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张小张家,世代都是农民。家里也比较穷。当村里较为富裕的人家都盖起了漂亮的楼房时,他们家还住在土房里。父母主要靠种地为生,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紧巴巴。那年,大张考上西安一所重点大学,一家人在高兴之余,着实为供大张上学的事情犯难。坐在一起商量,开学就要上高中的弟弟小张首先开了言。他说自己从小就学习一般,看来也不是上大学的料。他愿意出门打工和父亲一起供哥哥上学。哥哥大张当时虽然心存内疚,但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先这样办。
就这样,弟弟放弃了上高中上大学的机会,初中毕业后早早就步入社会,到建筑工地当小工。挣下的工资他一分钱都不乱花,全部交给父亲资助哥哥上学。此间,也曾有人对他说:“你这样痴心地供你哥上学,傻呀!就是你哥记着你的好,但将来有嫂子管着,你能得到回报吗?”可不管别人怎么说,小张都不为所动。他想,既然是一家人就应该多奉献,少索取。为了自己家人做事理所当然,怎么能求回报呢。在哥哥上大学的四年间,父亲也没闲着。他除操劳地里的农活,照顾常年身体不好的妻子外,农闲时间几乎天天出门做小生意。卖鸡蛋,收废旧塑料,只要能挣钱,什么都干。就这样,一家人齐心协力艰难地供哥哥大张到大学毕业。
大学毕业后,为了谋得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哥哥大张远走他乡在南方一家金融机构就业。凭着农家子弟能吃苦的精神,他年年被评为先进,几年后每月就有七八千元的稳定收入。自己生活好过了,他没有忘记几年间为自己做出牺牲的弟弟。每当想到弟弟为了自己在工地上天天汗流浃背地劳作时,他心都在流泪。他发誓要回报弟弟,改变弟弟的现状。回家后,征得父母亲的同意,他好说歹说地把弟弟从建筑工地上拖回来,送进了一家高等职业学校学习水电安装技术。学制三年,三年间他包下了弟弟学习生活的全部费用。弟弟毕业后,由于学的专业对路,弟弟没费什么劲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现在日工资三四百元,也不比大张少多少。
就这样又过去了若干年,哥哥大张在广州贷款买了房,买了车,并且结婚成家。弟弟小张日子过得也不错,在县城里买了房,还娶了妻子,家里原有的土房也早已被漂亮的楼房所代替。屋里有自来水,有燃气灶,有洗澡设施,有空调,家用电器更是一样都不少。兄弟俩争着掏钱,让父母这几年逛了不少地方。父母亲深深地为他们生养的两个儿子自豪。乡亲们也都为大张小张这仁义哥俩的事迹所感动,将他们作为活教材,来教育自己的后代。
提起“五常”,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古代的名人故事。唐太宗仁义布于四海,让我们知道什么是“仁”;关云长“义薄云天”,让我们知晓什么是“义”;花木兰替父从军,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礼”;文与可“胸有成竹”,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智”;“千金难买季布一诺”,让我们理解什么是“信”。而在这“五常”中,“仁”是最难做到的,可是在经典故事——仁义胡同中两户人家都做到了“仁”!让我看见了一朵美丽的鲜花。
现在的仁义胡同在很久以前是两家紧紧相邻,并没有路。一天俩家因地界发生了争执,其中一家有人在京城做官,也有权势,家人给做官的人写信说明与邻居发生了争地界的事,想借助他的权势解决此事。这位在外做官的人清廉而开明,更不会为了自己家中的私事仗势欺人,于是他便在家中的信里附了一首诗,表明了他的态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功千古,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中接到此诗,也都明白了在外做官的主事人意见,并照此办理。不仅不与对方争执了,还主动让出了三尺地界。俗话说:“争者不足,让者有余。”这家一让,另一家也受到感动,家人一商议,应以谦让和善为重,也主动让出三尺宽的地方。这样两家就让出了六尺宽的地方,怎么办呢?这里正缺一条南北通道,于是就修建了一条胡同,不知是谁建议用“仁义”二字给胡同命名,几百年来人们就这样叫开了,一直到今天。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避免不了像这两户人家这样的矛盾,但是我们的心中常怀着“仁义”凋谢的花朵也会重新绽放。人们之前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和与人为善,当发生争执和摩擦时,退一步将会海阔天空,还可能和仁义胡同故事里一样换取对方的尊重和友爱,换来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
做人要学会谦让。谦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会谦让并不在于年龄大小、贫富贵贱、无论是兄弟之间,还是朋友相处,谦让都应该是大家执守的良好品格!
俗话说:“仁爱先从自己开始,公正则先从别人开始!”仁爱先从我开始,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仁爱,少点争执,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现在就开始出发吧!
寒风瑟瑟,可我浑身暖暖的,融融的。回首反思,我嗅到了仁爱的气息,它在风雨中显得格外醒目,犹如盛开在我们心中的一朵鲜花,正默默地迎风吐艳呢!
表哥去当兵了。当全家人正为考上初中的我而欢呼庆祝时,承诺过带我去旅游的表哥丢下伤心的姨妈和姨父应征了。
我很不解,同时也有点讨厌表哥。他不是承诺过我只要我考上初中,他就带我去旅游吗?他看看白发苍苍、泪流满面、满脸不舍的父母不会心痛吗?他可以放着一本的大学不上而当兵吗?可是在车站上,表哥还是一脸刚毅地走了。走之前,他满怀歉意的抚摸着我的头,说:“你不了解,可是表哥一定要去的。表哥答应你,回来一定带你旅游,好不好?”毕竟是小孩心性,我被哄了哄就没事了。
初中上了政治课,我才渐渐理解了表哥。那节课的课题叫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当中有一条是这样说的: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要根据国家的需要来服兵役。书上还插入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原型太像我表哥了。我越看越气愤,眼前像是出现了姨父和姨妈两张泪痕交错的脸。老师这时候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是赞成这个人丢下父母去服兵役呢还是在家里孝敬父母?”我回答道:“老师,我觉得他应该在家孝敬父母。”老师看了我一眼,说道:“你的眼光太狭隘,为祖国服兵役是一件光荣的事。舍小家保大家是一种难得可贵的精神,唇亡齿寒的道理你不懂吗?”我一时怔住了,无言以对。
我升初中的那一年是奥运年。当我窝在床上看到电视里的五星红旗慢慢升起时,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看到那些精神饱满的中国军人时,我觉得表哥当初的选择真的很对。如果不是军队,奥运会怎么会举办顺利呢?那些国家元首怎么会如此相待呢?我暗暗下定决心,下次等表哥回来,我一定不会再苦着脸看他,请求他留下来了。
我在到姨父姨妈家玩时,发现表哥有一篇日志在他书桌抽屉的夹层里,上面写者:“从小我的理想是当兵,因为上了历史课,看到中国在列强的铁蹄下受尽侮辱,看着祖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看着日本侵略者那丑恶的嘴脸,我在心里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保家卫国。可是爸妈老了,让我犹豫,我很想在父母身边敬孝道,使他们安享晚年。理想与亲情让我徘徊……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理想。”
我看完后百感交集,提笔写了一封信给表哥。告诉他我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以及对以前不懂事的羞愧。
我学会了理解,学会了换位思考,有时候,理解会获得最多的和谐。
提起我最喜欢的一个汉字,我要大声地告诉大家:“它就是‘仁’!”
仁——对人宽容,助人为乐,正所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仁”字是由“亻”、“二”组成的。“仁”字的“人”似乎在快乐地帮人推车,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我喜欢“仁”字,还因为它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别人若是一不小心犯了错误,而不是明知故犯,就要原谅。对朋友要热情,团结友爱,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一定要给予帮助,力所能及啊!要学会以快乐这本为信念。
要问我为什么喜欢这个汉字“仁”?
原来,我更因为它能组成许多词。比如:仁慈、仁爱等等,每一个词儿听着都觉得令人佩服。“仁慈”这个词儿,是在我们对人宽容,助人为乐时体现出来的品质……原来“仁”是对我们人生的洗礼,学会此人生之道,相信我们的明天更精彩!
“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声有色,充满温情气氛!
“仁”呀,我将来一定要认你为榜样,学习运用“仁”字带来的道理。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到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幽静美丽的街心公园,各种前卫而时尚的服饰,优雅的宫廷音乐……随处可见,可闻。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认识也有了新的发展。那么,在现实社会里,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美呢?下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美要自然。古人总喜欢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比喻女子的美,的确,天生丽质的女孩总是引人注目的。人的外表美与生俱来,纵使在昂贵、再优质的化妆品也难以达到,而二十左右时的青春正是人一生当中最美的阶段,它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自自然然的一颦一笑,都时刻透着一种青春的气息,这气息来自人外在的体现,更来自人们的内心,就如同人们说的:“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一样,更多的美是在于自身与观者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情。
人们心灵美其实是最重要的,应该说在某种情况下,它是超脱于外表美的一种真正的美。人可以没有漂亮的外表,却不可以没有美丽的心灵,因为外表终究是表面的东西,而人的内心却是人的根本、本质,是最深层的。我想,有很多人读过《白雪公主》的故事,故事中的新王后和白雪公主都是美丽的,而王后因为嫉妒、虚荣、最终落了个终身丑陋的下场,而善良的公主却因为美丽的心灵而一次又一次地逃脱死亡的魔爪。我想,这并非只是来自于安徒生主观思想的臆造,而是它真切地反映了人们弃恶扬善的观点和愿望。
如果白雪公主是因为其容貌美和心灵美打动了读者的话,那《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摩多,该是纯粹的心灵美了吧!他曾被人们认为是城市中最丑的人,没有人的关爱,有的只是人们的耻笑。但他面对女主人公遭到危难时,却毅然伸出了自己丑陋却温暖的双手……卡西摩斗的丑陋的,但同时也是美丽的、可爱的,只是因为他有着一颗充满着温暖与爱的心灵,同时拥有美貌与美好的心灵纵然可贵,但相貌平常却拥有火热心灵的人同样会得到人们的喜爱与赞扬。
总之,在我看了,美丽总是一种虚妄的东西,它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我们捉摸不到它的形态,但它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就是这样的东西,它来自于自然,体现在我们的心灵当中。
理解万岁!”是啊,理解即使目前没有万岁,恐怕也已几千岁了。中国古时有“伯牙破琴谢知音”的典故;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诗句;理解还曾以“他乡遇故乡”的名义,荣列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可见,理解这一词古往今来源远流长。理解别人是如何之重要,被人理解更是如何之幸运。
记得我曾有一段时间酷爱读小说,有空没空就向图书馆跑,往书堆里钻。一开始得到了我班几个同学的响应。可是,我们老师为这方面极不满意,说我们不抓紧时间复习,只知道去看闲书,开始我们还不以为然,暗暗认为老师不理解我们,但是随着一次数学测验的成绩略有下滑。老师便借题发挥,要我们停止看“闲书”,把精力放到学习上。在老师严厉的管教下,我们中的很多人动摇了,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孤军奋战”了。更令人难堪的是,我成了班里公认的“异类”,“孤家寡人”,没有人支持我,没有人理解我。
一个寒冬天气里的一天,老师已经向我发动了近三五十次“进攻”,我望着窗外梧桐树光秃秃的,心里有说不出的痛苦,在这几十天里,我天天、时时、分分、秒秒都被一群异样的目光围视着,仿佛他们看的是外星人似的。我的处境就好似窗外的梧桐,没有帮助,有的只是狂风骤雨。
是去还是留?我扪心自问。这些日子我去的目的是什么?我确认我是为了获得知识而去的,而且我已得到了一定的成果。我下定决心,去!我拿起笔记本,向图书馆直奔……
从三楼跑下一楼,再从三号楼奔向一号楼,再从一楼登上四楼,我早已气喘吁吁,图书馆的爷爷边笑边给我开门。“又来充电了!”老爷爷嘿嘿笑道,“快两个月了,嗯,有毅力!”啊,这时我的内心倍受一种宠爱似的,大为感动,我的行动,真正得到了别人的理解,一位图书馆的老爷爷。多长的时间,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的眼睛有点犯潮,心里很美。我在寒冬腊月得到理解,就像太阳照在身上般暖洋洋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