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凝聚着共同的文化记忆,展现着中国人的风骨,它永远是我们的中华骄傲。
书,像一双千里眼,让我们了解世界;书,又像一个时间隧道,带我们回想远古,想象未来;书,更像慈祥的知识老人,把深奥的知识传授给我们。
懵懂的5岁,我总要听着妈妈为我讲的故事,心中想象着故事中的画面,才能酣然入睡,或许这就是饭可以一日不吃,书不能一日不读吧。
单纯的7岁,我读《海的女儿》,那是一个非常唯美的童话,那时候的我还完全不懂得。只知道当读到:小美人鱼化为泡沫落入水中时,我伤心的哭了。虽然我还不明白她痛苦的牺牲为什么,也不明白究竟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公平与不公平。但是却在我的心中添了多愁与善感,学会了善良。
认真的10岁,我怀着对四大名著盛名的憧憬,阅读了这四个风格迥异的故事。《西游记》中的人魔妖仙让我的心情随着情节而波动,《水浒传》中的xx让人热血沸腾!《三国演义》中的兄弟情义,让人感动不已。而《红楼梦》却让我读不懂,为什么林黛玉要如此的多愁善感?世界这么不美好吗?为什么要这么悲观呢?还记得其中有一回谁拿了些头花给府里的姑娘们戴,可是,黛玉因为是最后一个拿到的,她又嫌说是人家拣剩下的,自己不稀罕。这实在让10岁的我好不理解……
青涩的13岁,我仔细的品读了,巴金的《家》,可是读时心里就像堵了一块石头一般,封建的家族使觉新与梅,被迫分开了。觉新与瑞钰在一起了,而梅却最终因为一直郁郁寡欢而因病去世,而觉慧和鸣凤因为门第观念而无法在一起,这一切仅仅因为鸣凤是个丫鬟,高家甚至让鸣凤嫁给一个有生意往来的老爷子冲喜,受不了这一切的鸣凤最终跳湖而死,而觉民和琴……我的心中不禁一阵阵难受。真是时代的悲剧啊!!!直到后来我才渐渐懂得生活其实也需要悲剧,我们不可能总是在快乐中浸泡,正是那些悲伤的事,我们才会得到历练,才会坚强,才会直面社会,巴金的悲剧丰富了我的认知面,使我的思想更加成熟。
在迷路时,书籍是指路标;在黑暗中,书籍是擎着的火把;在人世间,书籍是情感的丝带,在选择中,书籍是警示牌……
书亦是会飞翔的的天使,把我带到美丽的大自然间。书给我带来思考和成长。文学伴随着我的成长,以前是,如今是,将来也是……
10月1日,祖国母亲迎来了70岁华诞,全国各族人民普天同庆,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晚上,我和爸爸看了《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之所以深深地感动了我,是因为它记载了伟大的祖国从弱小变得强大的历程。
在《前夜》这个故事中,讲述了林治远是开国大典时负责天安门广场电动旗杆装置设计的工程师。上方下了命令,升旗仪式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为此,他和助手不眠不休反复测试,克服了种种困难的故事。当看到那些为了旗杆金属球珠的制作材料,积极拿出自家“宝贝”的人们,第一次被感动得泪流,那时候的他们都是一条心,希望开国大典一切顺利。当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林治远双眼饱含热泪,因为他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用自己的身躯撑起了一面国旗的升起,让世界看到一个新的中国屹立在东方。看到这里,我的内心再一次被深深的触动了:有多少人在1949年9月30日的深夜,为着第二天的开国大典紧张地准备着,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我心底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电影中还有一段令我感动的故事,那就是《相遇》。高远是研究原子弹的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在一次核试验室出现事故紧急撤离时,又返回处置降压被严重辐射,回京治疗期间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三年未联系的女友方敏,但他因为工作必须高度保密而不敢承认。所有参与此项工作的人,都几年未和家人联系,甚至是同事之间,都不知道相互叫什么名字,他们用青春、热血、家庭甚至是生命,换来了科研事业的发展。
有辛酸才有荣耀,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和《护航》这五个小故事,使我了解了我不知道的历史时刻。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为了祖国荣誉而顽强拼搏的女排;香港的回归,一丝不苟坚守岗位的香港警员;将奥运会入场券送给来自汶川孩子的出租车司机张北京;扶贫干部老李和两位“野孩子”见证2016年11月18日神州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瞬间……看着这些一个又一个激动、感动的画面,那一刻,我心里只有: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钦佩那些为推动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们,更为他们感到自豪。
小人物见证大时代,小情怀点燃大梦想!七个普通人的故事,反映了祖国七十年来的风雨兼程。从心酸到荣耀,从悲怆到幸福,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光荣时刻。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二十八年革命,两千万人的牺牲换来的红旗,我们能做到的,只有四个字——万无一失。”
1949年10月,一个属于中国人的年月。它是庄严,是神圣,是肃穆,是众望所归。一个承载着万千豪情与使命的伟大功业,这是何等开天辟地的荣耀大事!它宏大而渺远,在70年后的今天,它更像是一段历史,一段被宏大壮阔所软禁的遥遥无期。
可《前夜》不同。一颗“阻断球”,一个站在主席身后的林治远,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那些“无关紧要”的人物,成为我们视线的焦点。
力求精准细致的设计图,陈列在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演算式,包裹在竹篮里渐渐躺凉的驴打滚儿,趴坐屋檐上一呼百应的扩音喇叭,练习百遍分毫不差的小号曲,捆绑在恐高工程师脊背上有三十米高的羸弱的细绳,还有那升起的红旗,那奏响的国歌……
真实的事件,浓缩的时间,成倍的困苦。
其实有些时候,很多安排无所谓逻辑自洽始终贯通。重点是我们的感受能有血有肉。
紧锣密鼓筹备的“前夜”,是真实的。那些在荧幕中奋斗而坚持着的革命者与建设者们,是鲜活的。那里不乏使命,不乏温情,不乏烟火,更不乏奉献之心,它是琐碎而具象化的,是历史不可磨灭的细碎痕印,也是一段灵动而鲜活的平凡事迹。开国大典,在具象的刻画里不再高昂渺远,他被人们所相信,所触动,所感悟,所热爱和自豪。
难以忘记,夜幕幽深处,心灰意冷时,那悄然亮起的万家灯盏,形式各异,晦明交织,却将心底的吊起的亏空立时填补得满盈。是了,深更漏断时片片华灯舞起的火苗,亮的灼人,却永远不会被晕凉。那是故宫门洞深处最最温暖的夜半辉耀。街坊邻居砸锅卖铁拼凑出来的,不仅是三个小时全城掘地三尺搜罗来的稀有金属铬镍锡;他们不论昼夜托付掌心的,也不仅是娃娃的长命锁,教授的一块镍,那是掰开了揉碎了浓得化不开的,最平凡也最绮丽的——热爱祖国。他们捧起一颗颗如炽如焰的心,温热而滚烫着,亦是属于那个年代,叫人移不开眼的赤诚。
那不是假大空的爱国口号,不是挂在嘴上的信念与豪情,它是琐碎而具象的,温暖而朴实的,从每一个情节和镜头里源源不断地渗透出来,把宏大空洞到无所依傍的“家国情怀”沉淀到平凡而伟大的人民身上,那些对奉献与坚持的铭记,都是不可名状的敬畏与热爱,终将聚沙成塔,聚水成涓,掮动历史的车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