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漫画画的是一个小男孩满头大汗地喊道:“又要迟到了!”,而他的奶奶则拿着一顶小黄帽,在后面追道:“小黄帽!”,爷爷也气喘吁吁地拎着书包喊着:“书包!”,更搞笑的是,一只小花猫嘴里叼着一条红领巾,“喵喵”地跑在后面。
这幅漫画的确引人捧腹大笑,可给人们更多的,是欢笑过后的.深思。因为,这幅漫画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和缩影。仔细想想,在我们生活中,不也有很多孩子跟画中的小男孩一样吗?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不是“饭来张口”,就是“衣来伸手”。那么父母呢?他们把孩子放在手心里怕冻着,含在口里怕化了,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他们怎会知道,这种爱会把孩子引入歧途?
一名娇生惯养的大学生,来到广州求学,因为没有父母、保姆帮忙料理生活,什么家务活都不会干,无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最终跳楼自尽。这场悲剧难道还不足以说明溺爱的害处吗?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正是父母,如果不是父母过度溺爱孩子,让孩子丧失了生活的自理能力,那个大学生又怎会走上绝路呢?
相比起国内的家长,澳大利亚的家长则显得明智得多。他们知道,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成人后难免吃亏,所以,他们在孩子打预防针时,把孩子“甩”在地上任其活动,而不是哭了就抱。当然,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止于此,但就凭他们不会溺爱孩子这一点,就值得许多父母学习。
父母啊,放开你们的双手吧,让孩子们自己学会“走路”,从哪里跌到,就从哪里重新站起来!
这本书虽然不是教育理论书籍,但却是一部很好的中西比较教育实录。虽然我国的教育理念中有着值得推崇的地方,但看过《谁送宝贝去睡觉》后,觉得我们的孩子和德国的孩子相比,我们的孩子缺少了太多探索的机会,孩子们的`自由受到了太多的限制。我们的家长与德国的家长相比,我们的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物质生活,往往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东西,也许那是一颗家长认为脏兮兮的石头、一根丑陋的树枝。
我们的家长更愿意亲力亲为的为孩子做每一件事,而不是教孩子事情该怎样去做。物质生活的丰富,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场所,而德国的家长更希望尽可能多的提供给宝宝与自然接触的机会。
在河边鹅卵石砌成的城堡里,住着小乌龟卡尔。
卡尔虽然生活得很舒适,但是他还是想去上幼儿园,成为一个出色的孩子。
第一天,太阳刚刚起床,卡尔就出发了。
走过绿色的草地,卡尔向狗尾巴草招招手:“早上好,小草!”
经过热闹的集市,卡尔看见许多动物在忙来忙去,很有趣!
公共汽车快要开走的时候,卡尔才急急忙忙爬上去。
汽车到站了。卡尔把脑袋、四肢和小尾巴缩进壳里,骨碌骨碌向下滚,好快活!
卡尔终于到了幼儿园,可是幼儿园已经放学了。
动物宝宝们都在向大象老师说“再见”,卡尔的心里好难受啊!
第二天,卡尔又早早出发了。走过绿色的草地,卡尔向狗尾巴草招招手:“早上好,小草!”
兔子彼得“嗖”地一下跳到卡尔的面前,说:“已经不早了,卡尔。你又要迟到啦!”
“哇――”卡尔一屁股坐在地上哭起来。
“唉,你走得太慢了!还是让我带着你一起走吧。”兔子彼得说。
兔子彼得背着卡尔,一会儿就跑到了幼儿园。
大象老师笑眯眯地说:“很好,今天兔子彼得是第一名。”
“还有我呢!”卡尔在兔子彼得的长耳朵后面探出了小脑袋。
大象老师奖给了卡尔和兔子彼得每人一颗五角星,卡尔和兔子彼得高兴极了。
第三天,卡尔起得更早了。
当他开始爬出坡的时候,小马马莎在后面叫住了他:“卡尔,今天我带你一起上学吧!”
“哒哒,哒哒。”小马马莎带着卡尔飞快地穿过了街市。
大象老师晃着长鼻子说:“哦,今天是马莎第 一名了。”
“还有我呢!”卡尔从马莎的尾巴鬃毛里跳了出来。
第四天,大象老师戴起眼镜,在路口望呀望呀,一边咕哝着:“今天,会是谁第一名呢?”
“是我们!”大象老师抬头一看――
这一回,是乌龟卡尔和老鹰巴尼并列第一名!
生来走路慢腾腾的小乌龟竟然能天天得第一,这么让大家高兴啊!
漆黑的山路上,总回荡着动听的歌声,一群可爱的孩子,每天零晨四五点打着火把去上学。从他们的双眸中,我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是贫困山区的孩子。尽管每天要打着火把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被火烧伤过,在山路中跌倒过,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仍然努力地学习。再想一想我们城市里的孩子,在家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每天爸爸妈妈开着小轿车送到学校。相比之下,我们比他们幸福得多得多,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能不好好学习吗?
我,一个初一的学生,每天早晨要爸爸妈妈掀被子才肯起床;还要爸爸妈妈烧好早饭;给我收拾好书包;晚上睡觉前还要爸爸妈妈给我铺被子通过看《打着火把去上学》,我感到自愧不如。陶校长曾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这群山区的孩子们从小就养成了早睡早起,吃苦耐劳的好习惯。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朴实、勤劳的性格;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他们喜欢读书,喜欢学习,更喜欢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我们每天总埋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总厌恶一连串的考试,总抱怨自己太倒霉了可是,我们又是多么的幸运呢,
其实,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应倍加珍惜花样年华,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回首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面对今天,应该是倍加珍惜的;展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的。
这本书虽然不是教育理论书籍,但却是一部很好的中西比较教育实录。虽然我国的教育理念中有着值得推崇的地方,但看过《谁送宝贝去睡觉》后,觉得我们的孩子和德国的孩子相比,我们的孩子缺少了太多探索的机会,孩子们的自由受到了太多的限制。我们的家长与德国的家长相比,我们的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物质生活,往往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东西,也许那是一颗家长认为脏兮兮的石头、一根丑陋的'树枝。
我们的家长更愿意亲力亲为的为孩子做每一件事,而不是教孩子事情该怎样去做。物质生活的丰富,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场所,而德国的家长更希望尽可能多的提供给宝宝与自然接触的机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