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用水之类的作文一年级(一年级小学写的节约用水征文)

节约用水之类的作文一年级(一年级小学写的节约用水征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3-03-25 10:18:49
节约用水之类的作文一年级(一年级小学写的节约用水征文)

节约用水之类的作文一年级【一】

可是最近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了,水也越来越珍贵了,本来这是好事,可当水变得珍贵了人们也不懂得去珍惜,那这可能反成了坏事。我不禁疑惑起来:这水是要如何珍惜才是呢?冰凉的水从龙头里冲出来,划过我们的手,带走了污垢而不留下多余的痕迹。这种淡淡的温柔要怎么去珍惜呢?

我冲洗着抹布,水一如既往地带走了布上的灰。待洗出来的水不再是乌黑的之后,就关上了龙头。扭干了水之后。我发现龙头漏水了。用力扳紧,无果。水依旧“滴答、滴答”地漏着。叹了口气,我摇摇头,走了:虽然确实该珍惜水,但是这也不是我能管的,公共的东西出问题了就是出问题了,等修理员来修吧。

我才转过身去,一位同学与我擦肩而过,对着那水池发呆:“哎……”

后面她说了些什么我记不太清,大致是说现在东西质量不好,学校提倡环保反倒没环保了这样的。就是那个时候我好奇地看了她一眼,发现她把水池下方的水盖盖住,移开,到了另一个水池洗手。

“为什么要移到另一个水池去呢?”我甩了甩手中的抹布,忍不住开口道。

“啊,是周啊,”仔细一看我才发现她是我们年级的,“嘛,到时候有人要洗抹布就有得用了呀。”

这时我才想起来,她是洗手的,洗完了要冲走的,而且不可能用积好的水池里的水来洗手,可如果把水积起来给下一个要用的人,或许就会有利用率。如此一想我又想到了更多,平时我来洗抹布的时候经常看到洁净的水积在池子里,那时我还在郁闷,究竟是谁有那空把水积在那里而不使用,原来其实是她们在节约水呢——用如此平凡至极的方法,这么细微的举动来为地球环保、节约水源出力呀!

如此想着,我有些莫名其妙地点了点头。对方笑了,关上水龙头,甩了甩手:“啊啦,不用崇拜人家的,我也是学别人的,学校都没空修,很多电力的.问题都解决不了,在那之前就先用自己的方法省一点。”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原来她也是听别人的。那么,在她之前,也有这样的学生凭着自己微笑的力量尽可能地节约水,并且把方法教给别人?

“我们又不可能去多么大的场地进行宣传,也不可能捐多少钱进行什么节水工程,但是这种事还是可以做的。”她如此说着,我们一起走向教室。

这么一说倒也对,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这种微小的事,但是,我觉得这些微笑的细节比如何空有形式的宣传还要好很多:至少我们是自己出力了,我们学会了在意生活细节,从生活点滴起节约水,而不是形式性地任务性地去完成这些本该融入生活的行为。

不过,到底如何节约水呢?我不知道答案,也不想知道答案,我想做好现在的自己,继续从自己的细节节约这点点与滴滴——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别人问着我。

勾起唇角,我轻笑:“呵呵,因为这样可以给要洗抹布的人用啊。”

节水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节约用水之类的作文一年级【二】

珍惜生命之水,节约从我做起。水是生命之源,我要保护每一滴水。如果没有了水,地球就会干裂。

但是一天,小明在洗手间洗手时,发现那里的水龙头坏了。一滴滴清澈的自来水像瀑布一样往外流。小明费尽了心思,把它修好,并且关上。小明,总算松了一口气。随后他把节约用水,四个字贴在了墙上。

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离不开水。一旦没有了水,就等于没有了生命。

节约用水之类的作文一年级【三】

下课了,小明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打球。走在去操场的路上,他们发现墙角的水龙头没关,水不停地滴着,下面的水槽里都积满了水。墙上挂着的"节约用水"四个字显得特别刺目。小明走过去,把水龙头关了。他们几个决定以后一定要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之类的作文一年级【四】

一天下午,小明在放学的路上看见路边有个水龙头在滴水。他想:“这样不停地滴水要浪费多少水啊,很多地方都需要水呢?”

于是,他连忙跑过去把水关掉。他又写了一张提醒大家“节约用水”的纸贴在墙上,告诉别人要关掉水龙头。

小明想,每个人都能节用水。他的心里很开心。

节约用水之类的作文一年级【五】

一天,小明和小文来到洗手间洗手,他俩将水龙头开得很大,洗着洗着,小明用手捧了一捧水泼到了小文的.脸上,小文急忙还击,就这样,你来我往的打起了水仗。

过了一会儿,小明和小文听到有人来了,这下可有攻击目标了,来的是小红和小花,刚进来就被小明和小文泼了一身水,吓得她俩急忙抱着头跑了出去。

小明和小文正得意地大笑着,忽然发现水没有声音了,他俩回头一看,原来是班长和小丽进来了,并且关上了水龙头。班长给他俩讲了要珍惜水资源的道理,小明和小文认识到了错误,他们俩就立了块牌子,上面写着;节约用水请勿浪费。后来,洗手间里再也没有人浪费水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