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烦了父母的唠叨,总以为自我已经长大,能够自我照顾自我,能够自我撑起自我的一片天,于是,最后有一天,我逃出了父母的世界,有点仓慌,有点兴奋,还有些许的不安。
我住校了。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竟以为自我完全自由了,我如鱼得水般享受这各种各样的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一切……。而竟完全没有想过或者说是故意忽略了心底那根弦——连着父母的那根弦。
忽然有一天,我鬼使神差地跑到电话亭,拨通了那个不知何时早已烂熟于心的号码……
“喂!”耳旁传来熟悉的声音,是妈妈!!说不出当时的情绪,反正我没说出一句话,只急切地聆听着妈妈那很熟悉的呼吸,那一刻,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不明白该说什么,只这样静静地等待着,玲听着这世界上最动听,最温暖的呼吸!“喂,是小静吧?我听得出你的呼吸。”那一刻,眼汪真真切切地掉了下来,妈妈竟能听得到我的呼吸!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女儿,不称职到连妈妈的生日都不明白!我好恨自我,为什么那么自私,为什么不多抽出点时间去了解妈妈,关心妈妈,哪怕只有一点也好啊!不明白接下来对妈妈说了什么,不明白什么时候走出了电话亭。我只明白,第二天,爸爸来了,带了一大包我平时最喜欢吃的零食,那一刻,我才真正地感受到了那个叫作“感动”的情绪!爸爸幽默地说:“这些东西放在家里很碍事,又很容易坏,还不如塞到你的无底洞里。”顿时,我鼻子有点发酸,爸爸以前总说我吃零食,还扳着手指告诉我吃零食的坏处……
从那以后,我的字典用就永远剔除了一个词“羡慕”,因为我有一个能听出我呼吸的妈妈和一个给我送零食的爸爸。
原先,我还是那样俗,因为父母的一句话一件事而感动得一塌糊涂,但我喜欢这种俗,此时因为我的心底早就有一根弦连着我的爸妈,无论我走到那里,这根弦是不会断的,它会传递父母给我的每一丝关怀,每一点温暖,每一份牵挂,让我深切感受这世间至纯至美的事物——亲情!
课间去操场玩的时候,无意间抬头望了望四楼的高三教室,走廊的栏杆上围着不少高三生,也许是由于楼层太高,只能在楼上看着底下的学弟学妹们,也许是由于高三令他们只剩下扶着栏杆远眺的时间。距离太远,我看不清他们的表情。可是我突然觉得,他们的姿态,或许,就是一种守望,守望确定的或不确定的什么。
活着的每个人,都会值得自己守望的东西。是生命,是愿望,是物质上的丰腴,是精神上的满足?对那些可见只能站在走廊上看看的高三生而言,他们是否在守望着自己的梦想。那种守望,是十年寒窗的将得到的收获,是辛勤耕耘所期待的'硕果,是奋斗过剩下的无悔吧。
有人说,没经历过高三,是无法体味高三的隐忍疼痛、充实幸福。高一高二的春天,咱们总要给高三的学长们写上几句无关痛痒的祝福。那时的咱们,是否也无法体味你们一直以来坚持固执的守望呢。然后发现,明年,就是学弟学妹给咱们写了。时间,真是走的毫不留情。高三,就这样在我的毫无准备中仓促到来。而我所守望的是什么,脑子里一片迷茫。
前不久做英语书上的一道类似心理测试的题,要回答是否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真的迷茫了。都高三了,还是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问了问周围的同学,他们都填的“是”,告诉我的时候,他们的脸上,透露着坚毅。也许咱们现在想要的,并不是最终值得咱们守望的,可是这至少是人生的某一阶段的自己曾经心心念念想要的,并为此努力。仅此,也足够用守望二字来表达了吧。想要守住的,是希望。
那么,我是对未来、对希望迷茫了?我只是不懂,咱们为什么要用十年的时间换取一张薄薄的通知书,我只是不懂,为什么要用汗水去换取物质的丰富再走向死亡?我所想要的,只是快快乐乐生存、并让爱我的人快乐。这,可否算是我能为之执着的守望。可是,想要守着这些,太难。
霍尔顿想守望的也只是最简单最初始的孩童的纯真啊。他想守望的,是层层叠叠的麦浪,是可供孩子游戏的麦田。我想要守望的呢?
蓝天守望着鸟儿,大海守望着风帆,大地守望着绿野,母亲守望着儿女。每一个守望的眼神都是一份真诚的期待,每一份守望的心都是发自肺腑的祝愿,每一个守望时刻都是倾心的牵挂。
每一个守望都包含了守望者默默无私地付出,不求任何回报地奉献。父母守望着我们长大,企盼着我们成才。
我们都渴望父母的守望,那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至爱,是任何金钱、物质都无法替代的情感。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离开妈妈,那时是我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妈妈把我送到幼稚园的门口,我却等着惊恐不已的大眼睛,乞求地望着妈妈,手使劲地拽着妈妈的一角,怎么也不肯放开。陌生的环境是我更产生了对妈妈的依赖。妈妈附在我的耳边轻轻地对我说:“别怕,宝贝!妈妈就在这里守着你,等你放学,我们一起回家,好不好?”我依然是一副怀疑的神情。妈妈蹲下来,一条腿跪在地上,搂着我,说:“宝贝,你看幼儿园里有那么多的小朋友,你进去可以和他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做游戏,还有啊,里面有和蔼可亲的老师,他们会像妈妈一样守着你。进去吧,妈妈就在这里守着,等你放学,一起回家。”我迟疑地看看妈妈,慢慢地松开拽着妈妈衣服的手,走向幼儿园,接着牵着我的小手的是一双温暖的大手,她是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第一天上幼儿园,我在那个陌生的环境里认识老师,小朋友。放学的时间到了,许多爸爸妈妈都等在幼儿园的门口,我紧张地用渴望眼神在人群里寻找我的妈妈,隔着幼儿园的栅栏门缝我一眼就看妈妈,妈妈也看见了我,立刻向我挥手。
妈妈几乎是跑着向我走来的,我激动跑过去,扑到妈妈的怀抱里,妈妈紧紧地抱住我,我在的脸上深深地亲了一口,妈妈也亲了我一口。我在妈妈的耳边说:“妈妈,我好想你!”妈妈紧紧地抱着我说:“宝贝,妈妈一直都在门外边等着你呢,妈妈没有离开,妈妈一直守着你啊!”
在妈妈的守护中,我渐渐地长大了,上了小学,上了中学,现在我已经上高中了。
一路走来,都有妈妈的'守候。上小学时,妈妈天天送我上学,放学接我回家。六年如一日,从未有过间断。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妈妈从来都是风雨无阻的接我放学、送我上学。六年小学生活,妈妈的精心陪伴,无微不至的呵护,都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我。我唯有努力学习,才能回报妈妈无私的爱。
自从上初中后,我成为一名寄宿学生,我坐在教室里,妈妈在家里守着我。每次周末回家,远远地就看见等候在大门口的妈妈。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我扑向妈妈的怀抱。我感觉,有妈妈的守望,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妈妈的守望,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使我有勇气面对生活挑战,使我有自信去战胜生活中的困难。
感谢你,妈妈!我将用守望来回报你的爱!
我漫步在校园里,又是初春。一切又像是人银装素裹的寒冬瞬间回到了朱自清笔下的春天一样。似乎在北半球的春天,生命都是在乐观而积极的跋涉中争取着,没有一个是被寒冬熄灭了对生活的信念的。记忆回到寒假。
每年春天,父母总会带我回到故乡,那个春意盎然的小山村。从我记事以来,爸爸的车常常停在一户农家的下面路边。要走一段路才能到达奶奶家。记忆中,那段路好崎岖,很陡,很难走。要历经好长好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看见那炊烟四溢的青瓦房。
印象中,有一位年迈的老人总会在瓦房前面的一条小路上,嘴里叼着一支自制的土卷烟。一支手臂拄在拐杖上,身体微佝偻,黑色的鸭舌帽下是一张古铜色的面孔。额上皱纹交错着,皱纹里掺杂的满是曾经的生活留下的辛酸,皱纹上下是两只透路着期盼与渴望的眼睛,却早已被生活的艰辛磨失了原有光彩。深深地陷在眼窝里。这就是我的爷爷。一位年过古稀身患残疾的老人。
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爷爷站在石板路边坚定有力的身影,越发地感慨和铭刻。爷爷一定会在我们返乡的那一天很早就站在石板路上,他不会问奶奶时间,却会坚实地像一座亲情的雕塑一样,守望着子女回家的路……
爷爷腿脚不灵便,却从未在我们回家的小路上消失过,好像一定要等到他期盼以久的身影,回到陪他度过了一辈子的老屋子里,才会释然似的,然后对我们嘘寒问暖,只是听到短短的几句话,他便会如孩童一般的笑起来。
爷爷从小腿脚就不好,是在他儿时留下的病根,到了老年便不断反复加重,爷爷的腿曾动过三次手术。因为腿部的骨头有些甚至坏死,还有很严重的关节炎,所以在我8岁那年,医院连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我曾记得爷爷躺在最里面的那一张病床上努力睁着无力却又坚定的眼睛,看着我们时的情景。那种对亲情强烈的渴望与不舍,支撑着他顽强的生命力。战胜了连医院都觉得难以战胜的病魔。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爷爷那时的眼神时隔多年,我依然不能忘记。那是经历过种种磨难与艰辛的人,才有不畏病魔的勇敢与坚毅,爷爷性格内向,话不多,他是用行动表达他内心的坚定和对亲情的珍惜,我庆幸我血管里流淌着和他一样血液。
爷爷终于又恢复身体。虽然病好后还是走路不方便,但已比原来轻松多了。爷爷那饱经风霜的大手总是握着一根拐杖,那拐杖仿佛是他生命中最珍贵的亲情。
今年春天,又看见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远远地站立在那里,凝视着子女归来的方向。
观看了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后,我最不能忘记的,竟是那个守望的背影。
儿时的背影伴着那串脚步声,没入了那条青石小巷;父亲的背影随着祝福声,隐入了那片苍翠的山林;母亲的背影带着牵挂消失在了那栋农家小庄中。
亲情,何曾不流露?母亲站在桥头,伴着西沉的余晖,使微风拂起那丝无言的牵挂,远方的人,可好?父亲站在田头,映着翠绿的植株,任泪水布满那张沧桑的脸庞,离家的儿,安好!爱,不是那么轰轰烈烈,痛哭流涕,也许只是让其浸入思想,透过灵魂——这是一种多么纯朴的情感哪!
守望者,守望。母亲的脸上微微舒展着,仿佛看见了她挚爱的亲人,踩着她的一份思念,带着一份微笑。向她走来;父亲的脸上似乎凝聚了思念,不舍,但却让那颗被他爱,爱他的心越走越远。他们就这样伫立着,虽是无声,却胜过有声。爱,随着我的思绪,渐渐凝聚在一个我小时候上学的书包上……
“记得听老师讲话!” 母亲叮嘱着,满是怜爱。“知道了!”我头也不回地奔跑着。明媚的阳光洒满了我的心扉,真好!我喃喃自语。或许是某种不可知的力量占据了心灵,我突然慢慢地、慢慢地转过头,母亲!我仿佛遇着了一个霹雳,僵住了。泪水溢满了我的'眼眶,母亲的双手平放,慈祥的脸上洋溢着作为一位母亲的幸福,她的几缕发丝飞扬在空中,真美!见我回头,她轻快地走上前,拉上了我书包上的拉链,“这么大了,还不让人省心。我敢肯定,那位亲情的守望者——母亲,胜过了美神!多么瘦弱的身躯,托起了我缤纷的童年!
书包还是那个书包,但母亲却老了。但那份执着的守望,却不会变。
老了,老了。但他们都还伫立着,伫立在某个爱的十字路口,用最博大的胸襟容纳归家的人。守望着一份难能可贵的亲情,我们的生命正是因为有他们而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力量。
他们是谁呢?
亲情守望者。
今天,母亲巳度过了79个春秋。在她79岁生日的早晨,我很早便从睡梦中醒来。看看表,还是凌晨四点钟。我轻轻推开房门,只见母亲正安静而又踏实地睡在梦中。
望着母亲,我从内心深处说一声,妈妈,祝您生日快乐。
儿行千里母担忧,有多少个夜晚,您从来没有这样踏实而又幸福的睡觉。今天儿子回到你身边,你才会如此安静如此幸福如此放心地睡在梦中。您就美美地睡一觉吧,等你醒来,我会亲手给您煮一碗可口的长寿面,让您慢慢品尝儿子对您的爱。
母亲,你真的应该好好享受一下幸福的生活。您这一生活得太苦太累,您用一生的守望换来儿女们的幸福生活,可您自己却无怨无悔。对儿女们,您是如此的宽容,又是如此地挚爱,可您自己,却背负着太多的疼痛,太多的守望。
母亲,您曾经是一个幸福而又娇贯的女孩。在外祖父外祖母的心目中,您是他们的掌上明珠。在他们看来,您这个富家小姐应该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男子,可您却对贫寒的父亲一见钟情。当您从嫁给父亲那天起,您就开始了此生漫长的守望。
您曾经期待与父亲朝夕相守,白头偕老。可是从您嫁给父亲的第二天,父亲因工作关系便离开了那个刚刚建立的家。作为共和国第一批文职干部,他有多少时间能陪伴您呢。你在乡下,父亲在城里。于是,您总是站在家门口的山岗上,期待着那个熟悉的身影映入您的眼帘。而父亲,在那样一个建设国家的年代,却一心扑在工作上。于是,朝朝暮暮,您的双眼满载着相思的守望。您这样守望了二十个春秋,然而令您痛断肝肠的是,在您刚刚四十岁的时候,您守望的那个身影永远消失了,父亲他带着永久的遗恨离开了人世。留给您的,是身边几个傲傲待哺的小孩,还有躺在床上病重的两个老人。您的心碎了,您做梦也没有想到,您日日守望的结果,竟然是这样揪心,竟然是这样凄惨。然而,更让您摧心裂肝的是,在父亲逝世的同一年里,您朝夕服侍的祖母和外祖母,也永远地闭下了双眼。一年之中,你痛失丈夫又痛失双亲,不知您如何面对那没有希望的未来。
有多少个夜晚,您哭着从梦中醒来。又有多少个夜晚,您抱着父亲的骨灰盒抽泣到天明。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我最害怕的,就是怕夜半听到您凄惨的哭声,怕早晨醒来看您那含泪的双眼。您总是在儿女面前掩饰着您的悲伤,但是您可知道,母子同心,当您在我们面前偷偷转身擦去泪花时,您可曾知道,您儿子心中的哭泣。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终于有一天,您从恶梦中醒来。看着身边三个末成年的儿女,您突然变得格外坚强。为了一份新的守望,您开始把心思全部放在儿女的身上。您仅仅是一个四十岁的女人,为了儿女您却再也终身未嫁。您就这样厮守在我们身边,默默承受着无声的寂寞和孤单。
您曾经满怀期待与儿女们朝夕相伴,厮守到老。可是当您把儿女们一个又一个成家立业后,儿女们又一个又一个地远离您的身边。为了儿女们的家庭幸福,您坚持留在乡下。此时你说父亲的坟在山上,他要有一个人陪伴。守得你们成家了,现在我也有希望了。就让我守一下你的父亲吧。您虽然这样说,但我知道,当我在遥远的江南飘泊时,我仍然能看到您站在家门前的山岗上那双守望的双眼。我也知道,您每天都在为儿子担忧,您每天都在盼着儿孙的归来。您在用您那无私的爱,默默承受着对儿女的期待。
孩儿不孝,不能与您朝夕相伴。今天儿子回来了,您就好好地吃一碗儿子为您做的长寿面吧。儿子虽然不能天天陪伴在您的身边,但是儿子知道,此生决不能辜负您的我们的守望。
当我站在麦田里守望,看见孩子们开心的欢笑着,他们围着圈,跑着,闹着,我觉得自己的心很温暖宁静,想这样一直下去,悬崖边上的风很大,总是冷冷的,让人颤抖。可是我知道,霍尔顿在那里。
一直都觉得自己精神很强大,我的老师说,小雨,你很富有。但你却象李白。后来,我又觉得自己沉沦和堕落在繁华中,思想越加的贫穷。周国平却是告诉我,精神的朝圣和守望其实是自己的事,是一个人蜕变的过程。就如文化的衰落和兴盛,别人抢夺的永远都是表面,在那深层的本质中,自身的价值永远是自己来体现和维护的。
在繁荣的和平年代,咱们似乎丢失了自己的信仰,或者更可悲的不是咱们得到和失去了什么,而是咱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种迷茫常常出现在大学中,或许也常出现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没有英雄的时代,人们朝拜的是时尚,娱乐造就了偶像来弥补这种精神的缺失。有时他们更象是守护者,引导着孩子们不要掉进悬崖。心灵的朝圣,以另一种,我无法理解的另类的方式在慢慢的继续着。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精神的拯救。
曾经我顶礼膜拜着宁静的生活,那种淡淡的,恬静的生活。就如现在的许多孩子都在向往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写的是遗言,却是美好的理想的生活。而符合更多的现代在喧嚣的城市中生活的孩子的精神的向往。繁华往往与落寞相承。咱们越是富有却越是贫穷。社会是一种束缚,人们谁也无法逃脱的囚笼。但同时,人如鱼儿离不开水一样,需要它的滋养。成长中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交替。这片金色的麦田里,谁在守望着半生的浮梦翩千?
哭泣的灵魂啊,朝圣的国度……我看着孩子们在麦田里嬉戏,那些欢声,那些笑语,那些纯净的,美好的守望。霍尔顿,别睡。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