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爱情最美好的是暧昧的时候。那是一种雾里看花的朦胧美!那时候情犊初开,会因为爱情红了脸!那时候没有太多奢望,只要远远看着对方就会心满意足!那时候明知彼此心中都只有对方,却还是小心翼翼的保护着当前的关系!这或许就是那种像月亮似的爱情吧!前不久看过一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这里面则把这种月亮似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的母亲在看到父亲的第一眼就爱上了他,她清楚的知道这辈子就是父亲的人。父亲刚开始并没有注意到母亲,而母亲为了父亲,每天用同一个碗装不一样的好吃的东西去送饭,只为父亲能吃上一口她亲手做的饭;为了父亲她还不惜绕远路去挑水,只为能经过学校听听父亲的教书声;更是为了多看父亲一眼,一直在父亲送学生回家的路上远远观望着父亲。而父亲是明白母亲的,自己心里也是爱母亲的,所以教室里的红布他一直没舍得换,只因为那是母亲亲手织的......
故事的情节很平凡,但却能感受到主人公深深的爱恋。在我看来,母亲的形象是有沈从文笔下的翠翠的影子的,她们都是单纯的倔强的,对待爱情都是痴情的,始终如一的,她们是远离城市喧嚣的,有着一种乡下人的纯朴气质的,那是一种难得的'品质!但在看这部电影时,我是急于早点戳穿那层窗户纸的,或许这是因为受现代快生活的影响,心中总是不免容易急躁,所以不喜欢那种欲言又止的感觉,也或许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现在是很难再遇到这样的爱情了。但是也正因为这样,电影中的爱情才更能让人向往,勾起人们对纯朴的真情的怀念!这或许也正是这部电影重要的现代意义吧!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再热烈的爱情到最后都会变得平凡,生活本就是在平凡的过日子。我想能和相爱的人厮守一生便是爱情最美好的结局吧!记得影片中有句话是说:自从父亲再次回来后,他就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母亲!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也是最能诠释爱情的一句话!
而每一段爱情都有主人公的专属记忆,也都有终结的时候,但那不是爱情的终结,而仅仅是生命的终结。母亲在遇上父亲后是幸福的,让她伤心的时候不过是父亲第一次被带回城,没能如期而至;还有一个就是父亲去世......在那条通往县城的路上,有母亲的守望与期盼,也有母亲去寻找父亲的脚印。为了找父亲,母亲差点死在那条路上,但为了母亲,父亲也偷偷从这条路跑回来看母亲。这条路见证了母亲和父亲的相识,相恋,相思!所以这条唯一通往县城的路是母亲和父亲的独家记忆。在父亲死后,母亲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坚持要抬父亲回来,为的只是和父亲再走一遍那条路......这不是母亲太过固执,而恰恰正是母亲对爱情的坚守。正如翠翠在爷爷死后,她就一直坚守着爷爷的职业,并愿意一直等待着傩送归来一样!哪怕那可能会成为永远没有结果的等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父亲离开了,但他永远不会从母亲心中消失。影片是以一种倒叙的方式来呈现的,在看完父母亲的爱情史以后,是难免会感叹时光的无情而暗自唏嘘的。人生不过几十年,有些人错过了就是一辈子的遗憾了。看完这部影片,我心中最大的希冀便是母亲和父亲能早点认识,早点在一起,能多在一起几年就好了!但细细一想,美妙的爱情有时也会因为时光的短暂而更让人难忘。
我们不能像祝英台和梁山伯一样在死后还能幻化成蝶,双宿双栖!我们有的只有一辈子的时间去珍惜身边人,那么就更不该辜负这段感情。无论社会环境多么喧嚣繁杂,也该为爱情留一方净土!
故事讲述了知识分子陈志与农村姑娘张翠花两个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生活志趣完全不一样的人阴差阳错地走在了一起。30年间,二人在柴米油盐中摸爬滚打,在儿子的劝说下,最终坦然面对感情,选择了和平分手。陈志那份淡定的隐忍,特定历史年代的无奈,如春风细雨,无声无息,浸润、积淀,展现了“鸟儿飞过 风唱歌”的浪漫情怀。
剧情不多写了,辛柏青版的陈志,温文尔雅,低调做人,对于翠花的无理取闹,总是隐忍着,有修养,有时明明是翠花的不对,他总是说“是我的错”。陈志的所作所为,让人觉得太窝囊了,不过这样的男人挺难得,也太压抑了。所以我支持他们分手。电视剧的高明之处,在于这个分手不是陈志提出来的,而是翠花提出来的;这表示翠花的觉醒和文明程度的增长,是她的进步。
电视剧的结尾部分,在儿女的说服下,翠花主动提出离婚,她找到了自己爱的人,可以一块儿做买卖的人,她跟陈志说,咱们得为自己活着。此时的翠花已经不是陈志的累赘了,她不靠陈志养活,她自己开饭店当老板了,有尊严了,可以开始新的生活了。她还感谢陈志让她知道人怎么活着,嘱咐陈志也去找自己爱的人去。翠花还提出,咱们不是因为恨离的婚,而是因为爱离的婚,咱们要大操大办,举办仪式,宣告婚姻的结束。因此他们请来了至爱亲朋,公开宣布将带着记忆留恋,告别过去,寻找新的幸福。
陈志和翠花,一直在为自己的'家庭努力,他们之间也有值得留恋的好日子;因为特殊年代特殊的结合,他们之间有许多不和谐,终于解脱了,好事!他们两人都是好人,好人一生平安,祝福他们未来各自的日子都幸福!
这部电视剧告诉我们,爱情不是靠感恩或一厢情愿,而是要靠二人心心相通,靠感情联系,没有共同的语言很难走到一起,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说不到一块。最重要的是夫妻二人要互相信任,彼此互相坦诚,互相留有自己的空间,多给对方一些自由,朋友往来,多一些理解,而不是猜疑。心中狭小,就光想着怨恨,最终会分道扬镳的。
我觉得,电视剧的这种结尾,能把编导的思想最终展现给观众--通过离婚让几对人***家庭--所有人内心隐藏的梦想及无奈,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大胆与超时代的构想,也可能是如此优秀的剧目不能进入央视首播的主要原因。我喜欢这样的进步!喜欢这样的结尾,让我们懂得,人应该有尊严、有爱的活着……
PS 影视作品、音乐作品之所以能让我们感动,是因为在作品中,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
无论什麽时候都要记得,相信爱情——
片尾曲:爱你就让你快乐 词曲:常馨内 编曲:何诗蒙 演唱:桐瑶 智馨
就这样开始我们的故事,
没有浪漫的传说,
鸟儿飞过 风唱歌,
你从此是我的。
如果时光能够回转到从前,
你会不会选择我,
不要委屈 要真爱过,
你还是不是我的。
爱你就要让你快乐,
不愿看到你眼中泪闪烁,
幸福是什么 要每天笑着过。
看日出日落,
爱你就要让你快乐。
我在这里等你从未离开过,
花开花落 缘躲不过,
你就是我的。
长眠后的母亲仍然没能原谅父亲!
其实父亲母亲生来都是苦命人。
那年爷爷因抓壮丁偷跑回家被告发,只好连夜逃命,慌乱中失足坠进悬崖中。我奶奶只来得及看到爷爷被鲜血染红的白衬衫在朔风中凛凛作响,象爷爷的呜咽声。奶奶晕倒在父亲的脚下……
那年父亲12岁,叔叔9岁。
奶奶是裹了小脚的女人,爷爷的死于非命给了她致命的打击,仿佛一夜之间,奶奶的眼睛蒙上了一层翳,从此生活在黑暗之中,陪伴她一生的是那根油黑发亮的酸枣树拐杖。
弱小的父亲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被迫永远告别了他的私塾生涯,过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听人说父亲天分极高,成年的我也不免对只读了两年私塾的父亲的学问仰之弥高。他的所知所能很多是我未知不能的。
幼年丧父的打击让父亲过早成熟。他开始上山砍柴,下田扶犁,下水摸鱼,甚至给人做雇工,做苦力,而此时的父亲,仅仅是一个12岁的孩子,营养又差,恐怕下田扶犁时还没有犁高呢!父亲在灾荒之年啃过树皮,嚼过草根,孤儿寡母所受的苦难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总之,少年的父亲独立支撑,做了很多大事,父亲的背过早地佝偻了。
少年当家和苦难的生活,让父亲形成了坚韧甚至有些专横、勤俭甚至有些吝啬的性格,为他今后的婚姻家庭生活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我的母亲一出生就面临着挨饿受冻的苦难生活。外公是个剃头匠,走村串户给人理发换些粮米。我外婆像老鸟一样和四个嗷嗷待哺的儿女等着外公的救命粮,可外公却拿这些粮米与人赌博,常常输得一文不名。
那个除夕夜,在又一次的彻底失望之后,外婆安顿好四个儿女,目光漠然地静静地走向了大山深处……多年后母亲跟我们讲起这些,仍然泪光闪闪。我却仿佛看到了外婆深达骨髓的绝望。
外婆的以死抗争终于唤回了外公的.良知,他开始像个慈父般养活四个尚未成年的子女。但丧母的阴影始终笼罩着母亲姐弟四人的心灵。
1960年父亲和母亲结合,那年父亲30岁,母亲26岁。相似的命运为什么不能让两个从苦难中走过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大姐出世的时候,父母的关系是很融洽的,她有小伙伴们艳羡不已的小靴子,花衣服,好吃的点心。但是好景不长,隔壁的婶婶生了三个儿子,而我母亲却一口气生了三个女儿。婶婶的冷嘲热讽,奶奶的指桑骂槐,是不是唤醒了父亲骨子里重男轻女的思想,他毕竟是从封建社会走过来的人。父亲并没有对自己的儿女心生嫌恶,却对母亲开始横挑鼻子竖挑眼,先至于骂,再至于打。听大姐说,那些日子连上学都心惊胆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