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卧冰求鲤的故事,只为了母亲捉一条鱼而久久地趴在冰上,看着不够真实,虽然也是孝,但是却没有太多好的感触。
我更喜欢古时候韩伯愈“挨杖伤老”的故事,母亲对他十分严格,一点小过失便要杖罚,可无论母亲怎么打他,他都不叫嚷一声,也不曾掉一滴眼泪。但当他感受到母亲打他没有力气的时候,他哭了,眼泪汩汩而流,为什么?因为感到母亲老了,他的心是那么的痛。
时间是残酷的,它带走了父母青春的时光,谁都感觉得到,可谁会珍惜呢?更多人选择的是熟视无睹。
我相信,许多人都在年幼时许下了“孝”的誓言,可在岁月的“洗礼”中,他们忘了亲情的可贵,仿佛他们的生命中只有利益和金钱。
许多人认为,孝就是让父母吃好住好,这跟养狗有什么区别?孔子也痛恨这种做法。
敢问现在有谁还会清楚记得父母的生日?其实孝,就是在父母生日的一句温馨的“生日快乐”;其实孝,就是在天冷的时候一句关心的问候;其实孝,就是一颗心去温暖另一颗心。其实“孝”并不需要我们刻意去做什么,它就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真情流露。
孝心无价,也许是金屋银屋,也许是干净整洁的小木屋;孝心无价,也许是山一般的财富,也许是一枚带着爱的硬币;孝心无价,也许是在父母累的时候,帮忙做做家务,也许是在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耐心地聆听……
无论是做什么,孝都是无价的,无法衡量的。
现在,趁父母还年轻,好好孝顺他们吧。
不要让时间夺走了这短暂的,值得珍惜的,孝顺父母的美好时光。
放了学,姑姑就带我们去桐乡了。我们坐在汽车里面,看着去桐乡的路途中的一些美丽的景色,心情真是十分高兴。
到了桐乡以后,我们挑选了一家比较好一点的饭店。姑姑后来带我们去了一家叫“新三五”的饭店吃饭。
我们走进饭店,看到里面真大呀!里面的桌子就有一百多张,上面装满了电灯,把整个大厅照得好象白天一样明亮。里面开着空调,让人觉得有点儿热,我就脱了一件外衣放在椅子的背上。姑姑带着我来到了点菜的地方。一位阿姨满面笑容地对我们说:“先生小姐,你们要吃一些什么,请自己点。如果不了解情况的话,我可以向你们介绍本店的一些特色菜。”姑姑对那位阿姨说:“请把菜单给我。”那位阿姨笑着把一份点菜的本子给了姑姑。姑姑叫我和她一起看,一起点菜。我看着上面的菜名和姑姑小声商量着。后来,我们点了一只烤鸭,黑鱼片,青椒牛肉……然后,我们就回到那张桌子边坐下来等待。那位阿姨拿着我们点的.菜单走到厨房里面。
过了一会儿,一位厨师推着一辆车子走了过来。车子上面放着几只烤鸭。他走到我们桌子旁边停了下来。我想这一定是我们点的烤鸭了。那位厨师立刻动手灵活地把那只烤鸭上的肉一片片地切了下来。啊,他的手真是灵巧!不一会儿工夫就把整只鸭子上的肉全部切了下来,只剩下了一只鸭子的骨头壳子了。
我们立刻吃了起来。这时,我们点的菜一只又一只地端了上来。我吃得非常高兴,觉得现在的生活确实和爸爸那个时候不能够相比了,简直有天差地别之分了。
小时候,从未想过要感谢父母,总认为父母对我的付出是应该的。但长大之后,却发现小时候的想法是多么愚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学会心疼父母、关心父母了。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在心中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就像书上说的:“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但读了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于是我试着开始尽孝,开始感恩,开始报答……
我试着克制自己的暴躁脾气,却还是会对父母乱吼乱叫;我试着为父母排遣忧愁,却还是会找出各种理由避免无聊的烦琐;我试着成为父母的贴心小棉袄,为他们分担工作、生活上的压力,但我总是宁愿去听周杰伦口齿不清的R&B,也不愿听一句他们的唠叨……
我到底做了哪些感谢父母的事情呢?无非是去超市回来时为父母分担几个大包小包,在妈妈洗澡时极不情愿地为她擦背,在他们躺在床上看电视时被动地为他们关灯、倒水,凡买东西之前都想想父母赚钱的艰辛……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与他们的爱和付出相比呢?我只是一颗小水滴,他们却是海洋。
在这世界上,即使到处都充斥冷漠,还有一个地方让我停靠;即使所有人都反对我,还有两个人给予我继续走下去的力量。夜深了,人们都睡了,父母还在等待我回家喝热乎乎的汤。那种感觉非常温暖。
“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时,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时,已不再年轻。”我不想让这样的遗憾发生在我身上。你想吗?
成年之后,对吃席却生出一份厌倦和疲惫来。一方面是生活水平的好转,不再对酒席上的菜肴充满向往,另一方面却实在是不堪应酬之累。本来像我等无官无权的人又能有多少应酬?但平时同事、亲人、朋友的人情往来还是有的,偶尔也赴几次饭局,不免生出几分感慨来。
最明显的当属金钱之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仅是日常生活中人情往来的随礼就令如我等囊中羞涩的人尴尬不已。亲朋好友,同事同窗,婚丧嫁娶,每次一百两百的,如果一个月有那么几次,经济上就吃紧了。不去又不行,既驳人家面子,又失礼数,显得不通人情。一年下来,没个万儿八千的,就过不了人情这道坎。这道难以绕过去的坎让人心生怵惕而又无可奈何。
等待之累也算是吃席之累的一种。每次请柬上定好的时间是一回事,实际开宴时间又是一回事。往往是开宴时间要比原定的时间推迟一个多小时以上。尤其是吃寿酒时,更时兴等待,说是能延年益寿。大多数时候,等待的.原因是客人没到齐,而且是重要的客人,例如领导。如果领导没有来,这席是开不得的。再如舅爷、亲家,那也是坐上席的重要人物,没来也是万万开不得席的。而这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和身份尊贵,往往不会准时赴宴,非得“三请四催”不可。这一等,苦的可是大多数客人,肚子咕咕叫,又无事可干。如果是熟悉的人同桌,还可以摆摆龙门阵侃侃大山;若是陌生人坐一桌,则只有大眼瞪小眼度日如年挨时间了。
最累人的还是陪领导的饭局之累。鄙人有幸因公事光临了屈指可数的几次饭局,深味官场饭局的“水”太深,学问太大,心理负担太重。一个有尊严的人时时会感到这种饭局中难以承受的心灵之累。
这种累从入席开始。你得让级别高的人走在前,坐首席。酒店的饭桌都是圆桌,不像农村一样,厅堂排上席,上席排在神龛下,首席一眼就鲜鲜明明。圆桌没人坐时是看不出尊卑的,这就得你去判断了。一般来说,你走在最后并最后落座保证不会坐错位置。如果不慎弄错了,还要领导来给你“指正”,人也就丢大了。
入座之后,你的端杯举箸也须在领导之后,看领导的眼色行事。领导爱好杯中物,你身份卑微,让你敬酒你不够级别,不敬酒又成了不晓事的人,两难处境又让人何以堪?为了给自家领导挣个面子,当你勉勉强强或懵懵懂懂地端上了酒杯,身份和级别最低的你得先给在座的每一位领导按级别高低先干为敬地来上一圈,次序绝对不能错。有不认识的领导,你还得要自己的领导介绍一番。这时尴尬就来了:介绍你时,你无官无职,领导只好说“小某”或“老某”,你会明显地感受自己身份的卑微,生出无形的刺激。然后,又轮到领导来“敬”你的酒,一个来回又是一圈,你酒量尚可撑得住,算你行;若酒量不行,你就得伤身体了。如果座中有本单位的领导不胜酒力,你还得替他解围喝几杯,给关键领导多敬几杯,一场酒下来,直喝得你七荤八素翻江倒海。这其间,你还得有一副好口才,记得各种新鲜时髦的荤段子,让领导喝得尽兴。
如果你是一个不喝酒的人,只是一个人在吃饭,别人觥筹交错之际,你就不要生出冷落之感。但你的心态再平和,当你成了酒席上的局外人,成了一个闷葫芦,成了领导心中“不晓事”“不懂礼节”的人,你的感觉还那么良好吗?你参加酒席的意义又在哪里?这种既有心灵之累又有身体之累的酒席一次两次还罢,一旦多有几次又与坐牢何异?还不如不去。
我等远不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若是那见过官场大场面的人,道起这酒席之累来想必感触更深。一想到那些各种酒席场面谈笑风生、纵横捭阖的人,在生出几分佩服之余,又生出几分可怜:他们的心灵之累又有谁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