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雪豹》这本书,我懂得了:每一个幼小的生命,都要依赖双亲、群体、社会的悉心照顾才能健康成长,当幼小的生命逐渐长大,这种“依赖”就会显现负面效应,变成生命难以挣脱的精神锁链,阻碍生命走向独立、成熟和强大,它告诫人们:我们一定要学会独立生存。
这本书讲的是:一只雪豹在半岁的时候,被猎人抱养回家,取名叫雪妖,被无微不至的照顾。一年后雪妖要被野化后放归山林。雪妖的野化过程,可谓一波三折。由于从小在人类身边长大,雪妖错过了学习捕猎技术的最佳阶段,所以在野化的路上,颇多艰辛:人们千方百计地对雪妖进行野化训练,用实战捕***的方法教它捕捉猎物,但是雪妖没有任何经验,总是一次次失败。它不会捕食猎物,无法独立生存。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北斗母豹出现了,它改变了雪妖的命运。北斗母豹找到了丢失了很久的孩子,她欣喜若狂,对雪妖进行了精心的照顾和教导,雪妖在妈妈的耐心教导下,,终于学会了如何捕猎食物。就在他们以为雪妖可以从此走上独立生存之路,成为一只真正的雪豹的时候,却发生了意外……因为北斗母豹还要抽出精力照顾另一窝正在吃奶的小雪豹,雪妖因此非常嫉妒。它渴望更多的母爱,嫉妒使雪妖变得疯狂,因此雪妖在妈妈不知道的时候,***害了他的几个“弟弟妹妹”——三只幼小的雪豹。北斗母豹得知了真相以后,伤心欲绝,它怀着一颗破碎的心永远的离开了雪妖,而雪妖最终成了豺群的食物。
雪妖习惯了依赖人类生存,习惯了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无法适应自食其力的生活,更无法适应弱肉强食、充满竞争的丛林环境,所以无法独立生存,导致了自己悲惨的命运。
这使我不禁想到了现在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生活在万千宠爱中。穿得好,吃得好,“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他人,父母和祖辈给予了他们太多的疼爱,甚至过分的溺爱,他们养尊处优,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霜,他们过分依赖父母,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能体谅父母的辛苦,这样的孩子不能自立,将来怎样独立生存,如何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生活?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呀,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没有过硬的本领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在竞争的社会中生存发展。
学会独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有你经历过生活的考验感悟出道理你才能学会独立。在困境中成长,会让你对生活看得更透彻,也会使你变得更独立。友谊的破裂,就让我感悟到很多的道理,也让我学会独立。
以前,我和小红、小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是因为一些事,我和小红彻底地绝交了,和小丽的关系也不会变得像以前那么要好了。
我跟她们关系很好的时候,在学校,一下课,我就到她们的座位一起聊天、一起玩。她们玩什么,我就玩什么。那时候的我们多么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是多么地快乐。星期六星期天,她们叫我去逛街,我也去。买完东西后,我们都分享食物给彼此。补课的时候,小红没有钱,我就请她吃早餐。去学校小红看见菠萝想吃,但是她没有钱,然后我就请她吃。
有一次,学校举行篮球比赛,她叫我去参加,我就参加了。可是我打篮球很差,她打篮球还可以。然后我们就形成了对比。星期六星期天她想练打篮球,可是我们一个人都没有篮球,然后就打算三个人合资买篮球。过了几天,她们都讲没有钱,最后篮球只是我一个人买的。明节放假了,我喊她们陪我去配眼镜,她们就讲她们三天都要上清明,不陪我去。到了最后一天,我去邀小红陪我买点东西,然后她讲她没克。她们喊我的时候,我都陪她们;到我喊她们的时候,一个都不陪我去。
从中我明白了她们不是真正地和我做朋友,和我做朋友,只是喊我陪她们、请她们,从而导致我没有零花钱花了,想买什么都没得买了。明白以后,我都不跟她们玩了,就开始学会一个人自己去做任何事,大胆地向前踏一步。不跟她们玩以后,只有小丽去问我原因,并继续和我做朋友。而和我最亲密的小红见我不理她,她也不理我。这样的友谊难道我不去维持了,它就破裂了吗?真是令我心寒,十年的友谊啊!居然坚持不了任何一点的挫折。
在学校,我开始一个人去老师办公室,一个人去上厕所,总之都是一个人。我也开始重新交朋友,交那种可以把心交出去的朋友,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瞎了眼交那种朋友。
学会独立,真的很难,需要很大的勇气,又要经历人生中的挫折从中逐渐地变独立去。啊,让我学会独立吧!不要再像以前那样软弱,那样无能!
独立是好事吗?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回答。
有不少人会说:不是好事,独立一点也不好。独立不但离开了父母,还与家里所有的好朋友都分别了。只身在学校,如同一叶孤舟飘荡在广阔大海,并且生病了也没人照顾,衣服脏了也洗不干净……在那时想到的就是父母,就是家的温暖;而独立,差不多成了魔鬼的代名词。
有的人会觉得独立好,甚至觉得非常好。以前在家只有父母做事的权力,而自己却没有分。而如今好不容易独立了,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是不唤自来吗?趁早摆脱父母的过分呵护,趁早摆脱家庭的过分牵制,让自己在人生中留下一段能让自己自豪的事。比如研究怎么样洗衣服既省时省水又省洗衣粉,观察怎样去晒衣服更容易于,总结出叠被子的一些经验等等。
由此可见,“独立”既可以说是令人畏惧的魔鬼,又可以说成是让人走向坚强的必经过程,独立具有两面性。
独立的疯狂与惊险
瞧一瞧我们离开家里寄居学校的一些独立生活片断吧:
每当一放学,我们这些“独立鬼”便跑回寝室,扔下书包,抓起MP3。慢着,这是干什么呢?答案当然是听音乐了,特别是摇滚乐。想想看,一天七节满满的课,再加上两个小时的晚自习,好不容易熬到放学,现在进入我们这些“独立鬼”的独立天地——寝室,能不好好放松吗?每当到了这独立天地,我们全身就彻底放松了,放松得简直到了一种疯狂境界。而我们这些“独立鬼”此时便都成了疯狂主义者。在此天地里,不管是写字,洗衣服,洗澡,那阵势,那情形,差不多都可以用“疯狂”两字来形容。我们觉得只有这样“疯狂”,才能完全放松我们紧张已久的神经,也才能增添一些我们读书之外的乐趣。
但就是由于我们这样“疯狂”,惹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寝室管理员总是怒气冲冲发跑到我们这里来找我们麻烦,楼上的读高中的大哥哥们也总是走下来拍打我们的窗户,有的还会这样来一句:“学弟们,请不要产生噪音,这里是寝室不是舞台。”听起来是挺幽默的,但我们很乐意接受。
但有一次可把我们这些独立鬼吓得要死,那天我们还在“疯狂”的时候,突然几个头发和衣服都被弄得阴阳怪气的人向我们寝室走来,我们以为他们是流氓,是来抢劫的,于是我们顿时慌了手脚,“疯狂”演变成了沉默,但这次还好,他们并不是流氓,原来只是虚惊一场。后来才知道这都是“疯狂”惹的祸,那几个人是我们的“同类”,他们是被我们的歌声吸引过来的,他们也经常像我们这样“疯狂
爱默生说过:“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先是个不盲从的人。人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他的话极大的讽刺了喜欢强调“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以增进人际关系的人。但“从别人的观点看事情”与“从自己的观点看事情”两者并非完全矛盾,所以爱默生的名言可以这样理解:“要尽可能从他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但不可因此而失去自己的观点。”这是成熟的表现,即是发觉自己的信念,与实现信念的信心,勇气。
年轻人有时常常会害怕自己与众不同,无论是穿着、行动、言谈或思考模式,都尽量与自己所属的圈子认同,我的某些同龄人在被家长指责时总会提起周围同样是去网吧的或是打耳洞的或是谈恋爱的同学,这样使它们看起来不会很傻。这是因为“孩子”喜欢与同龄人做相同的事,很在乎朋友或玩伴对自己的看法,毕竟我们需要被自己的同伴接受。
扩大年龄范围,当我们身处不熟悉的环境,又缺乏经验时,最好的方法便是顺应一般人的标准,直到我们自己有了足够的经验和勇气,才会按自己的标准与信念做事。我们总认为顺应人群大流是安全的,但事实上也是虚假的安全,因为此时我们很单纯,更易被人牵着鼻子走,于是人渐渐变为环境的奴隶,人真正的自由,是接受各种挑战,不断奋斗。
假如我们思想理性了,能称得上为“成熟”,我们便不再需要挤在大部队里面,说到底,跟随大潮往往是遭受到团队的排挤,而暂时不随大潮流的人却会被视作为古怪,另类的人。坚持一个不被人支持的原创或迁就一个支持的原则都是不容易的,愿意在反对声中坚持信念,的确需要极大用勇气。
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自己其实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专家———在人们自己本身,家庭或事业的世界里,人们做某些事,只不过是因为某些“专家”这么说,或者那是一种流行,跟着做也只是为了凑个热闹。
所以需要坚持的不是他人的立场,而是自己的,这才让我们不会迷失方向,毕竟身处大流里的我们并不需要思考,而我们正缺乏思考。
独立个性与思维使我们成熟,有些像是种子需要独立的土壤。
因此要想变得成熟,首先要不盲从。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
有的人对“从众”持否定态度。其实它具有有两重性: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陈规;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如误会等。
不仅如此,在客现存在的公理与事实面前,有时我们也不得不“从众”。如“母鸡会下蛋,公鸡不会下蛋”——这个众人承认的常识,谁能不从呢?在日常交往中,点头意味着肯定,摇头意味着否定,而这种肯定与否定的\'表示法在印度某地恰恰相反。当你到该地时,若不“入乡随俗”,往往寸步难行。因此,对“从众”这一社会心理和行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认为“从众”就是无主见,“墙上一棵草,风吹一边倒”。
自然,生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凡事或都“从众”或都“反从众”都是要不得的。
中国有句俗语叫:少数服从多数。可是,并不是多就证明这条路是对的。盲目的听信权威往往会落入陷阱,还不如实事求是,用双眼去发现。
摆脱盲从,学会创新。有一片沼泽地,十分危险。一个人要穿过它,左跨右跳,竟找出了一条路来,可好景不长,不一会就陷下去了。第二个人看到脚印,以为这是一条安全的大道,便放心的走了下去,最后也陷入了泥中。很久以后,又有一个人路过这,看着密密的脚印,以为已经有这么多人走过去了自然不会错。于是放心的走了过去。结果可想而知。路并不是走的人多才安全,沿着他人的脚印,盲从众人弄不好会掉入陷阱。盲从必将庸碌的过完一生。那些被众人奉为神仙的张悟本、李一等被人们盲目崇拜,可当闪耀的光环摘下后,他们只是几个凡人罢了。所以,不盲从,学会用创新的眼光看万物。
实事求是,相信自己。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物体下落快慢由重量决定。被人们信奉了两千多年。可两千年后,伽利略不畏权威,坚持自己的看法,提出自由落体学说。伽利略的成功不在于他有多大胆,而在于他相信自己,拿出事实。一个蜡苹果怎么会有香气,可当问到众人时,只有一人肯定的回答,没闻到。不相信自己的鼻子,只坚信一个常识:苹果是有香气的。这正是不相信自己的表现。一个人连自己都不信,又还能相信谁?
敢于实践,用心发现。当蜡苹果拿到众人面前,一个人看出了其中的端倪,疑惑的摸了摸:这是苹果吗?他长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相比于他,回答没闻到的人思维就略显肤浅了。敢于实践,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才是求实精神的升华。牛顿善于发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哥白尼挑战权威,推翻了地心说;居里夫人几年如一日,发现了镭。只有敢于实践,用心发现,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人的常识不一定都是对的,权威、众人所走的路不一定都是无误的。实事求是,敢于实践得出的才是自己的,才是适合自己的。何必盲从他人?长一双慧眼,让事实说话。
世界末日的谣言说道,黑暗三天,地球毁灭,一度引起蜡烛和手电筒的火爆销售。日本核电站泄漏,引起抢盐风波。正因为人们过于相信流言,盲目从众,才会引发一场场闹剧。面对流言与质疑,我们应该拒绝盲从,坚守自我,长久未来。
拒绝盲从,我们应该做到明辨是非。
对于从众,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具体分析,真的效仿的事情本身必须是正确的。我们要拒绝盲目从众,必须明察对错,从而做出正确选择。文天祥忠心为国,在好友也叛国投敌之际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国家甘洒一腔热血,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名言;陆游一生主张抗金,虽屡遭弃用,被求和派严厉打击,却仍旧坚守自己的志向,相信救国才是正路,因而“位卑未敢忘忧国”,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相信自己的选择,明辨是非,书写出了一篇又一篇不朽的篇章。
拒绝盲从,坚守自我,才可成就辉煌。
在屈子的“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慨然悲叹中,我们看到他独行于天地间那一抹身影;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下,我们看到他“采菊东篱下”的悠然生活;在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中,我们看到他豁达气度,他们拒绝盲从,收到了内心的字的与安慰留下了千古绝唱。
拒绝盲从,我们应有淡然之心。
每个人都应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坚守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追随他人,盲目从众。坚守自我,才可成就辉煌。汤显祖不愿接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创作出了杰作《牡丹亭》;鲁迅不愿接受国人的麻木无知,因而他弃医从文,一杆笔,唤醒无数国人的反抗意识,挑起了中华的脊梁;马丁‘路德金不愿盲从,不愿接受黑人被歧视的命运,于是他愤而引言,用他的努力换起来无数黑人心中的改革之梦。
当狂潮来袭向着正确的方向步行,不要犹豫,拒绝盲从,坚守自我方能成就辉煌,达到成功的彼岸。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