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说:“不知道,可是狐狸说这葡萄是酸的”。小兔子说:“既然你能两个都说葡萄是酸的,拿着葡萄一定是酸的”。小兔子和小松鼠呆呆的看着个葡萄架。过了一会,小猴子来了,小猴子问小松鼠和小兔子:“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小松鼠和小兔子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猴子看看这葡萄架,扑腾一下,跳了上去,摘了一个葡萄放在嘴里“恩~真甜”。小猴子说。小松鼠和小白兔问猴子:“这葡萄是酸的,你怎么说是甜的啊”?
小猴子说:“来来来~我摘一串给你们尝尝”。小兔子和小松鼠说:“恩~真甜。”小松鼠说:“为什么狐狸大哥说这葡萄是酸的啊”?小兔子说:“我也不知道啊”!猴子说:“狐狸说是酸的,那就真是酸的吗?,你们为什么不自己摘一串尝尝啊”!小兔子和小松鼠说:“是啊!我们应该自己尝一尝,狐狸说是酸的,那也不一定是酸的啊”!送这以后,小松鼠和小白兔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自己动手做,不能看别人失败了,想自己也失败!
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心倾听自己的声音,并要坚信它是最美好的,最独一无二的旋律。
这是这本书给我的写作打开了心结的地方。
无数次我对自己的写作产生过极度的自我怀疑。当我写某些感悟的时候,我会怀疑“你的感悟真的好奇怪,别人会认同吗?别人看了会觉得很好笑吧?”当我阐述一个观点的时候,我也会想,“你的经历如此单纯,你对世事的了解如此肤浅,你对人性的认知是多么止于表面,这样的你写出的观点有力量吗?”······
凡此种种,在我开始写作的一段时间里,像恶魔一样深深攫住我的灵魂,它嘲笑着我,阻挠着我,有无数次我看到自己的文字便深感厌恶,不知道该如何继续完成一篇自己本来雄赳赳气昂昂地想去写的文章。
可是,娜塔莎的想法让我开始试着勇往直前。
她说,“要是你每一回坐下,都期待着要写出伟大作品的话,写作带给你的,永远只有大大的失望。此外,那份期待也会让你迟迟无法动笔。要学会信赖自己的心灵和身体,并培养耐性和不具侵略性的态度。艺术的世界何其辽阔,一首诗或一篇短篇小说根本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写作的过程和人生。”
我越来越到,学会信任自己的声音所拥有的力量,让自己的声音自由地倾注于笔端,让自己的思想在写作里自由放飞,不要束缚它,不要嘲笑它,不要轻视它,那是你自己的。
世界上没有两条相同的河流。同样,我走过的路,我有过的情感,我对世界的认知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我和别人嗅过同样的花香,看过同一片树叶,听过同一首音乐,我的感觉也不会和别人一样,我的感受也是这世界上再也没有谁会拥有的珍宝。
珍惜这份独特,信任自己的感觉,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切的声音,把它写出来,“用如同禽兽在痛苦哀嚎般的笨拙粗糙文笔开始写,你自会找到你的智慧,言语和声音。”
终于有一天,我第一次看到了它的花儿。那是一个晚上,星星都被镶嵌在了天空,在这星星的陪伴下,昙花也像害羞的姑娘,趁没人的时候来展示自己的美。那种美,不是外在的美,而是它的性格美。
它是多么的弱小呀,孤零零的在这院子里,没有人陪它。可它仍然靠自己的毅力开放了,那么自然,那么美。
在这漫长的黑夜里,没有蜜蜂来,没有蝴蝶来,也没有其他花儿在开放。但它好像什么也不管,我觉得它是对的,因为即使你开在万紫千红的世界里,又怎样呢?说不定你也会被冷落的,不过它恰好开在黑夜里,虽然很少有人看到它,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开它的,我开我的,不也很好吗?
我真的'很佩服昙花,虽然它很弱小,但它凭借自己的力量。展示了自己。它不依靠任何人,靠着自身的努力,终于在某一个夜晚展示了自己,虽然很少人看到,可是也不是很好吗?难道真的要把自己和别人比,但是只是你真有能力,那么,就算你给孤单一人,但你的美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展现出来。
还看过一篇文章,也是写花的,作者在文章中说:花儿,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人也一样。昙花虽然只是一现,但带给人们的却是消不去的印象,不是因为它的美,而是因为它的坚强,坚持。既然一朵花都可以这样,那我们就更没有理由不能够像花儿一样坚强。的确,世上的确有这样的人,他们只是一味的追求结果,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充满着个中辛酸和汗水的过程。
愿我的心如花儿一般,不怕困难、挫折。
愿我的心,如昙花一般,从不自满。
愿我的心,如昙花一般,让过程来展示自己的美。
在这次阅读中,才发现这本在咱们国家最近两三年才开始流传的书,居然是娜塔莉在1986年出版的作品,这本鼓励千千万万普通人拿起笔来开始写作的畅销书,足足过了30年才有了正经的中译本,也迅速被奉为初写作者的必读书目之一。这似乎也在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如果训练自己的英文读写能力到达可以流畅阅读的程度,对于很多感兴趣领域的好书也不必等待过久的时间。
娜塔莉在书中说这本书的出版时间点非常幸运,正好赶上了美国的大趋势—美国人开始有了表达自己的强烈需求。在写作这件事上,众生平等,不论男女,不论肤色,都可以拿起笔写下文字来表达自己。虽然并不是人人都想写出最伟大的小说,但是人人都有想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的愿望。而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也迎来了这种渴望表达自己的大趋势。尤其是被微信微博简书等一个又一个平台工具所带动的全民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写作,成为了一种新的宗教信仰。
即使只是我们普通人,我们也想在这碌碌一生中,对我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见所闻做下记录,通过持续不断的反思和记录,使得我们互相区别,使得我们获得精神上的觉醒。写作活动也是一种与自我的沟通交流,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如何去了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认识你自己”,你会发现可以外显的喜怒哀乐,只是自我冰山的一角,更大更深层的自我,还藏在水面之下,等着你去认识,去触碰。
书中提到了很多贴近生活的小技巧,比如当不知道如何写的时候,就从身边看到的第一件事物开始写,从这一刻开始写起,不管此刻你脑中有什么思绪,写出来。这些各式各样无伤大雅的小伎俩,只是为了督促写作者养成写的习惯。只有不断地写,才能不断地挖掘出自己的潜力。通过观察、觉察,沟通我们同周遭万物的关联,聆听空气、椅子和门,并且穿过那扇门,倾听季节的声音。
在娜塔莉看来,时时处处皆可写作,而她本人也正是如此实践的。即使在最开始的几年,常常会觉得自己刚刚写下的东西全是一堆堆垃圾,但这样的`心理感受也完全没有阻碍她继续前行。怀疑是一种折磨,承认你写的东西,信任自己,接纳自己,在这世界的中央,踏出积极的一步,在一团混乱的中心,采取明确的行动,只管写写写。在限定的时间内,不停地写,不要删除,别担心错字标点符号和语法,放松控制,别思考,直捣要害,通过这样的规则进入到初始意念当中,呈现心灵对某件事物的最初反应。
写作是练习,不断的练习。它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没有固定的套路,人人都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写作本身就是一条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得以和自己相逢、相知、相守。从我们自身的生活工作中就获取足够的素材,如果再加上不断汲取的新知识和观念,就可以看见更加广阔的天地。和其它的练习一样,我们必须提高练习的频率,越是经常练习,我们表现得就可能越好。灵感和***绝对不会自动来报到的,所以我们不能等待灵感来时才开始练习写作。经由不断的练习,我们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在练习写作这条路上,会有无数种风景,不论好坏,我们完全可能在写这一篇时感觉文思泉涌,似乎自己是无所不能的神,然而到了写下一篇时,却仿佛文思枯竭,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们常常要应对这样那样的突发状况,因此为了保证有更多的话题可写,平时的刻意搜集和积累就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更多的阅读别人的作品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老是担心不经意就在模仿别人的文风,但是人和人之间一定会有某些共性,就像娜塔莉说的,别人的作品中,哪一部分合乎你的本性,那一部分就会变成你。所以,放下这些担心和忧虑,勇敢地去表达自己吧。
只要你想写作,不论如何,你终究有办法可写。如果你也起心动念,不要犹豫,就是现在,开始写作吧。
如果能做到相信自己,接下来便会有太多的题材可写,而每一个写作者都需要做的是坚持不断地练习,笔耕不辍。它是在写作路上越走越远的指路明灯。
这是这本书又一个给我的写作打开了心结的地方。
书中说,“只管写,写,写。在这世界的中央,踏出积极的一步;在一团混乱的中心,采取明确的行动。只管写,持肯定的心态写下去,时时保持觉察。只管写、写、写。”
我想每一个写作者,特别像我这样刚刚踏入写作这一宏大领域的小白级别的写作者,可能会有无数个瞬间产生过干扰继续写下去的念头,比如,“我的时间真的不够用”,“这样写下去的意义在哪里”,“我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字根本得不到大家的认可,人家甚至连瞥上一眼都不愿意”······类似的想法会无数次阻挠着写作路上前行的步伐。
但是,娜塔莎还告诉我们,“如果想写出好作品,就必须做三件事:多多阅读、仔细深刻地倾听,以及多多地写。只管听、读和写便是。慢慢地,你会逐渐接近你需要说的东西,并且用你的声音把它说出来。”
日本的俳句大师芭蕉曾说过,“欲知一树,走向彼树”。要想写出好作品,不停地练习至关紧要。
书中说,“写作就像是一个不断堆肥的过程,我们必须持续堆肥,一旦你的写作从这这堆垃圾和堆肥里开花结果,花朵便会持续稳定地绽放。”
堆肥便是一个持续输入、不断练习的过程,是多多阅读、仔细深刻地倾听,以及多多地写的漫漫长途,它需要你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写出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哪怕这些文章入不了任何人的法眼,也一定不要放弃,如果就此放弃,便永远写不出更好的作品,永远超越不了内心里那个自己无法认同的自我!
就如作者所说,“每一本问世的书背后,说不定有成千上万本无法出版的书。”
就如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的她的精神导师片桐老师说的,“要是有人把你打倒了,你得站起来。要是他们再一次打倒了你,你要再站起来。不管你被人打倒多少次,都得再站起来。”
写作亦是如此。
所以,假如真的爱上了写作,那就倾心聆听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声音,并信任它,释放它,让它在自己的文字里放声高歌,跳起最狂野的舞蹈,然后就写吧,写吧,持续不断地写吧,写到自己的骨头里,写到海枯石烂,写到天荒地老!
片桐老师说,“我们都是佛,我看得出你是佛,但你并不相信我,等你看到自己是佛,就会醒觉了。”
相信自己有一个很美好的内在,并努力通过文字让心底的美好散发出宁静而平和的光芒,忘却自我,让写作来完成写作。把自己抽离出来,便会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自我,更加澄澈的心灵。
《三字经》里的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为善,只是有些人的内心深处被这人世间的金钱或***所迷惑,从而滋生出恶念头。
善良,不是容颜的闭月羞花,不是举止的温文尔雅,不是财富的腰缠万贯;更不是权势的叱咤风云。善良,是黑暗凄冷中的一点星火,是干涸枯竭时的点滴甘露,是迷惘徘徊时的一句点化,是沉迷无助时的一把搀扶。真正的善良是来自心灵深处的真诚同情与怜悯,无私的关爱与祝福。付诸善良,收获的是纯洁心灵的感恩回报。
我曾经在一本书中读过一篇文章。那是一次慈善捐助会,到场的都是社会上的权贵名流或是有着亿万身价的富翁。而在大会开始之际,一个小男孩手[捧一个罐子和一位老妇人站在大门口,他们也要求想要进入会场,但保安看见他们的打扮,便拒绝了。就在这是,一位身穿西装革履的男士来到他们面前,和蔼地询问了情况。原来是这个小男孩在听到南部受灾的情况后,便叫上奶奶,捧出自己所有的积蓄也想要尽一份力。男人听后,在保安耳边说了几句话,就让他们进来了。
事后,有人问这企业家为何让他们这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竟也参加上流人士的捐助会,企业家只是淡淡一笑,说:“善良的心是无价的。无论他具有怎样身份,也不论他捐助的多少,他们也都传达出善意了,代表他们所有积蓄的这些钱,就足以说明一切。”
是啊,善心无价,爱的力量超越一切,只要善在心中,你就是最富有的人。高尔基曾说过:“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入道的生活终将重生。”善良,不需要太多的诠释,它是寒风中的一只火把,失意处的一句安慰,痛苦中的一丝爱抚,无助时的一点支援。让我们珍爱善良,拥有善良,洒播善良。让善永住心中。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