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眼睛大而亮,生气的时候就会眯成一条缝,我们都不愿见到这条缝,因为每当看到这条缝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又挨批了。她的嘴不大,话却很多,嘴唇厚厚的,我们都说是因为说话太多,被磨厚的。她笑的时候,总是把嘴歪向一边,看起来很好笑,不过保持的时间很短,转瞬即逝。
有一天,老师大概是道听途说到几句我们班同学说她的“好话”,作为班主任,面子挂不住,心中不爽,刚一上课就对我们大吼开“德育课”,说了将近半小时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大家见形势不妙,都忍气吞声、一言不发,我却按捺不住了,就起身说了句:“老师,该上课了!”,这下我可惹了祸了,老师把她的怒火都烧在了我的身上。她用手撑着讲台,眯着眼睛,不住的\'数落我,直到第二节课的铃声响起,她才不得不结束了她无休止的责备。
但从这次起,老师对我要求特别严格,但凡有一点做得不到位的事情,老师就会把我叫到办公室里批评,对我做错的题和不会的题也会仔细讲解并直到我听明白为止。这对我英语成绩的提升无疑起了莫大的作用。
至于老师总爱拖堂、总绷着脸、布置作业多,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能提高我们的成绩,虽然办法略有不妥,可也不能直接否定。
李老师,我希望您能改变教学方式,做一名亲切的、受同学们欢迎的好老师,希望我的梦想可以成真。
在我的印象里,英语老师都是美丽温柔的。但是上初中后,我才发现有的英语老师美丽,但是不温柔。
我的英语老师姓杨。她有一头卷发,卷得很自然,她的头上通常戴着一个硕大的发夹。若是某天她涂了口红,那一定是大红色,她挺年轻,不到三十岁的样子。若是让我们年级的英语老师并排站,最漂亮的那个一定是她。
杨老师是喜欢更安静的课堂的,可是我们班却有不少“积极分子”。所以她几乎每次一进教室的时候都会大喊“不要说话!”“不要说话!”“不要说话!”若是连堂课,课间她一般都会留在教室给我们面辅,不知是我们太吵闹还是她面辅太投入,突然她就会扬起手腕质问我们:“有手表的同学看一下表,看看都上课多久了!”随即,她就会用鹰一般锐利的目光扫视整个教室,要抓住几个窃窃私语的同学。有一次我正准备偷偷说话,只是与杨老师对视了一眼,就吓得我把刚要说的话憋了回去。
若是在相对安静的课堂,杨老师于我们总是很相宜的。有一次评讲练习册,我愣是有道题没想通,便请求杨老师再讲一遍。我听完后,还是不怎么明白,就和杨老师据理力争了起来,一直到下课铃响起。最后,杨老师张开嘴,却又没有说话,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发现下课了,就拿起书走了。
我又在座位上冥思苦想,“不行,还是要去找杨老师。”我是一个很执拗的人,于是我就跑到办公室去找杨老师,“杨老师,你看,我觉得填sure没有毛病,翻译下来就是如果你迟到了,我确定你会有麻烦啊。”我提出自己的想法。“你怎么知道别人确定呢?应该是恐怕会有麻烦,填afraid。”杨老师说。“那你也不知道别人是害怕啊!”我反驳道。杨老师白了我一眼,加大音量:“这个是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既然是这样,那就是不能确定的啊!”“哦!”我恍然大悟,“这是上课讲过的吧!我忘了!”“你现在想起来了啊?”杨老师又白了我一眼。我赶紧灰溜溜地逃走。回教室的路上,我想着梁实秋先生小时候因为反驳了国文老师几句话,就被骂了一个小时,便暗自庆幸,杨老师哪里有那么凶?
杨老师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她的凶,也就是严格,是出于一名良师的责任心,出于她对每位学生的爱。我们要更认真学习,用更出色的成绩,才能无愧于这份爱。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创设情境看做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和其他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景,加强对句型的感知与理解。例如,为了教学生“行为动词一般现在时态的一般疑问句式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方式”,一位教师在教室前的黑板上方悬挂了一个气球,邀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进行触摸气球的竞赛,并发出“Jump high and touch the balloon”的指令。男生跳得高,碰到了气球;女生则没有触摸到气球。这时,教师很自然地指着男生问其他学生:Does he iump high?学生回答:Yes,he does,再指着女生问:Does she jump high?教师得到的回答自然是No,she doesn’t,这样。学生就在这个真实的情景中自然地理解了该句型的意义。
在语篇教学的推进过程中。需要建构的,不仅仅是学生,更需要教师的主动建构。
首先,教师新的角色意识的转换。在语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是教会学生语篇的人,更应该是引导学生经历语篇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只有教师完成这种角色的转换,才能在语篇教学中思考:在学习该语篇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什么?还需要通过学习获得什么?在此过程中我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学生还需要哪些资源?他们有多少自主学习的空间?等等。经历了这样的思考,我们的语篇教学才会真正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这种解读和理解才能使得我们对教材的使用成为建立在每一个不同教师原有教学经验之上的内化和建构,才能真正用出“精彩”。
提问行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输入信息、传递信息,与学生共享信息,达到师生双边交流的一条重要渠道。提问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重点,它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是学习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活动的重要因素。恰当的提问,对学生来说,具有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检验学生掌握学习技能程度等作用;对教师来说,具有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反馈自己的教学效果等作用。
但是,实行班级授课制以后,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相对减少了,教育工作者对提问技术的研究与认识也不够充分,即使在师范教育中,也没有哪一门课程专门探讨它。尽管在教育学和各科教学法中,大都初略地提到提问的问题,但这与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不相称的。近几年,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提问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我们对日常大量的提问现象作一下分析, 可以看出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技术,在课堂使用中依然比较模糊、杂乱,其功能的发挥也不够全面,提问操作中还有相当的故障影响着教学效果。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都需要进行科学的改变和完善。提问作为在课程中促进师生之间共同成长的一个基点,深入研究提问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迫切任务。所以,提问既是对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再认识,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我们可以说,改善和提高教师课堂提问行为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
现任英语教师绝大多数成长于传统教学之中。在学生时代,他们接触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呈现的是以事实为基础的教学主题和像菜谱一样稳定不变的训练实践,从而在个人的经验中形成了许多固定化了的教学心理模型。这些固定化了的教学心理模型形成了定势,强有力地影响了他们自己走向讲台后的教学行为。
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途径在课堂,改变传统的固定化了的教学心理模型和课堂教学行为是目前摆在我们眼前的重要任务。提问作为课堂教学行为之一,也不可避免地成为我们促进教师改变其教学行为的关键性因素,是我们提高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方面。
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我国南宋理学家胡宏又把学习过程看作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独立见解的过程。可见,每位老师都要科学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愿望、拓宽学生的思维,并使自己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控,从而提高师生之间的双向思维交流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所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
那么,教师应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效率呢?读了《优化课堂提问》以后,我对课堂提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提问应遵循鼓励性原则。教师在提问时应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地思考,变被动回答问题为主动积极,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师要使每一个问题都要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想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