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熟悉的人是我的妈妈。她的皮肤不是很白,个子也不是很高,戴着一副眼镜,远看就像一位老师,确实她就是一位教师。妈妈的性格就像阳光一样温暖亲切,给我以无限的关怀。
有一次,我正要拉开车门上妈妈的汽车,一辆车突然从旁边开过,车轮胎边压到我的脚,车子停也不停就开走了。我吓得哭了起来,妈妈把我抱上车,我把袜子脱下,脚乌青乌青的,我一直在哭。忽然,一股温暖像电一样流进我的心里,我抬头一看,是妈妈那粗糙又温暖大手紧紧握住了我的小手,妈妈亲切地说:“别怕,有妈妈在呢!”就是这句话,让我渐渐停止了哭泣。后来,我和妈妈到了医院,医生要我去拍片。走出诊室,我的脚又剧烈地疼起来。妈妈又鼓励我:“坚持一下,别怕!”我咬咬牙忍住了。我拍好片,医生看了看,说没有大问题,妈妈终于放心了。
这次意外的事故,因为有了妈妈的鼓励和安慰,我才不太那么害怕,连疼痛了减轻了很多。
看,这就是我亲切的妈妈!
雪白而又透亮的皮儿,小巧玲珑,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凑近一看,皮光滑油亮。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使人垂涎三尺。轻轻地咬上一口,软软的,肉馅的味道非常的浓郁。
我的妈妈也曾做过几次包子。
第一次,妈妈发好了面粉,可是忘了放酵母粉,做出来的包子特别的大,又黄又硬,不是不好吃,而是有点难吃。
第二次,妈妈照着说明书,并且放好了酵母粉,可是因为大小和力度掌握得不够好,导致包子有的非常大,有的又特别的小。不过吃起来味道还真是不错!
第三次,妈妈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发好面,擀成长条,一段段掐下,做到大小一致,包好馅儿,放到蒸锅里蒸了起来。俗话说得好:失败乃成功之母。这一次,包子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白白嫩嫩的,像一个个胖小子,又好似一个小巧可爱的小灯笼,白雾如烟似的向上冒。我和妈妈从紧张到期待,又从期待到喜悦。
我马上迫不及待地尝了起来,仿佛有一股暖流流进我的心胸。虽然味道没有外面买的那么鲜美,但是有妈妈的味道。
一个朋友发来的消息,他在qq里问我,“今天是母亲节,你打电话了没”?我赶忙抓起电话,当我看到手机屏幕上的时间,我停住了晚上11点半了,妈妈一定睡着了。平常,我给家里打电话,妈总有很多话要说,临挂电话,她会嘱咐我没事别打电话,安心工作。其实,她是想省点电话费。
妈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她从小勤俭节约。村子旁边要修一条马路。天热得很,妈就和同学在路边卖水,一杯开水加点糖精,卖1分钱,以此补贴家用。
外公在工厂当厨师,妈每次去玩,常常在工厂大门前面看师傅修自行车。她很有眼色,一看师傅需要帮忙,就凑过去打个下手,帮着扶个轮子、拧拧螺丝什么的,师傅当然就高兴了。虽然她只上小学,没有手劲,一来二去,还是从师傅那里学了不少本领。
后来,妈上了高中。那时候还是文革时期,学校几乎停课,学生扔了课本去劳动。妈就辍学了。
在我5岁的时候,妈就开始教我写字、数数。家里的箱子装了很多马列主义的书,妈就拿出这些书,教我在页白上练字,还鼓励我说说,等学会写字了,就给我买生字本。
上初中开了英语课,妈就检查我背单词。她念“This is a book”的语调,我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她让我背课文,理由是她的老师这样要求的。直到我上了高一,当我把英语书递给她时,她翻了翻书,然后抬起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些单词,妈都不认识了,以后你自己好好学吧,妈也管不了你啦”。我心里暗自高兴,窃喜过后,心里却不是滋味。
我参加工作以后,和同事吃面条,很少碰到比我吃饭快的。这还得归“功”于我的妈妈。她上高中时候,一个宿舍就一筒饭,吃得快就吃得多。她一看到我不好好吃饭,就给我讲这个故事,说张三常常饿肚子啦,李四吃得多啦,等等。面对这样的危机感,我终于越吃越快了,碗里的饭似乎成了筒里饭。有同事帮我总结了一下秘诀——吃着碗里的,看着筒里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谨以此文,献给天底下最慈爱的母亲!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