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
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其特点是冬暖夏凉。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窑洞。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多栽树木和花草。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窑洞内外温差是两个世界,夏天里面好像开了冷气,冬天感到暖洋洋的。窑洞又很安全,盗贼难以打洞进来,又不会起火。窑洞结实耐久,我有一次家访,学生家长告诉我,他这孔窑是明朝的老祖宗留下的,有四百多年历史了,三十年代中共陕北特委还在他窑里开过会。
窑洞基本分两类:土窑和石窑。土窑沿着土坡向里挖,地形合适,一排可以挖好几孔,父母、子女、家畜各得其窑,外面围一段短墙,就成了一个小院。我在铜川还住过一家窑洞旅馆,一孔大窑洞隔成许多小间,就成了客房。平地也能挖土窑。咸阳周陵中学是解放前创办的老学校,地处北塬,平展展一片。当年的创办人在平地上向下深挖,挖出一个凹字形大坑,再向四壁挖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一边土墙上开出踏级上下。这个四合院就成了他们的女生院,安全,实用,省料。
平地上的窑洞都是石窑。用三角形大石砌成桥洞模样,石块互相挤压,非常稳固。顶上填上厚厚的土层,四周砖砌,门面彩绘题词,很是美观。米脂中学的学生宿舍全是石窑,一排几十孔,上下五六层作梯田式排列,远远望去像是一座高楼。每一个班分到五六孔,班主任住当中,男女生分住两边。有些陕北老乡进了西安等大城市也要住窑洞,因为在陕北生活惯了,离不开火炕,所以西安市内也有一些石窑。
窑洞的结构比较简单,正面是门窗。以前都是纸糊的窗棂,现在也兴铝合金推拉窗了。火炉和炕是相连通的,两者是窑内的特有设置。煤炉烧陕北人叫做钢炭的.块煤,火力很大,整天都有热开水。炕面用薄石板或土坯铺设,下面的火道呈蚊香形盘旋通过,再经窑壁通向窑顶的烟囱。炉子烧着,炕和墙总是温温的,被窝总是暖热的。所以客人一来,就请上炕暖和暖和。但是火力过大了,石板发烫,容易烤坏被褥。南方人到陕北总要这么经过一次才有体会。有经验的人外出时,在炕皮和芦席间常插进一根木棍把芦席抬起一点。窑内还可以向一边打一孔套窑,只开窗,没有门,扩大居住面积,提高私密性。窑和窑的隔墙厚度至少一米,很坚固。
今天是3·8妇女节,全校女老师放假,于是学校就放了关于怎样保护自己的教育影片。在看时,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有一个小男孩,他放了学就打电话给他妈妈,让他妈妈来接他。可在电话那头的妈妈却要他自己回去。小男孩正要拿钥匙开门时发现门是开的,他打开门一看,发现家里进了小偷!这时,画面停了下来,出现了一张纸,上面写着:遇的这种时候你该怎么做?1与小偷打斗。2对邻居家大喊,小偷,小偷!3逃下楼,打110,再打给父母亲。
经过我反复思考,我认为应当选第3种。因为如果你选了第1种“与小偷打斗”的话不行,这样犯罪份子一般来说都持有刀之类的凶器,这样一来容易丧生,所以不行。如果你选了第2种“对邻居家大喊,小偷!小偷!”也不行,因为你会打草惊蛇!所以不行。只有第3种最安全。
看完了这些故事后,使我看到了社会黑暗的一面,也让我懂得了怎么样保护自己。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与邪恶战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