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下午,史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们准备饺子皮、饺子馅、小勺儿、小碗,教我们学习包饺子。
第二天,下午,史老师首先给我们观看了包饺子的视频,然后让我们自己动手包饺子。我把饺子皮放到手中,拿起小勺儿,舀了一点儿馅儿,用食指沾了一点水,再把四周捏紧。咦!放以盘子里怎么倒了,原来馅儿太少了。吃一堑,长一智,我舀了满满一勺儿的馅放到饺子皮里,用食指沾了一点水,把四周捏紧,咦!怎么黏糊糊的?一看,原来馅儿太多了,饺子皮被撑破了。真像个撑破了肚皮的胖娃娃。我真想说,“我不包了。”但是我还是要包,因为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啊!我们要献一份爱心给妈妈。于是,我又振作起来,拿起一张饺子皮,看着视频,一步一步的跟着她学。我终于包成了一只完整的饺子,我又按照这个方法一下包了十几个,我想不能包一样的啊!于是,我又学着视频包了别样的饺子,有许多,比如说太阳饺,我只要把包好的饺子挰成太阳的形状就行了。
最后,我把包好的饺子送给了妈妈,同时也祝她三八节快乐!
众所周知,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通常都会团聚在一起,一起包饺子,吃一顿温馨的团年饭。所以,在前两天,我们正好学了“春节”这个单词,为了有春节的气氛,我们班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包饺子活动。
首先,我们班分为了5个小组,我在第3组,由我来担当组长。我们第三组中,刘钊岚负责带塑料碗筷,陈昱负责带盘子,李文浩和黄子彬负责带饺子馅,我、黄丽中和王维康负责带饺子皮。
到了周三,我们一切准备就绪,Miss Zhai一声令下:“活动开始!”我们班所有人都拿起饺子皮,“开工”了!一开始,我们组中,只有黄丽中是最专业的。于是,王维康的妈妈黄老师当起了我们的“外教”,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包饺子。我从来没试过包饺子,拿起饺子皮,向黄丽中那样,在饺子皮正面抹上一点水,使皮变得有些黏性。接着,舀一勺饺子馅放在皮的正中间,再把饺子皮对折,使它的两头粘在一起,一个生饺子就诞生了。最后,我还要稍加“点缀”,把饺子的顶端对折几下,再把折出来的几个小角往下压,好了,一个完美的饺子就出炉了!回头再看看我们组其他成员的“作品”,哇,各具特色!黄丽中的包饺子技术实在是太专业了,陈昱我行我素,包得不像饺子,到有点像馄饨!其他人包得饺子都很好,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最后一步,“点缀”没做好,没有什么美观。
我们组效率高,不一会儿,一大盘饺子就该拿去煮了,真是闪电般的速度啊!再过十分钟,饺子新鲜出炉了,香味扑鼻。我品尝了一下,嗯,味道不错。梁萱萱看了后,口水“直下三千尺”,她也尝了尝,觉得太好吃了!接着,陈老师和羽老师也来尝了尝,嗯,好吃!这句称赞使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又拿饺子皮,开始“运转”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一会儿,放学的时间到了,我们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特意六(7)班留了些饺子,就放学了。
我终于会包饺子了,而且味道十分鲜美,太好了 。
最近,拜读了黄武雄先生的《学校在窗外》一书。书中,作者以“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受教育与不受教育有什么差别”、“知识是什么”、“学校要不要存在”等一连串涉及教育的根本问题,探寻和揭示了学校教育和当下教改的真面目,从而引发我们进行深入思考,重新去认识学校教育,认识社会……作者认为,孩子去学校是为了与世界互动,打开经验世界与发展抽象能力,以便于与世界联结。学校教育应做,而且只要做两件事,一是打开人的经验世界,二是发展人的抽象能力。如果说学校教育还有第三件事该做,那么便是留白,留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创造、去冥思、去幻想、去尝试错误、去表达自己、去做各种创作。学生应能通过学校教育,逐渐形成自己的人格,看到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教育应以个人内在的发展作为唯一目的,而不能以这一代人的价值观为标准,复制成为下一代人的思想行为。
那么,我们教育的现状又是如何呢?学校教什么?孩子如何学?现今的教法与目标是否正真适合孩子内在的发展呢?我们的教学宗旨,是实施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而事实上,教学时,大体都是将“套装知识”和简单技能进行传授,给予学生简单的知识骨架的建构,这些知识技能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学习,为了加强孩子的竞争力,为他们的未来出路而服务的,是一种追求短期和直接目标的实用主义的行为。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缺失了知识积累过程中的自我经历、自我体验以及自我创造的过程,教育只是复制知识的机器,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而学校的主流价值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利于学生心智的成长。当孩子们离开学校后,就会对曾经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甚至,在学校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们考完试会把书本扔掉、撕掉,呐喊道我们自由了、我们解放了。相对封闭的学校就像象牙塔,很多学生从学校毕业以后到社会上很难适应这个大环境。他会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学的知识跟这个社会没有太大的`关联,甚至会自暴自弃。当孩子视学校为樊笼,书本为锁链,那么这种学校的存在和这样的教育方式一定不符合和不能适应孩子的内在成长。
实际上,人的学习大部分靠自己,而非依赖教师。教师最多从旁协助。所以,教育的重点,首先在于解除学生身上的压抑,让他恢复童年时的好奇,让他想学;其次是向他提出问题,让他看到方向;再次是营造讨论问题的环境;最后才是“教材与教法”。作为一名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探索经验、交流经验、验证经验的机会,并通过各种方式拓展知识的视野,把知识真正还原为人与世界互动的经验。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的学问,而在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给孩子们创造的空间,给学生多点时间与自由,给学生多点问题去思考。
读完此书,我深深觉得,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真的应该在埋头工作的时候,抬起头来看一看,看一看自己,看一看学生,看一看窗外,审视一下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并积极地行动起来去进行一些改变,做真正适合孩子内心成长的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今天,我来到了学校,一到学校我就听到同学说今天我们要举行包饺子活动,看谁包的最好,我听了之后非常的开心,但是我从来就没包过饺子,每次妈妈包饺子的时候我都没仔细的看过,这下不知道该怎么办啊!但是我的心里还是很高兴。正在这时已经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先给我们讲包饺子的过程,然后发给我们每人一片饺子皮,又给我们放上饺子馅让我们自己包,这时我迫不及待想一展身手。
我先把饺子皮上的饺子馅放平,然后将面片对折,最后把面片的顶端封好,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可我万万没想到我将这个刚刚包好的饺子放在桌子上时它就露馅了,于是我在包第二个的时候我总结了上次的经验,认真而仔细地包,并且使劲将饺子的口封好封紧,这次的饺子我比较满意,接着我按照这样的方法包了一个又一个都还可以,现在该调调料了,老师在我们的碗里让我们放上五香粉、醋、蒜、生姜和盐,最后老师给我们煮了我们包的饺子,煮好后放在碗里调上我们刚才准备的调料开始品尝,吃着自己做的饺子真香啊!
今天在课堂包饺子的亲身体验活动,我的感受真深刻啊!我希望以后的课堂上能够多做这些活动。
今天,我来到了学校,一到学校我就听到同学说今天我们要举行包饺子活动,看谁包的最好,我听了之后非常的开心,但是我从来就没包过饺子啊,每次妈妈包饺子的时候我都没仔细的看过,这下不知道该怎么办啊!但是我的心里还是很开心。
正在这时已经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先给我们讲包饺子的过程,然后发给我们每人一片饺子皮,又给我们放上饺子馅让我们自己包,这时我迫不及待想一展身手。我先把饺子皮上的饺子馅放平,然后将面片对折,最后把面片的顶端封好,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可我万万没想到我将这个刚刚包好的饺子放在桌子上时它就露馅了,于是我在包第二个的时候我总结了上次的经验,认真而仔细地包,并且使劲将饺子的口封好封紧,这次的饺子我比较满意,接着我按照这样的方法包了一个又一个都还可以,现在该调调料了,老师在我们的碗里让我们放上五香粉。醋、蒜、生姜和盐,最后老师给我们煮了我们包的饺子,煮好后放在碗里调上我们刚才准备的调料开始品尝,吃着自己做的饺子真的香啊!
今天在课堂包饺子的亲身体验活动,我的感受真深刻啊!我希望以后的课堂上能够多做这些活动。
这个问题,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惯性思维认为所有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都应该去学校接受教育的。当身边有一位朋友,他们的孩子是没有入学接受教育的,他们选择小学阶段由父母来教孩子相应的知识,有些科目请专业的教师来教,我从心底挺佩服他们的勇气,当然也有所怀疑这样的方式是否存在弊端?
书中大江健三郎对于孩子为什么要去学校阐述的观点是:为了与世界联结,进而反观自己,了解自己。
我比较认可这样的观点,人活在这个社会中,是不可能孤立存在的,人总是与其他一些人相互联结的,首先是父母,兄弟,姐妹等等,还有就是同学,朋友,同事等等。孩子去学校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在学校生活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以及学习知识。
关于学习知识,很多教育者们都提倡孩子自主学习,我在想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而言,他们如何懂得自主学习?现在一年级的小朋友第一学期从学习拼音开始,然后学习认字、写字,数学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不管是自主学习还是被迫的学习,孩子们在期中和期末都要面临考试,对于考试家长和孩子都很紧张,分数考得好的孩子家长自然高兴,分数低的孩子家长心里不舒服,可能会对孩子各种批评,此刻想想自己也是这般焦虑的家长之一。
我不知道孩子们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要学习认字,有没有想过我们所认识的字是从哪来的?在我小的时候我好像没有思考过这些问题,只知道老师教认字我就认字,教写字就写字,很少去思考过我为什么要学习认字,写字,读书?似乎就是应该做的,就像吃饭睡觉一样,那么这个学习上的主动性要从哪里来呢?我不记得小时候老师是否惩罚过抄写生字多少遍的事情,现在却经常听身边的朋友说孩子写错了题,某老师会惩罚孩子写多少遍?对于这样的问题,孩子会有怎样的理解?有一次,我儿子有几个字写错了,他的堂姐建议多多抄写,我反问我侄女,对于惩罚抄写是否有效,他的回答是无效的,我很奇怪明知无效的方法却仍然选择,其实这样一个惯性的思维,因为她以前也是被老师和家长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过,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去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而不能用惯用的方法来对待孩子。
最近还有一个问题使我很纠结,儿子期末考试考得不是很好,孩子爸爸觉得学习的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所以他要求孩子在这个暑期把学习过的课文都默写,对于这件事情,我开始不是很同意,当然我开始是心疼孩子,也有一些觉得不妥的地方,只是似乎说不出来,通过看了《学校在窗外》,我似乎有点明白,背多少书,写多少遍也只是让孩子在重复着机械的工作,这样的默写意义在哪?孩子通过默写只是会多写几个字,多背诵几篇文章,那么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是被我们一点点破坏掉呢?
这些问题我还需要慢慢的去思考学习,或许在《学校在窗外》这本书可以帮助我找到答案,我要继续细细读下去。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例:第一次滑冰,第一次做饭,第一次包饺子……那么多的第一次就像天空中星星一样多。让我最难以忘的是第一次包饺子。
周六下午,我一到学校,二楼就闻到了阵阵饺子香。我一想:咦,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啊!还有饺子吃,这可别想瞒过我这小馋猫了。“机灵鬼”黄越问了问老师,我们才知道,今天原来是活动课“包饺子”啊!我们兴奋地一蹦三尺高。
回到座位上静静地等着,别看我表现的很冷静,心里却像装着一只小鹿“砰砰”直跳。上课了,老师把水、面和肉馅端了进来,我迫不及待的洗了手,准备开始大干一场了。
开始和面了,我和李妍、刘如愿又是盛水、倒水,然后搅拌。李妍似乎是一个“大厨师”她手忙脚乱地按了起来,还边对我们说:“你们不用干了”。看李妍辛苦的背景,让我不禁想起了妈妈,妈妈每天都很辛苦,我一定要孝敬妈妈。
面和完了开始擀皮了,我拿起擀面杖,飞快地擀了起来,不一会就擀好了。老师又给了我们一些面皮,我连忙拿起来我擀的皮和老师的一比,啊,真是差远了。我擀得像一个不规则的图形,而老师擀的圆圆的特别美观。
下面开始包饺子了,我左手托皮右手拿着筷子向里面放馅,我开始把馅放少了,包出的饺子连站都站不住,一个个像被打败的兵一样。后来又把馅放得太多了,把皮撑破了,我有点泄气,不想包了,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过来给我示范。在老师的鼓励下,我越包越好,战败的“兵”变成了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开始煮饺子了,我们组虽然是第三名,但仍然煮了三碗饺子。虽然我们包的饺子不漂亮,但是很香很好吃。
从包饺子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