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隧道真的存在吗?我们又可能回到过去或跨越未来吗?如果一个孩子告诉我这些,我一定夸她想象力很好;但是霍金先生对此做出的解释、思考、和想象却让我对此产生了疑问和猜想——穿越又可能实现吗?
“在科学界,时间旅行一度被认为是歪理邪说。过去因为担心有人会把怪人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我对这个问题常常避而不谈,但现在,我不再那么谨小慎微了。我对时间痴迷已久,如果有一台时间机器,我会去拜访风华正茂的玛丽莲梦露,或是造访将望远镜转向宇宙的伽利略,或许,我还会走到世界的尽头,破解整个宇宙湮灭之谜。”——斯蒂芬霍金
这段轻松的文字出自于霍金之口。这种话确实容易让人认为他是个怪人。我想霍金用他的大脑思考着无际的宇宙,他乐于思考,这说明他不仅仅是个怪人。
霍金向我们提出了第四维的概念。只要是认真学习的孩子都知道,我们身边的实体在一个三维的空间,而第四维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这是一种关于时间的维度。第四维的通道或许可以实现时间旅行,也称为穿越。
霍金先生提出了三种穿越途径。
1.虫洞。虫洞是什么?其实虫洞就在我们身边。这又不得不说到比分子、原子还要小的空隙——量子泡沫,虫洞就存在与“量子泡沫“之中,小到肉眼无法看见。万物都存在虫洞,霍金认为这同样适用于时间,假使我们能捕获一个虫洞,将它放大到足以使人类甚至宇宙飞船从中穿过。那么,时间旅行就有了希望。
2.黑洞:天然的时间机器。黑洞比整个银河系还要重,正因它如此的重,也许可能让时间滞缓;但是问题就在于,接近超大黑洞的危险性!
3.光速。超越光速的速度也许可以突破时间限制;但是这些猜想若得已实现,有也许会违反宇宙规律。这就称为悖论。
所以,回到过去的旅行应该不会上演,至少现在没有这种可能。但是,我却极为支持霍金的思考。他不仅是个怪人,也是个奇人。他的信念,他的思考也许让未来的人们正惊叹着。历史总是出乎人意料之外的。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类如何想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就如同我们谁也不能预测到长久的未来。于是,我们对未来充满想象。
许多时候,我们对某事有了想象,却无法同霍金一样怀着强烈的好奇和坚定的毅力去探究未知,或许说我们对未知的恐惧太深。
但我还是要说,坚持自己的想象,没有人可以绝对地说你是错的,至少你比凡人多一颗愿意探索的心。
也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霍金一样敢于探索的科学家,不,不应该只局限于科学家,应是所有勇于求索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所有人,是他们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向他们致敬!
毒品自古以来就让人对它深恶痛绝,它是一种对人百害而无一利的东西。
今天,我们五年级在报告厅观看了公益片《共同的责任》,这次的教育主题是禁毒,邓向阳的演讲为这次报告会拉开了序幕。邓向阳向我们介绍了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然后我们又观看了影片。影片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葬送在毒品中,他们吸毒后出现幻觉和幻影,让他们痛苦不堪,不仅伤害了身体,也伤害了他人和家庭。一个吸毒的人会丧心病狂,跳楼自***,开车撞向他人,甚至会拿起凶器捅向他人或自己,难道他们不痛吗?他们也是没办法的,有的人就索性不去忍受,去向父母或亲戚骗钱。骗不到了就去偷、抢、去***人。有些人吸毒不是故意的而是在毒品贩子的煽风点火下,或是在朋友的推荐下:“你就试一下而已,再说你意志力不是很强吗?没事的。”这样就会有人也这么想,结果就去试一试。就是因为这么一试出大事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通过观看影片让我懂得了,远离毒品,从小做起,学会拒绝,出去的时候不能随便吃喝别人的东西,毒品对我们人身、家庭、社会的危害都很大。所以请为了自己的父母、子女、家人着想,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共建无毒家园!
2.要检验自己内在的信任感是否厚实,首先要关照“眼神”对我们的意义。
3.当我们发现自己在某段关系中,总是被生气、难过、讨厌的情绪淹没,这段关系的背后,肯定隐藏着我们早年与父母相处的缺憾。
4.承认渴望,也就理解了自己想要寻找的方向。
5.当年岁增长,我们的心智可能更坚强,但心底却可能更悲伤——在这个世界上,可以信任与了解我们的人越来越少了。
6.愿意相信别人而示弱的人生,才是真正健康的人生——因为故作坚强地活着,往往过得很辛苦。
7.依赖并不可耻,它代表我们心里还愿意信任那个纯真弱小的自己。主动和父母或他人重建安全关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我们心里那个弱小的自己。
8.当我们打心从心里感受不到爱,就容易困在黑暗里,不论我们多努力想充实自己、填满自己的生命,还是会感觉到深深的孤单。
9.因为无感,让我们即使在对方面前,也感受不到彼此。
10.父母对我们的影响越深,越会阻碍我们清晰地观见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并且使我们变得容易为父母互动所激发的情绪所扰。
11.一个挨饿的心灵,也许外在可以生活得很好,内在却总计划着从这样的生命里逃亡。
12.当我们内在处于一种“无法信任自己”的状态时,所看到的外在环境往往是“别人不相信我”或“别人不尊重我”。
13.我们要这样隐藏在“我不相信自己”的骗局背后,往往是因为:不够相信自己,就会害怕被别人看穿那些不美好。
14.没办法打心底肯定自己存在的人,往往能从生命中找出一段不被信任的深刻经历。
15.在幻灭中调适心情,以及学习接受无法控制,是挫折忍受力的来源,逐步形成我们成年后的抗压力。
16.这就是“矛盾意象”的力量:当我们化太多力气阻止自己去想,那件事情反而对我们更加重要。所以,要让自己沉浸在一种相反的状态里。
17.当年被如何对待,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好,而是父母带着他们的遗憾与伤痕,所以也只有能力如此对待。
18.依赖不是为了告诉我们离不开谁、不能没有谁,而是为了认识自己内在真正的渴求。那是一种童年时期未被满足的.渴求。
19.当我们无力向颁布禁止讯息的人询问“为什么不行”时,无形中也就发展出一套在禁止讯息中生存的逻辑——要不就是说服自己,被禁止也没什么不好;要不就是编造谎言,蒙骗那些我们需要顺从的人。
20.隐形攻击是一种父母加在子女身上的情感包袱,但它往往是透过柔顺的善意而生,我们可以视之为一种软性的要求,伴随着父母诚恳的、透露着“我都是为你好”的眼神和话语,就这么一天天深植于我们内心。
21.自由加自律,会为我们带来享受自我的快乐。若少了自律呢?可能就会让人活在一种缺乏边界的自我焦虑中了。
22.这种限制的框架让我们知道自己在哪里、可以成为怎样的人。于是,我们拥有了成为一个人的方向。这是人生必备的框架,是一种有“边界感”的框架,让我们不至于被过多的自由给淹没。
23.孩子的生活与梦想,往往夹杂着父母所投射出来的未完之梦。
24.如果我们宁愿停留在此刻抱怨,那么,抱怨背后的真相可能是:其实是我们自己无法放下父母的梦想。当我们不愿真正放弃父母的梦想,就会让自己陷入无法真正自主的处境。
25.在父母的内心深处,往往藏着一个说不出口的声音:他们总是盼望我们能在他们入土后,还能幸福快乐地活着。对父母而言,我们一辈子的快乐,才是系在他们心头最重要的梦想。
26.释放童年的痛苦,不代表我们不需要扛起自己的责任。当我们愿意承认和感受自己,我们的内在将更加强大、有能量。尝试找回心的力量,最好的方法就是:扛起父母以外的、属于自己的责任。
27.成年后的孩子与父母,终究要面对自己的难关与未来,谁有没办法真正帮得了谁。
28.人的天性本身就具有一种“双性特质”——一个住在世界可见之处的性别特质,和一个住在世界不可见之处的性别特质,而我们却不见得知道,自己压抑了哪一种特质。答案可能在我们对父亲与母亲的认同上。
29.我们用一个虚幻的笼子,关注了原本可以自由的自己。
30.让我们一起行行好,好好向幻想中的那对完美父母道别,然后看到现实生活中父母真实的样子,看到自己真实的样子。
31.越是对自己父母生气的人,其实越放不下父母带来的创伤,最后只好用不快乐来纪念被父母伤害的过去。越是对父母生气的人,其实也越胆怯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所以常常把错怪到父母制造的伤痛上,这样就可以永远活在童年的伤痛李,不用成为成年的自己负责。
“在我看起来,也许只有‘旅行’与‘读书’能让我们拥有超过一个‘人生’。”读书与旅行都是逃离生活的方法,能够让灵魂在路上的方式,使自己与自己对话,得到片刻心灵休憩。另一本书《在西伯利亚森林中》,一位法国记者尝试隐居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畔,大半年时间里他放弃了社交媒体,远离人类社会,带着大量的书籍、伏特加与雪茄蛰伏于此,时间无法静止,他却让时光无线延长。
“每一本书的存在,就意味着一位‘前行者’的存在,你并不是一位‘冒险者’,你只是一位‘追随者’。旅行与读书的关系极其微妙,读书常常在旅行之前很久就已经开始了,甚至开始于你不自觉之处。”书的作者詹宏志先生就是一位无时无刻不在旅行的人,而且书籍总是不离身,他依照‘旅行指南’险些丧命于瑞士少女峰,他因为奸商会用古波斯语吟诵“奥玛开俨”的诗句而高价购买地毯,他在印度厨房里得以见证与品尝地道印度菜肴而欢呼雀跃,他在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园触摸野兽天性,他在阿拉斯加的冰河泛孤舟顺流而下呼吸寒冬凛冽,他在恐怖袭击后的巴厘岛上望眼人间仙境,他在东京银座痴迷于小野二郎的寿司,也在伊斯坦布尔街头流连美味的羊头。如此绚丽的旅行简历看似在炫耀,实则只是一个普通旅人的游记而已,贵在真诚,文字不撒谎,看遍世界美景与尝过世界美食后,他这么说:“关于旅行的阅读,我们是从旅行结束后才真正开始的。在旅行之前,我们对旅行地的阅读是一种‘想象’;在旅行之际,我们对旅行的阅读是一种‘摸象’;只有在旅行完成之后,或者‘一再完成’之后,才是我们真正对旅行地了解的开始。”
大三那年,我和学弟黑胖在告别丽江临行前,恰巧在客栈喝茶,当时自己随意拿起一本关于苏州园林的书,异常痴迷于里面关于水榭、亭台、光影的描写,还做了大量摘抄,如此如醉。后来两次去苏州的拙政园与沧浪亭,说不出的喜欢,那一刻感觉不过旧地重游而已。再后来读《浮生六记》,读到沈复与妻子沈芸曾在沧浪亭隐居时,欣喜溢于言表,仿佛所有我喜爱的东西冥冥之中自有关联一样,生命里第一次觉得“读书”与“旅行”无法分割,“一对何其古老的互照行动与观念”。书越读越多,路越行越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根本不需要掰扯两者关系,还是王潇那句话简单,“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让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我买到这本书是在詹宏志先生的分享会上,那晚回去的路上冠薇发来分手的微信,再后来我发现书扉页上的一段话,“献给王宣一(1955-2015),一位认真的作家、一位聪明的厨子、一位天生的美食家,以及一位热情体贴、大方慷慨的朋友。‘在这本书中的.每一场旅行,都有她低调而坚定的身影陪伴。’”原来这本书蕴含着詹先生对于逝去妻子的怀念,如今每次怀抱这本书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异常温暖,它曾经在最合适的时候给予我最感动的慰藉。詹先生的豁达就如同他一辈子都在旅行一样,他与王女士的儿子詹朴在序言中这样写道:“最终,永远都在身边的旅伴还是休息了,也许没有谁可以永远结伴同行,所有的旅行还是会回到独自一人。”一个人,也要好好旅行。
曾经在凤凰的某个酒吧门口有着这样一句话,“在喜欢你的时候,我就已经踏上了旅程。”如果说我已然踏上了旅程,但还没有遇见你,那《命中注定》这本书我得再多读一些日子啦!
今天,我们观看了《共同的责任》----禁毒报告会的视频,让我深有感触。
其中,有一部让我记忆深刻的一部短片,刚开始,一个中年男子吸食了病毒,经然用一把锋利的刀刺伤了他的妻子,刺伤后竟然有夹持了自己三岁的女儿,可怜的小女孩哭着大喊:“爸爸,快救救我!”可那个不负责任的”爸爸“却做出了一个令人不敢相信的举动---他竟然拿着那把长刀向小女孩的背刺去!天哪!这还是一个正常人吗?他吸食了冰毒后,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变得六亲不认,甚至想***死自己的视为掌上珍宝的女儿!这毒品真的是太可怕了!
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大家都吸毒,都像刚才我所讲述的那位叔叔一样,开始***人,变得六亲不认,失去理智,整天不是***人,就是吸毒,那我们的世界还会美好吗?我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但自制能力非常差,常常会因为好奇而管不住自己,去尝试一下,一但上瘾,就越一发不可收拾。根据调查,0.3克毒品就是400元,一天就要1200元,一年438000元就这样没了,这严重的损失了个人财产。吸食毒品还有害身体健康,因吸毒而死的人历历在目,难道吸毒有一点好处?
最后,我呼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让爱天天住我家!“
今天下午,我们五年级全体同学到报告厅看了《共同的责任》禁毒报告片,也称6.26禁毒报告会。
一开始主持人说:真爱生命,远离毒品!真爱生命,拒绝吸食毒品!是每个人每一个家庭共同的.责任!我们一定要学会“向毒品说不”,一些吸食毒品的人会为了吸食毒品而伤害家庭、亲人,传染给亲人,有人会不择手段,甚至会***人、放火、抢劫、绑架等等,我们看了一个短片,一个吸食毒品的父亲绑架了自己足足只有三岁的女儿,手里拿着一把长长的刀子,不知这个父亲会在什么时候动一下刀子,他那个才只有3岁的女儿就会死在他亲生父亲的刀下。还有一个小短片是说一个男子因为吸食了毒品,一天他拿着一把锋利的菜刀在大街小巷一直追着他的女友乱砍,街上的人来劝说他,他就拿着菜刀乱砍乱撞,街上的人全部都逃走了,他年迈的父母来劝他,他不但不听还把自己的亲生父母活活砍死了。上面这两个故事让我知道了吸食毒品的人会失去理智,不受控制,连自己最亲最亲的人也会受伤害,所以吸食毒品是不好的。
政府用于禁毒每年花费5000亿元,全国有258万人吸食毒品,山东省有5.1万人,其中吸冰毒的有4952人,济南缴获毒品21公斤,其中冰毒占10.5公斤,济南有530件案件,其中冰毒有424件,吸食毒品1200人,其中冰毒占1040人。从这几个惊心动魄的数字中,我们看出了吸食毒品的人真是太多了。
这次禁毒报告会让我知道了禁毒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学会拒绝毒品,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人人做“禁毒小天使”,让吸毒的人戒毒,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