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和爸爸看了电影《烈火英雄》。这部电影让我很感动,我感动于当巨大灾难来临时,生命的无助和脆弱,生死关头那些向死而生的逆行。
当郑志倒在熊熊大火之中,把头盔扔给队长,说给我妈的时候,我心里边儿就已经有了他妈妈抱着头盔哭的画面;当江利伟用烧伤的手去手动关阀门,火焰蔓延着他的全身,将他冲击而下的时候,我就想到他的妻子和儿子抱在一起悲痛万分的样子。当中队长和一个消防员一起转了整整一个晚上的阀门,终于把阀门给关上了,但是这个中队长为了让和他来的消防员出去,最终被最后一次爆炸的冲击给冲到了火海里的时候,我终于还是哭了出声。
消防员不是生来就是英雄,我希望大众看完这部电影后能够重新认识这些敢拼敢闯的英雄,并向烈火英雄致敬!
这个电影让我明白了,遇到困难不要知难而退,而要知难而进。就像那个中队长一样,知道冲进火海去关阀门很危险,但他依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选择了进入火海关阀门。这种
一场车祸,导致一场重大变故,父母意外离世让故事主角安然面临一个抉择,是放弃考研梦想全力抚养自己未见几面的弟弟还是坚持梦想去北京发展。
影片中的几个角色都带有悲情色彩,人物形象也很饱满。安然,姑妈,舅舅。他们其实都有自己的难处。
安然从小的遭遇就很不幸,由于生活的城市重男轻女,安然父母为了生儿子,让安然装瘸,骗别人女儿有残疾。洗澡被亲戚偷看。这些都给安然的童年造成创伤。这也是为什么安然不想留在这个城市的原因。
姑妈,童年时也和安然有过相同的经历,不受疼爱,睡觉被蚊子咬醒发现母亲晚上偷偷切西瓜给弟弟吃,这些都在烙姑妈的脑海里,由于这些重男轻女意识的灌输与潜移默化。姑妈也渐渐习惯且接受。若不是安然对这一近乎法则的质疑与对抗,估计最后也难以让姑妈走出来。
纵观整部影片,安然和弟弟的相处模式的变化是值得回味的,演员之间的默契配合让我觉得情感表达十分到位。从“我不管”到“我要管”,张子枫对安然角色的情感的塑造拿捏恰到好处。
其实,影片中值得探讨的点还有很多,特别是姑妈和安然一起吃西瓜对话那场戏,我个人是比较喜欢的。在这我也就不一样列举了。
生活影响着人,改变着人,也成长着每一个人。
这部电影值得一观!
没有华丽的煽情,却让你的眼泪忍不住迸发。没有明星的站台,却吸引你的视线目不转睛。没有生搬硬套的做作表演,却在娓娓道来中让你感到情不自禁。一个真实简单的故事背后,反映出一个深刻的社会道理,“两代姐姐”在面临现实抉择面前不一样的挣扎。整部影片真实感人,直刺人心,让你在欣赏的过程中泪腺分泌,引发共鸣。
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这部片子反映了二胎政策后家庭出现的矛盾以及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遇到的困境。
在父母发生车祸,双双亡故的情况下,是抚养弟弟还是追求个人生活独立,从而演绎出一系列的亲情故事。这是这部电影所要讲述的主旨。
女主角张子枫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在校学生,去年暑假出演这部片子时只有十九岁,但她确实将姐姐这个角色演活了,影片中她是一个桀骜不驯,追求自我,最初甚至有点不通人情,冷漠疏离的独立女性。父母重男轻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为了想生一个男孩,硬是骗街道说女儿腿有残疾,希望获得一个二胎的生育指标。最后终于心想事成,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孩子之间的年龄相差十几岁。在女儿高考毕业时,本来她可以考上北京的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将来出来当医生。父亲却偷偷地改变女儿的志愿,让她最后上了四川当地的一个医学院护理专业,结果女儿大学毕业当了护士,所有目的就是想让她不远离家乡,早点工作,赚钱养家。
从姐姐和弟弟的回忆对话中也可以看出父母对两个孩子的偏爱,弟弟想念爸爸做的红烧肉,姐姐想起的却是爸爸的“竹笋烧肉”,在街道办工作人员来家了解姐姐是否真有残疾时,爸爸对女儿不愿意装瘸子被揭穿而表现的愤怒至极,进而狠狠地教训女儿。这种家庭境遇也培养了姐姐从小就追求生活独立的基因。
但所有的一切因为一场车祸而改变。影片伊始,就是灾难现场,告知观众故事的背景。这时的姐姐已经是医院的护士,正在和男朋友积极准备考研,希望一起到北京去读研究生。祸从天降,父母双亡。一个并不十分熟悉的弟弟一下子推到她的面前。这里也可看出成年后的姐姐与这个原生家庭的疏离,父母更爱这个弟弟,对姐姐就有些淡漠。其实影片里也有一些暗示,说明他们对姐姐的“关怀”,譬如将那个房产写在姐姐名下,母亲给姐姐洗头的画面,以及在车祸发生前夕不停的打电话给姐姐,虽然这十几个电话,姐姐最终都没有看到。
姐姐一下子无法接受抚养弟弟的现实,她最初的想法就是找个好人家把弟弟送走,然后自己和男友考研出去生活。姐姐和弟弟相差十几岁,除了那一层同父同母的亲情纽带,实际上真正的感情却并不多。现实生活里因为年龄代沟,他们之间难有交集和共同语言。这也反映出当下二胎政策后许多中国家庭正在面临的现实,两个孩子间的年龄差和相处问题。当国家允许放开二胎政策之后,许多家庭的大孩子都已经十多岁了。
影片里姑妈和舅舅是两个性格反差较大的人,也是姐姐和弟弟可以依赖为数不多的亲人,但是他们也无法给予姐弟更多实质性帮助。姑妈是中国传统女性的代表,她逆来顺受,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影片名称是《我的姐姐》,看似指张子枫扮演的二代姐姐,其实还包括着朱媛媛扮演的一代姐姐。当年她与霞姐去俄罗斯红场打工,想挣几个钱时,接到母亲电话,说弟弟孩子即将出生,让她回国帮忙。她二话不说,回到国内。后来,二代姐姐就在她家里长大,是他这个姑妈帮衬着弟弟一家养育孩子,而她自己也有孩子,她的丈夫还半身不遂瘫在轮椅上常年需要她的照顾。当弟弟夫妻遭遇不幸,她希望年轻的姐姐,也就是她的侄女也能像她一样肩负起照顾年幼弟弟的重任,可是两代人价值观明显不同,因此发生了许多碰撞。
肖央扮演的舅舅是一个不靠谱的人,吊儿郎当,喜欢打麻将,也没有成家,仿佛钻到钱眼里。譬如,从车祸“肇事者”那里骗来两万元;提出他来照顾年幼的弟弟,从而要从卖掉老屋子分到一杯羹等等。其实他是在生活的角落里一直默默关心外甥子女,也是这一对姐弟的亲人。有一场戏,姐姐第一次去男友家里吃饭,在宴席结束走出家门时,弟弟突然出现,面向姐姐和男友一家大声喊妈妈,这让姐姐非常难堪,在男友家人面前很是丢脸。舅舅是这场戏的始作俑者,他其实也害怕弟弟从此无家可归吧。
姐姐心理上潜移默化的变化是这部电影的看头,也是电影蒙太奇的神奇。首先我们看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有个性,在男友家的厨房她不吃男友递过来的蛋糕导致碟子被打碎。她勇敢,在医院看到医生下错了方子就大胆指出来,没有因为那个医生背景强硬而屈服。她善良,看到高龄孕妇冒着生命危险还要生第三胎,她追在车后的大声疾呼就是医生的良知。她温柔,特别是当弟弟趴在她的背上说,你身上有妈妈的味道时,所有的观影人从心底深处都会有一丝颤抖,伴随着影片的节奏跌宕起伏。
最初,姐姐似乎“拒绝”照顾这一个“从天而降”的弟弟,她忙着为弟弟找寄养家庭,为此多次与姑妈发生冲突。两代姐姐对弟弟的爱在这里交集并发生碰撞个差异,但这所有的一切都随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慢慢地发生着改变。弟弟要吃肉包子的故事;弟弟坐在窗外说着“本是同根生......”的诗句;姐姐的内心从“不情愿”到“冰雪融化”有一个过程,这也反映出当代女性在现实面前的抉择。最后姐姐给弟弟洗澡,雷雨天弟弟害怕时,两姐弟共睡一床,到影片最后,在寄养家庭那里,对方提出要姐姐签字承诺姐弟永不相见时,姐姐终于义无反顾拉起弟弟的手,开启他们的生活。
一部影片,一个道理。影片通过姐弟之间的真实情感,还原女性走出原生家庭伤痛的成长过程,深刻揭示出女性在抉择中自我觉醒,将女性在家庭、社会中面临的困境等的现实话题抛给观众,发人深思。
生活影响着人,改变着人,也成长着每一个人。
这部电影值得一观!
没有华丽的煽情,却让你的眼泪忍不住迸发。没有明星的站台,却吸引你的视线目不转睛。没有生搬硬套的做作表演,却在娓娓道来中让你感到情不自禁。一个真实简单的故事背后,反映出一个深刻的社会道理,“两代姐姐”在面临现实抉择面前不一样的挣扎。整部影片真实感人,直刺人心,让你在欣赏的过程中泪腺分泌,引发共鸣。
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这部片子反映了二胎政策后家庭出现的矛盾以及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遇到的困境。
在父母发生车祸,双双亡故的情况下,是抚养弟弟还是追求个人生活独立,从而演绎出一系列的亲情故事。这是这部电影所要讲述的主旨。
女主角张子枫是北京电影学院的在校学生,去年暑假出演这部片子时只有十九岁,但她确实将姐姐这个角色演活了,影片中她是一个桀骜不驯,追求自我,最初甚至有点不通人情,冷漠疏离的独立女性。父母重男轻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为了想生一个男孩,硬是骗街道说女儿腿有残疾,希望获得一个二胎的生育指标。最后终于心想事成,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孩子之间的年龄相差十几岁。在女儿高考毕业时,本来她可以考上北京的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将来出来当医生。父亲却偷偷地改变女儿的志愿,让她最后上了四川当地的一个医学院护理专业,结果女儿大学毕业当了护士,所有目的就是想让她不远离家乡,早点工作,赚钱养家。
从姐姐和弟弟的回忆对话中也可以看出父母对两个孩子的偏爱,弟弟想念爸爸做的红烧肉,姐姐想起的却是爸爸的“竹笋烧肉”,在街道办工作人员来家了解姐姐是否真有残疾时,爸爸对女儿不愿意装瘸子被揭穿而表现的愤怒至极,进而狠狠地教训女儿。这种家庭境遇也培养了姐姐从小就追求生活独立的基因。
但所有的一切因为一场车祸而改变。影片伊始,就是灾难现场,告知观众故事的背景。这时的姐姐已经是医院的护士,正在和男朋友积极准备考研,希望一起到北京去读研究生。祸从天降,父母双亡。一个并不十分熟悉的弟弟一下子推到她的面前。这里也可看出成年后的姐姐与这个原生家庭的疏离,父母更爱这个弟弟,对姐姐就有些淡漠。其实影片里也有一些暗示,说明他们对姐姐的“关怀”,譬如将那个房产写在姐姐名下,母亲给姐姐洗头的画面,以及在车祸发生前夕不停的打电话给姐姐,虽然这十几个电话,姐姐最终都没有看到。
姐姐一下子无法接受抚养弟弟的现实,她最初的想法就是找个好人家把弟弟送走,然后自己和男友考研出去生活。姐姐和弟弟相差十几岁,除了那一层同父同母的亲情纽带,实际上真正的感情却并不多。现实生活里因为年龄代沟,他们之间难有交集和共同语言。这也反映出当下二胎政策后许多中国家庭正在面临的现实,两个孩子间的年龄差和相处问题。当国家允许放开二胎政策之后,许多家庭的大孩子都已经十多岁了。
影片里姑妈和舅舅是两个性格反差较大的人,也是姐姐和弟弟可以依赖为数不多的亲人,但是他们也无法给予姐弟更多实质性帮助。姑妈是中国传统女性的代表,她逆来顺受,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影片名称是《我的姐姐》,看似指张子枫扮演的二代姐姐,其实还包括着朱媛媛扮演的.一代姐姐。当年她与霞姐去俄罗斯红场打工,想挣几个钱时,接到母亲电话,说弟弟孩子即将出生,让她回国帮忙。她二话不说,回到国内。后来,二代姐姐就在她家里长大,是他这个姑妈帮衬着弟弟一家养育孩子,而她自己也有孩子,她的丈夫还半身不遂瘫在轮椅上常年需要她的照顾。当弟弟夫妻遭遇不幸,她希望年轻的姐姐,也就是她的侄女也能像她一样肩负起照顾年幼弟弟的重任,可是两代人价值观明显不同,因此发生了许多碰撞。
肖央扮演的舅舅是一个不靠谱的人,吊儿郎当,喜欢打麻将,也没有成家,仿佛钻到钱眼里。譬如,从车祸“肇事者”那里骗来两万元;提出他来照顾年幼的弟弟,从而要从卖掉老屋子分到一杯羹等等。其实他是在生活的角落里一直默默关心外甥子女,也是这一对姐弟的亲人。有一场戏,姐姐第一次去男友家里吃饭,在宴席结束走出家门时,弟弟突然出现,面向姐姐和男友一家大声喊妈妈,这让姐姐非常难堪,在男友家人面前很是丢脸。舅舅是这场戏的始作俑者,他其实也害怕弟弟从此无家可归吧。
姐姐心理上潜移默化的变化是这部电影的看头,也是电影蒙太奇的神奇。首先我们看姐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有个性,在男友家的厨房她不吃男友递过来的蛋糕导致碟子被打碎。她勇敢,在医院看到医生下错了方子就大胆指出来,没有因为那个医生背景强硬而屈服。她善良,看到高龄孕妇冒着生命危险还要生第三胎,她追在车后的大声疾呼就是医生的良知。她温柔,特别是当弟弟趴在她的背上说,你身上有妈妈的味道时,所有的观影人从心底深处都会有一丝颤抖,伴随着影片的节奏跌宕起伏。
最初,姐姐似乎“拒绝”照顾这一个“从天而降”的弟弟,她忙着为弟弟找寄养家庭,为此多次与姑妈发生冲突。两代姐姐对弟弟的爱在这里交集并发生碰撞个差异,但这所有的一切都随着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慢慢地发生着改变。弟弟要吃肉包子的故事;弟弟坐在窗外说着“本是同根生......”的诗句;姐姐的内心从“不情愿”到“冰雪融化”有一个过程,这也反映出当代女性在现实面前的抉择。最后姐姐给弟弟洗澡,雷雨天弟弟害怕时,两姐弟共睡一床,到影片最后,在寄养家庭那里,对方提出要姐姐签字承诺姐弟永不相见时,姐姐终于义无反顾拉起弟弟的手,开启他们的生活。
一部影片,一个道理。影片通过姐弟之间的真实情感,还原女性走出原生家庭伤痛的成长过程,深刻揭示出女性在抉择中自我觉醒,将女性在家庭、社会中面临的困境等的现实话题抛给观众,发人深思。
大师终究是大师,他不需要每一部作品都登上巅峰,他只需要创造一次奇迹,然后适时地将奇迹延续,让我们在他的作品中上瘾,不可自拔。《断锁怒潮》不是斯皮尔伯格的奇迹,它改编自纪实文章《阿米斯塔德号》,讲述了53名非洲黑人在一艘西班牙的运奴船“阿米斯塔德号”上造反,以武力控制了全船。他们只是想返回家园,却被美国海军拦截。一场关于此53人到底是西班牙黑奴还是非洲黑人的诉讼在美国掀起了轩然大波。
如我这般的历史白痴对此事件的无知无可厚非,居然连斯皮尔伯格在《阿米斯塔德号》之前,都对这里程碑式的真实事件一无所知,我们真的还在认为自己是何等有能耐,有见地吗?OMG!如果没有打开属灵的眼睛,我还深陷在对自我的推崇和无稽的骄傲中,感谢神,因为有你,我才知道我有多无知!
片中不乏让我们欣慰的老戏骨,如摩根.弗里曼,安东尼.霍普金斯,他们对角色的揣摩拿捏得恰到好处,因此也缺少了一些惊喜。然而,青年律师罗杰.鲍德温和黑奴领袖辛克两个角色却让我眼前一亮,曾经只是为钱而战的律师用他的聪明才智取得了辛克的信任,在沟通的障碍面前,肢体语言、绘画等各种方式被搬出来,最终,罗杰背离了自己的初衷,他不再是为钱而战,他真正成为了一名为废奴运动献力的律师。而辛克,在完全未知的国度和境遇中,依然充满勇气和决心。当他在法庭上站起来,口中奇迹般地呼喊出:Give us free!所有人都震惊了!一位原本属于非洲土地,不会英语,不懂得现代文明的男人,在争取自由的路上完全站立了起来,这是一种超乎一切的强大情绪,支撑他的是尚在非洲大地等候他的家人,是属于他的故土,是一份期待,一份希望……
正是这种情绪,让我彻底为《断锁怒潮》感动,为辛克的`勇气激动不已!也许我的生存环境让我无法第一时间在影院见证这份感动,然而,神给了我机会,让我在明白属灵的事实后再来了解这段历史,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如今,当我深刻意识到这种自由的可贵,我真的想将这宝贵的真理告诉一切仍在挣扎追寻自由的人们。这就是传说中的使命,它很艰巨,也很容易,我渴盼地看着神的眼目,一切交给你!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部电影,叫烈火英雄。
这部电影刚开始计了一家火锅店着火了,他们灭完火,救完人后,让一人人进去看看清空有没有人了。结果有一个新消防员进去看了看地上,所有空气和烟都被吸进一个房间里了。最后打开门一看,里边全是煤气罐,结果彭”的一声巨响,火锅店炸没了,只有被烧毁的黑色。死了一个人。
他们回去了几天,又有一家化工场着火了,这次因为是在化工场,火很大,里边有很多化学物在里边,所以不好灭,要用远程供水,就是把供水气入海里,用海水灭火。在着火的地方叫A01油罐,因为阀门没有关,所以周围的管道里的油一直流到罐里,所以洒水没有用,虽然没用,但最起码可以控制住火,不让火烧到化学区,要是烧到化学区,会有一个大爆炸,相当于20个原子弹的威力。足以让中国炸为平地。
火没有烧到化学区,可是阀门不关,火就灭不了,所以最后两个消防员主动去关阀门,一共四个阀门。他们一直关,关了四十五分钟后问:为什么我们关了四十五分钟了还没关上。总技工说:转八千下才能关一个阀门。”最后有一个消防员太缺氧了,队长让他走了,他自己关。最后关完之后一个爆炸要了他的命。阀门都关上后,火灭的也快。但是AO1里还有很多油。宁化学工厂的消防队员。因为突然没有了水所以火一下子烧到工厂了,马上化工厂的墙都倒了,负责供水的消防员修好供水器,又恢复了供水,又把火给攻回去了,慢慢的把所有的火都浇灭了
我觉得这部电影拍的很感人,很多人都是为了灭火死的,那些人都是英雄,是为国家死的,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消防员很伟大。
《我的姐姐》是一个好电影,概括起来就是一对年龄跨度18岁的姐弟俩因为父母发生意外从陌生、相互嫌弃到彼此接纳的故事。而姐姐到底应该服从自己的内心去追求个人梦想还是承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这样的价值观抉择:到底以个人价值为核心还是以家庭价值为核心。套在电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价值为核心,那么抚养弟弟就责无旁贷。但姐姐却是典型的现代年轻人,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随着飞速发展的社会一起成长着,她有明确的梦想,她迫切希望实现个人价值,不愿以牺牲个人价值为前提去成就家庭责任。
作为观众,我也随着情节很纠结。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女孩子,我能与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不敌众的众多亲戚的围攻中她的不易,不希望她就此妥协,支持她说不。但看到那么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说“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时候,又何其不忍的希望姐姐回应他“姐姐不会离开你,我们永远在一起”。幸好,电影是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的不是任何一种“残忍”,而是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存在的希望。
毋庸置疑,影片还想讨论一种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重男轻女”文化。片中的父母为了要个男孩让姐姐假装残疾获取二胎指标,偷偷改填女儿的志愿想让女儿早日赚钱养家。无独有偶,姑妈也曾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俩的爸爸牺牲了自己的学业、事业,而且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自己生来就是姐姐。但幸运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装在一个套子里”,姐姐不是姑妈。姐姐的变化,姐姐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正是我们现代社会变化的缩影,是当今社会价值观、世界观现代化进程的缩影。每个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一个平等的社会秩序正在形成。
如果你去看这部电影,可能你也会为它流上许多泪。但我更愿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觉到,我们的这个世界正在越变越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