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碘酒香
我(加“像往常一样”)走进了乱成一团的教室,开始和同桌眉飞色舞地神侃。忽然,同桌说嗅到了一股很奇怪的味道。果不其然,我一向迟钝的鼻子也受到了“侵袭”。【一个“眉飞色舞”的神态描写,足以说明学生浑然不觉自己身在教室。】
我(加“皱了皱眉”)向门口望去。“嘿,是史老师!”眼尖的同桌说,“哎,怎么跛了呢?”只见史老师一瘸一拐(改为“一只脚悬空,用另一只脚蹦着”)走了进来,然后(改为“气喘吁吁地”)说:“下楼梯太急,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下,不过请大家放心,耽误不了上课。”【一个“哎”字显现出了学生的调皮,不懂事。】
“老师,你不要紧吧?”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不懂事的我们已经习惯了用“你”这个称呼。史老师坐了下来,(加“硬咧了咧嘴”)说(改为“笑”)道:“你们不怕碘酒难闻就行了。”【“硬咧了咧嘴”,加得好,足可见老师的痛苦与坚强。】
她让我们轮流向她提问题。“老师,我的问题是——”看着她脚踝肿得老高(改为“肿得老高的脚踝”),我竟忘了想问什么,“您真的不用休息吗?” (加“史老师笑了:”)“谢谢你,真的不用。”(加“她的笑容在碘酒味儿的萦绕中显得异常美丽。”)
看着(加“忍痛”)为我们上课的史老师,大家全都站了起来,由班长带头表态:“史老师,您去医院吧,我们一定遵守纪律。”【由“你”到“您”这一称呼变化,实际暗含了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变化,语言很准。】
就在这时,四周的一切似乎都停止了。【环境描写得好,此时无声胜有声。】
第二天学校通知:史老师因为骨折不来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都在担心着史老师的病情。忽然,大家鼻子里,好像嗅到了什么味道,是碘酒?是碘酒味!【 “是碘酒?是碘酒味!”这里的标点其实是心理描写的标志:“?”是猜测,不敢相信;“。”是肯定,是惊喜。】
史老师来了,我们都很感动,于是又开始认真学习。史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从此,我们班的学风变好了,同学们的成绩也一路上升,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那是史老师的功劳。(要加上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老师的无私一直感染着我,无论我走到哪里,我永远也忘不了敬爱的史老师,忘不了那记忆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碘酒香……【结尾再次点题,余音袅袅,让读者产生“绕梁三日”之感。】
(作者及评点同学均系河南省安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学生,旁批、指导教师/周晓北)
教师立场
这篇叙事具体、清楚,感情真挚,文字不乏美感。但语言表现力不够,尤其是人物形象的刻画不够鲜明。虽然一篇600字的文章不可能把人物描写的方法用得面面俱到,但关键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是不可少的。几位修改作文的`同学就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修改后的文章人物的形象就饱满了。在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来描写,会使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星期五第一节是本学期的课堂活动课,我们坐在教室里静静地等待尚老师来。不一会儿,只见尚老师拿着两个装着水的小杯子,和一个鸡蛋来了。我们莫名其妙地看着,于是就说“:老师准备干什么呢?”尚老师笑了笑,并不马上解开这个“谜”,只是说先讲个故事给我们听,听完便知道了。同学们一听见讲故事,便高兴起来了。
老师说“:从前,罗马有个大将。他下令将所有抓来的俘虏捆绊起来扔到死海里淹死,可是第二天,部下来报扔到死海里俘虏都漂回来了。很奇怪,便再一次将俘虏捆绊起来扔到死海里去。第三天,部下来报俘虏又漂回来了。更奇怪了,想:难道有神灵在保佑他们,怕得罪神灵就把他们给放了。”大家听的着迷了,还想听一遍,可是因为我们是在上课所以老师就没再讲了。
故事虽然听完了,但我们心中还是一个谜。为了解开这个谜,老师要开始做实验了,老师先把鸡蛋放进第一个杯,鸡蛋迅速沉了下去。当老师把鸡蛋放到第二个杯中鸡蛋就浮在水杯里,我们就感到奇怪。这时尚老师叫一位同学去尝一尝这两杯的水。那同学说“:这两杯的水,第一杯的水是淡水,第二杯的水是咸水。”这时,我也悟出了一点道理。我想:妈妈腌制咸鸭蛋不也是用盐水泡制的吗?鸭蛋不也是浮起来的吗?死海的水是咸的,所以被绊住的俘虏不但没死,还漂回来。这时老师高兴地说“:咸水的浮力很大,死海是含量很大的湖,所以俘虏都没死。”
我通过这次课堂活动课,我才知道世界上还有淹不死人的海——死海。虽然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而自己在知识还比不上海洋里的一滴水,这是因为我看的书太少的缘故,今后我一定要多看课外书,多参加课堂活动,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玩游戏。”我们都高兴地跳了起来。过了一会,老师拿着一大袋子气球来到了教室,后面跟来了一群跟屁虫—五级的孩子。还有一位老师,原来我们要和大孩子比赛啊!老师把袋子里五颜六色的气球全都倒在了地上,一朵朵轻飘飘的彩云落地了。啊!气球那么多,教室里瞬间成了气球天堂!老师说:“两人一组。”说着就拿来了一根长绳子。第一组上场的是我们班。
两个小男孩急切地跑过来说:“我们先上场。“于是,老师就把长绳系在了他们的腿上,时间为半分钟。开始比赛了,他们拼命地踩着,老师开始提问题了,因为他们只顾踩气球了,结果就答对了三道题。我们都失望了。轮到五级班的孩子上场了。只见他们身体东倒西歪的.,一个问题都没有答对。我们又恢复了信心。又轮到我们三级班的了,这两个小男孩说:“该让我们踩了。”我的好朋友刘书帆伤心地说:“气球都快被他们这些小屁虫踩光了,我们踩什么?总不能踩空地板吧!“说着就伤心地哭了。我一时还没有弄清楚刘书帆为什么要哭,老师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哭啊?“刘书帆说:“气球都被他们踩光了。”老师说:“没关系,我们还有很多气球。”刘书帆停止了哭泣。终于到我们出场了,我鼓起勇气拼命地踩气球、回答问题。只听气球啪啪地响起来就像放鞭炮一样。哈哈!我们终于成功了!打败了这些可恨的小屁虫。
最后我们一起团结起来猛烈地踩着气球,终于把气球踩光了。这让我懂得了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成功。
啊!这次活动课真是太好玩了!
课间有快乐的天地,有我们珍贵的友谊,有我们开心的笑声!
最近我们班流行玩陀螺,下课时,走廊、教室后排老是被围得水泄不通。这天,好不容易熬到了下课,我就赶紧占据有利位置,和同学展开了一场精彩的陀螺大赛。
我方是由我的“啸天神虎”和张哲凯的“摩天云甲”组成的联盟军,而对方则是陈奕宇的“乾元灵豹”和张焱的“赤焰神鸟”的联合队。于是,一场大战拉开了序幕。
一开始,我就直接让“啸天神虎”进攻对方。这时,对方展开夹击攻势,一起来进攻我,队友“摩天云甲”见势不妙,赶紧前来救援。可是“乾元灵豹”和“赤焰神鸟”配合得天衣无缝,差点把“摩天云甲”给撞飞,我们不得已只得边打边逃,渐渐地,我们被逼到角落。我们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便和张哲凯交换了眼色,兵分两路逃跑了,他们也不甘示弱分别来追赶我们。
看样子他们想先夹攻消灭“摩天云甲”,再来对付我的“啸天神虎”。就在“摩天云甲”快吃不消时,我带着“啸天神虎”鬼使神差般绕道敌方后部发动猛攻,想把“乾元灵豹”给撞飞,紧接着又开始联合进攻“赤焰神鸟”,谁知“赤焰神鸟”撤退和“乾元灵豹”联合,组成铜墙铁壁。我们左右冲突,就是敌不过他们。于是,我们前后联攻,终于把他们打分开了。
终于,“乾元灵豹”元气大伤,倒在了地上。我正想松口气,哪知张焱用发射线一挑,“赤焰神鸟”便腾空而起,正好砸到了“摩天云甲”的圣兽盖上。这时,我突然猛撞“赤焰神鸟”,终于打败了它。这场比赛真是既惊险又刺激,可谓惊心动魄。
大课间给了我们太多太多;大课间是充满着我们欢笑的地方,也是一个增强友谊的地方。希望我们大课间能永永远远地持续下去!
矫健的步伐,从不走回头路,匆匆定下目标,是你,以你优美的姿态,刻画出一道道动人的弧线。
走,能使我步向前方。但有时候,我也能感受到肩上的负担有点沉重。无奈命运由不得我放下,走在此刻只成了一个不可变更的动作。
一步一个脚印,黑暗中跋涉的影子,有点疲惫,一路路跌的情绪,遗留下的',不光是叹息。远去的的已远去,那背影,将载入我航行的日志中去。偶然,我也重拾那点点滴滴,但我觉得,过去走过的路美好又带点遗憾。
有时,碰到很久未见得同学。我们之间的友谊,就像天空中的小鸟,虽与太阳近在咫尺,却永远无法抵达太阳一样,就像熟悉的陌生人。可是,走过的岁月将无法挽回,就像记忆从不拐弯,能做到的就剩下珍藏……
走着,让我领悟到人生的另一种真谛。
这个暑假,我去京广书城实践了十天,这十天,是我获益最大的十天。
记得第一天去实践时,干什么,怎么干,我毫无所知,只是想尽快完成实践任务,其它的都不重要。到了那里,一位姐姐告诉我,如果看到书乱了,就整理一下,不乱你就干自己的事情好了;一般半个小时左右看一下就好,不用一直转,应该会很轻松。
的确,很轻松。我一天去三小时,三小时其实很短,因为陪伴我的有书,有乐趣,这使我的实践获益无穷。
从《安妮》到《骆驼祥子》;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朝花夕拾》;从《简爱》到《羊脂球》,再到一部部小说集,其中的内容让人难以忘怀——忘不了那句"当回忆起往事时,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不会忘了那个"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的祥子,更忘不了那个"自私的、不行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些都来自于书,来自于在书城实践活动的收获。虽然每天要工作三小时,会少一些玩的时间,少一些写作业的时间,可是我相信在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是不亚于在家中、在课本上所学的知识的。
从实践中,我还知道了为什么书没有交款拿到门口时,门口的报警器会响——那是因为,每当书店进来一批新书时,服务员们会把一个小铁片夹在或贴在书中,正因为这个小铁片,书离报警器近的时候,报警器才会做出反应。我想这个发现可能是只有在这种实践中才会发现的。
活动最后我荣获了"服务之星"的称号,并获得了六十块钱的书,这或许算不了什么,但是这是我劳动所得,这仅仅是属于我自己,所以它对我有更深的一层意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