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一则漫画:满头大汗的爸爸回到家里,想让自己的儿子再帮自己倒一杯水,但是儿子却拿着作业单寒假作业:给家长倒一杯水”,满脸理所当然地拒绝道:作业上可没有说再倒第二杯,你自个倒吧!”这一场景真是令人咋舌,学校布置的这份寒假作业”,只是想让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倒一杯水这么简单吗?其实是学生不明白不理解这份作业背后的本质,只把它当做一则教条,一种形式,没有真正懂得父母的艰辛,没有懂得孝顺父母。因此,孝道不能只讲究形式,我们要拒绝形式主义的孝道。
形式主义的孝道是一种忽视本质,讲究形式的情感。近年来,屡出不穷的三拜九叩”、洗脚搓背”正在不断刷新着人们的眼球,各大平台客户端上的短视频为了博得人们的赞赏纷纷模仿作秀。逐渐地,孝道似乎成了一种形式,它被记上了教条的标签,它失去了孝敬父母长辈的本真,它变得冰冷化,形式化。
形式主义的孝道会使人失去人间的温暖,失去感恩的真谛。我们知道,孝的核心是感恩,一个只会尽形式主义孝道的人,即便他再优秀,再成功,但是他对父母的孝顺是装出来的,那么他的人生就感悟不到家庭的温暖。一个人连含辛茹苦抚养他长大的父母都只是表面装孝,那么他对这个社会,对这个自然界还会心存感恩之情吗?如果社会上的人们都只会表面形式上地装孝,那么这个世界就失去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由此可见,形式主义的孝道对社会的威胁很大,我们必须对此持反对的态度,坚决抵制形式主义。
孝道不是形式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子女们都各自外出谋生,只有逢年过节才会想起远在家乡的父母,才会想起回家探望父母,他们似乎尽了孝道,但是他们一回家后就与各种的同学朋友见面,拉拉关系,他们似乎忘记了回家的目的,也往往最会忽略了父母。他们没有拉拢父母的心,也忘记了时间的残酷,也忘记了人生的短暂,只有等到父母年老已逝,才会记得自己有多久没有真真正正地陪伴父母,才会记得自己有多久没有安安静静地停下来与交谈心事。其实,父母并不是想要你每个月的抚养费,每个月寄回家的保养品,而是你平常的一通电话,一句问候。所以,孝道并不是流于表面形式的所作所为,而是趋于形式之上的,发自内心的真正情感,是基于感恩之上的一种行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应该要发自内心去敬爱父母,发自内心去感恩父母,俗话说:滴水之恩,定将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长辈为我们付出的不只是一滴水这么简单,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所以我们要敬爱父母,懂得父母的艰辛,懂得父母的劳累,在父母回家后送上温暖的茶水,在父母生日时递上爱心祝福,在父母失落间给出安慰怀抱,请发自内心地去爱你的父母吧!请不让要孝道流于形式吧!
我看过这么一幅漫画: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为姥姥举办生日宴会。桌上美味佳肴,应有尽有,唯独没有姥姥的身影。却见小外孙指着在厨房正在汗流满面做饭的姥姥叫道:“姥姥,该您吹蜡烛了。”
好一个生日宴会,这哪里是为老人举办的,分明是让老人无偿地为他们付出!我不禁问道:“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孝道哪里去了?”
我们知道,从古至今,“孝”字占据着几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识。不论年长、年幼,都遵循着“孝”。古时候的“孝”便为“顺”,孝顺永远连在一起,最后终于成为专有词。一家之中,父亲为一家之主,儿女必须言听计从,不论对错,一律服从,这也是孝的一种体现。
而今,“孝”的含义有了进一步的改变,从一味顺从,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异,从精神、物质两方面来尽孝。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每当周末,一些老人的家里总是儿女满堂,聚在一起,对老人问寒问暖,给老人买补品,陪老人谈天,孙子们也向老人汇报好成绩,逗老人开心,这是新时代孝的体现。
社会在一天天地进步,从古时的一味顺从发展到今天的物质、精神两方面尽孝,无一不体现出中国人对“孝”的重视。
而国外与我们不同,他们那里子女与老人之间的关系只是金钱关系,家长只负责把儿女抚养成人,其余则撒手不管,全无关系了。而家长到了晚年,纵使儿女成群,也不会出现儿孙满堂,欢聚一堂的情景,他们是冷漠的金钱关系。我听过这么一件事,有一位老人孤身一人住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幢小房子里。有一天当邮差来送养老金清单时,发现这个老人已死去多时了。是由于突发心脏病而亡。据了解,她有九个儿女,个个生活得都不错,还有一个是大资本家。可她在这九个儿女成人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们,顶多在圣诞节时收到几份小礼物。而在她死后,她的儿女也未曾表示过什么。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至少是在“孝道”方面的差异。无怪乎有人这么评析: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是儿童的天堂,成人的战场和老人的地狱。
可见,讲“孝道”是中国人的美德之一。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同志十分孝敬他的母亲。有一次在他回家看望母亲的时候,他的母亲由于行动不便,年老多病,把裤子拉脏了。当她看见陈毅进来,忙把脏裤子藏到褥子底下。当陈毅发现褥子下的脏裤子之后,埋怨母亲为什么把裤子藏起来,自己的儿子有什么顾忌的。她母亲说:“这粗活还是让别人去干吧。”陈毅却说:“我是您的儿子呀?别人怎能代替呢!”说罢,三下五除二就把裤子洗好了。
可见,上至领袖,下到百姓,无一不在遵循着“孝道”,孝道是我们中国人最突出的美德。
我们青少年理应继承这一美德,决不能像那幅漫画所画的那样做,而是进一步把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发扬光大!
以易道文化为主体的国家民族文化教育,在汉代从系统型的道德根文化教育全面转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孝道文化为主体,是慧性文明转向智性文明的必然性。因为当时的社会经历了将近六百年的战乱,历经秦朝短暂的过渡,迎来汉朝黄老学说治国的鼎盛时期,完成这一番治理以后,人类随着太阳系慧性宇宙能量的锐减,左脑的使用已经完全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在早期那种以右脑慧识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正常进行,那么以孝道文化为主体进行全民“为大于其细”教育的出现,就成了一种历史必然。可以说,孝道教育的出现是慧性文明转向智性文明教育的一种必然教育模式。
到目前为止,孝道教育仍然在智能文明教育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不能轻率丢弃孝道教育。因为中国教育文化的传播,必须以孝道文化为主体进行展开,这是中国教育的重要文化特征,这是“教”字所存在的全部信息。我们通过“教育”这个“教”字里面的“孝”的成分,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必然。人们智能意识全面离道失德,造成教育工作必须“为大于其细”,从家庭孝道这个“细”和“易”方面入手,才能呼唤道德的回归,使人们重新重视“尊道贵德”。孝道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系统性与解析性,这个枝叶与根***关系、树木与森林的关系,都应该将其确立起来,而不至于在某些研究过程失去了系统论,或者用西方的观念来解析中国传统文化。
认识道德根文化的系统以后,重新建立包括孝道文化教育为先导的立体型益智开慧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因为孝道是做人的基本素质,百善孝为先。“德”字里边含有十种善,古人却强调“百善孝为先”。任何一种善,首先要看这个“孝”是否在其中。如果说家庭无孝道,则所有的善都带有伪善的性质。
某地区当年选拔干部、提拔某人到重要部门工作时,常常需要进行一次家访,然后再决定是否起用此人。要通过家访看看此人是否胜任重要职务。为什么要通过家访看呢?一看其孝行,二看家里清洁、家庭管理情况。海外很多大企业家在选拔人才时,也会通过一次家访,全面去“为大于其细”,从“细”观察其是否具有优秀品质,考察是否足以担当重任,否则就不予起用。
孝道处处在。对父母、亲戚、朋友,方方面面都可衍射出孝道文化的影子和影响力。它是人们品质提升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培贤育圣”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孝道。孝道体现了老子的思想,“孝”本身就是“老”“子”两个字的组合。我们从孝道上慈下孝这样一个辩证关系,可以窥测到中国古文化文明几千年以来构建的一个基本模式。尊老爱幼、上慈下孝等这些相互之间的关系,缘起于人类本性中的善。像羊羔有跪乳之心,羊羔一生下来,它跪下来吸取母乳。为什么呢?它都有一个善性的能量体支撑着基本的行为。
入夜,窗台前。我静静地躺在床上,呼吸着凉风,想着什么……
窗外正下着淅淅沥沥的下雨,雨丝中隐隐地带着雷鸣。悠悠的雨点声把我带回了小村的瓦屋。昨日的岁月又在我心湖荡漾。我寻找那骑在牛背上的小娃娃,寻找那背着书包放学归家的小学生,寻找那追花蝴蝶、小蜻蜓的少年……寻找那天真无暇的童年。
夜里,根根银丝洗礼着大地,雨水滋润着家乡的梧桐,滋润着家门口的小菜园子。远处的田野上堆积着一大片乌云,倾泻而下的雨水冲洗着、洗礼着乡间那不知走了多少遍的小路,泥泞着。路旁的野草也都低着头,默许着秋雨的洗礼,尽管雨水降去了温度,有些冰凉。
今晚的雨,滋润着田里的庄稼,池塘里的鱼虾。我仿佛看见了爷爷的笑脸,仿佛听见邻居们轻捷的'脚步,丰收的季节,迎来丰收前的洗礼。
昔日的村庄早已逝去,只留下田野一片,残留的废墟,那昔日拆迁的痕迹。
往日的繁华已悄然逝去,秋雨滋润着泥土,扑鼻的芳香。雨滴打落枯黄的树叶,缓缓降下的岁月,一股曾有的青春,在那一刹,凋零了……少了人们的欢声笑语,少了四季的鸟语花香,土地它依旧被秋雨洗礼着,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思念。
一滴雨滴,打在我脸上,凉凉的。我望着这银丝,我凌乱的思绪,我闭上眼睛,静静倾听秋雨的喧哗,那么美妙,那么清晰……
今晚的雨,温柔的落下,凉凉的,甜甜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