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我们被邀请去参加公益活动,在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出发去献爱心了。
在车上我心想:“要去什么地方献爱心呢?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心呢?”到了地点,我看了看两旁,一家位于小区附近的一楼门店正前方上写了“免费舍粥点”五个红色大字,里面有炒菜的锅和很大的电饭煲。一个老奶奶正在给一些老年人盛饭打菜,有些老年人已经在吃了,只见他们大碗大碗的吃,外面还停着很多拉货(捡破烂的三轮车,我想可能是他们的.吧。有些老人蹲在地上就吃了,看上去很是可怜;有些老人身体有残疾,有些则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来蹭饭的。这时刚好有个老人来盛饭,想要多一些,只见老奶奶说:“少一点,还有很多人要吃呢”老人只好放回去一小勺,开心的说:“有饭吃了”,老奶奶笑了笑,仿佛说:“吃吧吃吧,吃饱了有力气”
我问姚老师:“我们要做什么呢?”姚老师笑而不答。突然开来了一辆卡车,车上装满了大米和食用油等。姚老师说,小朋友们,赶紧帮忙送大米给店里吧。哦,原来我们要送这些大米给舍粥点啊。我和朋友们赶紧抱起大米往店里送,成箱的油我们就一起搬,几番轮回下来,1200斤大米和500斤油已经在我们的轮番轰炸下彻底空了,虽然弄得满头大汗,感觉一点也不累,心里突然觉得好有成就感。
爸爸说这舍粥点是由社会爱心人士共同赞助支持的,已经坚持了7年了,真不容易,这就是社会责任感。我想我现在是帮助送大米,长大以后我要捐助更多的东西和力量给到需要帮助的人。
今年暑假,老师像往常一样布置完了作业,还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张暑假社区活动联系卡,让我们走进社区做实践活动。
8月10日上午9点20分,我来到了顺隆社区服务大厅,里面已经有好几个同学在等候了,我们班的有费博雯、叶晗,还有几个长得挺高,看上去是中学生,等我们都到齐了,社区里的姐姐把我们来自不同小区的同学分成三组,每组还有一个领队,是社区的工作人员。我被分配到了繁景小区,我们这组有六个人,三个中学生,三个小学生,一切安排妥当,我们出发了。
我们今天的任务是擦黑板、写公益句子。我们先来到繁景小区,从第一栋楼开始,找到小黑板写上公益句子。刚开始,大家都抢着擦黑板写句子,后来领队的让我们每个人轮流写,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现。但是这么多人在一起太费时间了,为了提高速度,我们又分成了两组,小学生一组中学生一组,还有轮到谁家的楼道就由谁来写,这个决定又让我们兴奋不已。在我的楼道里,我把小黑板擦得干干净净,然后端端正正地写了一句: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有礼的镇海人———顺隆社区
到11点多,我们终于完成了今天的任务。
今天我参加了社区活动,虽然很累,但我还是觉得很开心,以后有这样的机会我还想参加。
(一)社区成员参与意识薄弱,缺少主人翁意识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只懂得逆来顺受,而不会去表达真实想法。社区在参与民俗旅游也是一样,一些社区成员会认为旅游开发建设只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与自身无关,而不去关注社区民俗文化的发展。社区成员作为民俗的创作者,不仅不理解民俗旅游的真正内涵以及自己在民俗旅游中的地位,也没有参与民俗旅游的开发和建设,将会从本源上影响民俗旅游发展。
(二)缺少保障与激励机制
目前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还是一个新现象,发展不够全面,没有目前的法规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做出详细的说明。但是,在社区旅游中,只有完善的机制,才能保证社区真正能够参与到旅游的发展建设中,有了激励机制,也能调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
(三)文化冲击,阻碍民俗旅游发展
一些俄偏远的农村社区,居民长期不与外界沟通,保存着浓厚的传统习俗,对于外界文化不能理解。外界人的进入,会对他们的传统文化造成干扰,影响他们中一些人的情绪,产生不满或敌视看法。进而也会出现不愿意外人进入的现象,阻碍民俗旅游发展。
今天是星期三,在学校老师的组织安排下,同学们拿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劳动工具来到了公益活动地点,我们班负责的是清洗学校两旁的围栏。
在老师的一声令下,活动开始了。只见统勋同学拿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水桶到洗手间提了满满的一桶水。泽全同学拿起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抹布,放进水桶浸湿后又提起来拧干,并在脏兮兮的墙面上使劲擦来擦去,正当他擦得洋洋得意的时候,顽固的小红点把它难住了。原来,这些小红点是一些小红漆,光用清水很难擦去。泽全同学正望着这顽固的小红点紧锁眉头。突然,只见他眼珠子一动,双掌一拍,说了一声:“有了!”看,只见泽全同学拿来了一块青纱,在上面倒上了一些洗洁精,左手拿着青纱,右手拿着抹布,开始消灭这些顽固的小红点。他一会儿蹲下身子,用手轻轻一刷,随后又用抹布在上面一抹,整块瓷砖变得一干二净……
瞧,我也不甘示弱,使出全身的力气在瓷砖上刷。看着一块块瓷砖在我的手下都由脏兮兮变成了白净净的,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滋滋的。这时,一道长长的、弯弯曲曲的蜡笔迹出现在我眼前,我深吸一口气,决心要把它消灭掉。我双手紧抓抹布,用两只大拇指在上面使劲一擦,但只擦去了一点点,看着这条长长的蜡笔线,又看了看手表,心想:劳动时间就快到了,这要擦到什么时候啊!这时,我找来了青纱,在蜡笔线上轻轻一刷,那道顽皮的蜡笔线顿时跑得无影无踪了,我露出了开心的笑脸……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望着一个个汗流满面、面红耳赤的同学,又看看那洁白的墙壁,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民俗旅游,实际上就是“民俗文化旅游”,是指人们暂时离开自己惯常居住的社会文化环境,到异地陌生的社会文化环境里,以观察、感受、参与、体验异文化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旅游活动,包括寻根访祖游、异国风情游、民族风情游、乡村风情游、古村古镇游、胡同老街游等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旅游活动。游客参加民俗旅游是为了体验不同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不断发展的结晶,它体现了一种异国、异地的文化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往往是唯一的。这种文化不可转移,只会呈现在它所缘起的特定区域,这个特定区域就是“旅游社区”。
旅游社区是指在民俗旅游景区这个较大的地理空间范围之内的人群活动区域相对独立、社会组织结构相对完整、拥有世代相传的民俗文化传统的一个人口聚落群体[1]。它可能是一个古镇、一个村寨,也可能是一条老街、几座院落。旅游社区具有社区的基本要素:人口、地域、文化和生活。与旅游景点最大的不同是——这些社区里仍然有居民居住,仍然有居民在此生产生活,而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正是“民俗”的生动体现,游客希望看到的也正是他们独具文化特色的生产和生活。近年来我国蓬勃兴起的民俗旅游催生出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旅游社区,这些社区也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不但自身获得发展的机会,还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发展。
所谓社区参与,既是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介入社区发展的过程,也是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发展计划、项目等各类公共事务与公益活动的行为及其过程,体现了居民对社区发展之责任的分担和对社区发展之成果的分享[2]。
本文所指的社区参与民俗旅游发展是指在民俗旅游的决策、开发、规划、管理、监督等旅游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意见和需要,并将其作为主要的开发和参与主体,以在促进社区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保证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3]。
无论我是谁,无论我叫什么名字,这些故事的主角,始终都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她傻傻地用自己的整个青春来捍卫心中最神圣的爱情。所谓的,自己的爱情。
可是,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真正坚强而屹立不倒的东西,怎么会需要捍卫呢?只有软弱无依靠的'东西,才需要捍卫。
我用了三年的时间,做了人生中最大的一件错事。
我曾经以为,喜欢一个人是一个人的事情,只要他不知道,就等于什么都没发生。可问题是那个人刚好也喜欢你,本来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却按错了背景和场所。一个不能爱你的人,却和你相爱。曾经那句长痛不如短痛,或许才是最好的结局。我们错过了曾经,错过了最好的自己,执着于自己的执念,最后导致我们越走越远,最后相忘于江湖。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