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表达应成为共识作文(表达与思辨作文)

理性表达应成为共识作文(表达与思辨作文)

首页写人更新时间:2025-01-02 03:12:37
理性表达应成为共识作文(表达与思辨作文)

理性表达应成为共识作文【一】

上帝让我去完成最后一项投胎做人的准备工作,也是对我做人的最重要的东西:去选择我的心。

我来到心脏领事处,管理者递给我一个遥控器,我转身踏入了操作室,对准白幕,按了一下遥控器。这时白幕弹出了一个对话框,上面写着:心脏选择。下面几排分别是心脏的类型,在类型后都有一个“预览”按钮。于是,我便一一选择,预览起来。

首先,第一类型是“善良”,我点了一下“预览”,白幕上呈现了我拥有善良的心生活在人间的图画:我走在大街上,看见一个小孩坐在大街旁,一边叫,一边哭。我向前询问他原委,得知他和家人走散,于是我将他送到警察局。帮他找回父母,没想到却因此成为嫌疑“人贩子”。被严刑拷打逼问犯罪团伙……看到图中的我被打得血肉模糊,我赶紧停止预览。看来,善良不是个好玩意儿。

我又点了第二类型“老实”,白幕上又出现了我在人间的模样:我在一家矿场上做矿工,每天在矿井里不停工作,只希望能多赚点钱回家盖洋房,可老板已经好几个月没有给工钱了,我不停地抱怨。有一天,老板让我去替他做一件事,还答应只要我做得好,付三倍工资给我,后来才发现原来让我将坍塌的矿井口堵死,听到其他矿友说井下还有人被埋,所以我执意先救人,没想到被老板的手下残忍地给***害了……看到这儿,我又赶紧停止了预览,这老实的人结局就是这样?我不禁打起了哆嗦。

接下来的几种类型:正直、英勇、忠厚等,几乎下场都不尽人意,让我不禁开始有点想放弃做人的念想,点开最后一类型“罪恶”,画面又呈现了出来:我从一出生就被遗弃,后来连续被收养几次又被遗弃了,我开始过上漂泊的日子,年仅18岁,我开始仇恨生活的不平等,大一点了,结识了一些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混混,又由于我流浪经历多,性子野,自然而然当上了他们的老大,我派我的手下每天到各街道各商店去改“保护费”,我的日子越过越好,我喜欢上了这种“安稳”的日子,白天在家睡回笼觉,晚上伙同兄弟们去酒吧喝酒、赌钱、吸粉,偶尔遇上些看不顺眼的人,就命令兄弟去把他“做”了,然后弃尸郊外,对不交保护费的就挑他的手脚筋……我越看越入迷,想投胎做人的心情越发的急切,我赶紧按了确定,一颗心脏立刻呈现在我面前,我打开心房,将它放入,刚闭合心门,立即就有了充实感。

我又来到上帝面前,高兴地告诉了他理性的选择。他只说了一句:“这是你的选择,命中注定的选择……”。

理性表达应成为共识作文【二】

庄子,闻一多称庄子为“最真实的诗人”,“他的思想的本身便是一首绝妙的诗”。正是庄子诗人般的性格造就了其与哲学浑然一体的别具一格的美学理论。”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由此可见,畸人在庄子看来仅是异型人,形容状态上与普通人略有不同,庄子描述这些异形人并不是为了展示现实生活的丑陋,而是通过特殊的外在与他们闪光纯洁的内在进行对比。,“大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十数而不止也。’就像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塑造的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作者从理性与非理性的角度,切入哲学话题,丑是对于美学的辩证否定,并非完全否定,其中有一章节着重在描述,审美现代性与审丑,现代艺术在传统美学的观点看来,舞台上的`错乱与歪曲鄙丑都是现代艺术的表达形式,大众传媒主导了传统美学思想的发展,而近现代大众传媒的对于传统的冲击力,变转了美学的传统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将扭曲与错乱艺术近乎发展到顶峰。

丑并不应仅仅作为美的附属,丑从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美学的辩证组成部分。

理性表达应成为共识作文【三】

作者不说“‘因果共识’不可信”,而说“‘因果共识’不可尽信”,一字之差,可见作者思维的缜密和表达的准确。虽然观点不是那么四平八稳,虽然对有关爆炸头和肉鸡两个“因果共识”的批驳也不一定无懈可击,但作者不讲空话假话套话,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来诠释论点,写身边事,说心中理,显得特别清新、自然和真实,语言幽默风趣,这比起枯燥乏味的八股文要生动有趣得多。

理性表达应成为共识作文【四】

一位母亲就“女儿奋斗完高三后将其所给物质奖励5万元换为奢侈牌包”向社会询问,引起热议。有人持理所当然之态,亦有人认为物质奖励并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依我看来,物质奖励可有但不宜多,精神消费可多宜佳。

奖励应当,付出定有回报。

血拼高考换回物质奖励,是对努力奋斗人生态度的肯定,弘扬社会奋斗艰苦拼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奋斗本身是种幸福”的人生追求,亦传递正能量,亦可激发我们追求梦想完成目标的热情。物质奖励既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奖励、感官的刺激更能推动个人驶向前的进程。经济学家亦认为适当的\'物质奖励可激发人们无穷的潜力。但应适度,脚踏实地地给予物质奖励与赞赏。

奖励应理性,摸清斤两,该母亲坦言家庭普通工薪阶层,且女儿崇尚着的品牌浮华之风亦有所不当。

以此巨额作奖,即使一时能让女心享受成功的喜悦,但却对女儿的一生具有不正的引导。她虽只花5万买个包,但奢侈包必配等价套装,等价鞋,久而久之,必须辅之以全身名牌。试问,沉迷于奢侈中的女孩怎会安心学习,一个普通家庭怎会支付这巨大的开销?于女孩来说,是奢侈风的开端,一生悲剧的开端;于家庭而言,是巨恶深渊。

奖励宜精神消费,内化永恒的精神财富。“虚名富贵何时有”、荣禄富贵皆一场空,奢侈品亦是毫无用处的烟云。倘若将那五万花在知识阅读、旅游体验,技能培训上,亦何尝不是一种明智之择?开阔眼界,斜杠青年肩多样技能,对人生美景感悟颇深,诸如此类亦可助该女孩点“C位”,夺“人生赢家”。再者,高考只不是过人生一道小桥,过了这桥,仍有千桥万桥我们艰难“爬过”。多技傍身,就长远等眼光而言、精神消费远比物质消费划算的多。

奖励应是一种教育方式,不应为奖励而奖励。该母亲应借此机会对女儿言传身教,使其明白“钱来之不易”与“精神远胜于物质”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女儿年龄尚小,未踏入社会,人生之理尚欠缺,行为不计后果。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此小功不足得意忘形;如此之选择不宜纵容。奢侈品乃是毒瘤,侵蚀我们健康幸福的家庭,内耗我们尚果腹的微薄工资。母亲不妨换种“要有效”的方式去关爱孩子,于孩子而言、未尝不是一种人生之课。良言劝说,循循教导,母亲应做好5女儿人生路上的指引者。

人生考试很多,并不是每次我们都能考过。考过但并不能达到理想。

即便到达理想程度亦不能歪曲金钱观。身处小小的激动中时,不妨让自己的大脑冷静片刻,扪心自问:我,究竟需要什么?

是花五万买个包吗?

答案显然不是。

理性表达应成为共识作文【五】

有时候,自己选择真的好难,但是终究会选择的,所以只能抛开犹豫,坚定的去选择。

——题记

我选择、放弃,这是理性的选择,不是我没有毅力、而是厌倦了人们被金钱与利益蒙住的心灵,大自然、多么美好的三个字,就像是一颗最美最美的夜明珠,指引人们心灵之途的一盏路灯。现在的大人、都很喜欢孩子!有的是本能,有的、只是因为自己只去了那份美好的纯洁的童心,希望在天真无邪的孩童面前寻找一丝丝童年的味道。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四个字,赤子之心,儿时的我也坚信,世界也会变得更加美好。我渴望的潺潺小溪、连绵大山、苍翠树木、绿草如茵、花开遍地、鸟声悦耳、满天繁星、皎洁明月都会随着时间慢慢的美起来,成为我心中的那个美丽的世界,没有战争,没有侵略,没有坏人,没有灾害,没有一切一切不好的事情,人和所有的生物和谐共处,共同生活在我们的大家园。

多么美好的一个梦、同时我坚信我为自己编制的这个美好的梦,沉浸其中,忘记真实的世界,忘记自我,融入这个梦中。但梦终究是梦,那美好的一切都会在我醒来的那一刻消失。我突然认为只是个幻影,那美好的人间,我突然认为只是个表面,我不敢、不愿、不想、不忍,去认识那来源于光芒下面的黑暗。虽然在那黑色的世界中也有光亮,但是太微弱了,只靠那一点点忽隐忽现的微弱的光,是不可能把整个黑色的世界全照亮的。如果可以选择,我选择,不当善变的人;如果可以放弃,我放弃,成为人的机会;如果可以寻回,我寻回,拥有本性的人。人之初,性本善,谁都知道的一句话,却没有几个人人可以做到。如果可以成为天空中一名自由的翱翔者鸟,我会遨游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之中,寻找着属于我的那一丝自由的气息,也许,只有那时的我们才能都学会感恩,我们都能学会善良,把心中那一点还没有泯灭的、人最美好的各种本性呼唤起来,学会去珍爱生命,珍爱自己生命、珍爱他人生命、珍爱大自然的生命

选择放弃,从某种意义讲也是一种境界,一种力度,一种坚韧。

理性表达应成为共识作文【六】

从30号说我开始封闭自己到现在已经几天了,这几天我回忆了以前很多的事情,让我联想了很多,想想过去,我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怕走出去,不愿意与人接触,怕和人交往,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初中毕业,以至于我对初中以前没有什么特别的回忆,无非就是看着同学们一天天快快乐乐的样子,我羡慕他们,嫉妒他们,我为什么做不到,或者是想想自己的经历。在去想都不知道……

到了高中我开始住校,一切就开始这样改变着,我依然愿意自己待着,可是环境不允许,寝室12人,我开始观察她们看看我怎样能融入进去,因为我要改变自己,不能让自己永远的这样下去,虽然我做了心理准备但比我想象的要难很多,我不知道怎样去做,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还是喜欢独来独往,每天除了上课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可是不知什么时候我开始喜欢上了集体生活,感觉在这个大家庭中我能学到很多,我也不在干什么都自己一个人去了,总是喜欢找同学陪着,不在在晚上她们谈论事情时默默地待着,永远是听众,我也开始与她们交流。那时我就想我可能已经开始融入集体了吧。

刚开始我学习不会去想太多,我只想把成绩提上去,后来我讨厌学习,我就多了思考,想过很多很多,因此我处处小心,我总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敌人,所以我和同学之间不管有多大摩擦我都会一笑了之,从不会去计较什么,有的人认为我这样是被人欺负还不敢……其实不是,我是想既然我们认识又在一个学校这就是缘分,不能毕业后成为仇人,那样的话太可悲了。也许是我这样的想法错了,也许我把事情看的太简单了,也许……

带着尝试我高中毕业,高中三年我学到了很多,也失去很多,因此报考时我选择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专业,很多人都不愿意学的专业,因为我想改变自己,我也知道自己的性格,虽然尝试的去改变,但是太难了。所以我选择了我现在的学科。

大学生活过了一学期了,离我进入社会越来越近了,都说大学就是小社会,我开始去面对这一切,可是我的`各种尝试下来,我发现还是封闭的自己是最现实的我。因而我再次选择封闭自己,希望以后……

面对?封闭?改变?我该怎样选择?

理性表达应成为共识作文【七】

提起西方哲学上的两大重要人物,一个是柏拉图,另一个就是康德。虽然说康德思想很多都陷入绝对性,被同时代和后世所批判,尤其是黑格尔的修正,和叔本华的“另辟蹊径”但康德哲学奠定了近代哲学的根基。

先简单介绍一下伊曼努尔·康德的生平,生于1724年4月22日的东普鲁士哥尼斯堡,自幼养成了一种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道德情操。在哥尼斯堡大学完成学业后,留校任教,除讲授物理学、哲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770年,他由讲师升任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并一直保持这一职位至退职。18世纪80年代,他曾两次出任哥尼斯堡大学校长。他终身未娶。1804年2月12日去世。康德生活作息的规律性,使被不同时代人们所称道的。开始我还有些怀疑,读了《实践理性批判》之后,我深深地相信,读他的书尚应在固定时间下潜心研读方可,更何况写书者。

我选取《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出版的118-144,作为读书笔记的读本。

先说明康德对《实践理性批判》的预设。在《道德形而上学》中康德将意志自律作为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个先天综合命题的解决,延伸到《实践理性批判》中,引向自由意志的自己立法,确定了自由意志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按照康德后来在《实践理性批判》一书中的说法,实践理性批判应当阐明的只是纯粹实践理性,并为此而批判理性的全部实践能力。如果它在这一点上成功了,那么它就不需要批判这个纯粹能力本身。“因为如果理性作为纯粹理性现实地是实践的,那么它就通过这个事实而证明了它及其概念的实在性,而反对它存在的可能性的一切玄想就都是白费力气了。”

在泛论中,《实践理性批判》中对道德律的论证主要是在“辩证论”中提出的。纯粹理性是辩证的,即易受到一种不可避免的幻想的或实践上对于行动的关系。他要求有一切条件的绝对总体作为任何出现为有条件的东西的必然的先决条件。可是有一切条件的这个总体不能在现象范围内找得到,理性就进行在物自体的范围里来寻找。为了能进行纯粹实践理性辩论,需要假定意志是由一条普遍规律的形式而不是有任何内容所决定的。至善有两种成分,德行的实现,和完整的幸福。“如果道德律作为至善条件也已经被包括在至善概念中了,那么就不仅仅至善是客体而且就连他的概念及他的通过我们的实践理性而可能的实存的表象,也同时会是纯粹意志的规定根据了。”(P119-120即是说,唯一纯粹的动机就是道德律本身,因为如果意志是为一个称为善的对象所决定,他就会不是纯为道德律所决定的了。

至善不仅仅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是最大的道德的善与最大的幸福一致。至善是纯粹实践理性在其实践应用中基于理性需要设定的一个至上的无条件的客体,它是纯粹实践理性的整个对象;然而,至善不能因此被看作意志的决定根据,意志的决定根据必须始终置于道德法则之下,而至善只是道德法则在决定意志的过程中促进和实现的一个客体。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道德律的论证主要是证明一个上帝的必要性;而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则增加了一个灵魂不朽的必要性。

至善意指无上、完整的东西,它包含德行(即无上的善和幸福:“德行和幸福一起构成了一个人对至善的拥有”(P122。德行是我们追求幸福的无上条件,即只有德行才使得我们有资格得到幸福。但是,人作为感性世界的成员,幸福必然地要成为他普遍欲求的一个对象,为此至善要成就其完满性就必须包含有幸福。然而,“幸福与德性是至善的两种在种类上完全相异的`元素,从而它们的联结是不可能以分析的方式被认识到的……”(P12。因此,幸福与德性只能以综合的方式即依照因果性法则被认识到。于是,“或者追求幸福的***必须是德行准则的动机,或者德性的准则必须是幸福的有效原因”(P125。但前者是不可能的,因为在道德上只有道德法则而不是幸福才能成为意志的决定根据;同时后者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人作为感性世界的成员只能受到自然法则而不是道德法则的决定。所以,“德性的准则成为幸福的有效原因”在这个世界上是无法指望的。于是,纯粹实践理性在设定至善的时候便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实践上的二律背反。

德行虽然不能必然地和幸福相联系,但至少可以把它与一种类似于幸福联系起来;于是,包含德行与幸福的至善,对有限理性的人来说如果不是必然的,至少也是可能的,亦即至少可以成为我们不断追求从而不断接近的一个目标。于是,如果我们设定至善在这个世界中是可以完整地实现的,亦即设定人类意志在理想上是可以完全切合道德法则的,那么就必然地要导致三个公设,即:不朽、自由和上帝。

《实践理性批判》的“辩证论”第IV部分讲“灵魂不朽,作为纯粹实践理性的一个悬设”,说到人的“意志中意向与道德法则的完全适合”是“至善的至上条件”,但这个至上条件又只有在有理性的存在者的努力的“无限进程中”才能设想,而现实的人类又都是有限的,所以就必须悬设一个灵魂不朽。灵魂不朽这一理念在此是为了让有限的人有可能完成自己的道德使命,即让自己的意志做到完全符合道德律,而设定的,它不仅意味着“来世”,而且意味着永恒的道德努力。而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灵魂不朽的设定只是为了让德福一致(至善有一个在设想中可以实现出来的“理知世界”而设定的,它就只意味着“来世”。“由于感官世界并未向我们显露出那种联结,所以必须假定那个道德世界是我们未来的世界。所以上帝和来世是两个按照纯粹理性的原则而与这同一个理性让我们承担的义务不可分的预设。”

第V部分“上帝存有,作为纯粹实践理性的一个悬设”,明确地将上帝的悬设从灵魂不朽的悬设中推论出来:“正是灵魂不朽这条法则,也必然如同以前那样无私地只是出于不偏不倚的理性,也就是在与这一结果相符合的某种原因的存有的前提下,而导致至善的第二个要素、即与那个德性相适合的幸福的可能性,亦即必定把上帝实存悬设为必然是属于至善(这一我们意志的客体是与纯粹理性的道德立法必然结合着的的可能性的。”

如何由灵魂不朽的悬设导致上帝实存的悬设?这就是要把灵魂不朽视为我们的道德“义务”的必要前提。我们的道德义务是追求“神圣性”,以便使自己完全配得上幸福,这就必须设定灵魂不朽和上帝;但这样一来,上帝就不单纯只是将德性和幸福加以摆平和合理配置的全知全能者,而且也是全善者,亦即引导人类不断提高自己道德水平的教导者。但康德的上帝不是神学家所信仰的上帝,也不是之前哲学家所论述的不可知的上帝。他是从道德实践要求肯定上帝的存在。他把上帝从知的世界拉到行的世界,从知识世界拉到道德实践世界。所以康德从善的必要性上,论述了上帝的可能。它“不应当只是包含自然与有理性的存在者的某种意志法则协调一致的根据,而应当包含自然与这一法则就他们将它建立为自己意志的至上规定根据而言的表象协调一致的根据,因而……还应当包含与作为有理性的存在者的动机的他们的德性、即与他们的道德意向协调一致的根据。”

读完康德的第二批判,将其放到想想西方哲学史中,梳理一下思想脉络。我是从黑格尔开始,进入哲学思辨的世界的。再看康德的书时,多少有些黑格尔的理解。以致期间有段时间对于康德的德行与幸福的二律背反,有些误读。不过,综观从康德到黑格尔的演进,就好像荣格对弗洛伊德的修正。黑格尔的历史理性与世界精神,为康德找到了安放理性的社会历史的基础。而且从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到黑格尔的美学,再到福珂、海德格尔的艺术归家,哲学也便进入到艺术的先验想象中。当然这是课程实践理性批判之外的了。不过本学期确实收获很多,也使我找到了近代哲学的发生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