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祺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选自《中学科技》2010年10期,有改动)
1.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1)
(2)
(3)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并筛选提取重要信息。可以通过找中心句、过渡来概括主要内容。第④段、第⑥段是过渡段,从中可以提取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1)地质条件;(2)暴雨或强降雨;(3)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2.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先判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再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有:
举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指出了……;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参考答案】列数字表明短时间内森林覆盖率锐减,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类过度砍伐森林造成了环境的恶化,加速了泥石流的形成
3.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2分)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语言的品析能力。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应注意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可能、左右、几乎、一般、大约、绝大部分、基本上、个别等。先解释这个词的主要意思(或分析其作用),再结合句子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要点明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参考答案】“往往”表示大多数情况如此,但不排除个别情况,更加切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第⑥段文字,在结构上起着【 】的作用,在语言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特点。(2分)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结构的把握能力和对说明语言的品析能力。通读文章,能理清行文思路,看出文章各部分间的联系,找出过渡性的词、句、段等。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要抓住句中的动词、形容词或拟人的修辞手法、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以及文中的描写性文字等来品析。
【参考答案】过渡或承上启下生动
5.在利学研究方法和科学探索精神方面,你从本文中获得了怎样的感悟?(3分)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学生对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领悟能力。阅读科技作品,应抓住关键字、词、句,挖掘潜在信息,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参考答案】示例: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需要长期细致地观察或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反复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比较、缜密的分析,需要我们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宿旨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冬天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随处可见。早上,浓浓的雾遮盖了人们的视线。下了雪,那就更不用说了。屋顶上是白色的;大树是白色的;果园是白色的,还有大地母亲也披上了白色的新衣服呢!
说到雪,我小时候有一段关于雪的故事。冬天踏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也就意味着新年也到了。
那是一月的下旬,外面下着鹅毛大雪,我看着这情景,忍不住冲出家门,在平坦的雪地上踩下几个坚实的脚印,留下我的足迹。雪纷纷落在我的头发上,这就是所谓的“白发苍苍”了。
接着,我仰望天空,闭上眼睛,张开嘴巴,想尝尝雪是什么味道的。可惜雪落进嘴巴里,不一会儿就化了。我又试了一次,又没尝出雪的味道。
我又好奇雪是什么颜色的,他们说雪是白色的,但我想亲眼目睹这雪的颜色。我张开手掌,雪落下来,落在我的手掌心里,一眨眼的工夫,雪又化了。唉!没有看到雪的颜色,真是人生一大遗憾事。
雪为冬天抹上了一丝色彩,抹上了一丝生机。使冬天不是枯燥乏味的季节,而是有它自己特点的季节,这也是我喜欢冬天的原因之一。
冬天没有春天的青,夏天的绿,秋天的黄,但却具有自己的特点:白。我不仅喜欢冬天里的雪,也喜欢别具一格的冬天。
我对雪有一种莫名的喜爱,2013年的第一场雪,更是让我大喜过望。为什么呢?嘿嘿,要是平白无故多出两天假期来,而且还没作业,你高兴吗?
那天早晨,我迷迷糊糊地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看了一眼被我压在身子下的手机,然后一个激灵窜了起来,急急忙忙地穿起衣服来,一边穿一边抱怨着:“唉呀妈呀!都快七点了!妈妈你怎么不叫我起来啊?都要迟到了!”要知道,平时我可是六点左右就起床了,哪会赖到这个时候啊!
“你看看手机上的信息。”妈妈不紧不慢地说。
我找到最新的信息,啊,是昨晚发来的校讯通,说由于昨晚下了大雪,出于安全考虑,再放假一天。“噢耶!”我又兴奋地跳了起来。跳下床,打开窗户,哇,现在又下雪了呢,纷纷扬扬的小雪花还不是很紧密,如果关上窗子还真的很难被我这个近视眼发现呢!我伸出手,接了几片雪花,哇,雪花是那样的小,是六边形的哦,六条白边中间是一些美轮美奂、小巧玲珑的图案,让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下午,我惊喜地发现地面上已经有了不少积雪,屋顶上、树上更是落满了雪花,好像铺了几层厚厚的棉被抵御寒冬一般。我顾不上寒冷,赤手搓起雪团,从阳台上使劲往下扔,雪团砸到地面上时迸开的脆响比春日的百鸟齐鸣还要动人,我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或许,这就是冬的魅力吧。
望着这漫天飞舞的雪花,我明白了,一个人如果专注于一件事,肯定可以做得很好。比如那小小的雪花,它慢慢地、无声无息地堆积,最后成就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早晨起来,我打开窗帘向外一望,一片茫茫白色映入眼帘,啊,昨夜下大雪啦!我顿时兴奋起来,我最喜欢洁白如玉的雪了!
在上学的路上,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位旅行家,尽情欣赏着这仙境般的冰雪世界。
鹅毛般的大雪还在纷纷扬扬的下着,到处是厚厚的积雪,天地一片白色。松树上披着洁白的积雪,显得更加苍劲,有的枝条被压弯了腰,很像黄山迎客松。路边一辆辆汽车上都被厚厚的大雪覆盖,就像是用雪做的。脚踩在雪地上“吱咯吱咯”的响,生怕哪里的积雪下面有冰,踮着脚儿小心翼翼地前行。走着走着,只听身后“哧溜——咚”的一声,我遁声望去,原来是一位上学的小弟弟滑倒了,他一边爬还一边还笑呢。我这一回头不要紧,身体一晃,也差点儿摔倒,哈哈!就在这时,正巧爷爷给我拍了一张照片,记录下了这有趣的瞬间。“呼——呼——”,风裹挟着雪花打在脸上,好冷,真是寒风刺骨啊!不知不觉我已来到了校门。
我留恋地回望了一下这银装素裹的世界,体验着大自然的美妙。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