。我家后面很大一块地方去年刚刚□,今年有了一片不一样的风景。大路边上陆陆续续停了许多远道而来的车,麦田间稀稀落落地摆放着一些饭菜,糕点,也看见几束鲜花。空中,是飞舞的纸灰。爷爷说:“这些人虽然□了,可是不管多忙,清明节总得赶着回来看看,总还是忘不了老祖宗的。”曾祖父的坟墓在一片绿油油的麦田间。爷爷默默地给祖坟添上了几把新土,也烧了一些纸钱。
我有些不解,妈妈告诉我这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怀念。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人们想起死去的亲人,心里怎么会不难受呢?
毕业那天的场面清晰如昨,她那亲切的话语依旧响在我的'耳畔,我的眼眶中也不由地泛起了泪花……走近她时,她忽然在座位上伸了一个懒腰,脸上充满了疲惫,我的心弦不由地一颤,记得去年来看她的时候,她还远不及这样憔悴。
这时,她也看见了我,微笑地对我说:“你又来玩啦!一年不见又长高了不少啊!”原本甜美的嗓音,如今也变得略微沙哑。我抬头看了一下窗外,微风吹过,树叶沙沙地响着,几片叶子擦着窗户玻璃,静静地落在了窗台上,一片枯黄。我的心里有些酸,淡淡的。“王老师,我来看你了!”我故作高兴的样子,但是问候里却有着说不出的苦涩。
太阳暖暖地照着校园,一股淡淡的花香飘过来,我的心情似乎舒畅了一些。“走——去操场看看。”王老师兴奋地说。我与王老师一起漫步在操场上。眼前又浮现了昔日同学们在这操场上奔跑、挥洒着汗水的场景,大家一起玩耍时欢快的笑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王老师,赵昱孝脚扭到了!”“怎么了?你——”王老师的目光里充满担忧,她连忙扶起我,用柔弱的脊背把我背起一直坚持送进了校医务室。她疲惫地坐在沙发上,气喘吁吁……
如今,我们已毕业快两年,都上初二了!想到这里,我又转过头看看王老师,年纪不满四十的她,乌黑的头发中夹杂着丝丝白发,笔直的腰杆也略为前驼,就连我们熟悉的眼镜片也越发厚起来了。
一阵清风吹过,树上的叶子随风摇摆,几片枯黄的叶子离开了大树,静悄悄地落到了地上,来年化作春泥,默默滋养旁边幼小的树苗。
……
又是一年落叶时,又到了我去探望王老师的时候了,我要向她讲述我这一年的成长和进步。
今又清明,当我踏上去公墓的路时,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浮云,感受着拂过小路的微风,我知道,父亲在这里一定很快乐!
父亲是在我8岁时去世的,他的死仿佛让我在一夕之间明白了许多。屋里到处都是哭声,熟悉的、陌生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而他却安详地躺在那张特殊的床上。于是,我莫名其妙地放声大哭,这大概不是因父亲去世而哭,只是想到他再也不会起来陪我一起游玩,教我作业了,我坐在妈妈身边,哭闹了很久,很久……
死亡,总是让人缅怀与逝者相处的点点滴滴。
又一次春天来临了,油菜花又开了!看到这满田的油菜,我由此想起了我的父亲。因为每年油菜花开时,他总会和我一起放风筝。今年,我独个把风筝放上了天,“风筝啊,风筝啊,希望你能代我去天堂看看父亲。”眼泪情不自禁地从眼里划出,一滴一滴,滴在了心里……
每到清明,当我走在家乡的路上,看着蓝天中飘过的几朵浮云,我总觉得父亲就在我身旁静静地坐着,直到永远,永远……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