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蛋液倒进碗里。”妈妈温柔的嗓音从身旁传来,笨手笨脚的我将一个鸡蛋打入装着面粉的大碗中……
一个周末,正与爸爸一起看电视的我被妈妈叫到厨房。我很疑惑,刚要开口询问,妈妈到先开了口:“今天你来做午饭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我会在一旁当实战引导的哦!”我有些慌乱,毕竟是我第一次下厨啊!我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想了又想,再一次点了头。进了厨房,点了餐——面疙瘩。
只见妈妈拿出了面粉,一个不锈钢铁盆个装满水的壶,哦,对了,还有鸡蛋和西红柿。首先呢,我学着妈妈的样儿,将面粉倒入铁盆,打入一个鸡蛋,加少许盐,再倒入适量的水,可不知该倒多少的我,只得一点点的摸索,我一边倒一边抱怨着“战地指导”:“妈妈,您也真是的,不是说帮我的吗?怎么又不帮了?”
妈妈狡猾地笑了笑:“是说战地指导可没说帮哦!你看看你,倒个面粉都能倒成花猫,唉唉,别倒了,水太多了!”
我瞪了眼妈妈,手忙脚乱的将水壶放下,用筷子将面粉、鸡蛋和水顺时针搅拌,直到搅拌均匀成面糊状。我深吸了一口气,学着妈妈的样儿,拿一个空碗,将鸡蛋在碗的边缘轻磕一下,两拇指背靠背在缝隙处朝两边一掰,蛋黄和蛋清一个劲的往碗里“跑”,接着我用筷子把蛋黄打碎,再慢慢地搅啊甩啊,蛋清和蛋黄完全混在一起了。有点得意,眉毛一扬,暗道:“原来也没想象中那么难嘛!”
将西红柿洗净切片后,正式开始下锅啦!
将火点燃,把西红柿片放入锅中翻炒,直到西红柿快融化成汁的时候,在锅里多倒点水煮滚,将搅拌好的鸡蛋浇在西红柿汤里,不加盖,等水开了就可以下面疙瘩了,下面疙瘩是很有讲究的,用筷子顺着盆的边缘一点点夹着放进锅里,还要用锅铲在锅底走一遍,目的是不让面疙瘩结底子,但是动作不能太大,动作大了没成型的面疙瘩会烂。等最后,加盐出锅啦!
我与家人吃着自己做的美食,享受着静谧美好的时光。
回头想一想,其实做每件事情都应该冷静,不能慌乱,如果你自乱阵脚,不知所措,事情会在慌乱中放大。只有遇事不乱,静心思考,井井有条,任何事都不是难事。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是闫老师继《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后出版的又一力作。之所以称之为力作,自是书中有别处见不到的精彩。首先,闫学老师作为一名特级教师,而且还是一位曾经担任过班主任的特级教师,她所站在的理论高度,所了解的班主任工作现状,都是许多人所无法比拟的。其次,在书中,我们可以分享到闫老师梳理、提炼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的种种做法,可以学到闫老师分析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班级管理、道德建设、师生交往、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和价值,我们还可以有幸聆听到闫老师结合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惑、困难,以生动形象的案例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作出的诠释。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经验加上闫老师的细致的诠释,让班主任这个千头万绪的工作变得形象生动起来。所以,这样的好书我们为什么不读呢?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吧!
闫老师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体系中最伟大的莫过于“主张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而这也正反映了苏大师不唯知识、更强调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制定的评价学生的标准才会那么与众不同——能进行自我教育,能认真劳动,尊敬父母,尊重老人,尊重妇女等等。除此之外,苏大师从不给孩子打不及格的分数,他力求使孩子明白教师评价的不光是他的成绩,还有他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努力程度。他还主张一定要让每一个孩子在某一个领域某一门学科方面取得成绩……所有的这一切做法,都让我受益匪浅。原来苏大师在很早之前就告诉我们:教育,绝不是只教知识,在教书的同时更要育人。在如今这个比较功利性的'时代,在很多家长看重分数,教学效果以分数定结果的年代,这样的理念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时时为我们敲响警钟: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孩子,孩子需要知识,更需要成为一个活生生人的所有美好的存在。
翻开书,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一章:莫让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闫老师指出在学生感受不到你教育他的时候,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是的,教育本应是无痕的,是细水长流,在流动的旅程中,自然而然地浇灌了花草树木。但是,由于班主任工作的繁忙复杂,所以班主任常常把很多事情以简单化处理,批评、讲道理成了班主任最常用的武器。在书中,闫老师举了一个例子:有位苗青的孩子,一直骂前面的女同学,班主任汪老师把他叫来当面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无奈,把他前面的女孩子调到别的位置,换了另一个女同学,谁知他还是死性不改,开始欺负这一个女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看不惯她。面对这样的孩子,两次教育失败,让汪老师感到教育的无奈。如此棘手的事情,最后却以这样的结局完美收场:汪老师通过各种办法接近学生、了解学生,从电脑老师中知道苗青很有电脑天赋,于是让苗青帮着自己做公开课的课件。当公开课成功时,汪老师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他。从此,苗青也改掉了骂人的毛病。确实,此事无声胜有声。孩子是多么敏感的一个群体啊!当班主任老师以平等的心态同他交谈时,孩子早已卸下了那道心墙,收起了全身的小刺。怪不得苏大师如是说:应当像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会见孩子,应当跟他同享胜利的喜悦,共担失败的忧伤。这样简单的行为,试问班主任们做到了吗?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受到,爱是这本书的主旋律。苏霍姆林斯基因为爱孩子、爱教师这个职业,才会十年如一日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留下大量优秀的著作;闫老师,一个特级教师,永远不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研读苏大师的巨著,以书的形式来表达对苏大师的敬仰,对一线教师的关怀。我们也唯有心中充满爱,在孩子面前洒下更多的爱,来展现教书育人的风采。
这样,当有一天,我们站在苏霍姆林斯基面前,我们才无愧于我们的孩子。
寒假里,我嚷着要学做饭,妈妈让从我最爱吃的菜粥开始。
妈妈先教我淘米,还告诉我米要多淘几次,淘干净了再放进锅里。我按照妈妈的方法去做,可是由于是第一次,笨手笨脚的,把米洒出了一些,我连忙一粒一粒捡起来。因为老师教导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不能浪费哦!
接着,我在米锅里加了三大碗水。这一步很重要哦!如果水放多了粥就太稀,肯定不好吃;如果放少了可能变成饭;最可怕的是把粥煮成饭不像饭,粥不像粥妈妈还教了我一个小秘诀为了防止锅开粥溢出来,在锅里倒一点油。
然后我开始洗菜,我把菜放在水龙头下一冲,就准备切,妈妈赶忙拦住我说为防止菜上有农药残留,要把菜放水里浸泡一会儿。趁这个空隙时间,我看了一下锅里的米,米宝宝正欢快地跳着舞,不停地翻滚着。这时候妈妈让我把火调到最小,时间过去一小会了,我把菜洗干净,小心翼翼地拿起菜刀,在妈妈的指导下把菜切好了,放进了翻滚的米锅里,又把火调大了一点。妈妈让我放了一点盐和葱花、生姜,大约过了三分钟,我关了火。哇塞,大功告成啦!我掀开锅盖,一阵香味迎面扑来,只见洁白晶莹的米粒上漂着几片绿油油的菜叶看得我垂涎欲滴,我想今天一定要吃两大碗!
就这样,我简单地学会了煮菜粥,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