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
二、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三、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望着窗外秋风中摇摆不定的黄叶残沙,吟起了这首忧愁伤感的诗,“哎呀!你莫非得了忧郁症,别打扰了我练功的雅兴!”正站在教室后空地里练功的`李逵听见马致远的多愁善感的哀叹,不仅没有心酸感动,还怪他扫了自己的练功兴致,冲动地冲过来,举起拳头,准备打他。“好了,好了,两位同学,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要顾及同窗友情嘛!”曹植连忙阻止。“哎!这马致远,天天在那说他的愁诗!我都快听得火冒三丈了,他家破人亡,还是倾家荡产了呀?“你瞧他,一点儿情感诗韵也没有,还这么捣蛋!”“他才是……”“……”好了,别再这么纠缠了,花些时间在学习上吧!有道是‘温故而知新’,学了这么多内容,就不知道好好温习一下,才能获得新的知识嘛!你们怎么总在废话、争论上花功夫,而不知道把功夫花在学习温习上呢?”孔子身为班长,放下正在复习的书本,指责着他们。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起,老师走了进来,全班一片肃静,“今天的学习任务是作文或诗篇,给你们10分钟,写完后,我来检查!”。
10分钟瞬间即逝,在许多同学沙沙笔声后,老师开始评讲作文了!
“第一位同学,高鼎的作品‘草长茑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老师说着,“什么,高鼎你可是我们班的班干部啊,佼佼者,怎能写出这种诗?还忙趁着回家时间放纸风筝!天哪!我说了多少遍,这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你不仅不按时间回家还……还要放……放风筝!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心思全不在学习上!快去写一份深刻的检讨,顺便让你的家长晚上给我打电话,我要好好反映一下你的学习状况!”“但是,我的家长全都去游玩了啊!”“什么!你的家长也如此贪玩!”老师气得上气不接下气,又只好拿出李白的诗,朗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什么?李白!你怎么写出这么不合情理的诗,近视了?还是老花眼啊?难道你家就在荒地上,否则怎么会床前明月光呢?还是什么霜?不符合情理,不切实际!重写!李白!李白,人呢?怎么不回应!“床前明月光……”李白喝得酩酊大醉,一手举着酒壶,一手拿着酒杯,两腮通红,醉醺醺地说着。老师一看,大声惊叫:“天哪!你竟敢在课堂上狂饮……酒!这成何体统!怪不得你做诗胡思乱想,还扰乱课堂纪律,你,快去写一份深刻的检讨,还要罚你写十篇诗来!”老师气得火冒三丈,举起孟浩然的诗念起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哪!你睡觉还不知道醒来,什么作息时间都没有,真是不成体统,我说了多少次要早起早睡,而你却睡得不知觉醒!哎!罚你抄写上课作息时间表500次!”“可老师,我说的是另一种自然意境啊!”孟浩然一脸迷雾,抓耳挠腮地说。“什么!你还要顶嘴!快去写800份检讨!”老师气愤至极地说。接着,老师又拿出下一份古诗……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老人张湘霓娓娓道来,“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成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
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赏月饮酒
中国古代对月亮的崇拜极为普遍,先秦至汉唐,人们在中秋节拜月、赏月、咏月。中秋节的月亮以及明月辉映下的清景奠定了中秋节的审美意趣。人们以期盼团圆、渴望科举蟾宫折桂、追求爱情、祈求子嗣等为中秋节增添了世俗情怀。而传说中的嫦娥奔月、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吴刚伐树等神话故事,更让中秋节包含了超越世俗之上的文化意蕴。
我们从诸多的皇帝诗文中可以看出,当年乾隆皇帝在山庄过中秋时的地点、时间以及当时的心情意境,如乾隆三十六年中秋即景中写道:“胜地云山真表地,中秋风月正秋分。”“云山胜地为康熙三十六景之一,每当中秋吟诗於此。”此外,还有青枫绿屿中的月台、月色江声、梨花伴月、云帆月舫等,这些以月为名的景点都影射着赏
月的'意境,还有一些诗文说明了乾隆皇帝每年在山庄过完中秋节后,农历十六早便起程出发至木兰围场行围打猎,因而,从另一方面也证实了清宫行围出发的时间制度。
“纵观历史,将思想穿越时空,与皇帝一起欣赏山庄中秋夜空中的一轮明月,可以想象得出,当年盛世时期的塞外山庄是怎样的欢歌乐舞、一派丰收景象。”张老兴奋地说。正像皇帝诗中描写的一样:“风景皇洲争较异,彩棚瓜饼货街头。”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张老说。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更加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
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张老边说边查资料让记者看。
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零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在清代,皇帝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听到这里,我禁不住问。“拜祭月神、品尝月饼、赏月饮酒、宴请群臣。”张老很爽快地回答。接着,张老详细地讲了起来。
拜祭月神
夜幕降临紫禁城,天清云淡,皓月升空。披着月亮的清辉,清代皇帝率领他们的嫔妃,拜祭月神,赏月饮酒。沐浴在略带清冷的月光中,每个人都从内心深处感到清爽,但除了皇帝之外的每个人,后妃们、太监们、宫女们,他们的心里似乎又有些落寞:自己的亲人都在宫外,在这团圆的时节,亲人们一定在思念自己吧?
宴请群臣
史载,乾隆皇帝是八月十三的生日,与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只隔一日。清代将皇帝的生日称为
“万寿节”,两个重大的节日如此相近,因此,乾隆帝在山庄谕旨曰:“八月十三上万寿节,皇太后行宫行礼,御澹泊敬诚殿扈从王公大臣行庆贺礼,上奏皇太后於卷阿胜境侍膳,此王公大臣等宴凡三日。”
也就是说万寿节后,中秋节继续侍宴,颁赐瓜果月饼,皇宫内外一派吉祥如意、喜庆祥和的场面不变。适时,宫中还会在山庄清音阁、一片云、云山胜地等大小戏台演出承应时令的戏目,像《丹桂飘香、霓裳献舞》、《日月迎祥》、《群仙庆贺》、《广寒法曲》等,这些曲目大多内容是感谢皇恩、歌功颂德,为的是增添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
乾隆皇帝是位孝子,每年的八月十三万寿节到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几天都要给皇太后请安,并侍奉和宴请其母后,还要为母后作中秋侍宴诗,特别是在驻跸山庄期间。八月十五时节正是山庄秋色宜人、丹桂飘香的时候,每当中秋之夜,悠闲在山庄的月夜之中,欣赏着一轮明月,皇帝与群臣们一起举杯赏月,感受着人间天上仙境般的美景,这种情与景的交融恰好迎合了人们内心最惬意的性情。
宁波的一个炎炎夏日,大家悠闲地坐在房间里,打着空调,做着工作。忽然,停电了!所有的空调都停止了运转,没过几分钟,人们就热得受不了,全部跑了出来。为了降温,大家都跳进水库、游泳池里泡着。医院里中暑的病人比往常多了许多倍,可是,医院的空调也坏了!这时,我不禁想:假如这个夏天没有空调,我们会怎么样呢?
城市的人说:“没空调可不得了!那不得热死啊!”
而农村的人们则淡定许多:“没事,没空调我们也可以活得悠闲自在!”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因为城市温度比农村高很多。那为什么城市比农村温度高呢?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众所周知,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加而形成的。近几十年来,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猛发展,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等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于对森林的滥砍乱伐,大量农田建成城市和工厂,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条件。使得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高,地球气温也随之升高。
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塞,而且城市中建筑物高大密集,阻挡了风的流通,使得城市比郊区热很多。
城市的温度逐年增高,而人们的热耐受能力却越来越低下,那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我有几个设想:首先我们要保护森林,一方面要停止对森林的破坏,另外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努力促进森林再生。其次要改善能源利用率,提高油品质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尽量采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针对城市热岛效应,我们可以选择美观的绿化,比如街心公园,屋顶绿化等办法。
那么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我们可以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爱护花草树木,平时外出时合理安排交通工具,尽量绿色出行。让我们都来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吧!
如果人人都能行动起来,相信不久的将来,即使夏天没有了空调,我们也能享受夏天清凉的自然风,在傍晚听听蟋蟀们唱的交响乐,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